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总量免疫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王亚楠 王晓斐 +3 位作者 牛琳琳 雷壮 张海棠 王自良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344-351,共8页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AFs)污染食品的广泛性、严重性和危害性倍受食品行业的关注,单一黄曲霉毒素检测已不能满足行业的需求。针对食品黄曲霉毒素总量检测目前普遍采用理化分析方法,相比之下由于免疫分析技术具有高特异性、高灵敏性、...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AFs)污染食品的广泛性、严重性和危害性倍受食品行业的关注,单一黄曲霉毒素检测已不能满足行业的需求。针对食品黄曲霉毒素总量检测目前普遍采用理化分析方法,相比之下由于免疫分析技术具有高特异性、高灵敏性、简便性等技术优势,已成为今后的发展方向和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就食品黄曲霉毒素总量免疫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旨在为食品AFs总量免疫分析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黄曲霉毒素总量 免疫分析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黄曲霉毒素B_1半抗原分子设计与抗原合成及抗体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王亚楠 王晓斐 +3 位作者 牛琳琳 雷壮 张海棠 王自良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367-376,共10页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半抗原分子设计方法、基本要求、应遵循原则、抗原合成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尤其是对黄曲霉毒素B_1(AFB_1)半抗原分子设计与抗原合成及抗体特性进行了详尽阐述,旨在为AFB_1制备AFB_1及其他小分子半抗原高质量的抗体提...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半抗原分子设计方法、基本要求、应遵循原则、抗原合成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尤其是对黄曲霉毒素B_1(AFB_1)半抗原分子设计与抗原合成及抗体特性进行了详尽阐述,旨在为AFB_1制备AFB_1及其他小分子半抗原高质量的抗体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1 半抗原分子设计 抗原合成 抗体特性
下载PDF
食品总铬质量浓度icELISA试剂盒的研制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亚楠 王晓斐 +2 位作者 张雅凌 张海棠 王自良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868-1876,共9页
为研制食品中总铬质量浓度检测间接竞争ELISA(icELISA)试剂盒(Cr-Kit)。利用蛋白质连接技术合成免疫原Cr^(3+)-iEDTA-BSA,紫外扫描(UV)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进行鉴定;用Cr^(3+)-iEDTA-BSA免疫BALB/c小鼠,细胞融合技... 为研制食品中总铬质量浓度检测间接竞争ELISA(icELISA)试剂盒(Cr-Kit)。利用蛋白质连接技术合成免疫原Cr^(3+)-iEDTA-BSA,紫外扫描(UV)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进行鉴定;用Cr^(3+)-iEDTA-BSA免疫BALB/c小鼠,细胞融合技术筛选抗Cr^(3+)-EDTA mAb细胞株,体内诱生腹水法制备Cr^(3+)-EDTA mAb,并对其特性进行分析;应用Cr^(3+)-EDTA mAb研制Cr-Kit,测定其性能并进行初步应用。结果表明,免疫原制备成功,Cr^(3+)-iEDTA-BSA中Cr^(3+)和BSA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40.8mg/L和5.81g/L;筛选出2A3C11、2A3D9、2A11G5共3株杂交瘤细胞株,其中2A11G5最好,经6次传代分泌抗体稳定,亲和常数(Ka)为2.69×109 L/mol,与其他重金属离子无交叉反应;Cr-Kit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1.0~264μg/L,检测限为1.0μg/L,IC50为8.37μg/L,河水样、大米样、面粉样和猪肉样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01.7%、96.47%、95.8%和84.3%,Cr-Kit与国标(GB5009.123-2014)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的符合率为100%。本研究成功研制了Cr-Kit,可满足食品总铬残留的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3+ 免疫原 单克隆抗体 间接竞争ELISA试剂盒 总铬质量浓度
下载PDF
鸡传染性支气管病毒ZZ2004株致SPF感染鸡小肠损伤的病理与超微病变研究
4
作者 朱广蕊 潘耀谦 +3 位作者 夏银可 银梅 唐海蓉 刘兴友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59-863,共5页
为研究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ZZ2004株引起鸡生长缓慢的发病机理,本实验将100只7日龄SPF雏鸡平均分为两组。实验组经口服病毒进行感染,对照组口服生理盐水,通过临床检查、病理学检查及超微病变观察进行研究。病理解剖学检查表明,实... 为研究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ZZ2004株引起鸡生长缓慢的发病机理,本实验将100只7日龄SPF雏鸡平均分为两组。实验组经口服病毒进行感染,对照组口服生理盐水,通过临床检查、病理学检查及超微病变观察进行研究。病理解剖学检查表明,实验组鸡各肠段有不同程度卡他性出血性炎性变化。病理组织学显示,小肠绒毛变短,上皮细胞脱落,固有层内炎性细胞增多。扫描电镜观察表明,肠绒毛的游离端常断裂,固有层裸露,在肠上皮细胞之间有大量杯状细胞的开口,并见大块状的分泌物渗出。透射电镜检查显示,残存的肠上皮细胞的微绒毛严重破坏;粗面内质网脱颗粒,滑面内质网明显扩张,呈囊状或泡状,在内质网中出现大量病毒颗粒;核周隙扩张,在核质中能够检出成熟的病毒颗粒。本研究结果表明:IBV ZZ2004株可以在肠上皮细胞中增殖,引起肠的吸收上皮和肠绒毛的一系列退行性病变,从而导致感染鸡代谢障碍,生长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SPF鸡 肠道 病理
下载PDF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变异机制及致弱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陈明艳 余娟 +6 位作者 潘耀谦 郭东光 陈伶俐 徐敏 贺会利 魏小兵 刘兴友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1-94,共4页
因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基因组RNA聚合酶缺乏校正功能和其特有的套式转录方式,IBV容易发生变异,导致新的变异毒株不断出现,使现有的疫苗难以完全满足预防的需要,这就要求根据流行特点不断研究新的疫苗。根据IBV的变异机制,利用鸡... 因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基因组RNA聚合酶缺乏校正功能和其特有的套式转录方式,IBV容易发生变异,导致新的变异毒株不断出现,使现有的疫苗难以完全满足预防的需要,这就要求根据流行特点不断研究新的疫苗。根据IBV的变异机制,利用鸡胚连续传代、改变生长温度和基因工程方法可人工获得致弱的IBV毒株,为研究IBV弱毒疫苗毒株奠定基础。论文就近几年来IBV的变异情况及致弱方法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更好的预防IBV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病毒变异机制 病毒致弱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