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哲学的实现:马克思、卢卡奇和法兰克福学派
被引量:
1
1
作者
王彦丽(译)
葛勇义(译)
《哲学分析》
CSSCI
2017年第5期51-63,共13页
贯穿于马克思早期著作中黑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卢卡奇、科尔施、布洛赫以及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特色构成一种趋向——实践哲学。哲学的"实现"依赖于实践哲学,元批判是实践哲学的基础。马克思早期著作把元批判观点限定在政...
贯穿于马克思早期著作中黑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卢卡奇、科尔施、布洛赫以及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特色构成一种趋向——实践哲学。哲学的"实现"依赖于实践哲学,元批判是实践哲学的基础。马克思早期著作把元批判观点限定在政治经济学领域,卢卡奇的物化概念是资本主义危机理论的最初基础,理性的元批判是法兰克福学派和早期实践哲学之间最重要的联系。在当代,技术的批判理论拒绝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局限于政治经济学领域,从对理性的一般性批判,转化为对技术和技术学科的实现形式的批判,更新了实践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哲学
哲学的实现
元批判
技术的批判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哈贝马斯或马尔库塞:两种类型的批判?
被引量:
18
2
作者
安德鲁·费恩伯格
朱春艳(译)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7-96,共10页
本文对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哈贝马斯和马尔库塞之间发生的那场争论进行了评论,认为马尔库塞看到了技术的两重性,这是正确的,而哈贝马斯则在重建交往理性的过程中把技术局限于人的劳动领域,忽视了当今技术无所不在的事实,并以之为基点,对...
本文对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哈贝马斯和马尔库塞之间发生的那场争论进行了评论,认为马尔库塞看到了技术的两重性,这是正确的,而哈贝马斯则在重建交往理性的过程中把技术局限于人的劳动领域,忽视了当今技术无所不在的事实,并以之为基点,对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进行了重建,重新评价了马尔库塞的技术哲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贝马斯
马尔库塞
交往行为理论
技术哲学思想
建构主义
德国
美国
媒介理论
技术批判
原文传递
现代性理论与技术研究
被引量:
6
3
作者
安德鲁.费恩伯格
朱春艳
唐丽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9-76,共8页
尽管当前现代性理论和技术研究都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它们彼此之间却处于分离状态,由此造成现代社会的诸多问题。作者分析了马克思和库恩的最初贡献在当前处于绝境的背景,思考了在每个领域存在的与另一个领域相对抗的障碍所在,并运用社会...
尽管当前现代性理论和技术研究都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它们彼此之间却处于分离状态,由此造成现代社会的诸多问题。作者分析了马克思和库恩的最初贡献在当前处于绝境的背景,思考了在每个领域存在的与另一个领域相对抗的障碍所在,并运用社会建构论的技术研究成果,提出解决悖论的可能性,以架起沟通两大领域的桥梁。作者最后阐述了他的工具化理论,认为这一理论达到了整合现代性理论和技术研究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理论
技术研究
马克思
研究方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功能和意义:技术的双重面相
被引量:
9
4
作者
安德鲁·芬伯格
计海庆(译)
成素梅(校)
《哲学分析》
2011年第1期141-157,共17页
马克思对市场合理性的批判、卢卡奇对科学知识合理性的批判和海德格尔的技术座架理论,在马尔库塞那里发展成了一种技术的合理性批评,目的是在功能化占优势的技术理解中恢复意义的地位。当代技术哲学家伯格曼和辛普森,在后期海德格尔的...
马克思对市场合理性的批判、卢卡奇对科学知识合理性的批判和海德格尔的技术座架理论,在马尔库塞那里发展成了一种技术的合理性批评,目的是在功能化占优势的技术理解中恢复意义的地位。当代技术哲学家伯格曼和辛普森,在后期海德格尔的影响下,也力图完成同样的任务。但这些方案都没成功。通过分析当代信息技术发展中用户自发改进技术的案例,可以发现,人们对技术的创新行动展现了从功能化中重新找回意义的可能。这种行动正是海德格尔眼中此在的原真的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
意义
行动
马尔库塞
海德格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技术批判理论到合理性的理性批判
被引量:
5
5
作者
安德鲁.芬伯格
高海青
李建华
《哲学分析》
2010年第2期120-139,共20页
现代社会通常被说成是合理社会,但作为这种说法之核心的"社会合理性"(social rationality)概念,值得作进一步澄清。社会合理性是不能够以科学方法的理想化形象作为模式来理解的。科学和社会两者都不符合这种图景。然而,新自...
