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棉花ADP-ribosylation factor基因(GhARF1)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侯磊 李家宝 +4 位作者 罗小英 王文锋 肖月华 罗明 裴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226-1231,共6页
ADP-ribosylation factor(ARF)是GTP结合蛋白,属于小G蛋白超家族中的ARF亚家族成员,在高尔基体小囊泡形成以及细胞信号传导中起重要作用。棉花纤维的发育需要有高尔基体参与,但ARF基因在棉花纤维发育中的功能尚不清楚。本文利用GHA27作... ADP-ribosylation factor(ARF)是GTP结合蛋白,属于小G蛋白超家族中的ARF亚家族成员,在高尔基体小囊泡形成以及细胞信号传导中起重要作用。棉花纤维的发育需要有高尔基体参与,但ARF基因在棉花纤维发育中的功能尚不清楚。本文利用GHA27作探针,筛选棉花花药的cDNA文库,得到两个序列相同的阳性克隆。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一个有181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约20.7kD的蛋白,与动物、酵母及其他植物的ARF基因有很高的相似性,命名为GhARF1。采用PCR技术获得该基因序列,该基因含有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进化树分析表明该基因更接近人类的classⅠ类ARF基因,在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中具有保守的GTP结合区域,即P(GLDAAGKT)、G(NKQD)以及G'(DVGGQ)。Northern杂交结果显示GhARF1基因在棉花的纤维、花冠和根中表达量较高,特别是在纤维中的表达量最高,在茎、花蕾中也有表达,而在真叶、子叶和胚珠中的表达较微弱。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ARF基因在二倍体草棉和四倍体陆地棉基因组中均以多拷贝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P核糖基化因子 结构特征 G蛋白 棉花
下载PDF
棉花4个GL2同源基因的序列比较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杨霞 侯磊 +3 位作者 肖月华 李德谋 张国芳 裴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86-1091,共6页
拟南芥GLABRA2(AtGL2)在决定拟南芥叶毛和根毛细胞的分化中起重要作用。通过同源序列查询从棉花的EST库中找到4个与AtGL2高度同源的全长编码序列(GhHOX1、GhHOX2、GhHOX3和GhHOX4)。序列分析表明4个棉花HOX基因与AtGL2基因Homeobox结构... 拟南芥GLABRA2(AtGL2)在决定拟南芥叶毛和根毛细胞的分化中起重要作用。通过同源序列查询从棉花的EST库中找到4个与AtGL2高度同源的全长编码序列(GhHOX1、GhHOX2、GhHOX3和GhHOX4)。序列分析表明4个棉花HOX基因与AtGL2基因Homeobox结构域相同氨基酸分别达到95%、71%、72%和63%。实时RT-PCR分析结果显示,GhHOX1、GhHOX3和GhHOX4均在伸长期的纤维中优势表达;而GhHOX3在开花当天野生型胚珠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无绒无絮突变体。说明棉花GL2同源基因在棉花纤维的起始和伸长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GL2同源基因 Real-TimeRT-PCR
下载PDF
水稻PCR扩增模板的快速制备 被引量:74
3
作者 桑贤春 何光华 +2 位作者 张毅 杨正林 裴炎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05-707,共3页
用碱处理水稻嫩叶,取碱处理水稻叶片浸出液直接用作PCR扩增的模板,扩增结果稳定、准确,与常规提取的DNA扩增效果相比没有显著差异。用此方法制备的模板室温下2周之内、4℃下3周之内、-20℃下4个月以上扩增结果不变。此方法所需试剂均为... 用碱处理水稻嫩叶,取碱处理水稻叶片浸出液直接用作PCR扩增的模板,扩增结果稳定、准确,与常规提取的DNA扩增效果相比没有显著差异。用此方法制备的模板室温下2周之内、4℃下3周之内、-20℃下4个月以上扩增结果不变。此方法所需试剂均为常规试剂,具有需要材料少、成本低、简便、快捷等优点,尤其适合材料比较宝贵的转基因水稻的预筛选和大样本量的PCR检测,为分子标记技术的实际应用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基因组DNA PCR模板 方法
