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副溶血弧菌耐热直接溶血毒素的急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李诗怡 杨靖亚 +4 位作者 马燕 郑雯静 邢德纯 张清卿 喻文娟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0年第3期386-390,共5页
为研究耐热直接溶血毒素(TDH)对实验小鼠的急性毒性,经腹腔注射实验小鼠不同浓度梯度的TDH(42.0、19.5、9.1、4.2和1.9 mg·kg^-1体重,对照组设为PBS),连续观察14 d,记录各组小鼠的死亡情况及生理反应。实验终止时进行大体解剖,摘... 为研究耐热直接溶血毒素(TDH)对实验小鼠的急性毒性,经腹腔注射实验小鼠不同浓度梯度的TDH(42.0、19.5、9.1、4.2和1.9 mg·kg^-1体重,对照组设为PBS),连续观察14 d,记录各组小鼠的死亡情况及生理反应。实验终止时进行大体解剖,摘取心脏、肝脏、脾脏、肺和肾脏观测脏器指数,断尾采血并计数血细胞。结果表明,TDH对昆明种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11.0 mg·kg^-1体重,小鼠的死亡主要集中发生在注射TDH后的72 h内,并且伴随着腹泻现象。各组存活的实验小鼠在注射TDH后的第5天后,精神状态基本恢复,正常进食进水。各组小鼠脏器未见明显炎症反应,小鼠血液中红细胞与白细胞数量也未见统计学差异。TDH的毒性靶器官是心脏、肺、肾脏、脾脏、胃和肠。TDH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和毒性靶器官及病理学表现可为TDH的进一步实际应用及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和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热直接溶血毒素 急性毒性 副溶血弧菌
下载PDF
副溶血弧菌耐热直接溶血毒素抑制人肺腺癌细胞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马燕 杨靖亚 +1 位作者 李诗怡 喻文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4-58,65,共6页
目的海洋细菌毒素抗肿瘤是近年来兴起的用于癌症治疗的新思路。本文旨在研究耐热直接溶血毒素(TDH)对人肺腺癌细胞SPC-A-1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DEAE-纤维素、DEAE-Sephadex A-50、葡聚糖G-75层析的方法,从海洋细菌-副溶血弧菌ATCC33... 目的海洋细菌毒素抗肿瘤是近年来兴起的用于癌症治疗的新思路。本文旨在研究耐热直接溶血毒素(TDH)对人肺腺癌细胞SPC-A-1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DEAE-纤维素、DEAE-Sephadex A-50、葡聚糖G-75层析的方法,从海洋细菌-副溶血弧菌ATCC33846的代谢物中分离纯化得到纯度较高的耐热直接溶血毒素(TDH)。通过MTT法、细胞划痕试验、凋亡试验、caspase-3活性试验比较TDH作用于不同细胞的半抑制剂浓度IC50,研究了TDH对人肺腺癌细胞SPC-A-1细胞的作用。结果人结肠上皮细胞NCM460、人肝成纤维细胞LO2、人肺腺癌细胞SPC-A-1在TDH处理24h之后,细胞的半抑制剂浓度IC50分别为151μg/mL、118μg/mL和6.7μg/mL,正常细胞的IC50高出肺腺癌细胞近20倍。在低于5μg/mL浓度下,TDH能剂量依赖性抑制SPC-A-1细胞的生长、增殖和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法和荧光试剂检测表明:5μg/mL的TDH能诱导33%的SPC-A-1细胞发生早期凋亡,并激活caspase-3。结论 TDH可能通过激活caspase-3途径诱导细胞凋亡,从而抑制SPC-A-1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毒素 耐热直接溶血毒素 抗肿瘤
下载PDF
南极磷虾产低温淀粉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酶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王文娟 刘志东 宁喜斌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38-44,共7页
从冷冻南极磷虾虾肉中筛选出1株高产低温淀粉酶的菌株,研究其酶学性质,以提高酶的热稳定性。通过菌株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RNA序列比对,确定其为乳酸假单胞菌(Pseudomonas lactis),命名为Pseudomonas lactis A5-2。酶学性质... 从冷冻南极磷虾虾肉中筛选出1株高产低温淀粉酶的菌株,研究其酶学性质,以提高酶的热稳定性。通过菌株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RNA序列比对,确定其为乳酸假单胞菌(Pseudomonas lactis),命名为Pseudomonas lactis A5-2。酶学性质表明,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20℃,最适反应pH为6.0,属于典型的弱酸性低温淀粉酶。Fe ^3+、Cu ^2+和Mn ^2+对酶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K^+、Mg ^2+、Ca ^2+和Na+对酶有不同程度的激活作用,其中Cu ^2+对酶的抑制作用最强,Na+对酶的激活效果最强。在酶的反应体系中同时加入Na^+和Ca^ 2+后,酶的半衰期从20 min延长至80 min,是不加金属离子的4倍,有效地提高了酶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筛选 低温淀粉酶 乳酸假单胞菌 酶学性质 热稳定性
下载PDF
产α-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的菌株筛选、鉴定与酶学性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陶大炜 宁喜斌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5-151,共7页
