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口九段沙水域中华绒螯蟹汛期特征及影响因子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凯 汤滔 +5 位作者 段金荣 徐东坡 张敏莹 周彦锋 方弟安 施炜纲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14-623,共10页
对长江口九段沙水域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洄游群体渔获规格及汛期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2006-2011年单船全汛期捕捞量为93.3-769.5 kg,年均值为481.5 kg;日均捕捞量为6.2-26.5 kg,均值为18.5 kg;总捕蟹个数为984-7547只,均值为... 对长江口九段沙水域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洄游群体渔获规格及汛期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2006-2011年单船全汛期捕捞量为93.3-769.5 kg,年均值为481.5 kg;日均捕捞量为6.2-26.5 kg,均值为18.5 kg;总捕蟹个数为984-7547只,均值为4 129只;平均体质量为89.5-114.5 g/ind,均值为100.7 g/ind;雄蟹比例为65.80%-80.54%,均值为74.35%;2006-2011年单船全汛期捕捞量呈波动上升趋势,峰值出现于2010年;平均体质量则先升后降,峰值出现于2008年。各年汛期内最高日捕捞量基本出现于12月初,其中最早出现于11月24日(2009年),最晚出现于12月12日(2010年)。初汛期、旺汛期和尾汛期捕捞量比例分别为4.25%-38.48%、37.92%-72.81%和1.77%-34.00%。各年汛期内初汛期渔获物中大规格个体所占比例较高,雄蟹比例显著高于雌蟹;随着汛期后延,小规格个体的数量逐渐增多,总体渔获规格呈下降趋势,同时雌蟹比例逐渐增加,雌雄比例相对接近。水温和潮汛与捕捞量关系密切,通常水温降至13℃附近时开始进入旺汛期,各年份最高日捕捞量对应的水温介于10℃至13.5℃之间,平均为11.7℃;调查期间小潮期捕捞量占汛期总捕捞量的比例显著高于大潮期,其中小潮期捕捞量比例最高为95.79%(2008年),最低为73.41%(201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段沙 中华绒螯蟹 渔汛 水温 潮汛
下载PDF
长江下游狼山沙和新开沙中华绒螯蟹幼蟹栖息地评估 被引量:1
2
作者 汪雷 徐东坡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903-1909,共7页
为探究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栖息地适宜度状况,于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在长江下游狼山沙和新开沙放置定制网具,获取中华绒螯蟹幼蟹丰度分布特征及6个水环境因子,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筛选出水深... 为探究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栖息地适宜度状况,于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在长江下游狼山沙和新开沙放置定制网具,获取中华绒螯蟹幼蟹丰度分布特征及6个水环境因子,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筛选出水深、透明度和无齿螳臂相手蟹(Chiromantes dehaani)丰度3个指示因子,建立栖息地适宜度曲线,计算栖息地适宜度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结果表明:有水生植物站点的中华绒螯蟹幼蟹丰度较高;不同站点浊度、透明度和水深存在显著差异;中华绒螯蟹幼蟹丰度与无齿螳臂相手蟹丰度、水深极显著相关,与透明度显著相关;两沙洲有水生植物站点HSI值较高,均高于0.5,而其他站点普遍低于0.4,同时发现,中华绒螯蟹幼蟹偏好水深较浅、透明度10~20 cm、有水生植物覆盖的水域。研究表明,两沙洲适宜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发育,应加大保护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息地适宜度指数 层次分析法 相关性分析
原文传递
长江口刀鲚渔汛特征及捕捞量现状 被引量:47
3
作者 刘凯 段金荣 +3 位作者 徐东坡 张敏莹 方弟安 施炜纲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138-3143,共6页
