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炎性细胞因子与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高艳萍 高淑青 曲艳杰 《医学综述》 CAS 2024年第19期2359-2363,共5页
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是儿科常见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近年来,炎性细胞因子在BICE中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BICE患儿体内多种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γ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α等)的表达水平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与... 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是儿科常见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近年来,炎性细胞因子在BICE中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BICE患儿体内多种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γ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α等)的表达水平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与肠道炎症反应、免疫失衡及神经系统的异常兴奋密切相关,因此推测这些炎性细胞因子与BICE的发生有关。然而,目前国内外对炎性细胞因子与BICE相关性的研究较少,未来深入研究炎性细胞因子在BICE中的作用机制,有望为该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胃肠炎 良性惊厥 炎性细胞因子 婴幼儿
下载PDF
不同种皮肤保护剂在新生儿Ⅲ度红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2
作者 陈季薇 郝美丽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10期84-87,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种皮肤保护剂在治疗新生儿Ⅲ度红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科150例新生儿红臀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50例。A组采用百多邦护臀,B组采用透明质酸凝胶敷料护臀,C组采用银离子敷料护臀。比较三组新生儿红臀的治疗效果。结果:... 目的:观察不同种皮肤保护剂在治疗新生儿Ⅲ度红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科150例新生儿红臀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50例。A组采用百多邦护臀,B组采用透明质酸凝胶敷料护臀,C组采用银离子敷料护臀。比较三组新生儿红臀的治疗效果。结果:C组优于A组和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离子敷料治疗新生儿红臀的效果优于百多邦和透明质酸凝胶敷料,且方法简单,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红臀 银离子敷料 百多邦 透明质酸凝胶敷料 预防
下载PDF
乳脂球表皮生长因子8与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毕兰芳 曲艳杰 +1 位作者 高淑青 王冬梅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23年第1期15-16,共2页
乳脂球表皮生长因子8(MFG-E8)在1990年于小鼠乳房上皮细胞的乳汁脂肪球内被发现。目前已知MFG-E8参与多种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包括通过与整合素结合介导凋亡细胞的吞噬、精子与卵壳之间的粘附、肠黏膜的修复、乳腺分支形态的形成、血管生... 乳脂球表皮生长因子8(MFG-E8)在1990年于小鼠乳房上皮细胞的乳汁脂肪球内被发现。目前已知MFG-E8参与多种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包括通过与整合素结合介导凋亡细胞的吞噬、精子与卵壳之间的粘附、肠黏膜的修复、乳腺分支形态的形成、血管生成等。从而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阿尔茨海默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肠道疾病及肿瘤性疾病。本研究将对MFG-E8在疾病中的作用进行如下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阿尔茨海默病 肿瘤性疾病 血管生成 脂肪球 肠道疾病 上皮细胞
原文传递
新生儿优质护理创新方案
4
作者 郝美丽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1期191-192,共2页
案例背景: 由于新生儿生理调节和适应能力发育还不够完善,此时,新生儿脱离母体开始独立生活,体内外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某些新生儿会产生某种疾病,有些病情严重的新生儿就需要住院治疗.新生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够完善,对于他们来说,适... 案例背景: 由于新生儿生理调节和适应能力发育还不够完善,此时,新生儿脱离母体开始独立生活,体内外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某些新生儿会产生某种疾病,有些病情严重的新生儿就需要住院治疗.新生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够完善,对于他们来说,适度的温度和湿度都是要严格来调节和控制的,新生儿的温箱为其提供了需要的温度和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 调节 新生儿 体温 湿度 温度 方案
下载PDF
短时多次蓝光疗法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效果分析与探究
5
作者 海丽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1期104-105,共2页
研究短时多次蓝光疗法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功效。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接受诊疗的黄疸新生儿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75)和观察组(n=75),对照组实施长时间一次性蓝光疗法,观察组采用短时多次蓝光疗法,... 研究短时多次蓝光疗法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功效。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接受诊疗的黄疸新生儿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75)和观察组(n=75),对照组实施长时间一次性蓝光疗法,观察组采用短时多次蓝光疗法,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血清胆红素水平值、平均退黄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黄疸新生儿临床治疗中短时多次蓝光疗法治疗,能够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并且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显著下降,退黄时间也缩短,在临床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多次蓝光疗法 新生儿黄疸 治疗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