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扩展场域内的1968年:法兰克福学派与崎岖的历史进程
1
作者
马丁·杰伊
周梦泉(译)
《文化研究》
2022年第3期216-234,共19页
以1971年马尔库塞与以色列国防部部长摩西·达扬的会面为切入点,可以将1967年发生的六日战争等事件纳入思考,在一个扩展了的场域当中丰富我们对1968年的理解。这种扩展场域的概念来自本雅明的“星丛”观念与克劳斯对雕塑的批评。借...
以1971年马尔库塞与以色列国防部部长摩西·达扬的会面为切入点,可以将1967年发生的六日战争等事件纳入思考,在一个扩展了的场域当中丰富我们对1968年的理解。这种扩展场域的概念来自本雅明的“星丛”观念与克劳斯对雕塑的批评。借助场域的扩展,我们也可以更理解批判理论家与德国新左派之间的龃龉,理解他们对后殖民斗争的不同反应。只有通过探索法兰克福学派对六日战争的反应,通过了解他们对巴勒斯坦事业的嗤之以鼻,我们才能在半个世纪后重新理解1968年的意义,才能在今日看清它在全球历史大戏中的重要性何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理论
六日战争
后殖民主义
欧洲中心主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知识产权的兴起:一个前途未卜的观念(二)
被引量:
8
2
作者
卡拉·赫茜
金海军(译)
钟小红(译)
《科技与法律》
2007年第2期63-72,共10页
在18世纪,欧洲的文化生活经历了一场激烈的转变。从精读到泛读的转换以及中产阶级读者大众的崛起,导致了印刷业在18世纪的爆炸。在英国,每年的图书产量在18世纪被估计增长了4倍。法国也同样见证了识字率的显著提高和人们对现代世俗...
在18世纪,欧洲的文化生活经历了一场激烈的转变。从精读到泛读的转换以及中产阶级读者大众的崛起,导致了印刷业在18世纪的爆炸。在英国,每年的图书产量在18世纪被估计增长了4倍。法国也同样见证了识字率的显著提高和人们对现代世俗文学作品需求的激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
18世纪
生活经历
中产阶级
文学作品
印刷业
识字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传记与时空:读列文森的近代中国思想论述
被引量:
3
3
作者
叶文心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5-168,共14页
列文森的梁启超传与近代中国思想史三部曲,是20世纪中期西方中国学的重要作品。本文从人物传记时空的角度出发,解读列文森的史学方法以及时代背景。列文森开创了一种与"学案"不同的动态思想史模式,把思维活动作为对象,把思想...
列文森的梁启超传与近代中国思想史三部曲,是20世纪中期西方中国学的重要作品。本文从人物传记时空的角度出发,解读列文森的史学方法以及时代背景。列文森开创了一种与"学案"不同的动态思想史模式,把思维活动作为对象,把思想承载者所处的时空结构纳入视野,他把研究的重点设定在思想的流变过程,而不是静态的、能够自圆其说的稳定文本。他运用这个方法,将梁启超以及20世纪上半期的中国思想者塑造为具有现代典范意义的开创性人物。这些人物在面对"古、今、中、外"的多元知识伦理选项的时候,心理结构复杂,自我内省不断,然而都能够毅然跨越熟悉的旧典范,以独立自主的精神认识一个陌生的新世界,寻找过去的经验不能提供的答案,面向历史不曾预测的未来。列文森的史学,透过对梁启超传记性的细致描述,全面诠释了中国近世思想者的现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列文森
传记
史学史
原文传递
海外传教活动对20世纪美国的影响
被引量:
3
4
作者
郭擎川(译)
王希(校)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2-47,共6页
美国的海外传教活动对美国自身产生了巨大影响。传教士及其子女的著述挑战了当时在美国广泛传播的种族中心主义和文化帝国主义观念,而且很多传教士在与外国民众(特别是在中国和印度)长期接触之前也曾持有这些观念。在20世纪中后期的几...
