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酸枣仁汤合百合地黄汤加减联合针刺对脑卒中后阴虚火旺型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及血清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
1
作者 常燕 梁瑞丽 +2 位作者 王欢 王丽娜 杨玉蛟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4年第10期1888-1891,1973,共5页
目的:观察酸枣仁汤合百合地黄汤加减联合针刺对脑卒中后阴虚火旺型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及血清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方法:所选病例均来自于我院2018年3月~2023年2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后阴虚火旺型失眠患者,共计12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 目的:观察酸枣仁汤合百合地黄汤加减联合针刺对脑卒中后阴虚火旺型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及血清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方法:所选病例均来自于我院2018年3月~2023年2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后阴虚火旺型失眠患者,共计12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针刺治疗,63例)和观察组(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酸枣仁汤合百合地黄汤加减治疗,63例)。对比两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量表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血清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和多巴胺(DA)]。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入睡困难、易醒早醒、心悸易惊、手足心热、头晕耳鸣、口干咽燥评分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PSQI评分、SRSS评分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DA下降,5-HT升高,且观察组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酸枣仁汤合百合地黄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阴虚火旺型失眠,可有效改善失眠症状,调节血清5-HT、DA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仁汤合百合地黄汤 针刺 脑卒中 阴虚火旺型失眠 睡眠质量 神经递质
原文传递
贺氏火针结合毫针对风寒痹阻型颈型颈椎病患者颈部疼痛症状及局部皮肤温度的影响
2
作者 王丽娜 梁瑞丽 +2 位作者 吴立雨 张肖 杨玉蛟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4年第14期2656-2659,2708,共5页
目的:探讨贺氏火针结合毫针对风寒痹阻型颈型颈椎病患者颈部疼痛症状及局部皮肤温度的影响。方法:自2020月1月至2022年11月于我院门诊招募的风寒痹阻型颈型颈椎病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应用单纯毫针... 目的:探讨贺氏火针结合毫针对风寒痹阻型颈型颈椎病患者颈部疼痛症状及局部皮肤温度的影响。方法:自2020月1月至2022年11月于我院门诊招募的风寒痹阻型颈型颈椎病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应用单纯毫针治疗,观察组应用贺氏火针点刺配合毫针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3、4周观察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压痛阈及局部皮肤温度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各时间点VAS评分均较治疗前相比降低(P<0.05),治疗4周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各时间点压痛阈值均较治疗前相比升高(P<0.05);治疗1周观察组压痛阈值较对照组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组各时间点局部皮肤温度值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1、2、3、4周观察组局部皮肤温度值较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贺氏火针结合毫针治疗风寒痹阻型颈型颈椎病可明显缓解颈部疼痛等症状,改善颈局部皮肤温度,起效时间及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毫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氏火针 毫针 颈型颈椎病 风寒痹阻型 视觉模拟评分 压痛阈 皮肤温度
原文传递
夹脊穴温针灸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研究
3
作者 常燕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7期0017-0020,共4页
研究夹脊穴温针灸用于腰椎间盘突出(血瘀型)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血瘀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是此次研究对象,是我院在2020.3月至2023.3月时间段收治,抛硬币法是此次研究的分组办法,分成实验组与参比组,每组有50例患者,夹脊穴温针灸、常规治... 研究夹脊穴温针灸用于腰椎间盘突出(血瘀型)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血瘀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是此次研究对象,是我院在2020.3月至2023.3月时间段收治,抛硬币法是此次研究的分组办法,分成实验组与参比组,每组有50例患者,夹脊穴温针灸、常规治疗分别用于实验组、参比组,疗效展开组间对比。结果 治疗有效率实验组更高,两组相比P<0.05;在腰椎功能对比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以后ODI指标水平实验组更低,JOA指标水平实验组较高,P<0.05;凝血功能的比较,在治疗前有关指标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过后PLLT指标实验组较低,APTT、PT指标实验组较高,P<0.05;在治疗前两组的腰部关节活动度以及直腿抬高度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以后实验组腰部关节活动度以及直腿抬高度高于参比组(P<0.05);中医证候评分比较,治疗前各项目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以后实验组腰部冷痛、转侧受限、阴雨天疼痛加剧、肢体凉评分低于参比组(P<0.05)。结论 夹脊穴温针灸用于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当中,会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与凝血功能,使患者的疾病症状表现得到改善,提升关节活动度,值得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脊穴 温针灸治疗 血瘀型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温针灸八髎穴治疗阳虚型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效果分析