下载PDF
中国稻与美国稻的SSR标记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李云峰 钟秉强 +2 位作者 杨正林 罗洪发 何光华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4年第6期801-806,共6页
从88对平均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的SSR引物中筛选出24对用于33份美国稻和13份中国稻的多态性分析,24对引物在46份材料中共检测到189条带,其中多态性带177条,多态率高达93.65%。UPGMA聚类分析把46份材料分为两大类,28份美国稻组成Ⅰ类,另... 从88对平均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的SSR引物中筛选出24对用于33份美国稻和13份中国稻的多态性分析,24对引物在46份材料中共检测到189条带,其中多态性带177条,多态率高达93.65%。UPGMA聚类分析把46份材料分为两大类,28份美国稻组成Ⅰ类,另5份美国稻与13份中国稻组成Ⅱ类;在Ⅱ类中,美国稻与中国稻分别聚为Ⅱ-1和Ⅱ-2 2个亚类。结果表明:美国稻与中国稻之间的遗传差异大于美国稻之间的遗传差异大于中国稻之间的遗传差异。美国稻与中国稻之间、部分美国稻之间遗传背景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稻 美国稻 SSR标记 多态性 遗传差异
下载PDF
水稻花粉管通道法导入高粱DNA的SSR分子验证 被引量:12
5
作者 罗洪发 钟秉强 +2 位作者 杨正林 李云峰 何光华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4年第4期501-505,共5页
从6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17对,对供体高粱、受体水稻及其外源DNA导入后代稳定材料进行了分子验证,结果表明供体高粱与受体水稻间存在多态性、受体水稻与后代稳定材料间出现多态性,供体高粱与部分后代稳定材料间出现相同的扩增带,部分供体... 从6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17对,对供体高粱、受体水稻及其外源DNA导入后代稳定材料进行了分子验证,结果表明供体高粱与受体水稻间存在多态性、受体水稻与后代稳定材料间出现多态性,供体高粱与部分后代稳定材料间出现相同的扩增带,部分供体与受体共有的特征带在后代中消失、而有些后代出现了供体和受体均没有的扩增带。这表明供体高粱的DNA不同片段已整合到水稻品种中,获得了不同的变异材料,这些DNA片段能在后代中稳定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花粉管通道法 基因导入 高粱 DNA SSR分子
下载PDF
黄花蒿组织培养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贾秀山 廖宇静 +2 位作者 于飞飞 杨燕池 尹秋平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08年第2期259-262,共4页
目的:筛选黄花蒿组织培养的配方,以寻求黄花蒿生长的最佳自然条件。方法:在MS基本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激素,制备不同培养配方,筛选黄花蒿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的最适培养基配方。结果与结论:诱导黄花蒿愈伤组织形成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6-... 目的:筛选黄花蒿组织培养的配方,以寻求黄花蒿生长的最佳自然条件。方法:在MS基本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激素,制备不同培养配方,筛选黄花蒿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的最适培养基配方。结果与结论:诱导黄花蒿愈伤组织形成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6-苄氨基嘌呤(6-BA)(2.0mg/L)+激动素(KT)(2.0mg/L);诱导黄花蒿愈伤组织分化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6-BA(1.0mg/L)+吲哚乙酸(IAA)(1.0mg/L)。叶片诱导愈伤组织出愈时间最慢,出愈率较低,但其愈伤组织为胚性愈伤组织,后期愈伤组织的分化率、出苗率都很高,且不易产生褐变;带腋芽的茎段诱导愈伤组织形成最快,但分化率不及叶片愈伤组织,易褐变,适于快速转入生根培养基中直接用于快繁;花序基本不形成肉眼可见愈伤组织,直接形成幼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蒿 组织培养 愈伤组织 分化 外植体 培养基 药用植物
