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影像学表现
1
作者 张巨武 陈孝柏 +4 位作者 孙骇浪 韩小弟 付兵 周奇芳 杨岸超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06年第4期44-47,共4页
目的总结并分析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CSHas)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发生于海绵窦部的绵状血管瘤影像学资料结果6例病变中4例表现为T1稍低信号,2例表现为等信号,4例在平扫CT中为稍高密度影,增强扫描所有病例均... 目的总结并分析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CSHas)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发生于海绵窦部的绵状血管瘤影像学资料结果6例病变中4例表现为T1稍低信号,2例表现为等信号,4例在平扫CT中为稍高密度影,增强扫描所有病例均呈现不均匀的明显对比增强。结论海绵窦部的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特点,有助于海绵窦部占位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状血管瘤 海绵窦 病理
下载PDF
CT与MRI在胸椎占位的诊断价值
2
作者 赵国梅 王伟 +2 位作者 张宁 傅岩 高炳霞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6期1038-1041,共4页
目的分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诊断胸椎占位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住院的47例胸椎占位患者的临床... 目的分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诊断胸椎占位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住院的47例胸椎占位患者的临床数据。入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且术前均行胸椎CT及胸椎MRI检查。将病理结果作为诊断的金标准。分析CT、MRI对胸椎占位的诊断与病理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1)47例胸椎占位的患者中,共22例确诊胸椎结核,16例确诊胸椎肿瘤,9例为胸椎炎性病变。(2)CT诊断胸椎结核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81.82%、96.00%、89.36%。MRI诊断胸椎结核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100%、96.00%、97.87%。在胸椎结核诊断中,CT和MRI特异性和准确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RI诊断胸椎结核的灵敏度显著高于CT(P<0.05)。(3)CT诊断胸椎肿瘤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87.50%、96.77%、93.62%。MRI诊断胸椎肿瘤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93.75%、96.77%、95.74%。在胸椎肿瘤诊断中,CT和MRI在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和MRI在诊断胸椎占位方面均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可较好地诊断胸椎结核及胸椎肿瘤。MRI在诊断胸椎结核方面的灵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MRI 胸椎结核 胸椎肿瘤
下载PDF
不同高压注射增强方式对CT增强扫描图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冯剑秋 徐志锋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8年第10期39-42,共4页
目的 :分析不同高压注射增强方式对CT增强扫描图像质量的影响,提高临床疾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将某院114例行胸部CT增强扫描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38例,A组患者仅进行单筒团注对比剂,B组患者先注射对比剂,随后注射生理... 目的 :分析不同高压注射增强方式对CT增强扫描图像质量的影响,提高临床疾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将某院114例行胸部CT增强扫描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38例,A组患者仅进行单筒团注对比剂,B组患者先注射对比剂,随后注射生理盐水,C组将对比剂与生理盐水按60∶40的比例进行混合后同步注射,对比3组主动脉(包括弓层面、水平面、分叉部位以及整体)CT值、图像质量以及上腔静脉伪影。结果:3组患者平均延迟时间以及对比剂使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患者相比,B、C 2组平均延迟时间、对比剂使用量减少(P<0.05);3组主动脉弓层面、水平面、分叉部位、主动脉平均CT值以及图像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 2组CT值以及图像质量评分高于A组(P<0.05);3组患者1、2、3级上腔静脉伪影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1级伪影少于A组,3级伪影多于A组(P<0.05)。结论:相比单筒高压注射增强方式,采用双筒高压注射增强方式CT增强扫描图像质量较好,上腔静脉伪影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注射器 增强方式 CT增强扫描 图像质量 伪影
下载PDF
面神经乳突段的分叉现象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健东 高顺禹 +1 位作者 翟翼飞 李娟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633-635,共3页
目的对面神经乳突段的分叉现象进行分析,为中耳乳突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观察在我科接受面神经减压术的112例患者的乳突段面神经,统计面神经乳突段分叉的发生率。与术前颞骨的高分辨率螺旋CT对比,分析CT的诊断价值。结果5例患者的... 目的对面神经乳突段的分叉现象进行分析,为中耳乳突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观察在我科接受面神经减压术的112例患者的乳突段面神经,统计面神经乳突段分叉的发生率。与术前颞骨的高分辨率螺旋CT对比,分析CT的诊断价值。结果5例患者的面神经乳突段有分叉现象,占手术患者的4.5%。其中4例患者术前CT确诊乳突段分叉,诊断阳性率为80%。结论面神经乳突段的分叉现象并不罕见,耳科医师对此应有警觉,避免在手术中误伤面神经的分支,颞骨高分辨率螺旋CT对发现此畸形有帮助,应列为术前常规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 畸形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CT增强扫描及核磁共振对肾上腺肿瘤的定位与定性诊断价值
5
作者 韩宗宝 李希 +1 位作者 梁子懿 王仁贵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2期124-127,共4页
目的分析CT增强扫描及核磁共振对肾上腺肿瘤的定位与定性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94例肾上腺肿瘤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CT增强扫描、核磁共振检查,分析两种方式对肾上腺肿瘤的定位与定性诊断差异,比较诊断... 目的分析CT增强扫描及核磁共振对肾上腺肿瘤的定位与定性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94例肾上腺肿瘤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CT增强扫描、核磁共振检查,分析两种方式对肾上腺肿瘤的定位与定性诊断差异,比较诊断价值。结果组织病理诊断中良性肿瘤67例,恶性肿瘤27例。与组织病理结果比较,CT增强扫描诊断定位正确88例,误诊6例,定位准确率为93.62%;诊断出良性肿瘤57例,恶性肿瘤23例,误诊14例,定性准确率为85.11%;核磁共振诊断定位正确78例,误诊16例,定位准确率为82.98%;诊断出良性肿瘤64例,恶性肿瘤26例,误诊4例,定性准确率为95.74%。CT增强扫描与核磁共振对肾上腺肿瘤的定位准确率及定性准确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CT增强扫描对肾上腺肿瘤定位、定性的AUC分别为0.936、0.831;核磁共振对肾上腺肿瘤定位、定性的AUC分别为0.807、0.937,且CT增强扫描定位诊断价值明显高于核磁共振,定性诊断价值明显低于核磁共振(P<0.05)。结论CT增强扫描对肾上腺肿瘤的定位准确,而核磁共振对肾上腺肿瘤定性诊断准确,临床可将两者结合用于诊断肾上腺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肿瘤 CT增强扫描 核磁共振 定位 定性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