4
作者 常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42-0145,共4页
对慢性功能性便秘(阳虚型)患者实施温针灸八髎穴治疗效果展开分析。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20.3月至2023.3月期间接受治疗的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中医分型为阳虚型,共有70例,分组方法选用抽签,予以两组不同治疗,均选取患者的八髎穴,电... 对慢性功能性便秘(阳虚型)患者实施温针灸八髎穴治疗效果展开分析。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20.3月至2023.3月期间接受治疗的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中医分型为阳虚型,共有70例,分组方法选用抽签,予以两组不同治疗,均选取患者的八髎穴,电针治疗使用到参比组,温针灸治疗使用到实验组,展开疗效比较。结果 疗效相比更高的组别为实验组,两组差别突出(P<0.05);于治疗前CSS评分的对比,差别不显著(P>0.05),实验组CSS评分在治疗过后要高出参比组,两组P<0.05;治疗过后生活质量评分更高的组别是实验组,P<0.05,而治疗前实验组与参比组的比较,生活质量评分差别不大,P>0.05;治;排便困难、便秘评分两组在治疗前对比,差别不显著,P>0.05,经治疗排便困难等评分实验组更低,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参比组要高于实验组,两组差异突出,P<0.05;接受治疗前的血清肠神经递质水平两组相比差别不大,P>0.05,各项指标评分在治疗后更低的小组为实验组,与参比组相比P<0.05。结论 温针灸阳虚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的八髎穴,会促进便秘的消失,治疗阶段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低,疗效显著,值得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灸八髎穴 阳虚型 慢性功能性便秘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周围性面瘫患者给予不同时间段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
5
作者 常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68-0071,共4页
研究对周围性面瘫患者时在不同时间段实施针灸治疗取得的疗效。方法 2020.1月开始此次研究,并在2023.1月结束研究,期间我院接受治疗的周围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一共选取60例展开研究,随机划分成两个组别,参比组(发病10天到14天,展开晚... 研究对周围性面瘫患者时在不同时间段实施针灸治疗取得的疗效。方法 2020.1月开始此次研究,并在2023.1月结束研究,期间我院接受治疗的周围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一共选取60例展开研究,随机划分成两个组别,参比组(发病10天到14天,展开晚期针灸治疗),实验组(发病1-3d,展开早期针灸治疗),比较疗效。结果 疗效比对治疗有效率较高的组别是实验组,P<0.05;中医证候积分两组相比,治疗前相关指标差别不大,P>0.05,经治疗过后中医证候积分(口角歪斜、面部表情以及眼闭合程度)较低的组别是实验组,P<0.05;通过对免疫球蛋白水平在治疗前的比较,两组差别不大,P>0.05,IgM、IgG以及IgA指标评分在治疗过后实验组较低,P<0.05;治疗后生活质量平评分参比组稍低,P<0.05,而治疗以前两组的对比差别不大,P>0.05;咀嚼功能和面神经功能的相比,在治疗前差别不大,P>0.05,实验组治疗以后面神经功能评分较低,咀嚼效率较高,P<0.05。结论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时,于患者疾病早期进行干预效果更加良好,可加快患者症状的恢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使患者逐步恢复咀嚼功能以及面神经功能,值得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 不同时间段 针灸治疗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肩周炎用温针灸疗法治疗的症状改善情况观察
6
作者 常燕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058-0061,共4页
本研究将温针灸疗法应用于肩周炎的治疗中,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将在2020年7月至202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肩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治疗方式的差异分为实验组(n=40)和参比组(n=40)。参比组实施西药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 本研究将温针灸疗法应用于肩周炎的治疗中,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将在2020年7月至202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肩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治疗方式的差异分为实验组(n=40)和参比组(n=40)。参比组实施西药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温针灸疗法。治疗后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VAS及CMS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1、2、4周,两组VAS及CM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其中VAS呈阶梯式下降、而CMS呈阶梯式升高(P<0.05),实验组VAS均低于参比组、而实验组CMS均高于参比组;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证候积分对比无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肩部窜痛、畏风恶寒、肩部沉重感的积分均有改善,其中实验组低于参比组(P<0.05);实验组的临床有效率(92.50%)高于参比组(75.00%),(P<0.05)。结论 对肩周炎实施温针灸治疗,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加快患者侧肢体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周炎 温针灸疗法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