下载PDF
一个水稻披叶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 被引量:8
7
作者 王楠 赵芳明 +5 位作者 凌英华 钟秉强 杨正林 李云峰 杨国华 何光华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7年第1期54-58,共5页
在杂交育种后代中,发现了一个叶片披垂的突变体,暂命名为dl(t)。通过两年观察,表现稳定遗传。以该突变体为父本,Y2B和缙香2B分别为母本配制杂交组合,F2遗传分析表明,该披叶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利用突变体与Y2B杂交得到的F2代群体... 在杂交育种后代中,发现了一个叶片披垂的突变体,暂命名为dl(t)。通过两年观察,表现稳定遗传。以该突变体为父本,Y2B和缙香2B分别为母本配制杂交组合,F2遗传分析表明,该披叶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利用突变体与Y2B杂交得到的F2代群体进行基因定位,发现dl(t)基因位于第3染色体短臂上标记RM6038和RM5347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3.99cM和0.94cM。进一步在两标记之间发展新的分子标记,将该基因定位在RM6038和RM7576之间,分别相距3.99cM和0.47cM,且与RM1324共分离。这一结果表明该基因可能与已报道的水稻披叶突变基因dl(drooping leaf)等位。但该披叶突变体除叶片表现披垂外,其他性状与所有已报道的dl等位基因都不同,特别是花器官性状发育正常,这显然与已有报道的dl等位基因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披叶突变体 遗传定位 SSR标记
下载PDF
5个骨干籼型恢复系再生能力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肖向文 李平 +4 位作者 杨正林 钟秉强 侯磊 李德谋 何光华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78-381,共4页
以5个有重要育种价值的籼型恢复系为材料,研究了影响籼稻愈伤组织诱导、生长和再生的几个重要因素。结果表明,对于籼稻品种而言,MS,NB培养基都是较为适合的培养基类型,愈伤诱导率都比较高,且愈伤质量较好,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但是不同... 以5个有重要育种价值的籼型恢复系为材料,研究了影响籼稻愈伤组织诱导、生长和再生的几个重要因素。结果表明,对于籼稻品种而言,MS,NB培养基都是较为适合的培养基类型,愈伤诱导率都比较高,且愈伤质量较好,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但是不同品种对不同培养基的反应有所不同,籼稻品种之间再生能力存在极大差异;分化培养基中适宜的激素配比为BAP3mg/L+NAA0.5mg/L;适当的干燥处理可以极大地提高愈伤组织的再生能力。还从这5个品种中初步确定了3个再生频率较高的品种,作为进一步研究籼稻组织培养特性的材料,并进行下一步的遗传转化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组织培养 再生
下载PDF
水稻功能叶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凌英华 杨正林 +4 位作者 钟秉强 赵芳明 查仁明 谢戎 何光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5-50,共6页
以籼型水稻13个不育系和19个恢复系为材料,按NCⅡ交配设计配制两套杂交组合(7×10和9×9),在四川泸州和重庆北碚两个不同的生态环境下,研究水稻剑叶、倒2叶和倒3叶的遗传特征。剑叶宽、倒2叶长和宽、倒3叶长的遗传变异是... 以籼型水稻13个不育系和19个恢复系为材料,按NCⅡ交配设计配制两套杂交组合(7×10和9×9),在四川泸州和重庆北碚两个不同的生态环境下,研究水稻剑叶、倒2叶和倒3叶的遗传特征。剑叶宽、倒2叶长和宽、倒3叶长的遗传变异是由加性和显性效应共同引起的,但叶宽是加性效应占主导地位,而叶长则以显性效应为主,剑叶长的遗传变异主要由显性效应引起,倒3叶宽的遗传变异则主要由加性效应引起。功能叶各性状的加性效应与环境互作不显著,而叶长的显性效应与环境互作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两套组合中叶宽的狭义遗传率均大于叶长,其中最大的是倒2叶宽,分别为58.65%和48.19%。叶长和叶宽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中亲优势或负向超亲优势,其中,叶长和叶宽的中亲优势率变幅为4.46%(倒3叶宽,第1套)~27.53%(倒3叶长,第2套),而6个功能叶性状的杂种优势指数则均大于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功能叶 遗传效应 杂种优势 遗传率
