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模拟氮沉降对季风常绿阔叶林凋落物碳氮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李登峰 章家恩 +3 位作者 刘自强 王迟 袁艾 危晖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0-76,共7页
【目的】探究季风常绿阔叶林凋落物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规律。【方法】设置4个氮添加水平:对照、低氮、中氮和高氮,其年添加氮量分别为0、35、70和105 kg·hm^(–2),分干、湿季收集凋落物样品,并进行碳、氮组分含量分析。【结果】随... 【目的】探究季风常绿阔叶林凋落物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规律。【方法】设置4个氮添加水平:对照、低氮、中氮和高氮,其年添加氮量分别为0、35、70和105 kg·hm^(–2),分干、湿季收集凋落物样品,并进行碳、氮组分含量分析。【结果】随氮添加量的上升,凋落物总有机碳(TOC)和水溶性有机碳(WSOC)含量显著增加,且WSOC/TOC质量比具有上升趋势。氮添加未显著改变酸不溶组分碳(AIFC)含量以及AIFC/TOC质量比,但与对照比较均具有下降趋势。不同的氮添加处理均未显著改变凋落物总氮(TN)、水溶性氮(WSN)和酸不溶组分氮(AIFN)含量,以及WSN和AIFN占TN的比例。短期氮添加对凋落物C/N质量比和AIFC/AIFN质量比无显著影响,但显著增加干季的WSOC/WSN质量比。【结论】氮沉降促进了季风常绿阔叶林凋落物中可溶性有机碳的积累,这可能有利于可溶性有机物转入土壤中,从而影响生态系统中的养分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凋落物养分 碳组分 氮组分 季风常绿阔叶林 热带森林
下载PDF
广东省水稻秸秆露天焚烧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3
2
作者 叶延琼 汪晶 +1 位作者 章家恩 秦钟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2-60,共9页
[目的]了解广东省水稻秸秆露天焚烧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为水稻秸秆的资源化利用以及大气污染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基于广东省历年的稻谷产量、草谷比、水稻秸秆焚烧比例和焚烧效率指标,利用排放因子法估算了1990 2016年间广东省... [目的]了解广东省水稻秸秆露天焚烧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为水稻秸秆的资源化利用以及大气污染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基于广东省历年的稻谷产量、草谷比、水稻秸秆焚烧比例和焚烧效率指标,利用排放因子法估算了1990 2016年间广东省水稻秸秆产量及露天焚烧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利用ArcGIS10.2软件分析了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1990 2016年间,广东省水稻秸秆资源量呈“下降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整体上由1990年的1 687万t下降到2016年的1 087万t,年平均减少率为1.7%。研究期间,PM、BC、OC、SO2、NOx、CH4、CO和CO2的排放量分别减少了8 800、200、5 200、1 100、800、2 900、106 500和2 585 800 t,减少率分别为48.09%、50.00%、48.60%、50.00%、50.00%、48.33%、48.45%和48.45%。广东省各地区水稻秸秆露天焚烧污染物排放量的空间分布表现出不均衡性,1990年,茂名、阳江、肇庆、广州、惠州、河源、汕尾、揭阳及潮州市的排放量较大,PM的排放总量均在1 000 t以上;2000年,大部分地市的PM排放量均在1 000 t以上;2010 2016年间,除揭阳市外,PM的排放量均低于1 000 t。[结论]1990 2000年,除粤北的部分县(市、区)外,广东省大部分地区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均较高;2010年前,大气污染物排放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在湛江、茂名、阳江、肇庆、梅州、惠州、揭阳以及潮州市;2016年,排放强度高的地区仅集中在粤西和粤东地区的小部分县(市、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秸秆 露天焚烧 大气污染物 时空分布 广东省
下载PDF
不同插竿方式诱集稻田福寿螺产卵的效应 被引量:12
3
作者 储少媛 章家恩 +2 位作者 郭靖 陈昊 谭熠华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9-46,共8页
