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增殖放流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1
作者 潘绪伟 杨林林 +1 位作者 纪炜炜 刘尊雷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36-240,共5页
进行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是改善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恢复渔业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各种水域如何选择和确定放流物种,对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的保护起着关键作用,另外,放流种苗的数量、放流时间以及放流后... 进行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是改善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恢复渔业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各种水域如何选择和确定放流物种,对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的保护起着关键作用,另外,放流种苗的数量、放流时间以及放流后的效果评价也对增殖放流和资源恢复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国内相关方面的基础研究较少,很多增殖放流工作带有盲目性。本研究对增殖放流技术的内容、国内外研究进展以及增殖放流的现状进行概述,分析了我国渔业增殖放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资源 增殖放流 标志技术
下载PDF
东海太平洋褶柔鱼生殖群体的空间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7
2
作者 杨林林 姜亚洲 程家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825-1833,共9页
依据1997-2000年在东海(26°00′-33°00′N、120°30′-128°00′E)进行的4个季节的底拖网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区太平洋褶柔鱼生殖群体的时空分布特征,同时结合广义相加模型(GAM),量化分析了各环境因子对于其种群成熟... 依据1997-2000年在东海(26°00′-33°00′N、120°30′-128°00′E)进行的4个季节的底拖网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区太平洋褶柔鱼生殖群体的时空分布特征,同时结合广义相加模型(GAM),量化分析了各环境因子对于其种群成熟度指数(PMI)空间分布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太平洋褶柔鱼生殖群体春、夏、秋、冬4个季节在东海均有分布;秋季PMI值最高,春季最低;4个季节太平洋褶柔鱼生殖群体的分布范围均较广,主要集中在东海外海受台湾暖流和黑潮控制的水域。太平洋褶柔鱼生殖群体的环境适应性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其分布的底温范围为:春季14.70-18.30℃、夏季13.18-20.91℃、秋季13.96-24.67℃、冬季14.33-19.75℃。底盐范围为:春季29.52-34.63、夏季31.57-34.27、秋季32.26-34.72、冬季34.25-34.70。水深范围为:春季55-179m,夏季43-176m、秋季40-184m、冬季79-152m。综上所述,东海太平洋褶柔鱼生殖群体的时空分布具有广范围、多季度的特点,这种分布特征可有效降低其幼体间的种间竞争,为确保其种群繁衍提供有利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布 生殖群体 太平洋褶柔鱼 广义相加模型 种群成熟度指数 东海
下载PDF
鳀科鱼类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结构特征及系统发育信息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张丽丽 程起群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14,共8页
为了解鳀科鱼类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结构特征及系统发育信息,以期为进化遗传学研究和分子标记的选取提供参考依据,对已知的10种鳀科鱼类的线粒体全基因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鳀科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长度在16 660 bp到17 069 bp之间,... 为了解鳀科鱼类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结构特征及系统发育信息,以期为进化遗传学研究和分子标记的选取提供参考依据,对已知的10种鳀科鱼类的线粒体全基因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鳀科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长度在16 660 bp到17 069 bp之间,基因组的结构和基因排列顺序与其它硬骨鱼类一致。2)比对后获得一致序列长度为15 704 bp(不含D-loop),其中变异位点5 570个,占所有位点数的35.5%。在编码基因中,序列变异程度和Kimura双参数遗传距离最大的是ND6基因(分别是47.5%和0.276),最小的是tRNA拼接序列(分别为18.7%和0.072)。3)基于Ka-Ks的Z检验和Tajima’s D检验表明蛋白质编码基因主要受到净化选择(即负选择,purifying selection)的作用;其中12个蛋白质编码基因(ND6除外)有强烈的净化选择(Ka/Ks<1),而ND6基因受正选择(positive selection)影响较大(Ka/Ks>1)。4)ND4、ND2和Cytb是进行鳀科鱼类系统发育分析的较为理想的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鳀科 线粒体 基因组特征 自然选择 系统进化