从上海浦东新区新场镇某农场种植田筛选出1株高产α-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的菌株,初步研究其酶学性质,以获得有良好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的酶。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试验鉴定和16S rRNA序列比对分析,确定该菌株为浸麻类芽孢杆菌(Paeni... 从上海浦东新区新场镇某农场种植田筛选出1株高产α-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的菌株,初步研究其酶学性质,以获得有良好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的酶。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试验鉴定和16S rRNA序列比对分析,确定该菌株为浸麻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macerans),命名为P.macerans TLLY7。酶学性质测定结果表明,该酶的酶活性为1.35 U/mL,其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反应pH值为6.0,并且在40~45℃、pH 6.0~9.0稳定性良好。Ca^(2+)、Mn^(2+)和Zn^(2+)对酶表现出促进作用,Fe^(2+)、Cu^(2+)和Co^(2+)则对该酶表现出抑制作用。其中Ca^(2+)对酶的促进作用最强,酶活性促进率为25%,Cu^(2+)对酶的抑制作用最强,酶活性抑制率为33%。K^(+)、Mg^(2+)对酶活性的影响较小。菌株TLLY7所产α-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的酶学性质初步研究表明其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和应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 菌株筛选 分离鉴定 浸麻类芽孢杆菌 酶学性质
下载PDF
食品添加剂在国内水产及其制品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可玉 陶大炜 +3 位作者 赵赛赛 孙梦洁 王欧兰 宁喜斌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52-360,共9页
食品添加剂在水产及其制品工业中起着重要作用,对食品添加剂进行研究与开发可推动水产行业发展。许多水产及其制品中都需要食品添加剂,例如鲜水产、鱼糜食品及干腌制品、水产罐制品等,食品添加剂使用种类的选择也根据食品的不同而不同... 食品添加剂在水产及其制品工业中起着重要作用,对食品添加剂进行研究与开发可推动水产行业发展。许多水产及其制品中都需要食品添加剂,例如鲜水产、鱼糜食品及干腌制品、水产罐制品等,食品添加剂使用种类的选择也根据食品的不同而不同。目前使用较多的是具有防腐功能的抗菌剂、抗氧化剂等,具有品质改良功能的增稠剂、水分保持剂等,以及具有调味功能的增味剂、甜味剂等。而使用单一的食品添加剂效果可能不好,且同一种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有可能发挥多种作用,因此在产品中往往会将几种食品添加剂复合使用。该文对水产及其制品中主要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与研究情况进行阐述,对水产及其制品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有指导意义,对推动水产行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制品 食品添加剂 技术必要性 品质改良 水产保鲜
下载PDF
果胶酶产生菌 Bacillus subtilis Z-5的筛选及酶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小丹 赵赛赛 +1 位作者 林一 宁喜斌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4-40,共7页
以果胶为唯一碳源,通过透明圈法和DNS法从上海海洋大学橘园的土壤中筛选出1株高产、有良好热稳定性和酸碱耐受性的产果胶酶野生型菌株Z-5。通过16S rDNA分子技术并综合生理生化特征确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该果胶酶... 以果胶为唯一碳源,通过透明圈法和DNS法从上海海洋大学橘园的土壤中筛选出1株高产、有良好热稳定性和酸碱耐受性的产果胶酶野生型菌株Z-5。通过16S rDNA分子技术并综合生理生化特征确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该果胶酶进行酶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最佳酶活性的反应温度为60℃,最佳酶活性的反应pH为6.0,在此作用温度和作用pH下,酶活力为(879±2.733)U/mL。此外,该酶在40~50℃、pH 6.0~9.0稳定性良好。Ba^(2+)、Fe^(2+)、Ca^(2+)、Cu^(2+)对该酶表现出促进作用,Zn^(2+)、Mn^(2+)对该酶表现出抑制作用。其中Cu^(2+)促进作用最强,Zn^(2+)抑制作用最强,而Mg^(2+)、Hg^(2+)对该酶无明显影响。Bacillus subtilis Z-5所产的果胶酶具有应用于食品商用果胶酶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胶酶 筛选 鉴定 枯草芽孢杆菌 酶学性质
下载PDF
创伤弧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7
作者 高梦迪 宁喜斌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8-144,共7页
