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心病伴抑郁患者脑结构磁共振成像特点及与情绪认知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刘蕾 赵天佐 +8 位作者 许聃 袁洁 王旭 王亚楠 刘蓓 钟利群 李小圳 佘文龙 陈正光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9-66,共8页
目的探究冠心病伴抑郁(coronary heart disease with depression,CHDD)患者脑结构磁共振成像(structur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sMRI)特点,并分析其与情绪、认知能力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采用病例对照设计,共纳入22例CHDD患者,44... 目的探究冠心病伴抑郁(coronary heart disease with depression,CHDD)患者脑结构磁共振成像(structur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sMRI)特点,并分析其与情绪、认知能力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采用病例对照设计,共纳入22例CHDD患者,44例冠心病不伴抑郁(coronary heart disease without depression,CHD-nD)患者,以及30例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组。所有受试者的T1加权图像均通过MR脑结构分割辅助分析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并利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首先对所有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对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使用One-way ANOVA进行三组间比较,并通过最小显著差异检验(lea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est,LSD)进行事后组间的比较。对于非正态分布数据进行Kruskal Wallis H非参数检验,并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事后比较,同时应用Bonferroni校正以控制多重比较的误差。此外,采用相关性分析来探究脑结构变化与情绪认知评分的相关性。结果(1)与HC组相比,CHDD组患者在右侧额中回前部、颞下回、枕外侧回皮层曲率显著降低(P<0.05),在左侧颞上回坡部的皮层表面积显著增加(P<0.05)。(2)与HC组相比,CHD-nD患者在胼胝体后部体积显著增加,在左侧后扣带回、左侧盖部、右侧中央旁小叶、左侧海马下托、左侧海马伞的全脑体积占比以及左侧内嗅皮质的皮层曲率均显著降低(P均<0.05)。(3)与HC组相比,CHDD组、CHD-nD组在双侧眶额叶内侧部、左侧楔叶的全脑体积占比及右侧中央前回皮层曲率均显著降低,在右侧海马裂的体积均显著增高(P<0.05)。(4)相关性分析的结果显示,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与左侧眶额叶内侧部全脑体积占比(r=−0.228,P=0.025)、右侧中央前回(r=−0.239,P=0.019)及右侧枕外侧回皮层曲率(r=−0.256,P=0.012)呈负相关,与左侧颞上回坡部皮层表面积呈正相关(r=0.254,P=0.013);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伴抑郁 磁共振成像 MR分割系统 情绪 认知
下载PDF
冠心病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中医证候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贾秋蕾 肖响 +2 位作者 胡元会 朱宝琛 韩文兵 《北京中医药》 2022年第10期1091-1095,共5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主要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选取冠心病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282例,收集患者的四诊信息,对中医证候进行系统聚类分析,总结中医常见证候。结果胸闷、心悸、失眠、神疲乏力是冠心病合并持续性房颤的最常见... 目的探讨冠心病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主要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选取冠心病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282例,收集患者的四诊信息,对中医证候进行系统聚类分析,总结中医常见证候。结果胸闷、心悸、失眠、神疲乏力是冠心病合并持续性房颤的最常见症状;舌暗红、苔黄腻为常见舌象;脉弦细、脉弦滑为常见脉象;常见的中医证候为气阴两虚兼痰瘀互结证、肝肾不足证、阴虚火旺证、血瘀水停证。结论气阴两虚兼痰瘀互结证为冠心病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主要证型,研究结果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冠心病合并持续性房颤的临床证候分布特征,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房颤 冠心病 聚类分析 证候特征
下载PDF
浅析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内分泌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3
作者 蔡治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0期66-68,共3页
