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全管理在降低精神科护理管理中风险事件和提高护理质量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温彩娥 《中国卫生产业》 2023年第1期99-102,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和改进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及防范措施,降低精神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护理质量。方法选取包头市精神卫生中心42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于2022年1月开始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管理,安全管理之前(2021年7—12月)设为对照组,实施... 目的通过分析和改进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及防范措施,降低精神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护理质量。方法选取包头市精神卫生中心42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于2022年1月开始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管理,安全管理之前(2021年7—12月)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安全管理实施后(2022年1—6月)设为观察组。两组均为同批护理人员。干预后比较两组相关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护士的护理文书书写、基础管理、专科护理、实践技能及消毒隔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总发生率为11.90%,低于对照组的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68,P=0.011)。结论安全管理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具有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护理 风险事件 护理质量
下载PDF
精神科护士岗位认知现状及其培训策略 被引量:2
2
作者 黄敏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第23期108-109,共2页
近年来,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精神压力、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精神疾病患者越来越多,严重影响到人们生活水平、健康质量。如何提高精神科患者的护理水平,促进早日康复,提升精神科护士的护理素养,显得尤为关键。该文通过对精神科护士岗位知识... 近年来,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精神压力、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精神疾病患者越来越多,严重影响到人们生活水平、健康质量。如何提高精神科患者的护理水平,促进早日康复,提升精神科护士的护理素养,显得尤为关键。该文通过对精神科护士岗位知识的调查,分析现状,并提出健全岗位培训机制,提升精神科护士的全面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科 护士 岗位认知 现状 培训 策略
下载PDF
坦度螺酮联合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分析
3
作者 凤英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8期11-14,共4页
本次研究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经过坦度螺酮联合奥氮平治疗后的实际效果以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均为已确诊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就诊时间于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期间,经计算机系统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计入5... 本次研究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经过坦度螺酮联合奥氮平治疗后的实际效果以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均为已确诊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就诊时间于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期间,经计算机系统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计入50例予以单药治疗,观察组计入50例予以联合药物开展治疗,评析下列5项指标:(1)临床治疗效果;(2)认知功能变化;(3)不良反应观察情况;(4)PANSS评分;(5)氧化应激反应。结果 (1)据统计,观察组疗效评估值是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疗效评估值78.0%(P<0.05);(2)观察组认知功能评估情况均比对照组恢复情况更好,主要体现于不同的四个方面,二者差异明显(P<0.05);(3)观察组治疗安全性与对照组安全性相比更高,不良反应更少,其值分别是8.0%、18.0%(P<0.05);(4)对一般精神病理状况、阳性症状以及阴性症状予以评估发现,观察组以上指标的改善效果均比对照组指标改善效果更加显著(P<0.05);(5)两组治疗前、治疗后在氧化应激反应方面均有所改善,而观察组ALB指标、TBiL指标的调节效果均比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坦度螺酮与奥氮平联合治疗后,整体疗效显著升高,对患者认知功能与精神症状有良好改善作用,且治疗安全性较高,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坦度螺酮 奥氮平 精神分裂症 认知功能 精神症状 安全性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奥氮平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王红艳 吴翥旗 +5 位作者 杨建光 刘永立 杜文志 杨毅然 刘健伟 赵敏 《世界复合医学》 2020年第9期150-152,共3页
