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每核子14.6和60GeV能量下氧离子诱发核反应的带电粒子谱
1
作者 M.I.Adamovich M.M.A■■arwal +82 位作者 R.Arora Y.A.Alexandrov S.A.Azimov S.K.Badyal E.Basova K.B.Bhalla A.Bhasin V.S.Badyal R.A.Bomadarenko T.H.Burnett 蔡(冒力) L.P.Chernova M.M.Chernyavski B.Dressel E.M.Friedlander S.I.Gerassimov E.R.Ganssau■e S.Garpman S.G.Gerassimov A.Gill J.Grote K.G.Gulamov V.G.Gulyamov V.K.Gupta S.Hackel H.H.Heckman B.Jakobsson B.Judek S.Katroo F.G.Kadyrov H.Kallies L.Karlsson G.L.Kaul M.Kaur S.P.Kharlamov J.Kohli V.Kumar P.Lal V.G.Larinova P.J.Lindstrom 刘连寿 S.Lokanathan J.Lord N.S.Lukicheva L.K.Man■otra N.V.Maslennikova I.S.Mitta E.Monnand S.Moolerjee C.Mueller S.H.Nasyrov V.S.Nvtny G.I.Orlova I.Otterlund N.G.Peresadko S.Persson N.V.Petrov 钱琬燕 R.Raniwala S.Raniwana N.K.Rao J.Y.Rhee N.Shaidkhanov N.G.Salmanova W.Schulz F.Schussler V.S.Shukla D.Skeldin■ K.Soderstrom E.Stanlund R.S.Storey 孙君芬 L.N.Svechnilova M.I.Tretyakova T.P.Trofimova 王海桥 翁智群 R.J.Wilkes 许国发 张东海 郑蒲英 周代翠 周景晨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0期865-869,共5页
本文给出了每核子14.6和60GeV能量下氧离子诱发核反应的带电粒子多重数分布和赝快度分布.实验数据取自EMU-01乳胶叠,并与Lund Monte Carlo模型(FRITIOF)作了比较.
关键词 氧离子 诱发 核反应 带电粒子谱
原文传递
从白金预认证到三星级:中美绿色建筑分等评级程序的比较分析
2
作者 郑昕 John Romankiewicz +2 位作者 周南 冯威 叶青 《科学与管理》 2014年第6期51-60,共10页
2011年,作为全球最大能源使用国以及二氧化碳排放国,中美的建筑业所消耗的能源分别占到全国能源总消耗量的25%和40%。在建筑节能领域,绿色建筑的出现为消除建筑业所带来的对能源以及环境的负面影响提供了解决方法。为了促进绿色建筑的... 2011年,作为全球最大能源使用国以及二氧化碳排放国,中美的建筑业所消耗的能源分别占到全国能源总消耗量的25%和40%。在建筑节能领域,绿色建筑的出现为消除建筑业所带来的对能源以及环境的负面影响提供了解决方法。为了促进绿色建筑的市场转型,推进设计和施工的差异化,中美均制定了国家绿色建筑分等评级程序以及配套政策。1998年,美国绿色建筑协会首次推出能源与环境先导设计(LEED),而中国政府则于2008年建立了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GBEL)。本文对美国LEED与中国GBEL评级程序、流程、评分系统以及扶持政策作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虽然两国所采用的绿色建筑设计以及操作评级程序的评分等级较为相似,它们在项目管理、评分要求和分配以及扶持政策类型等方面存在差异。美国能源与环境先导设计是由建筑产业利益相关者委员会制定并实施管理的。判断是否达到认证水平的灵活性更高。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则是由政府操控的。判断是否达到评级水平的要求更为严格。但是,中国政府将在2014年下半年对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评级程序作出修正。本文对评级程序以及扶植政策的相似点以及差异是如何影响绿色建筑技术以及市场的发展作了分析,还讨论了绿色建筑未来发展可能面临的挑战以及政策导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建筑 环境 政策 Environment
下载PDF
非均质介质中地下水流动与溶质运移模拟——问题与挑战 被引量:17
3
作者 Chin-Fu Tsang 胥思勤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43-450,共8页
对大空间尺度和长时间跨度的地下水流动及污染物质运移进行预测的需求 ,使水文地质研究面临异乎寻常的挑战 .这些需求来自于对核废料地质储放方法的安全性评价、地下水污染状况评价及其治理方案的选择 .流动系统的非均质性是地下水流动... 对大空间尺度和长时间跨度的地下水流动及污染物质运移进行预测的需求 ,使水文地质研究面临异乎寻常的挑战 .这些需求来自于对核废料地质储放方法的安全性评价、地下水污染状况评价及其治理方案的选择 .流动系统的非均质性是地下水流动及物质运移模拟中最主要的困难之一 ,这种困难来自对非均质系统进行特征描述 (通过原位观测实现 )、概念化及模拟 .评述了非均质介质中流动运移模拟的一些重要问题与挑战 ,讨论了解决的途径 .讨论的主题包括 :动力流动的沟道化 ,示踪剂穿透曲线 ,裂隙岩石中流体流动的多尺度 ,观测的不同尺度 ,模拟、预测与非均质性以及系统特征描述和预测性模拟的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污染 非均质介质 溶质运移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