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估测蒙古黄芪药效成分含量
1
作者 刘杰 郭嘉华 +3 位作者 赵鹏 郭宁 邢颖 段天凤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0-108,共9页
以蒙古黄芪种苗为试材,采用高光谱和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研究了栽培和仿野生对蒙古黄芪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估测方法的影响,以期为实践中利用高光谱快速、准确估测栽培和仿野生蒙古黄芪的药效成分含量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 以蒙古黄芪种苗为试材,采用高光谱和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研究了栽培和仿野生对蒙古黄芪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估测方法的影响,以期为实践中利用高光谱快速、准确估测栽培和仿野生蒙古黄芪的药效成分含量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栽培和仿野生蒙古黄芪药效成分含量的原始高光谱数据所建立模型的稳定性和拟合度均是最好。估测黄芪甲苷含量模型的RMSE分别是0.0045、0.0085;R^(2)分别是0.761、0.879;所建模型分别是y=0.0054+0.0016x_(1)+0.0002x_(2)+0.0007x_(3)(R^(2)=0.903)、y=-0.1223+0.0040x_(1)+0.0001x_(2)-0.0009x_(3)(R^(2)=0.904)。估测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模型的RMSE分别是0.0017、0.0040;R^(2)分别是0.860、0.868;所建模型分别为y=0.0731-0.0080x_(1)-0.0004x_(2)+4×10-6x_(3)(R^(2)=0.891)、y=0.0842-0.0007x_(1)-0.0001x_(2)+0.0002x_(3)(R^(2)=0.8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蒙古黄芪 黄芪甲苷 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
原文传递
大山雀鸣声对同种个体栖息地选择及产卵行为的影响
2
作者 葛云花 孙世国 +2 位作者 刘利 李旭东 于江萍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4-519,共6页
鸣声是鸟类最重要的通讯方式之一,具有求偶、领域保卫和报警信息传递等作用,但鸣声作为社会信息是否影响鸟类繁殖决策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以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内繁殖的大山雀(Parus minor)为研究对象,通过回放雄性大山雀的求偶鸣唱... 鸣声是鸟类最重要的通讯方式之一,具有求偶、领域保卫和报警信息传递等作用,但鸣声作为社会信息是否影响鸟类繁殖决策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以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内繁殖的大山雀(Parus minor)为研究对象,通过回放雄性大山雀的求偶鸣唱和大山雀对捕食者的报警声,检验鸣声是否影响同种个体的栖息地选择及产卵行为。结果发现,回放雄性大山雀鸣唱的样地内大山雀繁殖巢数显著增加,而回放报警声的样地内繁殖巢数和对照样地内的繁殖巢数无明显差异;回放雄性大山雀鸣唱对样地内大山雀的首枚卵产期和窝卵数无显著影响。此项研究表明,同种个体的鸣唱可作为鸟类栖息地选择的社会信息,但其繁殖适合度可能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鸣声回放 栖息地选择 首枚卵产期 窝卵数 大山雀
原文传递
纳米抗体结构特性及在传染病治疗方面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欣 邓瑞新 刘建青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2-256,共5页
病原微生物可以引起各种各样的传染性疾病,近年来埃博拉出血热、新冠病毒感染、疟疾等传染病疫情的大规模暴发,促使人们寻求更加简洁有效的方法治疗烈性传染病。纳米抗体是在骆驼血清中重链抗体上发现的VHH结构域,其分子量低至12~15 kDa... 病原微生物可以引起各种各样的传染性疾病,近年来埃博拉出血热、新冠病毒感染、疟疾等传染病疫情的大规模暴发,促使人们寻求更加简洁有效的方法治疗烈性传染病。纳米抗体是在骆驼血清中重链抗体上发现的VHH结构域,其分子量低至12~15 kDa,仅为传统抗体的1/10,是目前能得到的可稳定与抗原结合的最小的功能单结构域抗体,因其分子质量小、组织穿透性强、特异性亲和力高、能识别缝隙表位、低免疫原性、水溶性高、稳定性强、生产简单、易于表达等优点,使得纳米抗体成为可满足研究、诊断和治疗各种要求的新型抗体。本文介绍了纳米抗体的结构及特性,概述了其在传染病治疗方面的应用进展,为未来发展研究提出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抗体 噬菌体展示技术 核糖体展示技术 传染病 治疗