目的探讨奥氮平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方法选取于2017年9月—2019年9月于包头市第六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研究组49例,对照组51例。研究组给予奥氮平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只给予奥... 目的探讨奥氮平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方法选取于2017年9月—2019年9月于包头市第六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研究组49例,对照组51例。研究组给予奥氮平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只给予奥氮平治疗。所有患者均给予奥氮平口服片,初始剂量为5 mg,然后根据患者病情改善或进展用药量调整为5~20 mg。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比较两组的PANSS和NOSIE各项评分来评估治疗效果。结果①与治疗前相比,治疗2周、治疗4周后,两组PANSS量表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一般病理症状评分都显著改善,但治疗4周后,研究组各项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60,P<0.01;t=3.620,P<0.01;t=4.350,P<0.05;t=6.410,P<0.01)。②治疗4周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1.8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8.43%,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20,P<0.05)。③治疗2周、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总积极因子分、病情总分均显著提高,而总消极因子分显著降低;且治疗4周后,研究组的总积极因子分、病情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30,P<0.01;t=7.820,P<0.01),而总消极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70,P<0.01)。结论奥氮平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效果优于单纯使用奥氮平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氮平 脑电生物反馈 慢性精神分裂症
下载PDF
精神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其安全护理管理策略 被引量:7
5
作者 温彩娥 杨毓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第28期115-116,共2页
护理安全一直是我国护理领域中研究重点,在精神科护理中更是如此。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在护士、患者以及医院设施等方面都还存在一定不安全因素。该文即对精神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对精神科安全护理管理策略进行研究,提出精神... 护理安全一直是我国护理领域中研究重点,在精神科护理中更是如此。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在护士、患者以及医院设施等方面都还存在一定不安全因素。该文即对精神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对精神科安全护理管理策略进行研究,提出精神科护理应加强护理人员管理,提升其整体素质;加强患者看护管理,对病人及家属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加强医院环境、设施管理,预防意外事故发生,以提升精神科护理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科护理 不安全因素 护理管理
下载PDF
系统康复护理对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石磊 张银涛 赵菁 《双足与保健》 2017年第12期67-68,共2页
目的讨论系统康复护理对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适应功能的影响。方法现随机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0月该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42例,分成对照组21例,实验组2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系统康复护理,对B... 目的讨论系统康复护理对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适应功能的影响。方法现随机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0月该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42例,分成对照组21例,实验组2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系统康复护理,对BPRS评分和NOSIE评分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实验组BP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NOSIE评分发现,实验组的社会认知能力和个人整洁程度积极因素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精神病性表现、社会性退缩情况和社会功能总体缺陷消极积因素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时采取系统康复护理有助于社会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康复护理 精神分裂症 社会功能恢复
原文传递
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人性化管理理念实施探讨 被引量:5
7
作者 马天华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第8期54-55,共2页
人性化服务在各个行业当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在精神科管理方面则有着更为显著的表现。因此,在进行精神管理护理工作中,更应该将人性化这一特点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该文在分析的过程中主要借助一些案例,论证在精神科护理管理的过程... 人性化服务在各个行业当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在精神科管理方面则有着更为显著的表现。因此,在进行精神管理护理工作中,更应该将人性化这一特点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该文在分析的过程中主要借助一些案例,论证在精神科护理管理的过程,人性化管理理念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并且能够让患者尽早恢复到正常的生活,同时显著改善患者的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化服务 推广和应用 改善 精神科护理管理
下载PDF
风险管理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8
作者 马天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181-0184,共4页