研究26株创伤弧菌(Vibriovulnificus,Vv)产生物被膜情况及影响生物被膜形成的因素,为有效控制创伤弧菌形成生物被膜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刚果红平板法、改良试管法及改良微孔板法分析25株创伤弧菌分离株及1株标准菌株形成生物被膜... 研究26株创伤弧菌(Vibriovulnificus,Vv)产生物被膜情况及影响生物被膜形成的因素,为有效控制创伤弧菌形成生物被膜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刚果红平板法、改良试管法及改良微孔板法分析25株创伤弧菌分离株及1株标准菌株形成生物被膜的能力,从中选出一株产膜能力最强的菌株,并研究不同初始菌浓度、温度及时间、pH、NaCl浓度、金属阳离子以及接触材料对其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结果显示,所选菌株中具有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有25株(96.15%)。其中菌株VvK产膜能力最强,在25℃条件下,初始菌浓度为108CFU/mL,含3%NaCl、pH8~9培养24h时,生物被膜形成量最大。而添加一定浓度的金属阳离子(Cu^(2+)、Mn^(2+)、Ca^(2+)、Mg^(2+))后,生物被膜的形成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其抑制能力依次降低。菌株VvK在接触亲水性表面(不锈钢和玻璃)时生物被膜形成量显著高于疏水性表面(聚苯乙烯),且在不锈钢表面形成量最大。不同创伤弧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具有较大的差异,且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具有特定的规律,需引起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弧菌 生物被膜 培养条件 影响因素 产膜能力
下载PDF
Bacillus subtilis Z-5产果胶酶发酵条件的优化及其应用
8
作者 张小丹 高梦迪 +2 位作者 赵赛赛 刘可玉 宁喜斌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117-127,共11页
为进一步提高果胶酶的产量,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Bacillus subtilis Z-5产果胶酶的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并将优化后得到的果胶酶应用于梨汁澄清实验。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9个因子对B.subtilis Z-5产果胶酶活力的影响,然后采用Plackett-Bur... 为进一步提高果胶酶的产量,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Bacillus subtilis Z-5产果胶酶的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并将优化后得到的果胶酶应用于梨汁澄清实验。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9个因子对B.subtilis Z-5产果胶酶活力的影响,然后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筛选出3个显著影响产酶的因素:酵母粉含量、pH、培养时间;再结合响应面设计法确定了最佳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最佳的发酵培养基成分是果胶10 g/L,酵母粉7.99 g/L,MgSO_(4)·7H2O 0.5 g/L;最佳的发酵条件为初始pH5.66,发酵温度37℃,培养时间72 h,接种量为6%(v/v),装液量50/250 mL,底物浓度为10 g/L;在此基础上,B.subtilis Z-5产果胶酶酶活力由879.00 U/mL提高到1549.62 U/mL,是优化前的1.76倍。在梨汁澄清实验中表明果胶酶的最适添加量为4 mL,最适酶解时间为2.5 h,最适酶解温度为65℃,最适酶解pH为6.0,此时透光率最大为79.77%,与商品酶相比,自制果胶酶是一种具有多种酶系复合酶,可作用于梨汁中含有的蛋白、淀粉等其他成分,使得梨汁更加澄清。本研究结果为果胶酶的工业化生产和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胶酶 Bacillus subtilis Z-5 发酵条件优化 果汁澄清
下载PDF
复合诱变选育高产α-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的菌株及产酶条件优化 被引量:3
9
作者 陶大炜 张小丹 +1 位作者 宁喜斌 孙梦洁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63-70,共8页
对出发菌株Paenibacillus macerans TLLY7进行紫外-微波复合诱变,以获得高产α-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的菌株,并用响应面法优化复合诱变菌株的发酵条件来提高酶活力。确定了紫外、微波诱变的最佳条件:20 W紫外灯照射70 s,微波低火档辐照6... 对出发菌株Paenibacillus macerans TLLY7进行紫外-微波复合诱变,以获得高产α-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的菌株,并用响应面法优化复合诱变菌株的发酵条件来提高酶活力。确定了紫外、微波诱变的最佳条件:20 W紫外灯照射70 s,微波低火档辐照60 s。筛选出复合诱变菌株UM2-6,经过8次连续传代培养,验证其遗传性能较稳定,菌株酶活力可达3.09 U/mL,是出发菌株酶活力(1.35 U/mL)的2.29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出影响发酵的3个显著性因素:培养温度、初始pH、接种量,设计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确定菌株最优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培养基成分为可溶性淀粉10 g/L、酵母浸粉10 g/L、NaCl_(2)g/L、CaCl_(2)0.2 g/L、K_(2)HPO 4·3H_(2)O 1 g/L,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37.1℃、初始pH 6.9、接种量4%,此时突变菌株UM2-6产α-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的酶活力为4.19 U/mL,为优化之前酶活力(3.09 U/mL)的1.36倍。该研究为进一步工业化开发利用性状稳定且高产α-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的菌株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诱变 紫外诱变 微波诱变 Α-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 发酵条件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