【目的】研究田间不同插竿方式对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产卵的影响。【方法】通过插竿位置、插竿间距、插竿高度及竹竿形状4个因素研究不同的插竿方式对福寿螺产卵的诱集效率。【结果】稻田插竹竿能诱集福寿螺在其上产卵,且在竹竿... 【目的】研究田间不同插竿方式对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产卵的影响。【方法】通过插竿位置、插竿间距、插竿高度及竹竿形状4个因素研究不同的插竿方式对福寿螺产卵的诱集效率。【结果】稻田插竹竿能诱集福寿螺在其上产卵,且在竹竿上收集到的福寿螺卵块数量呈现返青期>拔节期>抽穗期的变化趋势。在效果最明显的返青期,距离田埂1 m的竹竿对螺卵诱集效率达到50%以上,显著高于其他位置竹竿及对照水稻茎秆上的卵块数(P<0.05);距离田埂2 m的竹竿次之,距离田埂3 m的竹竿和对照最少。间距100 cm的竹竿诱集螺卵效率为41%,间距30 cm的为33%,显著高于间距70 cm及未插竹竿区域内水稻茎秆上的卵块数(P<0.05)。顶端距离水面高度30 cm的竹竿与距离水面高度50 cm的竹竿诱集产卵效率分别为43%和40%,显著高于高度10 cm及未插竹竿区域内水稻茎秆上的卵块数(P<0.05)。圆形竹条与扁竹竿在此时期收集得到的卵块数无显著差异。水稻移栽后,在靠近田埂1 m处和顶端距离水面30~50 cm的高度扦插1圈间距为100 cm的竹竿,在福寿螺为害盛期,螺卵发生密集的小范围区域内减小间距为30 cm沿田埂内周扦插1圈竹竿,均能达到较好的螺卵防除效果。【结论】实际生产中在田间合理地扦插竹竿可有效减少福寿螺卵块,降低福寿螺繁殖率,减少螺害。本研究可为物理控螺提供一条新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寿螺 产卵 插竿方式 诱集效应 物理防控
下载PDF
固氮蓝藻的农业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4
作者 包江桥 周伊薇 +4 位作者 何璐茜 李琦 黎华寿 张定煌 贺鸿志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74-583,共10页
作为可固氮固碳的自养光合微生物,固氮蓝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微生物资源。关于固氮蓝藻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始于1939年印度首次报道用固氮蓝藻肥田,之后一段时期虽然受到国际广泛关注,但最终并未实现规模化推广应用。究其原因既与化肥在... 作为可固氮固碳的自养光合微生物,固氮蓝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微生物资源。关于固氮蓝藻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始于1939年印度首次报道用固氮蓝藻肥田,之后一段时期虽然受到国际广泛关注,但最终并未实现规模化推广应用。究其原因既与化肥在世界范围内的大规模使用有关,也与自身技术相对复杂、成本高和可靠性低有关。对于前者虽然化肥的农业增产作用巨大,但其对农业自身和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日益凸显。而对于后者,新的固氮蓝藻规模化生产技术和新的接种技术的发展正在逐步消除这些缺陷。在当前国家要求农业"减量化"和"低碳化"发展的背景下,固氮蓝藻作为生态环保的生物肥料可能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同时,除了作为生物肥料,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固氮蓝藻具有多重农业应用价值,可能在作物生长调节剂和生物农药开发、农业环境污染防治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作用。因此,本文就国内外近5年(2013—2017年)关于固氮蓝藻的农业应用进展进行了全面综述,并就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做了展望。今后固氮蓝藻作物生长调节方面需深入研究藻激素的代谢和调控机制,藻接种技术方面需深入研究生物膜中藻类和其他微生物的互作关系,抗病虫害方面需要进行更多的田间试验以评估其实际应用效果并阐明抗性机制,降解有机农药方面需深入研究降解关键酶、降解途径和大田应用技术,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需评估固氮蓝藻抗旱抗盐碱实际应用效果并阐明其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氮蓝藻 农业应用 生物肥料 生物农药 生长调节剂 接种技术
下载PDF
诱集植物在农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9
5
作者 卢雪凝 章家恩 +3 位作者 向慧敏 王家新 蓝妮 秦钟 《生态科学》 CSCD 2021年第2期196-203,共8页