下载PDF
水稻花器官突变体lfl(leafy lodicules)的鉴定与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耘 王楠 +3 位作者 赵甘霖 桑贤春 袁小珍 何光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4期898-901,共4页
在杂交育种中发现的一个水稻花器官突变体,经过多代种植,已稳定遗传。以此突变体为父本,以D62A、岗46A、II-32A和金23A为母本配制杂交组合进行遗传分析,根据F2表型及χ2测验结果表明,该突变体的性状是由单隐性基因控制的。此突变体除了... 在杂交育种中发现的一个水稻花器官突变体,经过多代种植,已稳定遗传。以此突变体为父本,以D62A、岗46A、II-32A和金23A为母本配制杂交组合进行遗传分析,根据F2表型及χ2测验结果表明,该突变体的性状是由单隐性基因控制的。此突变体除了花器官,其它农艺性状与野生型无异。在同一突变植株中,有正常小花,也有多种花器官突变表型:内颖缺失或弯曲,浆片与异常叶状体相连,雄蕊正常或部分增多退化,部分雌蕊异常、呈双雄蕊或三柱头。所有突变体中浆片都与叶状体相连,呈浆片叶化表型,因此我们将此突变体命名为水稻浆片叶化突变体lfl(leafy lodicules),形态分析表明LFL为一个新的水稻花器官发育相关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ABCDE 花发育 浆片叶化
下载PDF
分子标记增效座位在不同生长环境下预测籼型杂交稻籽粒外观性状的效应 被引量:5
11
作者 卢瑶 杨正林 +6 位作者 赵芳明 凌英华 桑贤春 谢戎 刘成元 邹志勇 何光华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8年第1期41-48,共8页
以两套杂交水稻不完全双列组合(按NCⅡ设计)及其亲本为材料,在重庆和泸州两个环境条件下种植,利用SSR和AFLP技术分析32个亲本材料的1085个标记座位,并从这1085个标记座位中筛选出与F1粒形性状相关的阳性位点和增效位点,分别用此两类座... 以两套杂交水稻不完全双列组合(按NCⅡ设计)及其亲本为材料,在重庆和泸州两个环境条件下种植,利用SSR和AFLP技术分析32个亲本材料的1085个标记座位,并从这1085个标记座位中筛选出与F1粒形性状相关的阳性位点和增效位点,分别用此两类座位计算的遗传差异对F1谷粒、糙米和整精米的长、宽和厚共9个籽粒外形性状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增效位点的亲本遗传距离与相应F1粒形性状的相关系数在0.321 ̄0.892间,平均0.736,高于阳性位点的相关系数。对不同亲本组合(套间)的预测结果表明,增效位点的预测效果明显好于阳性位点,其预测值为0.138 ̄0.805,平均0.451,其中对谷宽、糙米宽和整精米宽预测值分别为0.704、0.707和0.654,达到了可预测水平。同一套组合在不同环境下(环境间)预测结果表明,增效位点的预测效果明显好于阳性位点,预测值平均达0.653,除谷厚、糙米厚和整精米厚外的6个粒形性状其预测值均在0.640以上,达到了可预测水平。部分性状在组合间和环境间达到可预测水平,这将为育种家们对这些性状进行早期选择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粒形性状 分子标记增效座位 环境因素 杂种优势预测
下载PDF
转基因球孢白僵菌发酵产物对野生菌株的增效作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永军 金凯 +2 位作者 罗志兵 蒋小东 裴炎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6-250,共5页
