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艾灸膈俞穴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小鼠免疫调控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谌海燕 郭明 +1 位作者 刘军霞 丁晓庆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789-1792,共4页
目的:基于"大病宜灸"理论,探讨艾灸膈俞穴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evere aplastic anemia,SAA,重型再障)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白消安联合IFN-γ方法复制小鼠SAA模型,将模型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艾灸组和... 目的:基于"大病宜灸"理论,探讨艾灸膈俞穴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evere aplastic anemia,SAA,重型再障)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白消安联合IFN-γ方法复制小鼠SAA模型,将模型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艾灸组和模型对照组,对艾灸组小鼠连续艾灸膈俞穴10 d,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常规,计算胸腺指数,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IFNr、IL-17A表达水平。结果:经艾灸膈俞穴治疗后的SAA模型小鼠白细胞、血红蛋白、胸腺指数均有所上升,造血负调控因子IFNr、IL-17A均下降,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艾灸膈俞穴可以恢复SAA模型小鼠骨髓造血功能,提高胸腺指数,下调IFNr、IL-17A表达,从而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艾灸 膈俞穴 免疫调节
下载PDF
中国年轻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和基因突变特征
2
作者 张梦雨 宝梅 +28 位作者 石红霞 刘晓力 许娜 段明辉 庄俊玲 杜新 秦玲 惠吴函 梁蓉 王梅芳 陈烨 李冬云 杨威 唐古生 张伟华 匡霞 苏伟 韩艳秋 陈丽梅 许霁虹 刘卓刚 黄健 赵春亭 佟红艳 胡建达 陈春燕 陈协群 肖志坚 江倩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3-201,共9页
目的探究中国年轻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的临床和基因突变特征。方法通过横断面研究,在全国范围内向MPN患者发放调查问卷,根据诊断时年龄分为年轻组(≤40岁)、中年组(41~60岁)和老年组(>60岁),在各疾病类型中比较三组的差异。结果... 目的探究中国年轻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的临床和基因突变特征。方法通过横断面研究,在全国范围内向MPN患者发放调查问卷,根据诊断时年龄分为年轻组(≤40岁)、中年组(41~60岁)和老年组(>60岁),在各疾病类型中比较三组的差异。结果共收集到1727份可供分析的问卷,其中年轻组453例(26.2%),包括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274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80例、骨髓纤维化(MF)99例(原发性MF 45例,PV后MF 20例,ET后MF 34例);男性178例(39.3%),中位年龄31(18~40)岁。与中年、老年MPN受访者相比,年轻MPN受访者中未婚、高学历、无合并症、无合并用药、较低危险度分层占比较高(P<0.001)。年轻MPN受访者中以头痛为首发症状患者占比较高(ET:P<0.001;PV:P=0.007;MF:P=0.001),脾大的比例在初诊(PV:P<0.001)和调研时(ET:P=0.052;PV:P=0.063)最高,而血栓事件的发生率在初诊(ET:P<0.001;PV:P=0.011)和调研时(ET:P<0.001;PV:P=0.003)均最低。年轻MPN受访者JAK2突变比例最低(ET:P<0.001;PV:P<0.001;MF:P=0.013),CALR突变比例最高(ET:P<0.001;MF:P=0.015),非驱动基因突变(ET:P=0.042;PV:P=0.043;MF:P=0.004)和高分子风险(HMR)突变(ET:P=0.024;PV:P=0.023;MF:P=0.001)的检出率均最低。结论与中、老年患者相比,年轻MPN患者有着特有的临床表现和基因突变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肿瘤 临床表现 基因突变 NGS分析
原文传递
薯蓣皂苷对耐三苯氧胺乳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谌海燕 丁晓庆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9期3570-3575,共6页
背景三苯氧胺(TAM)是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主要药物,当前乳腺癌耐药TAM(TAM-R)细胞治疗困难,迫切需要探索新的治疗方法。薯蓣皂苷(Dio)对肿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设想研究Dio对乳腺癌TAM-R细胞生长的影响,期望为治疗提供参考。目的研究Dio... 背景三苯氧胺(TAM)是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主要药物,当前乳腺癌耐药TAM(TAM-R)细胞治疗困难,迫切需要探索新的治疗方法。薯蓣皂苷(Dio)对肿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设想研究Dio对乳腺癌TAM-R细胞生长的影响,期望为治疗提供参考。目的研究Dio对乳腺癌TAM-R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6月,培养TAM-R细胞,分别针对细胞生长与凋亡,自噬、凋亡、代谢标志物以及自噬情况等多项指标进行相应实验。具体为细胞计数器测定六组(对照组、Dio 0.625μg/ml组、Dio 0.800μg/ml组、Dio 1.000μg/ml组、Dio 1.250μg/ml组、Dio 2.500μg/ml组)不同剂量的Dio处理TAM-R细胞5 d细胞生长情况;测定六组(对照组、TAM 10^-7 mol/L组、Dio 1μg/ml组、Dio 2μg/ml组、TAM 10^-7 mol/L+Dio 1μg/ml组、TAM 10^-7 mol/L+Dio 2μg/ml组)不同剂量TAM和Dio处理TAM-R细胞3 d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四组(对照组、Dio 0.80μg/ml组、Dio 1.25μg/ml组、Dio 2.50μg/ml组)不同剂量的Dio对TAM-R自噬标志物LC3、Beclin-1,凋亡标志物Bax、Bim以及pAMPK、p53的影响;采用荧光显微术观察六组(对照组、Rapamycin 20 nmol/L组、Chloroquine 10μmol/L组、TAM 10-7 mol/L组、Dio 1μg/ml组、TAM 10^-7 mol/L+Dio 1μg/ml组)Dio及其抑制剂、诱导剂处理的TAM-R细胞的自噬情况。