全世界每年因病虫害导致严重的农业经济损失,为了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实际生产中通常使用大量化学农药,然而农药的大量施用,不仅造成环境污染和农产品安全问题,还会使病虫害产生抗药性,天敌种群受损,从而导致病虫害爆发日益严重。种植诱... 全世界每年因病虫害导致严重的农业经济损失,为了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实际生产中通常使用大量化学农药,然而农药的大量施用,不仅造成环境污染和农产品安全问题,还会使病虫害产生抗药性,天敌种群受损,从而导致病虫害爆发日益严重。种植诱集植物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病虫害防控方法,该方法主要是通过诱集植物吸引虫害和降低病害,从而减少病虫害对主栽作物的危害,达到保护主栽作物的目的,最终减少农业上化学农药的使用。根据诱集植物自身特性,将其分为五种主导作用类型:传统诱集植物、致死型诱集植物、基因工程型诱集植物、生物辅助控制型诱集植物、化学信息素辅助作用型诱集植物等,根据种植和利用方式,将其分为:围种诱集、间种诱集、连作诱集、与其它方式结合等。尽管关于诱集植物的研究已有近160年历史,但有关高效诱集植物的筛选、诱集植物与主栽作物的优化配置模式与配套种植技术、诱集植物对靶标病虫害的作用机理、诱集植物在农业生产中的生态风险评估等仍不清楚,且诱集植物仍具有较大开发潜力和应用价值,如(1)开发应用诱集植物的环境污染修复功能及相关技术;(2)开发应用诱集植物的景观生态与休闲旅游功能及相关技术;(3)开发利用诱集植物对土壤的养分转化与固持提升功能(如固氮、固碳、固土功能等)、生物质能源功能、节能减排功能及相关技术;(4)开发应用诱集植物及其废弃物的经济产品功能及其可持续生产技术。论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诱集植物的相关研究与实践应用,旨在为诱集植物在农业生产中进行病虫害防治研究和应用提供相关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集植物 病虫害综合治理(IPM) 农业生态系统 种植方式 生物质能源
下载PDF
水稻与美人蕉间作对水稻生长、病虫害发生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蓝妮 向慧敏 +2 位作者 章家恩 王福刚 罗颢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70-1179,共10页
间作是一类提高农田生物多样性、增加农业生态经济效益的农田种植模式。本研究通过一年两季的田间试验,探讨了水稻与美人蕉间作对水稻生长性状、病虫害防控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水稻单作相比,水稻与美人蕉间作在早稻分蘖末期、... 间作是一类提高农田生物多样性、增加农业生态经济效益的农田种植模式。本研究通过一年两季的田间试验,探讨了水稻与美人蕉间作对水稻生长性状、病虫害防控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水稻单作相比,水稻与美人蕉间作在早稻分蘖末期、抽穗期降低了水稻株高,而在早稻抽穗期、成熟期及晚稻分蘖末期和成熟期提高了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间作下水稻分蘖数明显提高,在早稻分蘖末期、抽穗期和晚稻成熟期水稻分蘖数分别提高25.20%、11.20%和26.01%。在病虫害防控方面,水稻与美人蕉间作降低了纹枯病和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其中在早稻分蘖中期、末期以及晚稻分蘖末期、抽穗期纹枯病的病情指数分别显著降低35.61%、19.55%、24.83%和16.05%;在晚稻分蘖中期和末期,稻纵卷叶螟卷叶率显著降低46.35%和60.31%;水稻与美人蕉间作显著提高了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幅达11.16%。研究表明,水稻与美人蕉间作是一种能促进水稻生长、降低水稻病虫害、提高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新型生态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美人蕉 间作 病虫害 水稻产量
下载PDF
生物炭配施微肥对菜园土壤有效态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汪亚会 覃雨虹 +3 位作者 马彦蓉 尚怡静 黎华寿 陈桂葵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8-24,共7页
【目的】研究生物炭配施微肥对土壤有效态重金属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室内模拟试验,向重金属污染的菜园土壤中添加皇竹草生物炭、咖啡渣生物炭、花生壳生物炭和微肥(铁肥、锰肥和硅肥),分别在处理14和28 d时测定土壤中5种重金属(Cu... 【目的】研究生物炭配施微肥对土壤有效态重金属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室内模拟试验,向重金属污染的菜园土壤中添加皇竹草生物炭、咖啡渣生物炭、花生壳生物炭和微肥(铁肥、锰肥和硅肥),分别在处理14和28 d时测定土壤中5种重金属(Cu、Pb、Zn、Cd和Ni)的有效态含量。【结果】添加了生物炭或微肥土壤中的有效态重金属含量均比对照组低。其中单一钝化剂处理中,皇竹草生物炭和硅肥的钝化效果较好。在复配试验中,皇竹草生物炭+铁肥对土壤重金属Cu、Pb和Cd的钝化效果较好,处理14 d后其有效态含量的降幅分别达32.94%、31.26%和21.21%,对土壤有效态Zn含量的降幅为6.82%,但对土壤Ni的钝化效果不明显;处理14 d后咖啡渣生物炭+铁肥对土壤重金属Ni和Zn有效态含量的降幅也分别达22.64%和10.35%,钝化效果显著;处理28 d后,花生壳生物炭+铁肥对土壤重金属Cu钝化效果最好,有效态Cu含量降幅达49.06%;咖啡渣生物炭+硅肥对土壤Ni和Zn钝化效果最好,有效态含量降幅分别达23.73%和9.72%。【结论】生物炭配施微肥对土壤有效态重金属含量降低的效果优于单施生物炭或单施微肥,其中,皇竹草生物炭配施铁肥可用于土壤重金属Cu、Pb、Zn和Cd复合污染的钝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微肥 菜园土壤 有效态重金属 钝化