本研究旨在分析风险管理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期间在我科住院治疗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两组,每组均36例患者。对照组内的36例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试验... 本研究旨在分析风险管理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期间在我科住院治疗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两组,每组均36例患者。对照组内的36例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内的36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风险管理。最后,对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两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风险管理的应用,可以保障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病人的满意度,推动精神科护理提质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管理 精神科 护理管理
下载PDF
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及价值体会
9
作者 张佩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103-0106,共4页
以确诊为抑郁症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其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后对于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均收入内蒙古包头市第六医院临床一科,经临床综合检查确诊为抑郁症,就诊时间范围从2021年11月至2023年10月,符合本次研究的样本共筛选... 以确诊为抑郁症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其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后对于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均收入内蒙古包头市第六医院临床一科,经临床综合检查确诊为抑郁症,就诊时间范围从2021年11月至2023年10月,符合本次研究的样本共筛选出82例,分组处理时采用电脑随机分配法,将其公平分组,实施常规护理的41例纳入至对照组,剩余41例患者予以其心理护理干预,设定为观察组,对比干预效果,研究设计的观察指标包含睡眠质量、心理状态、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遵医配合度。结果 (1)睡眠、生活质量比较,七项睡眠质量评估项目分值以及四项生活质量测定结果对比,前者为观察组较低,后者为观察组较高,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为(P<0.05);(2)负面情绪分值:护理前对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加以分析,HAMA、HAMD对比未见较大差异(P>0.05),护理后,上述指标评分均降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降幅偏大(P<0.05);(3)满意度:本组指标测定结果分别为97.56%、82.93%,较高的为观察组,统计值P<0.05;(4)遵医行为:此指标共涉及四项评估条目,测定结果均显示为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予以抑郁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负面情绪,还能积极开导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勇敢面对,主动配合治疗,促使病情尽早转归康健,值得临床采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护理干预 抑郁症 睡眠质量 护理效果
下载PDF
双相情感障碍与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结构CT差异与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春霞 《系统医学》 2019年第13期114-116,共3页
目的探究双相情感障碍与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结构CT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将2018年1—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49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A组)及4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B组)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同期该院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3组均行头颅CT扫描,对3... 目的探究双相情感障碍与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结构CT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将2018年1—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49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A组)及4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B组)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同期该院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3组均行头颅CT扫描,对3组脑结构CT诊断测量值以及脑结构异常与病程的关系进行综合评价,并对比分析A、B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 A组、B组的LVBI评分分别为(3.66±0.35)分、(3.57±0.38)分,A组、B组患者均表现为脑室扩大,存在明显脑萎缩,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93,P<0.05)但A、B两组脑结构CT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结构异常随患者病程变化情况分析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现A、B两组患者中,A组的错误问答数相较B组明显较少,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24,P<0.05).结论双相情感障碍与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结构CT与正常人差异显著,但不存在特异性表现,与患者病程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精神分裂症 脑结构CT 差异性
下载PDF
