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3篇文章
< 1 2 7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草地贪夜蛾对杀虫剂的抗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87
1
作者 王芹芹 崔丽 +3 位作者 王立 梁沛 袁会珠 芮昌辉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01-408,共8页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J. E. Smith)是一种杂食性害虫,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于2019年1月在中国云南省首次被发现后,已迅速向广西、贵州、广东及湖南等地蔓延。草地贪夜蛾寄主广泛,常用化学防治药剂为有机磷类、氨基...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J. E. Smith)是一种杂食性害虫,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于2019年1月在中国云南省首次被发现后,已迅速向广西、贵州、广东及湖南等地蔓延。草地贪夜蛾寄主广泛,常用化学防治药剂为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和拟除虫菊酯类,田间抗性监测数据显示,其对上述3类常用药剂已达中至高等抗性水平。此外,已有研究证明氯菊酯抗性草地贪夜蛾对二嗪类杀虫剂茚虫威无交互抗性;同时已有关于草地贪夜蛾对氟苯虫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田间和室内抗性的报道,表明其对上述2种药剂存在极高的交互抗性风险。草地贪夜蛾的抗药性机理主要涉及表皮穿透性降低、解毒作用增强和靶标敏感性下降等几方面,其中代谢解毒作用增强和靶标敏感性下降是导致草地贪夜蛾对杀虫剂产生抗性的主要机制。文章综述了草地贪夜蛾对传统杀虫剂和新型作用机制杀虫剂的抗性现状及抗性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对当前中国的草地贪夜蛾田间防治及抗性研究和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杀虫剂 抗药性 抗性机理 氯虫苯甲酰胺 氟苯虫酰胺 茚虫威
下载PDF
喷雾助剂及施液量对植保无人机喷雾雾滴在水稻冠层沉积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76
2
作者 何玲 王国宾 +3 位作者 胡韬 蒙艳华 闫晓静 袁会珠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46-1052,共7页
为提高农药沉积率,利用黏度计、表面张力仪、药液润湿性测试卡、激光粒度仪测定不同喷雾助剂添加量对蒸馏水溶液性质的影响,并分析喷雾助剂及施液量对水稻冠层不同位置雾滴沉积密度、沉积量以及有效沉积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喷雾助... 为提高农药沉积率,利用黏度计、表面张力仪、药液润湿性测试卡、激光粒度仪测定不同喷雾助剂添加量对蒸馏水溶液性质的影响,并分析喷雾助剂及施液量对水稻冠层不同位置雾滴沉积密度、沉积量以及有效沉积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喷雾助剂对蒸馏水溶液的性质有显著影响,与蒸馏水相比,当添加喷雾助剂为0.5%和1.0%时,雾滴体积中径变为108.9、98.7μm,表面张力降低64.7%、64.9%,黏度增加为2.3、2.3 m Pa·s,铺展系数为蒸馏水的74.5、58.5倍,能有效促进雾滴铺展并避免药液流失;植保无人机喷施试验结果显示,增加施液量可显著提高雾滴沉积密度,添加喷雾助剂可以显著提高雾滴沉积量以及有效沉积率,当施药量为13.5 L/hm^2且添加1.0%喷雾助剂时,雾滴在水稻冠层的有效沉积率最大,为4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保无人机 喷雾助剂 雾滴沉积 水稻 有效沉积率
原文传递
我国棉花主产区棉蚜对吡虫啉的抗性监测及抗性机理 被引量:55
3
作者 崔丽 张靖 +3 位作者 齐浩亮 王芹芹 陆宴辉 芮昌辉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46-1253,共8页
【目的】由于生长周期短、繁殖率高,棉蚜Aphis gossypii容易对杀虫剂产生抗药性。本研究旨在明确我国棉花主产区棉蚜对吡虫啉的抗性水平及抗性机理。【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了北京海淀,河北廊坊和邯郸,山东德州,河南许昌,以及新疆奎屯... 【目的】由于生长周期短、繁殖率高,棉蚜Aphis gossypii容易对杀虫剂产生抗药性。本研究旨在明确我国棉花主产区棉蚜对吡虫啉的抗性水平及抗性机理。【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了北京海淀,河北廊坊和邯郸,山东德州,河南许昌,以及新疆奎屯和阿克苏地区棉蚜对吡虫啉的抗性水平;测定了不同种群棉蚜3种解毒酶(多功能氧化酶、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及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并对靶标基因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 AChR)β1亚基基因进行了突变检测。【结果】北京海淀、河南许昌和河北邯郸的棉蚜对吡虫啉敏感;河北廊坊、新疆阿克苏、山东德州及新疆奎屯地区的棉蚜对吡虫啉的抗性倍数(resistance ratio,RR)分别为22.6,26.3,53.5和61.1倍,为中等水平抗性。酶活力对比研究发现,阿克苏和奎屯地区的棉蚜多功能氧化酶的比活力分别是敏感种群(北京种群)的1.7和1.8倍,羧酸酯酶的比活力分别是敏感种群的1.6和1.7倍,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比活力均是敏感种群的1.5倍,但是乙酰胆碱酯酶比活力在棉蚜种群间差异不显著。靶标基因突变检测表明,河北廊坊、新疆阿克苏、山东德州及新疆奎屯棉蚜种群n AChRβ1亚基均存在与吡虫啉抗性相关的精氨酸到苏氨酸(R81T)突变。【结论】结果提示,多功能氧化酶、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力升高以及n AChRβ1亚基R81T突变与棉蚜对吡虫啉的抗性形成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蚜 吡虫啉 抗性 酶活力 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β1亚基