结果六组TAM-R细胞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各Dio浓度组TAM-R细胞数量低于对照组(P<0.05)。六组TAM-R细胞凋亡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TAM 10-7 mol/L组、Dio 1μg/ml组、Dio 2μg/ml组、TAM 10^-7mol/L+Dio 1μg/ml组、TAM 10^-7 mol/L+Dio 2μg/ml组TAM-R细胞凋亡数量高于对照组,TAM 10^-7 mol/L+Dio 2μg/ml组TAM-R细胞凋亡数量高于Dio 2μg/ml组(P<0.05)。各组LC3、Beclin-1、Bax、Bim、pAMPK、p53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显微术检测显示,TAM 10^-7 mol/L+Dio 1μg/ml组自噬活动高于Dio 1μg/ml组和TAM 10-7 mol/L组。结论 Dio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薯蓣皂苷 三苯氧胺 细胞凋亡 自噬
下载PDF
复方浙贝颗粒联合三苯氧胺对LCC2移植瘤相关蛋白表达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谌海燕 王云涛 +3 位作者 韩福旺 丁晓庆 郭明 陈信义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5年第24期4610-4615,共6页
目的:研究复方浙贝颗粒(CZBG)联合三苯氧胺(TAM)对LCC2移植瘤组织相关蛋白HER-2、GST-π、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用耐TAM的人乳腺癌细胞系LCC2建立小鼠移植瘤模型。实验分模型对照组,TAM组,阿霉素(ADM)+TAM组,中剂量CZBG+TAM组,ADM... 目的:研究复方浙贝颗粒(CZBG)联合三苯氧胺(TAM)对LCC2移植瘤组织相关蛋白HER-2、GST-π、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用耐TAM的人乳腺癌细胞系LCC2建立小鼠移植瘤模型。实验分模型对照组,TAM组,阿霉素(ADM)+TAM组,中剂量CZBG+TAM组,ADM+中剂量CZBG+TAM组,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各组HER-2、GST-π、Caspase3的表达差异。结果:1与TAM组相比,中剂量CZBG+TAM组、ADM+中剂量CZBG+TAM组能下调HER-2表达(P<0.05)。2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各治疗组GST-π表达均有所下降(P<0.05);各治疗组之间的GST-π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中剂量CZBG+TAM组和ADM+中剂量CZBG+TAM组均能上调Caspase3表达(P<0.05);中剂量CZBG+TAM组与模型对照组、TAM组、ADM+TAM组比较,Caspase3的表达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剂量CZBG能够下调乳腺癌LCC2细胞移植瘤组织的HER-2表达,提高Caspase3活性,而对GST-π表达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浙贝颗粒 三苯氧胺 乳腺癌 移植瘤
原文传递
益气活血解毒法干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高捷音 沙兢兢 韦云 《北京中医药》 2017年第8期700-702,共3页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解毒复方对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血常规、血流变、血凝四项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估益气活血解毒法治疗ET的近期疗效及作用优势。方法将40例ET患者在维持原有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解毒复方加减治疗8周。...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解毒复方对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血常规、血流变、血凝四项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估益气活血解毒法治疗ET的近期疗效及作用优势。方法将40例ET患者在维持原有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解毒复方加减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常规、血流变、血凝四项及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ET患者PLT、全血黏度、血浆黏度、APTT、TT、FIB指标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采用益气活血解毒法治疗ET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益气活血解毒法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反复发作吞咽困难的胃MALT淋巴瘤1例
6
作者 张黎明 李军祥 +7 位作者 丁晓庆 史瑞 刘豫玥 刘军霞 廖婧 廖俊尧 谌海燕 石磊 《安徽医学》 2023年第3期359-360,共2页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81岁,主诉因“吞咽困难反复发作2月余”于2021年12月23日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消化科门诊,诊断“吞咽困难查因”,服用促胃肠动力药效果不佳,12月29日查^(13)C呼气试验阳性;胃镜示:胃体下部及体窦交界处可...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81岁,主诉因“吞咽困难反复发作2月余”于2021年12月23日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消化科门诊,诊断“吞咽困难查因”,服用促胃肠动力药效果不佳,12月29日查^(13)C呼气试验阳性;胃镜示:胃体下部及体窦交界处可见环周病变,呈浸润性生长,边界不清,病变粗糙,伴多发浅溃疡形成,病变累及胃角,触碰易出血(图1),活检标本送病理,随后行四联根除幽门螺旋杆菌(Campylobacter pylori,HP)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困难 胃MALT淋巴瘤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