于2010—2012年,在长江南支宝山水域和北港水域设置调查断面,研究了长江口刀鲚渔获规格、渔汛特征及捕捞量。结果表明:调查期内刀鲚汛期平均全长为(316±36)mm,平均体长为(294±35)mm,平均体重为(99±37)g;单船全汛捕捞量为... 于2010—2012年,在长江南支宝山水域和北港水域设置调查断面,研究了长江口刀鲚渔获规格、渔汛特征及捕捞量。结果表明:调查期内刀鲚汛期平均全长为(316±36)mm,平均体长为(294±35)mm,平均体重为(99±37)g;单船全汛捕捞量为65.9~875.4kg,均值为338.7kg;日均捕捞量变幅为2.3~23.4kg·d-1,均值为9.4kg·d-1;长江口刀鲚汛期有证总捕捞量为8.2~109.4t,平均为42.3t;宝山水域单船捕捞量各项指标均低于北港水域;2010—2012年刀鲚发汛时间最早为2月23日,最晚为3月5日,3月末—4月中旬为旺汛期,旺汛期捕捞量比例为60.96%~82.62%;刀鲚汛期捕捞量与水温和潮汛关系密切,通常水温升至12℃附近时开始进入旺汛期,各年份最高日捕捞量对应的水温介于13℃~14.5℃,平均为13.7℃;调查期间低潮期捕捞量占汛期总捕捞量的比例显著高于高潮期,其中低潮期捕捞量比例最高为82.97%,最低为62.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刀鲚 汛期 水温 潮汛
原文传递
长江下游增殖放流效果评价 被引量:9
4
作者 段金荣 徐东坡 +2 位作者 刘凯 张敏莹 施炜纲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95-799,共5页
增殖放流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渔业管理手段,旨在促进渔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采用指标体系筛选、权重赋值、综合加权计算的评估模式来评价长江下游的增殖放流效果,评价过程采取增加重复频次、加权平均等方法减少人为评价的主观性,以期客... 增殖放流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渔业管理手段,旨在促进渔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采用指标体系筛选、权重赋值、综合加权计算的评估模式来评价长江下游的增殖放流效果,评价过程采取增加重复频次、加权平均等方法减少人为评价的主观性,以期客观公正的评价增殖放流效果。鱼骨法条理清晰罗列了长江下游增殖放流效果评价指标,并给出了层次关系,为下一步的层次分析法的构建判断矩阵提供了前提,基于各层次的单因素准则下,根据判断矩阵计算子层次各因素的影响权重,能够较精确地根据专家组的意见得出符合实际的结果,满足评估实际工作的需要。评价结果为:江苏3市的总体水平高于安徽2市,安徽的安庆略高于芜湖,江苏的常熟略高于南通和镇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渔业 增殖放流 评价
下载PDF
水生动物对环境因子行为偏好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陈永进 徐东坡 施炜纲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20期18-24,共7页
行为是水生动物适应环境所做出功能性调节的表现。文章以水生动物的主要类群鱼类和甲壳类为主,综述了栖息地内各类环境因子(温度、溶氧、盐度、浊度、氨氮、光、声、底质、水流和生物等)同水生动物游泳行为、繁殖行为、攻击和残食行为... 行为是水生动物适应环境所做出功能性调节的表现。文章以水生动物的主要类群鱼类和甲壳类为主,综述了栖息地内各类环境因子(温度、溶氧、盐度、浊度、氨氮、光、声、底质、水流和生物等)同水生动物游泳行为、繁殖行为、攻击和残食行为、种群行为等行为之间的适应性偏好关系,提出了利用水生动物的偏好行为反应其对栖息地环境的选择适应性。展望了行为学研究方法也需要向着多因子、计算机视觉辅助、野外场景构建等更贴实际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动物 环境因子 行为偏好 栖息地
下载PDF
河南陆浑水库太湖新银鱼肌肉营养品质分析
6
作者 周彦锋 张敏莹 尤洋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23期30-35,共6页
为了对河南陆浑水库小银鱼[主要是引种自太湖的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的肌肉营养价值做出综合评判,对该种鱼的营养需要量的制定和计算提供依据,利用常规肌肉营养测试方法测定分析陆浑小银鱼的肌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陆浑... 为了对河南陆浑水库小银鱼[主要是引种自太湖的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的肌肉营养价值做出综合评判,对该种鱼的营养需要量的制定和计算提供依据,利用常规肌肉营养测试方法测定分析陆浑小银鱼的肌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陆浑小银鱼肌肉(干样)中粗蛋白质量分数84.73%,粗脂肪质量分数3.23%。肌肉中含有18种氨基酸,总量为71.65%,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总量是30.62%,按照氨基酸评分(Amino Acid Score,AAS)和化学评分(Chemical Score,CS)标准,陆浑水库太湖新银鱼的限制性氨基酸主要是色氨酸和缬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47.79;4种鲜味氨基酸总质量分数为24.40%。肌肉中含有13种脂肪酸,其中EPA与DHA质量分数分别为10.21%和2.68%。其结果表明:河南陆浑水库小银鱼是营养价值较高,具有很高食用价值的淡水鱼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新银鱼 肌肉 营养成分 营养评价 陆浑水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