现代社会通常被说成是合理社会,但作为这种说法之核心的"社会合理性"(social rationality)概念,值得作进一步澄清。社会合理性是不能够以科学方法的理想化形象作为模式来理解的。科学和社会两者都不符合这种图景。然而,新自由主义和技术统治论的那些诉诸科学之社会幻影的论证,却总是使批判沉默无语。有必要提出一条新的批判策略,它能够对理性之抵制本身进行理性的批判。与那些把现代人工制品、系统和组织理解为是理性确定程度不足(rationally underdetermined)的策略相比,对理性的浪漫主义拒绝被证明是不那么有效的。前者首次出现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学的分析当中,尽管马克思没有用到"不充分确定"(underdetermination)的概念,但他依然能够在讨论工作日长度的时候,在面对某种非常像社会合理性的东西的时候,避开社会合理性的沉默效应。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随后以一种富有启发但又模棱两可的方式将浪漫主义因素和马克思主义混合起来。在当代科学和技术研究中,"不充分确定"的概念重新出现,并在哲学和社会学上得到清楚而详细的阐释。但是在这过程中,批判的力度却有些弱化。技术批判理论尝试恢复原初的批判力量,并把它的进路推广到社会合理性的三种主要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理化
技术
科层制度
市场
批判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合理性的批判:从剩余价值到技术政治
被引量:
3
6
作者
安德鲁.芬伯格
高海清
《哲学分析》
2011年第4期110-124,共15页
平息批评最有效的方式是用批判之类的术语进行证明。当一种行动据理得到证明,如何有理由否定它的合法性呢?我们关注批判的策略,用以说明合理性(rationality)对合理批判的抵抗问题,特别关注对技术理性的批判。福柯在其权力与知识理论中...
平息批评最有效的方式是用批判之类的术语进行证明。当一种行动据理得到证明,如何有理由否定它的合法性呢?我们关注批判的策略,用以说明合理性(rationality)对合理批判的抵抗问题,特别关注对技术理性的批判。福柯在其权力与知识理论中对这一点已有所阐释。经过仔细探究马克思用他的方法在对市场和技术的"社会合理性"批判时作出的预言,发现在对工作日的讨论中,马克思通过运用与"不充分确定"(underdetermination)概念非常相似的方法成功说明了"社会合理性"的沉默效应。在马克思的著作中也有技术批判的踪迹。19世纪60、70年代,在对待发达社会的技术合理性问题上,新马克思主义和后结构主义都要求根本性的变革。首先在环境运动的影响下,有关技术的论战迅速蔓延。不充分确定的概念最终在对当代科学和技术的研究中得到系统阐释,但这种阐释不带有明显的政治目的。然而,对技术的纯理论理解作出的修正,它对弱化技术专家为制定公共政策提出的那种理由带有积极意义。技术政治的新时代已经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技术
合理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民主的合理化:技术、权力和自由
被引量:
2
7
作者
安德鲁·芬伯格
高海青(译)
成素梅(校)
《哲学分析》
2014年第1期89-109,共21页
技术批判理论关注的主题包括敌托邦②(dystopia)和民主,双面的技术(即包括技术和社会两方面),技术系统的环境改造,以及社会建构主义对技术哲学的贡献。批判理论主张,工业社会的设计在政治上是偶然的,以此反对技术决定论和经济决定论。...
技术批判理论关注的主题包括敌托邦②(dystopia)和民主,双面的技术(即包括技术和社会两方面),技术系统的环境改造,以及社会建构主义对技术哲学的贡献。批判理论主张,工业社会的设计在政治上是偶然的,以此反对技术决定论和经济决定论。现如今从属于技术律令和需求的人类,或许在将来能够控制技术并决定技术的演化。批判理论将建立这样一种社会的过程称为"民主的合理化"(democratic rationalization)③,它所需要的技术进步以公众广泛参与技术决策为前提条件。这种"成本"与"收益"的根本性转变是难以预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的合理化
技术
建构主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德格尔与马尔库塞:论物化与具体哲学
被引量:
2
8
作者
安德鲁·芬伯格(著)
高海青君(译)
陈真君(译)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9-43,共5页
本文详细阐释了海德格尔与马尔库塞两位思想家之间的理论联系,认为马尔库塞对海德格尔思想的批判性解读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前期是海德格尔式的马克思主义时期,在物化理论的启示下,马尔库塞对海德格尔的概念进行了激进的修订,将其"...
