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包头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的比较研究 |
沈文玉
|
《阴山学刊》
|
2000 |
7
|
|
2
|
包头方言中的儿化现象 |
沈文玉
|
《阴山学刊》
|
2001 |
4
|
|
3
|
心声与心画,开卷见天真——郭祥正的书画论 |
张福勋
|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
2003 |
2
|
|
4
|
“自是曲子缚不住者”——东坡词论钩玄 |
张福勋
温斌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
0 |
|
5
|
父与子:文学风格未必承传——以黄庶、黄庭坚为例 |
张福勋
温斌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
0 |
|
6
|
《谈艺录》论宋诗 |
张福勋
|
《阴山学刊》
|
2002 |
0 |
|
7
|
《谈艺录》论宋诗 |
张福勋
|
《阴山学刊》
|
2001 |
1
|
|
8
|
“我亦谈诗子深许”——郭祥正诗论发微 |
张福勋
王宇
|
《阴山学刊》
|
2003 |
1
|
|
9
|
《谈艺录》论宋诗 |
张福勋
|
《阴山学刊》
|
2002 |
0 |
|
10
|
“久乃自定,翕然称之”——苏轼论宋诗 |
张福勋
|
《集宁师专学报》
|
2006 |
0 |
|
11
|
玄而未玄 神而自神——司空图“辨味”说探微 |
张福勋
|
《集宁师专学报》
|
2003 |
0 |
|
12
|
由读者的“二度创造”说到意境的完整释义 |
张福勋
|
《阴山学刊》
|
2000 |
0 |
|
13
|
《谈艺录》论宋诗 |
张福勋
|
《阴山学刊》
|
2001 |
0 |
|
14
|
玄而未玄 神而自神——司空图“辨味”说探微 |
张福勋
|
《中国韵文学刊》
|
2003 |
0 |
|
15
|
“久乃自定,翕然称之”——苏轼论宋诗 |
张福勋
|
《集宁师专学报》
|
2006 |
0 |
|
16
|
精金美玉,非以口舌能定贵贱——论元遗山对宋诗的态度评 |
张福勋
|
《阴山学刊》
|
2002 |
0 |
|
17
|
一个思想方法上的怪圈——明人何以贬宋诗? |
张福勋
|
《阴山学刊》
|
2000 |
0 |
|
18
|
天涯海角终为伴,情痴情种王朝云——苏轼与朝云的动人情爱 |
张福勋
温斌
|
《阴山学刊》
|
2005 |
1
|
|
19
|
才思横溢 触处生春——东坡“以才学为诗”析论 |
张福勋
温斌
|
《阴山学刊》
|
2006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