研究发现,超量表达类枯草杆菌蛋白酶基因CDEP-1的球孢白僵菌菌株Bb0062-15-4-CDEP-1的发酵产物对野生菌株具有明显的杀桃蚜增效作用。进一步分析增效作用与目的基因表达产物关系的结果显示,加入CDEP-1酶活为44.3±0.6U/μL的发酵产... 研究发现,超量表达类枯草杆菌蛋白酶基因CDEP-1的球孢白僵菌菌株Bb0062-15-4-CDEP-1的发酵产物对野生菌株具有明显的杀桃蚜增效作用。进一步分析增效作用与目的基因表达产物关系的结果显示,加入CDEP-1酶活为44.3±0.6U/μL的发酵产物,可使野生菌株对桃蚜的致死中浓度降低4倍以上,共毒系数(CTC)达404.6。但发酵产物经121℃处理20min,增效作用完全丧失。用饱和硫酸铵沉淀蛋白质分别将透析后的重溶蛋白质和上清液用于增效作用测定,结果证明增效成分主要是蛋白类物质。将梯度稀释的发酵产物与浓度为1×107孢子/mL的野生菌株孢子悬浮液混合进行生物测定,发现各处理的致死中时与CDEP-1的活性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946。由此推断,发酵产物中的增效物质主要是目的基因表达产物CDEP-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枯草杆菌蛋白酶 球孢白僵菌 发酵产物
原文传递
水稻芽鞘紫线抑制与反抑制现象的遗传及反抑制基因的SSR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毅 沈福成 +3 位作者 杨光伟 何光华 张正圣 杨正林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830-835,共6页
从芽鞘有紫线和无紫线的杂交组合中发现 6个组合的F2 代紫线有无比例为 13∶3,以无紫线且为不育系的亲本XNA为母本对组合XNA/ 2 1A15 0进行回交 ,BF1代的分离比例符合 1∶1。遗传分析表明 :水稻芽鞘紫线表达受抑制基因I和反抑制基因Ai(... 从芽鞘有紫线和无紫线的杂交组合中发现 6个组合的F2 代紫线有无比例为 13∶3,以无紫线且为不育系的亲本XNA为母本对组合XNA/ 2 1A15 0进行回交 ,BF1代的分离比例符合 1∶1。遗传分析表明 :水稻芽鞘紫线表达受抑制基因I和反抑制基因Ai(t) 的影响 ,I抑制芽鞘紫线C_A_P_系统中的P基因 ,Ai(t) 抑制I基因。以BF1构建了Ai(t) 基因的定位群体 ,SSR分析表明 :Ai(t) 基因与RM 335、RM 2 95、RM2 87、RM 2 1连锁 ,其遗传距离分别为2 8cM、10 2cM、13 9cM、2 6 1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芽鞘紫线 抑制和反抑制基因 遗传 定位 SSR
下载PDF
水稻籽粒直链淀粉含量非破坏性活体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春燕 凌英华 +1 位作者 杨正林 何光华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73-76,共4页
对533份杂交稻和常规稻材料的糙米和精米直链淀粉含量进行化学分析,并结合近红外透射光谱数据,采用改进偏最小二乘法(MPLS)分别建立糙米、精米的直链淀粉含量(AC)预测定标模型,并对其进行内部和外部验证.结果表明,杂交稻糙米及精米模型... 对533份杂交稻和常规稻材料的糙米和精米直链淀粉含量进行化学分析,并结合近红外透射光谱数据,采用改进偏最小二乘法(MPLS)分别建立糙米、精米的直链淀粉含量(AC)预测定标模型,并对其进行内部和外部验证.结果表明,杂交稻糙米及精米模型的定标相关系数(RSQ)分别为0.873和0.922,常规稻糙米及精米模型的RSQ则分别为0.924和0.939,定标标准偏差(SEC)分别为1.100,0.956,1.537,1.547;内部交叉验证预测值和真实值之间的RSQ分别为0.866,0.901,0.892和0.921,外部验证的RSQ分别为0.9506,0.9352,0.9116,0.9180,所建模型的相关性较高,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的误差小.常规稻模型可应用于大量育种材料快速、无损的早代筛选,杂交稻模型可用于新组合直链淀粉含量的快速鉴定,促进稻米品质改良,提高育种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糙米 精米 直链淀粉含量 近红外透射光谱 定标方程
下载PDF
不同环境条件下籼型杂交稻株高的发育遗传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彭涛 钟秉强 +5 位作者 凌英华 杨正林 查仁明 谢戎 刘成元 何光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8-154,共7页