美国的海外传教活动对美国自身产生了巨大影响。传教士及其子女的著述挑战了当时在美国广泛传播的种族中心主义和文化帝国主义观念,而且很多传教士在与外国民众(特别是在中国和印度)长期接触之前也曾持有这些观念。在20世纪中后期的几十年中,回国的传教士及其子女大多踊跃参与国内大量的带有进步意义的政治与文化运动,包括二战期间抗议拘留日裔美国人、反对种族隔离制度,以及推动美国对亚洲各文明的学术研究。曾经身处异乡并与外国人亲密接触的经历逐渐消除了传教士们原先的偏见,这导致他们在回国后积极倡导把美国建设成一个眼界和心胸更为开放的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教士
世界主义
帝国主义
拘留
新教
亚洲
原文传递
题名
扩展场域内的1968年:法兰克福学派与崎岖的历史进程
1
作者
马丁·杰伊
周梦泉(译)
机构
加州大学
伯克利分校
历史学
院
北京师范
大学
文艺学研究中心
出处
《文化研究》
2022年第3期216-234,共19页
文摘
以1971年马尔库塞与以色列国防部部长摩西·达扬的会面为切入点,可以将1967年发生的六日战争等事件纳入思考,在一个扩展了的场域当中丰富我们对1968年的理解。这种扩展场域的概念来自本雅明的“星丛”观念与克劳斯对雕塑的批评。借助场域的扩展,我们也可以更理解批判理论家与德国新左派之间的龃龉,理解他们对后殖民斗争的不同反应。只有通过探索法兰克福学派对六日战争的反应,通过了解他们对巴勒斯坦事业的嗤之以鼻,我们才能在半个世纪后重新理解1968年的意义,才能在今日看清它在全球历史大戏中的重要性何在。
关键词
批判理论
六日战争
后殖民主义
欧洲中心主义
Keywords
Critical Theory
Six Day War
Post-colonialism
Eurocentrism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知识产权的兴起:一个前途未卜的观念(二)
被引量:
8
2
作者
卡拉·赫茜
金海军(译)
钟小红(译)
机构
加州大学
伯克利分校
历史学
教授
不详
出处
《科技与法律》
2007年第2期63-72,共10页
文摘
在18世纪,欧洲的文化生活经历了一场激烈的转变。从精读到泛读的转换以及中产阶级读者大众的崛起,导致了印刷业在18世纪的爆炸。在英国,每年的图书产量在18世纪被估计增长了4倍。法国也同样见证了识字率的显著提高和人们对现代世俗文学作品需求的激增。
关键词
知识产权
18世纪
生活经历
中产阶级
文学作品
印刷业
识字率
分类号
D923.4 [政治法律—民商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传记与时空:读列文森的近代中国思想论述
被引量:
3
3
作者
叶文心
机构
加州大学
伯克利分校
历史学
系
出处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5-168,共14页
文摘
列文森的梁启超传与近代中国思想史三部曲,是20世纪中期西方中国学的重要作品。本文从人物传记时空的角度出发,解读列文森的史学方法以及时代背景。列文森开创了一种与"学案"不同的动态思想史模式,把思维活动作为对象,把思想承载者所处的时空结构纳入视野,他把研究的重点设定在思想的流变过程,而不是静态的、能够自圆其说的稳定文本。他运用这个方法,将梁启超以及20世纪上半期的中国思想者塑造为具有现代典范意义的开创性人物。这些人物在面对"古、今、中、外"的多元知识伦理选项的时候,心理结构复杂,自我内省不断,然而都能够毅然跨越熟悉的旧典范,以独立自主的精神认识一个陌生的新世界,寻找过去的经验不能提供的答案,面向历史不曾预测的未来。列文森的史学,透过对梁启超传记性的细致描述,全面诠释了中国近世思想者的现代性。
关键词
梁启超
列文森
传记
史学史
Keywords
Liang Qichao
Joseph Levenson
biography
historiography
分类号
B2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海外传教活动对20世纪美国的影响
被引量:
3
4
作者
郭擎川(译)
王希(校)
机构
加州大学
伯克利分校
历史学
系
不详
出处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2-47,共6页
文摘
美国的海外传教活动对美国自身产生了巨大影响。传教士及其子女的著述挑战了当时在美国广泛传播的种族中心主义和文化帝国主义观念,而且很多传教士在与外国民众(特别是在中国和印度)长期接触之前也曾持有这些观念。在20世纪中后期的几十年中,回国的传教士及其子女大多踊跃参与国内大量的带有进步意义的政治与文化运动,包括二战期间抗议拘留日裔美国人、反对种族隔离制度,以及推动美国对亚洲各文明的学术研究。曾经身处异乡并与外国人亲密接触的经历逐渐消除了传教士们原先的偏见,这导致他们在回国后积极倡导把美国建设成一个眼界和心胸更为开放的社会。
关键词
传教士
世界主义
帝国主义
拘留
新教
亚洲
Keywords
missionaries
cosmopolitanism
imperialism
internment
Protestantism
Asia
分类号
B978 [哲学宗教—宗教学]
K712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扩展场域内的1968年:法兰克福学派与崎岖的历史进程
马丁·杰伊
周梦泉(译)
《文化研究》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知识产权的兴起:一个前途未卜的观念(二)
卡拉·赫茜
金海军(译)
钟小红(译)
《科技与法律》
2007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传记与时空:读列文森的近代中国思想论述
叶文心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3
原文传递
4
海外传教活动对20世纪美国的影响
郭擎川(译)
王希(校)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3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