原文传递
孑遗植物半日花叶际真菌群落的多样性与构建机制
4
作者 张旋 徐颖 +3 位作者 杨颜慈 赵艳玲 门中华 王永龙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9-111,共13页
叶际微生物在维持植物健康生长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们对珍稀孑遗植物半日花(Helianthemum songaricum)叶际真菌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等知之甚少。因此,本研究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半日花叶片表... 叶际微生物在维持植物健康生长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们对珍稀孑遗植物半日花(Helianthemum songaricum)叶际真菌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等知之甚少。因此,本研究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半日花叶片表生和内生真菌的多样性,探究其网络结构特征以及群落构建的机制。结果显示:棋盘井地区的叶际表生真菌丰富度指数(156.38±8.42)显著高于内生真菌(111.13±5.57),棋盘井叶际表生真菌丰富度指数显著高于拉僧庙(125.57±7.20)和千里山(114.75±10.35),而拉僧庙的内生真菌丰富度指数(155.71±15.40)显著高于棋盘井。叶际真菌以子囊菌门、毛霉菌门和担子菌门为优势门,叶际表生真菌和内生真菌分别在3个不同地点具有显著的指示类群,叶片部位(即叶表和叶内)和地点显著影响叶片真菌的群落组成。共存网络分析表明,叶际表生和内生真菌主要是协同作用,拮抗作用较小。半日花叶际表生和内生真菌群落的构建主要由随机性过程驱动。综上所述,半日花叶际表生和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和群落组成受到叶片部位(叶表和叶内)和地点的显著影响,随机性过程主导叶际表生和内生真菌的群落构建。研究结果可为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基础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日花 叶际真菌 生态过程机制 共存网络
原文传递
蒙古扁桃潜在地理分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5
作者 贺晓慧 高健 +5 位作者 朱丽 郝瑞敏 黄磊 朱晋 程莉 周洁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0-191,共12页
为了解蒙古高原第三纪孑遗珍稀濒危物种蒙古扁桃(Amygdalus mongolica)潜在分布特征及其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利用121个蒙古扁桃种群分布点数据,选取气候和土壤变量,通过在R软件Biomod2建模平台构建物种综合适宜生境模型(CHS),模拟当... 为了解蒙古高原第三纪孑遗珍稀濒危物种蒙古扁桃(Amygdalus mongolica)潜在分布特征及其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利用121个蒙古扁桃种群分布点数据,选取气候和土壤变量,通过在R软件Biomod2建模平台构建物种综合适宜生境模型(CHS),模拟当前气候条件和预测未来两个时期(2050S和2090S)共3种不同气候情景下(SSP1-2.6、SSP3-7.0和SSP5-8.5)蒙古扁桃的潜在分布、时空演变特征及适宜生境迁移。结果显示:气候适宜性模型(EM)的TSS>0.75,分布限制模型(Li)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0.90,表明选择综合适宜生境模型能精确地模拟不同气候情景蒙古扁桃潜在地理分布特征。当前气候条件下蒙古扁桃的适宜生境面积为64.00万km2,占全国总面积的6.67%,主要分布于蒙甘宁等地,少量分布于青海、新疆、陕西、山西、河北等地。未来(2050S、2090S)SSP1-2.6、SSP3-7.0、SSP5-8.5三种气候情景下,蒙古扁桃的适宜生境面积均呈现出减少趋势,且2090S不同气候情景下适宜生境面积均小于2050S。蒙古扁桃适宜生境质心整体上有逐步向西和向高纬度地区迁移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扁桃 气候变化 综合适宜生境模型 适宜生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