下载PDF
渔用PP/PA复合单丝和普通PP单丝的耐磨性比较(英文) 被引量:5
4
作者 石建高 陈晓蕾 +1 位作者 刘永利 王磊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35-345,共11页
渔用聚丙烯聚酰胺(PP/PA)复合单丝是东海水产研究所采用共混改性技术及特殊纺丝工艺生产的渔用纤维新材料。课题组在对渔用PP/PA复合单丝和普通聚丙烯(PP)单丝结构和性能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对同等加压负荷下两种单丝的磨损质量损失、耐... 渔用聚丙烯聚酰胺(PP/PA)复合单丝是东海水产研究所采用共混改性技术及特殊纺丝工艺生产的渔用纤维新材料。课题组在对渔用PP/PA复合单丝和普通聚丙烯(PP)单丝结构和性能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对同等加压负荷下两种单丝的磨损质量损失、耐磨度、强度保持率以及伸长变化进行了比较,揭示了单丝材料的结构与耐磨性之间的关系。在相同加压负荷(1.274N)下,干摩擦、水润滑摩擦条件下的渔用PP/PA复合单丝的磨损质量损失较普通PP单丝分别减小了25.9%、10.0%;在1.274N、2.901N和5.351N加压负荷及干摩擦条件下渔用PP/PA复合单丝较普通PP单丝的耐磨度增加了38.4%、28.2%和28.4%;在1.274N、2.901N和5.351N加压负荷及水润滑摩擦条件下渔用PP/PA复合单丝较普通PP单丝的耐磨度增加了63.8%、74.7%和94.6%;在相同加压负荷(1.274N)、摩擦次数及干摩擦条件下,渔用PP/PA复合单丝的断裂强度保持率高于普通PP单丝,而伸长变化较小。实验结果表明,与普通PP单丝相比,渔用PP/PA复合单丝耐磨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耐磨性 耐磨度 强度保持率
下载PDF
基于形态和分子标记的三种鲭科鱼类鉴别新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黄昊 程起群 郑将臣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7-303,共7页
为找到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澳洲鲭(S.australasicus)和羽鳃鲐(Rastrelliger kanagurta)这三种鲭科鱼类鉴别的新标记,采用形态框架等形态分析方法和线粒体标记的方法开展研究。共分析采自海南的33 ind样本,其中日本鲭19 ind,澳洲... 为找到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澳洲鲭(S.australasicus)和羽鳃鲐(Rastrelliger kanagurta)这三种鲭科鱼类鉴别的新标记,采用形态框架等形态分析方法和线粒体标记的方法开展研究。共分析采自海南的33 ind样本,其中日本鲭19 ind,澳洲鲭9 ind,羽鳃鲐5 ind。形态判别分析显示,利用2个可量参数(体高和眼径)或者3个框架参数[D(2-3)、D(3-5)、D(2-4)]构建的判别公式均能鉴别这三种鲭科鱼类,判别准确率均为100%。通过PCR扩增和测序,获得三种鲭科鱼类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和控制区(D-loop)序列。经对位排列,得到33 ind样本Cytb和D-loop的一致序列分别为1 118 bp和846 bp。Cytb基因共检出17个单倍型,变异位点195个,其中10个固定位点是日本鲭所特有,8个固定位点是澳洲鲭所特有,147个固定位点为羽鳃鲐所特有;D-loop序列共得到27个单倍型,变异位点239个,其中13个固定位点为日本鲭所特有,10个固定位点为澳洲鲭所特有,182个固定位点为羽鳃鲐所特有。这些固定位点可以作为三种鲭科鱼类鉴别的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鲭科 形态分析 分子标记 物种鉴别 资源管理
下载PDF
胭脂鱼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测定及亚口鱼科系统进化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丽丽 万全 程起群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5-60,共6页
为了解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的遗传变异及亚口鱼(Catostomidae fish)的分子系统学,测定了3尾胭脂鱼的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并结合GenBank上5条亚口鱼科鱼类的相应序列一并分析。结果如下:1)共获得3尾胭脂鱼的细胞色素b基因1144... 为了解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的遗传变异及亚口鱼(Catostomidae fish)的分子系统学,测定了3尾胭脂鱼的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并结合GenBank上5条亚口鱼科鱼类的相应序列一并分析。结果如下:1)共获得3尾胭脂鱼的细胞色素b基因1144 bp的一致序列,三条序列完全相同,无变异位点。2)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颈棱亚口鱼属(Xyrauchen texanus)和吸口鱼属(Moxostoma robustum)构成1支,胭脂鱼属(M yxocyprinus)、长背亚口鱼属(Cycleptus elongatus)和牛胭脂鱼属(Ictiobus)构成另1分支。3)自然选择检验显示,该基因在进化过程中主要受到负选择的作用。4)胭脂鱼属和牛胭脂鱼属的分歧时间最短(大约3.725百万年),颈棱亚口鱼属和长背亚口鱼属的分歧时间最长(大约5.375百万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 细胞色素B 亚口鱼科(Catostom idae) 系统发育 分歧时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