下载PDF
降雨量变化对入侵植物豚草植株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全国明 刘莹莹 +2 位作者 毛丹鹃 章家恩 谢俊芳 《生态科学》 CSCD 2018年第2期138-146,共9页
采用温室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降雨水平对入侵植物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和土著伴生植物肖梵天花(Urena lobata)植株形态、生长、生物量积累与分配的影响。试验共设置1800 mm·a-1(High precipitation treatment,HP)、120... 采用温室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降雨水平对入侵植物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和土著伴生植物肖梵天花(Urena lobata)植株形态、生长、生物量积累与分配的影响。试验共设置1800 mm·a-1(High precipitation treatment,HP)、1200 mm·a-1(Midium precipitation treatment,MP)和800 mm·a-1(Low precipitation treatment,LP)3个降雨梯度,结果表明:(1)在各个降雨量水平,豚草的株高、分枝数量、分枝长度、叶片数均高于伴生土著植物肖梵天花,其中两物种株高、分枝数量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豚草的根生物量比(Root mass fraction,RMF)、根冠比(Root mass/crown mass,R/C)显著低于肖梵天花,茎生物量比(Stem mass fraction,SMF)、比叶面积(Specific leaf area,SLA)和叶根比(Leaf area to root mass ratio,LARM)则显著高于肖梵天花。(2)豚草的分枝数量、叶片数、总叶面积、根茎叶器官生物量、总生物量以及平均相对生长速率(Relative growth rate,RGR)、净同化速率(Net assimilation rate,NAR)等指标均在MP处理获得最大值,降雨量减少或增加均导致上述指标下降,尤以降雨量减少为甚;肖梵天花的相应指标以及株高均随降雨量上升显著增加并在HP处理获得最大值。降雨量增加对豚草的生物量分配无明显影响,但显著提高肖梵天花的茎生物量分配比例。两种植物的叶面积比(Leaf area ratio,LAR)、SLA均不随降雨量的变化而波动。这说明豚草在野外更偏好入侵中等湿润程度的自然环境,过于干旱或潮湿均导致其入侵能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入侵 豚草 降雨量 植株生长
下载PDF
赤红壤坡地幼龄果园间作对土壤氮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张媛 章家恩 +3 位作者 向慧敏 巩雅莉 罗颢 李登峰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3-49,共7页
【目的】探讨赤红壤坡地幼龄果园不同间作模式对土壤氮组分的影响,筛选出提高果园土壤氮素有效性的优化间作模式。【方法】通过2季(2015年秋季和2016年春季)野外定位试验,以龙眼Dimocarpus longan(Dl)单作为对照(CK),研究幼龄龙眼园3种... 【目的】探讨赤红壤坡地幼龄果园不同间作模式对土壤氮组分的影响,筛选出提高果园土壤氮素有效性的优化间作模式。【方法】通过2季(2015年秋季和2016年春季)野外定位试验,以龙眼Dimocarpus longan(Dl)单作为对照(CK),研究幼龄龙眼园3种间作模式[龙眼/花生Arachis hypogaea(Dl/Ah)、龙眼/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Dl/Sg)和龙眼/黑麦草Lolium perenne(Dl/Lp)]对土壤全氮(TN)、碱解氮(AN)、硝态氮(NO_3^--N)、溶解性有机氮(DON)和微生物生物量氮(MBN)等氮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2季花生成熟期,间作处理土壤MBN含量显著高于CK,Dl/Ah和Dl/Sg处理土壤TN含量显著高于CK;2季花生花针期,Dl/Ah处理土壤DON和AN含量均显著高于CK;2016年春季花生花针期,Dl/Ah和Dl/Sg处理土壤NO_3^--N含量分别比CK显著提高了64.4%和34.2%。土壤TN、DON、NO_3^--N含量与植株C含量、C/N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植株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幼龄果园间作花生和柱花草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各氮组分含量,间作花生的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红壤 幼龄果园 间作 氮组分