采用数量性状的加性-显性发育遗传模型分析了按NCⅡ交配设计的两套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两种环境条件下株高的发育遗传规律。供试材料和环境均会影响水稻株高表现,且环境对株高的影响随发育进程的推进不断减小。在不同发育阶段,水稻株高... 采用数量性状的加性-显性发育遗传模型分析了按NCⅡ交配设计的两套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两种环境条件下株高的发育遗传规律。供试材料和环境均会影响水稻株高表现,且环境对株高的影响随发育进程的推进不断减小。在不同发育阶段,水稻株高主要受加性和显性效应基因共同控制,但影响程度会随供试材料的改变而有所不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会对株高产生一定影响;控制株高的遗传效应在各发育时期均有新的表现,且加性效应的表达比显性效应的表达更为活跃;条件环境互作效应亦会对株高发育遗传产生一定影响,前期影响尤其大;水稻株高的群体平均优势总体上随发育进程的推进而逐渐增加,至成熟期达到最大;群体超亲优势的变化规律因供试材料的不同而略微出现一些差异,但均在后期趋于稳定,且均为正值。在多数发育时期,水稻株高条件群体平均优势达到正向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条件群体超亲优势达到负向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即群体平均优势和群体超亲优势在各时期均有新的表现,但其表现的大小和方向均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型杂交水稻 株高 发育遗传 杂种优势 环境效应
下载PDF
不同海拔环境中甘蓝型油菜RIL主要性状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涛 付福友 +3 位作者 刘列钊 张子龙 谌利 李加纳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4-71,共8页
为研究海拔高度对甘蓝型油菜RIL群体主要性状的影响,运用方差分析、相关及通径分析方法,比较了在两种不同海拔环境条件下,两个甘蓝型油菜重组自交系(RIL)群体的种子千粒重、含油量、蛋白质含量、皮壳率以及黄籽度等5个主要性状的差异.... 为研究海拔高度对甘蓝型油菜RIL群体主要性状的影响,运用方差分析、相关及通径分析方法,比较了在两种不同海拔环境条件下,两个甘蓝型油菜重组自交系(RIL)群体的种子千粒重、含油量、蛋白质含量、皮壳率以及黄籽度等5个主要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①5个性状都呈连续变异,表现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特点,其中千粒重、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的频率分布符合正态分布;②高海拔环境的含油量要显著高于低海拔环境,低海拔的蛋白质含量要显著高于高海拔地区,含油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③高海拔环境中的含油量+蛋白质含量显著地高于低海拔地区;④海拔环境对黄籽度的影响不显著;⑤海拔环境对皮壳率和千粒重的影响可能与群体基因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 甘蓝型油菜 重组自交系 差异
下载PDF
两套籼型杂交水稻材料粒形遗传效应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卢瑶 赵芳明 +5 位作者 钟秉强 查仁明 谢戎 余国东 李经勇 何光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1期1-5,共5页
采用禾谷类作物胚乳品质性状的遗传模型及其分析方法,对两套双列杂交组合粒形性状(谷粒粒形、糙米粒形和整精米粒形)的长、宽、厚及长宽比等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籼型杂交水稻粒形性状除谷粒厚和糙米厚外主要受种子直接效应和母体效... 采用禾谷类作物胚乳品质性状的遗传模型及其分析方法,对两套双列杂交组合粒形性状(谷粒粒形、糙米粒形和整精米粒形)的长、宽、厚及长宽比等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籼型杂交水稻粒形性状除谷粒厚和糙米厚外主要受种子直接效应和母体效应的影响,以种子直接加性效应为主,谷粒厚和糙米厚两性状主要受母体效应影响。大多数粒形性状的普通直接遗传率和普通母体遗传率都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且除糙米厚和整精米厚外都以普通直接遗传率为主,糙米厚和整精米厚以普通母体遗传率为主,但因材料和性状的不同有所差异。遗传效应预测值结果表明,缙香1A、缙香2A、缙2A、N45、缙恢34、蜀恢527和泸恢17等对改良粒性状有较好的效果,其中以缙香1A对谷粒、糙米和整精米粒形性状改良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谷粒粒形 糙米粒形 整精米粒形 遗传效应 遗传率
下载PDF