本文详细阐释了海德格尔与马尔库塞两位思想家之间的理论联系,认为马尔库塞对海德格尔思想的批判性解读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前期是海德格尔式的马克思主义时期,在物化理论的启示下,马尔库塞对海德格尔的概念进行了激进的修订,将其"虚假的具体哲学"转变为"真实的具体哲学"。后期,马尔库塞转向了技术批判,竭力否认其理论与海德格尔思想的相关性。不过,通过解读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的人》与海德格尔的《技术追问》,本文向我们揭示了海德格尔对马尔库塞的影响以及马尔库塞对海德格尔的批判性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马尔库塞
物化
具体哲学
技术批判
原文传递
全球化世界中的技术
被引量:
1
9
作者
安德鲁·芬伯格(著)
王琛(译)
高海青(译)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7-22,共6页
作为首个实现现代化的非西方国家,日本印证了现代化成就的普适性。通过对技术转移实例的分析和对日本战前著名哲学家西田几多郎观点的讨论,本文揭示了日本经验对日本技术的意义,介绍了"分支"和"层叠"两个技术发展概...
作为首个实现现代化的非西方国家,日本印证了现代化成就的普适性。通过对技术转移实例的分析和对日本战前著名哲学家西田几多郎观点的讨论,本文揭示了日本经验对日本技术的意义,介绍了"分支"和"层叠"两个技术发展概念,并将其应用到了西田几多郎的"场所"理论之中。文章认为,日本的案例揭示出:技术合理性是以各种复杂的方式与文化紧密相关的。因此,我们必须使我们的技术概念全球化,而不再将其唯一地辨识为西方的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技术
日本
层叠
分支
原文传递
题名
哲学的实现:马克思、卢卡奇和法兰克福学派
被引量:
1
1
作者
王彦丽(译)
葛勇义(译)
机构
加拿大
西蒙弗雷泽
大学
信息
与
传媒
学院
西北工业
大学
马克思主义
学院
安徽财经
大学
马克思主义
学院
加拿大
技术哲学研究会
出处
《哲学分析》
CSSCI
2017年第5期51-63,共13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7BKS041)阶段性成果
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3C060)阶段性成果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文摘
贯穿于马克思早期著作中黑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卢卡奇、科尔施、布洛赫以及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特色构成一种趋向——实践哲学。哲学的"实现"依赖于实践哲学,元批判是实践哲学的基础。马克思早期著作把元批判观点限定在政治经济学领域,卢卡奇的物化概念是资本主义危机理论的最初基础,理性的元批判是法兰克福学派和早期实践哲学之间最重要的联系。在当代,技术的批判理论拒绝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局限于政治经济学领域,从对理性的一般性批判,转化为对技术和技术学科的实现形式的批判,更新了实践哲学。
关键词
实践哲学
哲学的实现
元批判
技术的批判理论
Keywords
philosophy of praxis
realizing philosophy
metacritique
critical theory of technology
分类号
B023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哈贝马斯或马尔库塞:两种类型的批判?
被引量:
18
2
作者
安德鲁·费恩伯格
朱春艳(译)
机构
加拿大
西蒙
·
弗雷泽
大学
信息
与
传媒
学院
不详
出处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7-96,共10页
文摘
本文对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哈贝马斯和马尔库塞之间发生的那场争论进行了评论,认为马尔库塞看到了技术的两重性,这是正确的,而哈贝马斯则在重建交往理性的过程中把技术局限于人的劳动领域,忽视了当今技术无所不在的事实,并以之为基点,对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进行了重建,重新评价了马尔库塞的技术哲学思想。
关键词
哈贝马斯
马尔库塞
交往行为理论
技术哲学思想
建构主义
德国
美国
媒介理论
技术批判
分类号
B5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现代性理论与技术研究
被引量:
6
3
作者
安德鲁.费恩伯格
朱春艳
唐丽
机构
加拿大
西蒙
.