奎硫平与利培酮治疗血管性痴呆精神症状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董智恒 武玉秋 庞虎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比较奎硫平与利培酮治疗血管性痴呆精神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住院治疗的血管性痴呆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一组给予奎硫平(启维)150~300mg/d治疗(奎硫平组),另一组给予利培酮... 目的:比较奎硫平与利培酮治疗血管性痴呆精神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住院治疗的血管性痴呆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一组给予奎硫平(启维)150~300mg/d治疗(奎硫平组),另一组给予利培酮(思利舒)1~3mg/d治疗(利培酮组),共治疗6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第1、2、4、6周末,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用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安全性。结果:在治疗的第6周末,奎硫平组有效率73.3%,利培酮组有效率7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奎硫平组于治疗的第1周末,阳性症状得分、一般病理得分及总得分即明显下降(Pd0.05或P〈0.01),而利培酮组于治疗的第2周末,PANSS各项分才有明显下降(P〈0.01),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的PANSS各项评分呈持续下降,且在第1周末,奎硫平组减分率高于利培酮组,而在治疗的2、4、6周末减分率与利培酮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6周的观察期中,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期间利培酮合并使用苯二氮卓类药多于奎硫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奎硫平与利培酮均对血管性痴呆的精神症状均有效、安全,奎硫平见效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精神症状 奎硫平 利培酮
下载PDF
瑜伽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白玉 张银涛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8年第6期449-452,共4页
抑郁症是较为常见的精神障碍,全球年发病率高,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和沉重负担。瑜伽作为一种传统的哲学和精神运动,在抑郁症治疗中效果明显。因此,现拟介绍瑜伽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关键词 抑郁症 瑜伽 治疗 综述
原文传递
患者外周血中白介素-10水平与重度抑郁症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敏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17期135-137,共3页
目的探讨重度抑郁症(MDD)患者外周静脉血中白介素-10(IL-10)水平与发病年龄、病程及疾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经DSM-IV标准诊断为MDD的患者34例和健康对照组20例,ELISA检测两组人外周静脉血IL-10水平。多元回归分析MDD发病年龄... 目的探讨重度抑郁症(MDD)患者外周静脉血中白介素-10(IL-10)水平与发病年龄、病程及疾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经DSM-IV标准诊断为MDD的患者34例和健康对照组20例,ELISA检测两组人外周静脉血IL-10水平。多元回归分析MDD发病年龄、病程等参数与IL-10水平的关系。结果对照组和MDD组IL-10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1,P=0.768>0.05)。MDD患者的年龄、性别、HDRS评分与IL-10水平无明显相关(P=0.956、0.896、0.786>0.05),MDD发病年龄≥20岁的患者IL-10水平高于发病年龄≤19岁患者(t=10.25,P=0.008<0.05),MDD患者病程与IL-10水平呈负相关(相关系数=-0.56,P=0.013<0.05)。结论较高水平的IL-10可能与晚发病MDD的机制相关;IL-10的水平随着疾病进展而降低,表明易感个体抑郁症症状发作和疾病进展可能涉及抗炎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抑郁症 白介素-10 生物标记物
下载PDF
精神病患者危机状态的护理 被引量:1
14
作者 冯文魁 《包头医学》 2011年第4期242-243,共2页
目的:分析精神病患者发生危机状态的原因,研究有针对性的防范和护理措施。方法:查阅2002年4月~2011年1月42例危机状态病人的病历,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通过分析住院精神病人危机状态发生的原因,总结防范护理要点。结论:精神病患者发... 目的:分析精神病患者发生危机状态的原因,研究有针对性的防范和护理措施。方法:查阅2002年4月~2011年1月42例危机状态病人的病历,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通过分析住院精神病人危机状态发生的原因,总结防范护理要点。结论:精神病患者发生危机状态与精神疾病症状因素具有直接关系,与环境因素、病房管理因素、药物因素有密切关系,可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 危机状态 原因 护理
下载PDF
阿立哌唑与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红艳 《系统医学》 2018年第15期32-33,55,共3页
目的探究阿立哌唑与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5月—2017年7月期间在该院住院治疗的7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在对照组患者中,采用喹硫平药物进行治疗;在观... 目的探究阿立哌唑与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5月—2017年7月期间在该院住院治疗的7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在对照组患者中,采用喹硫平药物进行治疗;在观察组患者中,使用阿立哌唑药物进行治疗。然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91.89%)与观察组(94.59%)相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83,P>0.05);在治疗中,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6.76%)高于观察组患者(37.8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86,P<0.05)。结论阿立哌唑和喹硫平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皆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但在不良反应上,阿立哌唑药物的安全性较大,在治疗过程中能够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立哌唑 喹硫平 精神分裂症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探讨帕金森病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静 《系统医学》 2019年第13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疗效.方法通过选取于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该院收治的40例帕金森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病症临床特征、临床诊断以及临...