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湖五里湖湖滨带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22
1
作者 代培 刘凯 +2 位作者 周彦锋 周游 徐跑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5-63,共9页
湖滨带在保持物种多样性、拦截陆源污染物、净化水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选取经生态修复的五里湖湖滨带为研究对象,于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对该水域4个区域(A,B,C,D)浮游动物进行逐月采样,以探讨五里湖湖滨带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生... 湖滨带在保持物种多样性、拦截陆源污染物、净化水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选取经生态修复的五里湖湖滨带为研究对象,于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对该水域4个区域(A,B,C,D)浮游动物进行逐月采样,以探讨五里湖湖滨带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生态意义。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鉴定出浮游动物104属207种,其中原生动物37属88种,轮虫38属76种,枝角类17属29种,桡足类12属14种,物种数最多出现在8月(63种),最少出现在2月(25种);岸型对物种数的影响表现为自然滩地型明显高于水泥护岸。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均值分别为3 135.35个/L和2.38mg/L,原生动物和轮虫丰度是五里湖湖滨带浮游动物丰度主体,轮虫生物量是五里湖湖滨带浮游动物生物量主体。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差异明显,枝角类丰度和生物量表现为春季最高,夏季最低,而浮游动物、原生动物、轮虫和桡足类丰度和生物量均为秋季最高,冬季或春季最低;空间格局上也存在较大差异,浮游动物及各类群丰度和生物量均表现为C区>D区>B区>A区,整体呈现东五里湖高于西五里湖的趋势。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及丰度对水质的分析表明,五里湖湖滨带水质为中污染,水体营养状态为轻度富营养。冗余分析表明,TN、DO、Chl-a及pH是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动态变化的重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里湖湖滨带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水质评价
下载PDF
长江安庆新洲水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1
2
作者 代培 王银平 +4 位作者 匡箴 蔺丹清 杨彦平 刘思磊 刘凯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19年第4期623-631,共9页
为研究长江安庆新洲水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环境影响因子,于2017年2月、4月、8月和11月对该水域进行了浮游动物及水环境因子调查采样。新洲水域共采集鉴定浮游动物32属46种,其中原生动物9属12种,轮虫9属13种,枝角类9属12种,桡足类5属9... 为研究长江安庆新洲水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环境影响因子,于2017年2月、4月、8月和11月对该水域进行了浮游动物及水环境因子调查采样。新洲水域共采集鉴定浮游动物32属46种,其中原生动物9属12种,轮虫9属13种,枝角类9属12种,桡足类5属9种;优势种共11种,其中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s)为4个季度共有优势种,淡水麻铃虫(Leprotintinnus fluviatile)和球状许水蚤(Schmackeria forbest)为夏季特有优势种。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均值分别为192.53 ind.·L^-1和0.15 mg·L^-1,群落结构以小型浮游动物为主。浮游动物现存量季节差异明显,原生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夏季最高,冬季最低,而浮游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均为春、秋季较高,夏季最低。同时,浮游动物空间分布格局也存在较大差异,干流和南汊水域浮游动物物种数最多,北汊最少,密度和生物量则表现为干流和北汊水域高于南汊,中汊水域最低。典型对应分析表明,总氮、高锰酸钾盐指数、温度和浊度是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关键环境因子(P<0.05),夏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其余3个季节差异显著,且与温度和浊度呈正相关,与总氮和高锰酸钾盐指数等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新洲水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