弗雷泽
大学
信息
与
传媒
学院
出处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9-76,共8页
文摘
尽管当前现代性理论和技术研究都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它们彼此之间却处于分离状态,由此造成现代社会的诸多问题。作者分析了马克思和库恩的最初贡献在当前处于绝境的背景,思考了在每个领域存在的与另一个领域相对抗的障碍所在,并运用社会建构论的技术研究成果,提出解决悖论的可能性,以架起沟通两大领域的桥梁。作者最后阐述了他的工具化理论,认为这一理论达到了整合现代性理论和技术研究的效果。
关键词
现代性理论
技术研究
马克思
研究方法
分类号
N02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功能和意义:技术的双重面相
被引量:
9
4
作者
安德鲁·芬伯格
计海庆(译)
成素梅(校)
机构
加拿大
西蒙
·
弗雷泽
大学
信息
与
传媒
学院
不详
出处
《哲学分析》
2011年第1期141-157,共17页
文摘
马克思对市场合理性的批判、卢卡奇对科学知识合理性的批判和海德格尔的技术座架理论,在马尔库塞那里发展成了一种技术的合理性批评,目的是在功能化占优势的技术理解中恢复意义的地位。当代技术哲学家伯格曼和辛普森,在后期海德格尔的影响下,也力图完成同样的任务。但这些方案都没成功。通过分析当代信息技术发展中用户自发改进技术的案例,可以发现,人们对技术的创新行动展现了从功能化中重新找回意义的可能。这种行动正是海德格尔眼中此在的原真的行动。
关键词
功能
意义
行动
马尔库塞
海德格尔
Keywords
function
meaning
action
H.Marcuse
M.Heidegger
分类号
N02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技术批判理论到合理性的理性批判
被引量:
5
5
作者
安德鲁.芬伯格
高海青
李建华
机构
加拿大
西蒙
.
弗雷泽
大学
信息
与
传媒
学院
加拿大
西蒙
.
弗雷泽
大学
技术哲学研究会
出处
《哲学分析》
2010年第2期120-139,共20页
文摘
现代社会通常被说成是合理社会,但作为这种说法之核心的"社会合理性"(social rationality)概念,值得作进一步澄清。社会合理性是不能够以科学方法的理想化形象作为模式来理解的。科学和社会两者都不符合这种图景。然而,新自由主义和技术统治论的那些诉诸科学之社会幻影的论证,却总是使批判沉默无语。有必要提出一条新的批判策略,它能够对理性之抵制本身进行理性的批判。与那些把现代人工制品、系统和组织理解为是理性确定程度不足(rationally underdetermined)的策略相比,对理性的浪漫主义拒绝被证明是不那么有效的。前者首次出现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学的分析当中,尽管马克思没有用到"不充分确定"(underdetermination)的概念,但他依然能够在讨论工作日长度的时候,在面对某种非常像社会合理性的东西的时候,避开社会合理性的沉默效应。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随后以一种富有启发但又模棱两可的方式将浪漫主义因素和马克思主义混合起来。在当代科学和技术研究中,"不充分确定"的概念重新出现,并在哲学和社会学上得到清楚而详细的阐释。但是在这过程中,批判的力度却有些弱化。技术批判理论尝试恢复原初的批判力量,并把它的进路推广到社会合理性的三种主要形式。
关键词
合理化
技术
科层制度
市场
批判理论
Keywords
rationalization
technology
bureaucracy
markets
critical theory
分类号
N02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合理性的批判:从剩余价值到技术政治
被引量:
3
6
作者
安德鲁.芬伯格
高海清
机构
加拿大
西蒙
.
弗雷泽
大学
信息
与
传媒
学院
加拿大
西蒙
.
