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地区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GNAQ,GNA11基因突变检测 被引量:1
1
作者 何继才 杨荣琴 彭睿 《眼科学报》 2019年第2期99-102,共4页
目的:检测四川地区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GNAQ,GNA11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对22名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行眼球剜除术,眼球组织用甲醛固定,石蜡包埋保存。从肿瘤石蜡切片中提DNA进行PCR扩增反应,并对GNAQ,GNA11突变位点进行测序分析。结果:在1... 目的:检测四川地区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GNAQ,GNA11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对22名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行眼球剜除术,眼球组织用甲醛固定,石蜡包埋保存。从肿瘤石蜡切片中提DNA进行PCR扩增反应,并对GNAQ,GNA11突变位点进行测序分析。结果:在16名患者的肿瘤组织中检测到GNAQ或GNA11基因突变,总突变率为72.73%,其中GNAQ突变率为45.45%,GNA11突变率为27.28%。结论:GNAQ,GNA11基因在四川地区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中的突变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黑色素瘤 GNAQ基因 GNA11基因
下载PDF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PPV治疗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分析
2
作者 何继才 杨荣琴 +2 位作者 杨岚 王星 王琼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8期1-3,共3页
观察康柏西普玻璃体腔内注入玻璃体切除术对 FDM视网膜病变的影响。方法 从2020年1-2022年1采用随机数字抽取表方法,对48名患者进行了随机抽样,每个组纳入病例24名,对照组与观察组采用 PPV及康柏西普联合 PPV,观察各组手术参数、视力变... 观察康柏西普玻璃体腔内注入玻璃体切除术对 FDM视网膜病变的影响。方法 从2020年1-2022年1采用随机数字抽取表方法,对48名患者进行了随机抽样,每个组纳入病例24名,对照组与观察组采用 PPV及康柏西普联合 PPV,观察各组手术参数、视力变化、黄斑中心凹区厚度、实验室指标变化。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术中出血量、水肿、出血及渗出时间等指标之间,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术后视力均有统计学意义,各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各指标间差异而言,观察组更有优势(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 VEGF、 PIGF、 bFGF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应用康柏西普玻璃体腔内注入 PPV治疗 FDM视网膜病变可促使患者术中出血减少,促进水肿、出血、渗出等快速改善,进一步恢复视力,消退黄斑水肿,改善视网膜微循环,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康柏西普 玻璃体切割手术
下载PDF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3
作者 庄秋霞 张洪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0年第5期117-120,共4页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检查中的应用情况及临床价值。方法以糖尿病患者76例(152眼)为研究对象,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60眼)为对照组,均完成FFA和OCT检查,分别观察眼底血管结构和功...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检查中的应用情况及临床价值。方法以糖尿病患者76例(152眼)为研究对象,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60眼)为对照组,均完成FFA和OCT检查,分别观察眼底血管结构和功能变化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以临床诊断结果为“金标准”,采用Kappa检验分析FFA与OCT单独及联合应用对DR诊断价值。结果152眼经临床确诊为DR者115眼,FFA检查显示DR阳性109眼(71.71%),用于DR诊断的灵敏度为83.64%,特异度为88.10%,准确度为84.87%,一致性Kappa值为0.655,其中NPDR为80眼(73.39%),PDR为29眼(26.61%);OCT检查显示152眼中DR阳性者123眼(80.92%),最常见发病部位为鼻侧1/4象限,其余依次为上1/4象限,下1/4象限及颞侧1/4象限,FFA和OCT联合诊断DR的灵敏度为97.39%,特异度为78.38%,准确度为92.76%,一致性Kappa值为0.794;PDR组上侧、下侧及鼻侧RNFL低于NPDR组和对照组,颞侧和中心区RNFL低于对照组,NPDR组上侧、下侧及鼻侧RNFL低于对照组(P<0.05);FFA和OCT检查对局灶性黄斑水肿、弥漫性黄斑水肿和黄斑缺血进行诊断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685、0.690和0.829。结论FFA和OCT均是DR检查有效方法,其中FFA可直接观察眼底血管结构和功能改变,而OCT可准确反映RNFL变化情况,两者联合应用有利于提升诊断准确率,明确病变严重程度和分析黄斑水肿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联合 诊断
下载PDF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伴青光眼的疗效 被引量:9
4
作者 何继才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755-757,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伴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4-04/2015-10我院收治的73例80眼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眼均行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视力、眼压、前房深...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伴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4-04/2015-10我院收治的73例80眼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眼均行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前房角分级和并发症,分析该术式的临床效果。结果:视力:术后1wk,1、2、6mo,1a平均视力均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压:术后1wk,1、2、6mo,1a平均眼压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房深度:术后1wk,1、2、6mo,1a前房深度平均值均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房角分级:术后1wk,1、2、6mo,1a分级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伴青光眼安全有效,可增加前房深度,改善前房角开放程度,并能提高视力和降低眼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白内障 超声乳化 房角分离
下载PDF
改良泪道引流管置管术治疗泪道阻塞性患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杨荣琴 何继才 《系统医学》 2019年第5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泪道引流管置管术治疗泪道阻塞性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9月间该院收治的泪道阻塞性疾病患者50例(共48眼)为该次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24眼),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泪道引流管... 目的探讨改良泪道引流管置管术治疗泪道阻塞性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9月间该院收治的泪道阻塞性疾病患者50例(共48眼)为该次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24眼),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泪道引流管置管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泪道引流管置管术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14,P<0.05)。结论改良泪道引流管置管术不但具备传统泪道置管术的优势,还能够显著减小手术期间的潜在风险,并且能够使得患者所承受的手术创伤与经济负担减小,其治疗效果是非常理想的,具备较大的眼科临床应用与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泪道引流管 泪道阻塞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手术708例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何继才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第22期45-46,共2页
目的探讨民政残联组织到边远农村基层医院开展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手术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采用非超乳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手术效果,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本组患者708例(708眼),... 目的探讨民政残联组织到边远农村基层医院开展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手术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采用非超乳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手术效果,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本组患者708例(708眼),人工晶体植入率100%,脱肓率99.29%。结论在基层医院完全可以开展规模化白内障手术,就近解除患者的痛苦,让盲人重见光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程作业 小切口 白内障手术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双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和海绵窦栓塞一例
7
作者 吉江峰 宋本平 吉芳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36-36,共1页
关键词 糖尿病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海绵窦栓塞 诊断 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