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疗效.方法通过选取于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该院收治的40例帕金森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病症临床特征、临床诊断以及临床治疗方法.结果经研究发现帕金森病症所导致患者精神障碍,主要的临床特征表现为焦虑、抑郁、人格障碍,其中HAMD、SAS、SDS在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分别为(18.06±1.3)分、(14.28±3.17)分、(15.88±4.15)分,治疗后分别为(6.03±0.26)分、(5.03±2.15)分、(6.71±2.73)分.主要以PDPsy诊断标准评定患者病症,对于该类病症患者通常行药物及心理治疗,能够达到较高的临床治疗疗效.结论帕金森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通常以患者本身的心理障碍作为主要临床病症,部分病症主要以患者抑郁症状为主,通过对患者行早期干预治疗,能够尽早取得显著的治疗疗效.同时临床诊断也应当重视对帕金森病所致精神障碍的早期认知,对患者积极干预治疗,从而取得显著的临床治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 精神障碍 临床特征
下载PDF
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法律风险管理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毓 温彩娥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第28期113-114,共2页
近年来,我国的精神卫生事业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发展,医院精神科病房管理逐渐走向了人性化、个性化道路,一方面为精神科患者提供了优质、舒适的护理服务;另一方面为医院整体服务质量的提升增添了新的动力。与其他科室护理工作有所不同,精... 近年来,我国的精神卫生事业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发展,医院精神科病房管理逐渐走向了人性化、个性化道路,一方面为精神科患者提供了优质、舒适的护理服务;另一方面为医院整体服务质量的提升增添了新的动力。与其他科室护理工作有所不同,精神科护理工作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其法律风险管理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该研究介绍了医院法律风险管理的原则,着重分析了精神科护理法律风险管理的主要步骤,提出了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法律风险管理的有效策略,为精神科护理管理法律风险的防范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科 护理管理 法律风险 对策
下载PDF
笔迹分析新技术在精神医学中的应用进展
18
作者 张银涛 赵弘轶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20年第7期505-510,共6页
书写是一项复杂的、自动的、人类特有的行为活动,正常书写行为的完成是个人身心健康的体现。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和数字技术的应用,大量证据显示笔迹分析新技术有助于发现和评估多种精神疾病患者的运动、认知、情感等障碍。现对近年来国... 书写是一项复杂的、自动的、人类特有的行为活动,正常书写行为的完成是个人身心健康的体现。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和数字技术的应用,大量证据显示笔迹分析新技术有助于发现和评估多种精神疾病患者的运动、认知、情感等障碍。现对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涉及各类精神疾病患者笔迹分析的研究方法、结果和启示等进行回顾,就笔迹分析新技术在精神医学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写 绘画 笔迹分析 精神医学 综述
原文传递
浅析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人文关怀
19
作者 刘慧敏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第8期62-63,共2页
近几年,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显著提升,但在这种发展环境下隐藏着新的问题,那就是越来越多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由于精神障碍患者精神症状不同于常人,使精神科护理呈现复杂性、危险性,需要在整个治疗发展过程... 近几年,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显著提升,但在这种发展环境下隐藏着新的问题,那就是越来越多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由于精神障碍患者精神症状不同于常人,使精神科护理呈现复杂性、危险性,需要在整个治疗发展过程中贯彻人文关怀。而为了加强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人文关怀。该文对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人文关怀浅析,从人文关怀理念入手。然后,基于多年的临床护理经验,具体阐释精神科护理管理中人文关怀的应用,为人文关怀在护理领域中广泛应用提供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科 护理管理 人文关怀 应用
下载PDF
书面告知沟通与口头告知沟通对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影响研究
20
作者 董智恒 武玉秋 +2 位作者 李世音 庞可可 李丽琴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52-53,共2页
目的:比较书面告知沟通与口头告知沟通对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门诊和住院的抑郁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一组给予抗抑郁药和口头告知沟通,一组给予抗抑郁药和书面告知沟通,沟通频率均为2周1次。要求于治... 目的:比较书面告知沟通与口头告知沟通对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门诊和住院的抑郁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一组给予抗抑郁药和口头告知沟通,一组给予抗抑郁药和书面告知沟通,沟通频率均为2周1次。要求于治疗的1、2、3、4、6、8周各随访1次并记录服药依从性情况。结果:在8周的观察期中口头告知组不依从人数为13例,书面告知组不依从人数为4例,两组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头告知组不依从主要发生在治疗的1、2、8周,共计12例,占总不依从人数的92.3%,而书面告知组不依从人数在1、2、8周仅3例,两组间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书面形式沟通比口头沟通更能提高服药的依从性,特别是在治疗开始后的前两周和治疗起效后的巩固期内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面告知沟通 口头告知沟通 抑郁症 服药依从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