弗雷泽
大学
技术哲学研究会
出处
《哲学分析》
2011年第4期110-124,共15页
文摘
平息批评最有效的方式是用批判之类的术语进行证明。当一种行动据理得到证明,如何有理由否定它的合法性呢?我们关注批判的策略,用以说明合理性(rationality)对合理批判的抵抗问题,特别关注对技术理性的批判。福柯在其权力与知识理论中对这一点已有所阐释。经过仔细探究马克思用他的方法在对市场和技术的"社会合理性"批判时作出的预言,发现在对工作日的讨论中,马克思通过运用与"不充分确定"(underdetermination)概念非常相似的方法成功说明了"社会合理性"的沉默效应。在马克思的著作中也有技术批判的踪迹。19世纪60、70年代,在对待发达社会的技术合理性问题上,新马克思主义和后结构主义都要求根本性的变革。首先在环境运动的影响下,有关技术的论战迅速蔓延。不充分确定的概念最终在对当代科学和技术的研究中得到系统阐释,但这种阐释不带有明显的政治目的。然而,对技术的纯理论理解作出的修正,它对弱化技术专家为制定公共政策提出的那种理由带有积极意义。技术政治的新时代已经开始。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技术
合理性
Keywords
Marxism
technology
分类号
F091.91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民主的合理化:技术、权力和自由
被引量:
2
7
作者
安德鲁·芬伯格
高海青(译)
成素梅(校)
机构
加拿大
西蒙
·
弗雷泽
大学
信息
与
传媒
学院
中山
大学
哲学系
出处
《哲学分析》
2014年第1期89-109,共21页
文摘
技术批判理论关注的主题包括敌托邦②(dystopia)和民主,双面的技术(即包括技术和社会两方面),技术系统的环境改造,以及社会建构主义对技术哲学的贡献。批判理论主张,工业社会的设计在政治上是偶然的,以此反对技术决定论和经济决定论。现如今从属于技术律令和需求的人类,或许在将来能够控制技术并决定技术的演化。批判理论将建立这样一种社会的过程称为"民主的合理化"(democratic rationalization)③,它所需要的技术进步以公众广泛参与技术决策为前提条件。这种"成本"与"收益"的根本性转变是难以预测的。
关键词
民主的合理化
技术
建构主义
Keywords
democratic rationalization
technology
constructivism
分类号
K02 [历史地理—历史学]
D082 [政治法律—政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德格尔与马尔库塞:论物化与具体哲学
被引量:
2
8
作者
安德鲁·芬伯格(著)
高海青君(译)
陈真君(译)
机构
加拿大
西蒙
·
弗雷泽
大学
信息
与
传媒
学院
中山
大学
出处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9-43,共5页
文摘
本文详细阐释了海德格尔与马尔库塞两位思想家之间的理论联系,认为马尔库塞对海德格尔思想的批判性解读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前期是海德格尔式的马克思主义时期,在物化理论的启示下,马尔库塞对海德格尔的概念进行了激进的修订,将其"虚假的具体哲学"转变为"真实的具体哲学"。后期,马尔库塞转向了技术批判,竭力否认其理论与海德格尔思想的相关性。不过,通过解读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的人》与海德格尔的《技术追问》,本文向我们揭示了海德格尔对马尔库塞的影响以及马尔库塞对海德格尔的批判性理解。
关键词
海德格尔
马尔库塞
物化
具体哲学
技术批判
分类号
B516.54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全球化世界中的技术
被引量:
1
9
作者
安德鲁·芬伯格(著)
王琛(译)
高海青(译)
机构
加拿大
西蒙
·
弗雷泽
大学
信息
与
传媒
学院
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
中山
大学
马哲所暨哲学系
出处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7-22,共6页
文摘
作为首个实现现代化的非西方国家,日本印证了现代化成就的普适性。通过对技术转移实例的分析和对日本战前著名哲学家西田几多郎观点的讨论,本文揭示了日本经验对日本技术的意义,介绍了"分支"和"层叠"两个技术发展概念,并将其应用到了西田几多郎的"场所"理论之中。文章认为,日本的案例揭示出:技术合理性是以各种复杂的方式与文化紧密相关的。因此,我们必须使我们的技术概念全球化,而不再将其唯一地辨识为西方的成就。
关键词
全球化
技术
日本
层叠
分支
分类号
F124.3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哲学的实现:马克思、卢卡奇和法兰克福学派
王彦丽(译)
葛勇义(译)
《哲学分析》
CSSCI
201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哈贝马斯或马尔库塞:两种类型的批判?
安德鲁·费恩伯格
朱春艳(译)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18
原文传递
3
现代性理论与技术研究
安德鲁.费恩伯格
朱春艳
唐丽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功能和意义:技术的双重面相
安德鲁·芬伯格
计海庆(译)
成素梅(校)
《哲学分析》
2011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从技术批判理论到合理性的理性批判
安德鲁.芬伯格
高海青
李建华
《哲学分析》
2010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合理性的批判:从剩余价值到技术政治
安德鲁.芬伯格
高海清
《哲学分析》
2011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民主的合理化:技术、权力和自由
安德鲁·芬伯格
高海青(译)
成素梅(校)
《哲学分析》
2014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海德格尔与马尔库塞:论物化与具体哲学
安德鲁·芬伯格(著)
高海青君(译)
陈真君(译)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2
原文传递
9
全球化世界中的技术
安德鲁·芬伯格(著)
王琛(译)
高海青(译)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