下载PDF
巴西龟对福寿螺的直接捕食及间接干扰效应 被引量:2
10
作者 郭靖 张春霞 +2 位作者 章家恩 项瑶 江雪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9-64,共6页
【目的】研究巴西龟Trachemys scripta elegans对福寿螺Pomaceaca canaliculata的直接捕食效应,为福寿螺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并探究巴西龟的间接干扰对福寿螺的影响.【方法】福寿螺与巴西龟共存养殖,定期调查福寿螺的存活和受损情况,... 【目的】研究巴西龟Trachemys scripta elegans对福寿螺Pomaceaca canaliculata的直接捕食效应,为福寿螺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并探究巴西龟的间接干扰对福寿螺的影响.【方法】福寿螺与巴西龟共存养殖,定期调查福寿螺的存活和受损情况,确定巴西龟对不同大小福寿螺的控制效果;同时研究在不会被捕杀的情况下,福寿螺感知到同类在被捕食过程中释放的警戒信号后的摄食、生长、存活等方面的变化.【结果】福寿螺在巴西龟的直接捕食作用下,14d后仅1/3的个体存活,其中,小螺(壳高5?15mm)和中螺(壳高15-25mm)的存活率分别降至0和40%,2/3的大螺(壳高25-35mm)存活,但受损率达到存活个体的45%.而在间接干扰作用下,福寿螺摄食量明显下降,相应的个体生长受到抑制,但存活率不受影响.【结论】巴西龟对福寿螺有良好的捕食效果,且会抑制周边感知到捕食风险的其他福寿螺的摄食和生长,本研究可以为福寿螺入侵地和巴西龟原产地(美国)控制福寿螺提供新的思路,并对福寿螺的入侵机制和种群变化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寿螺 巴西龟 生物防治 捕食效应 干扰效应
下载PDF
贺州市城乡交错区的生态功能、生态模式与生态建设对策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宇锋 钱久李 +1 位作者 黎华寿 张文元 《生态科学》 CSCD 2017年第1期236-243,共8页
城乡交错区具有显著的边缘效应,与城市之间在资源上有互补性、生态上有共生性、经济上和发展上有相依性,是城市生态的稳衡器和城市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贺州作为生态资源优势明显的全国"多规合一"规划试点市县之一,要用可持续... 城乡交错区具有显著的边缘效应,与城市之间在资源上有互补性、生态上有共生性、经济上和发展上有相依性,是城市生态的稳衡器和城市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贺州作为生态资源优势明显的全国"多规合一"规划试点市县之一,要用可持续发展和景观生态学理论指导市域城乡交错区的建设,在系统和整体的层次上构建一系列优化的生态结构模式,形成绿色林地农田、绿色街道及居住小区为基质,以特色建筑、基塘、湖泊、街区绿地为镶嵌体,以道路及其绿化带、河涌、溪流沟渠为廓道,谐调有序、持续高效的生态景观格局。应采取进一步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严格环境管理,加快推行生态工业和生态农业等一系列对策措施,确保生态建设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交错区 生态结构模式 生态景观格局
下载PDF
鸭稻系统中水稻地上部对土壤振动的响应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本良 温婷 +2 位作者 章家恩 汤薇 刘金苓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5-152,共8页
鸭稻共作中存在多种影响水稻生长和稻田微生境的生物行为。为阐明鸭子振动土壤对水稻地上部的影响,采用定量振动装置,设计了9 s(SV9)、39 s(SV39)、90 s(SV90)和0 s(对照) 4个强度对水稻施加机械振动刺激。结果表明:振动21天后,高强度... 鸭稻共作中存在多种影响水稻生长和稻田微生境的生物行为。为阐明鸭子振动土壤对水稻地上部的影响,采用定量振动装置,设计了9 s(SV9)、39 s(SV39)、90 s(SV90)和0 s(对照) 4个强度对水稻施加机械振动刺激。结果表明:振动21天后,高强度振动处理SV90显著降低了叶表面积和叶绿素含量,中等强度振动处理SV39显著提高水稻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 SV9、SV39和SV90的植株N含量比对照增加了20%、16%和12%; Mg含量上升了25%、20%和11%,Ca含量上升了24%、15%和8%;低强度处理SV9显著增加了叶片SOD活性;低强度处理SV9和中等强度处理SV39显著均提高了叶片POD活性和CAT活性;高强度处理SV90导致叶片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低强度处理SV9提高了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土壤振动改变了水稻地上部形态和生理特征,研究结果可为设计调控水稻生长的机械刺激装置提供技术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稻共作 机械刺激 振动 养分元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