早、晚期水稻不育系、恢复系产量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赵芳明 杨正林 +5 位作者 查仁明 钟秉强 凌英华 谢戎 刘成元 何光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2期250-256,共7页
为了解早、晚期不育系和恢复系的产量性状遗传差异,更好地指导杂交稻生产,本研究分别以9个有代表性的早、晚期恢复系和不育系按NCⅡ设计配制9×9不完全双列杂交研究了早、晚期杂交亲本的配合力基因型方差及遗传力间的差异,结果表明... 为了解早、晚期不育系和恢复系的产量性状遗传差异,更好地指导杂交稻生产,本研究分别以9个有代表性的早、晚期恢复系和不育系按NCⅡ设计配制9×9不完全双列杂交研究了早、晚期杂交亲本的配合力基因型方差及遗传力间的差异,结果表明,①晚期恢复系除千粒重外的其它6个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基因型方差都高于早期恢复系。晚期不育系的5个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基因型方差与早期不育系没有差异,总粒数和穗重却明显低于早期不育系。②在产量性状非加性基因互作的利用上,后期恢复系配组的单株产量、不育系配组的单株产量、结实率、总粒数和实粒数等基因间的互作高于早期杂交组合。③早、晚期不育系及恢复系的产量性状的加性和非加性基因受环境影响因性状不同而异。④不同环境下不同组合都表现千粒重的遗传力最高和单株产量最低,其它产量性状的遗传力不尽相同。因此,要使杂交稻高产迈上一个新台阶,必须加强有突破性的不育系的培育和注重恢复系大粒的选育,同时重视非加性效应的利用以及调节不稳定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产量性状 配合力 遗传差异
下载PDF
一个水稻长穗颈突变体eui1(t)的鉴定和基因定位 被引量:2
19
作者 唐彦强 杜川 +5 位作者 胡思淋 桑贤春 杨正林 凌英华 赵芳明 何光华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8-30,共3页
利用EMS(甲基磺酸乙酯)诱变优良恢复系缙恢10号种子,在其后代获得了一个长穗颈高秆突变体,暂命名为eui1(t)。与诱变亲本相比,倒一节间、倒二节间和穗颈显著伸长,其中,顶节间伸长最为明显。遗传分析表明,该性状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 利用EMS(甲基磺酸乙酯)诱变优良恢复系缙恢10号种子,在其后代获得了一个长穗颈高秆突变体,暂命名为eui1(t)。与诱变亲本相比,倒一节间、倒二节间和穗颈显著伸长,其中,顶节间伸长最为明显。遗传分析表明,该性状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西农1A/eui(t)的F2群体进行基因定位,初步将eui1(t)基因定位在第5染色体长臂末端,位于SSR分子标记RM3321和RM26内侧,分别相距12.3cM和15.8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L.) 长穗颈eui1(t) 遗传分析 基因定位
下载PDF
不同遗传背景下杂交水稻产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正林 赵芳明 +3 位作者 钟秉强 凌英华 桑贤春 何光华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51-55,共5页
以两套不完全双列杂交材料分析了不同遗传背景下杂交稻7个产量性状的遗传力、配合力方差所占总变异相对密度的差异,结果表明:①两套材料的7个产量性状一般配合力方差所占总变异相对密度均在65%以上,但第一套材料除单株粒质量外的其它6... 以两套不完全双列杂交材料分析了不同遗传背景下杂交稻7个产量性状的遗传力、配合力方差所占总变异相对密度的差异,结果表明:①两套材料的7个产量性状一般配合力方差所占总变异相对密度均在65%以上,但第一套材料除单株粒质量外的其它6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方差所占总变异的相对密度比第二套平均高出14.01%.②两套材料的7个产量性状的广义遗传力没有显著差异,狭义遗传力因性状不同而存在差异.第一套材料的总粒数、有效穗、千粒质量、穗质量和结实率的狭义遗传力都比第二套高10%以上,而其它两个性状没有明显差异.研究表明不同遗传背景的材料,加性遗传和非加性遗传都随性状不同而有差异.因此,对于不同遗传背景的材料,亲本的选育及组合的评价都要以不同的性状区别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产量性状 遗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