研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接受不同内分泌治疗后的疗效。方法 病患均是80已确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就诊时间是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分组方式为数字表达法,对照组中随机计入40例选择单药治疗方案(左甲状腺素钠),另外40例纳入观... 研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接受不同内分泌治疗后的疗效。方法 病患均是80已确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就诊时间是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分组方式为数字表达法,对照组中随机计入40例选择单药治疗方案(左甲状腺素钠),另外40例纳入观察组给予左甲状腺素钠+硒酵母片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实际疗效、甲状腺功能、血脂水平、实验室指标、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临床治疗,评估结果是95.0% VS 75.0%(P<0.05)。观察组治疗方案落实后甲状腺功能典型指标均得到调节,在不同检测结果上观察组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TC、TG水平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情况比对照组变化情况更好,治疗效果显著(P<0.05)。两组在服药后在治疗安全性上未发现较大差异,不良反应差异较小(P>0.04)。结论 甲减患者在内分泌治疗下病情明显好转,整理疗效显著,采取联合用药方案所取得疗效,对甲状腺功能、血脂指标的调节均比单药治疗方案调节效果更理想,且治疗安全性并无明显差异,临床作用效果更好,具有值得推广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内分泌治疗 左甲状腺素钠 硒酵母片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发热待查的临床诊断思路及治疗原则
4
作者 梅曼 《医师在线》 2021年第24期26-27,共2页
发热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症状,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同时给身体造成多种危害,与之相关的疾病种类繁多,诊断较为困难,是临床医生经常遇到的问题。发热待查指反复发热超过38.3℃,且持续3周以上,经过至少1周深入细致的检查仍病因不明的情况... 发热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症状,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同时给身体造成多种危害,与之相关的疾病种类繁多,诊断较为困难,是临床医生经常遇到的问题。发热待查指反复发热超过38.3℃,且持续3周以上,经过至少1周深入细致的检查仍病因不明的情况。笔者近日遇到一个病例较为典型,特总结报道与同道分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待查 临床医生 疾病种类 病因不明 反复发热 临床诊断思路
下载PDF
不同心房颤动类型患者合并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分析
5
作者 韩文兵 胡元会 贾秋蕾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8期707-712,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心房颤动(房颤)类型患者合并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6年1月至2021年4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内科住院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751例,分为阵发性房颤(367例)和持续性房颤(384例),将不同房颤类型患者分为... 目的探讨不同心房颤动(房颤)类型患者合并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6年1月至2021年4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内科住院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751例,分为阵发性房颤(367例)和持续性房颤(384例),将不同房颤类型患者分为缺血性卒中组和非缺血性卒中组,分析不同类型房颤合并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在房颤合并卒中患者中,持续性房颤患者比例大于阵发性房颤(P<0.05),在阵发性房颤患者中,卒中组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衰)、糖尿病比例高于无卒中组,CHA2DS2-VASc评分高于无卒中组[(5.92±1.41)分比(3.97±1.26)分,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OR=3.795,95%CI 1.011~14.241,P<0.05)、糖尿病(OR=2.121,95%CI 1.272~3.536,P<0.05)是阵发性房颤合并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持续性房颤患者中,卒中组女性(P<0.05)、合并高血压(P=0.012)比例高于无卒中组,年龄[(79.34±6.62)岁比(74.5±9.70)岁]、左心房内径(LAD)[(49.28±4.29)mm比(42.13±3.96)mm]、CHA2DS2-VASc评分[(3.97±1.38)分比(3.61±1.37)分]高于无卒中组(P<0.05),接受抗凝治疗患者比例低于无卒中组(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62,95%CI 1.025~1.100,P<0.05)、女性(OR=2.917,95%CI 1.681~5.060,P<0.05)、LAD(OR=1.165,95%CI 1.105~1.230,P<0.05)是持续性房颤合并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接受抗凝治疗(OR=0.332,95%CI 0.194~0.566,P<0.05)是保护因素。结论冠心病、糖尿病是阵发性房颤患者合并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持续性房颤患者的年龄、女性、LAD、抗凝情况与缺血性卒中密切相关,抗凝治疗。因此,对于阵发性房颤制定相应的预防策略,或积极进行节律控制、抗凝治疗,以降低缺血性卒中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卒中 冠心病 糖尿病 年龄 女性 左心房内径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