下载PDF
棉隆与淡紫拟青霉联合防治番茄根结线虫病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37
4
作者 聂海珍 孙漫红 +1 位作者 李世东 钟增明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89-696,共8页
为明确土壤熏蒸与生防微生物对番茄根结线虫病的联合作用效果,采用移栽前棉隆熏蒸处理后穴施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 YES-2-14生防菌剂的方法在温室大棚开展了联合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棉隆用量为35 g/m^2时,24周拉秧时线虫数... 为明确土壤熏蒸与生防微生物对番茄根结线虫病的联合作用效果,采用移栽前棉隆熏蒸处理后穴施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 YES-2-14生防菌剂的方法在温室大棚开展了联合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棉隆用量为35 g/m^2时,24周拉秧时线虫数量减少90%以上,防效达到85.5%;移栽时穴施浓度10~7~10~8CFU/g的淡紫拟青霉菌剂,24周拉秧时防效为44.4%~59.6%;而当线虫初始密度达到674头/100 g土时,单一菌剂防效只有12.5%,但番茄长势和产量显著提高。棉隆熏蒸后再联合施用淡紫拟青霉菌剂,2个月和5个月时防效比单一棉隆处理分别提高14.1%和21.8%,比单一菌剂处理提高14.3倍和4.1倍,产量较对照、棉隆熏蒸和单一菌剂处理分别提高22.1%、9.5%和2.4%,且该处理地块线虫数量始终最低,与对照差异显著,而淡紫拟青霉数量则高于单一淡紫拟青霉菌剂处理。表明棉隆和淡紫拟青霉菌剂联合使用不仅能显著降低线虫数量,有效防治番茄根结线虫病,还能够促进植株生长并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防治 淡紫拟青霉 土壤熏蒸 根结线虫
原文传递
无人机低空喷施苯氧威防治亚洲玉米螟初探 被引量:33
5
作者 杨帅 王国宾 +2 位作者 杨代斌 闫晓静 袁会珠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9-62,共4页
使用TXC-8-5-0-1八旋翼无人机喷洒3%苯氧威乳油防治穗期玉米螟,研究该无人机飞行高度、施药液量以及加入雾滴蒸发抑制剂等因素对雾滴在玉米冠层的沉积分布及对玉米螟防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5~2 m范围内,该无人机飞行高度对喷幅无显... 使用TXC-8-5-0-1八旋翼无人机喷洒3%苯氧威乳油防治穗期玉米螟,研究该无人机飞行高度、施药液量以及加入雾滴蒸发抑制剂等因素对雾滴在玉米冠层的沉积分布及对玉米螟防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5~2 m范围内,该无人机飞行高度对喷幅无显著影响;防治玉米螟最佳飞行高度为距离玉米冠层1 n;最佳施药液量为12 L/hm^2,此条件下雾滴在雌穗上的沉积密度为(20.4±3.0)个/cm^2,防治效果为(79.6±3.1)%;加入雾滴蒸发抑制剂可以把玉米雌穗上的雾滴沉积密度提高至(25.5±4.9)个/cm^2,防治效果提高至(83.3+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XC-8-5-0-1八旋翼无人机 苯氧威 雾滴沉积密度 亚洲玉米螟 防治效果
原文传递
麦田节节麦发生动态及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6
6
作者 房锋 张朝贤 +4 位作者 黄红娟 李美 高兴祥 李燕 魏守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3917-3923,共7页
于2009—2011年采用固定样方和随机样方取样的方法研究了山东肥城、河北永年和河南新乡3个地区冬小麦田节节麦的出苗规律及在田间的消长动态,同时研究了不同密度的节节麦对小麦生长的竞争效应。结果表明,节节麦的出苗、分蘖、株高和鲜... 于2009—2011年采用固定样方和随机样方取样的方法研究了山东肥城、河北永年和河南新乡3个地区冬小麦田节节麦的出苗规律及在田间的消长动态,同时研究了不同密度的节节麦对小麦生长的竞争效应。结果表明,节节麦的出苗、分蘖、株高和鲜重的变化与温度密切相关。节节麦有2个出苗高峰期,分别在冬前10月下旬—11月上旬和春季3月下旬—4月上旬。节节麦单株有效分蘖在山东省、河北省及河南省分别多于小麦3.0、3.4个/株和2.2个/株。节节麦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抑制小麦的有效穗数而实现,对千粒重影响不明显,当节节麦密度为640穗/m2时,小麦产量损失率达28.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节麦 发生动态 小麦 产量
下载PDF
5种除草剂对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3
7
作者 吴小虎 徐军 +2 位作者 董丰收 刘新刚 郑永权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9-184,共6页
采用室内培养法,研究了土壤中添加5种除草剂(氟磺胺草醚、甲咪唑烟酸、乳氟禾草灵、扑草净和噻吩磺隆)对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05、0.5和5 mg/kg的甲咪唑烟酸、乳氟禾草灵、扑草净和噻吩磺隆作用下,在3~40 d... 采用室内培养法,研究了土壤中添加5种除草剂(氟磺胺草醚、甲咪唑烟酸、乳氟禾草灵、扑草净和噻吩磺隆)对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05、0.5和5 mg/kg的甲咪唑烟酸、乳氟禾草灵、扑草净和噻吩磺隆作用下,在3~40 d内对土壤蔗糖酶活性表现为抑制-激活-恢复效应,其中0.5 mg/kg的乳氟禾草灵处理,3 d时土壤蔗糖酶被显著抑制,6、9、25和40 d时被激活;而0.05、0.5和5 mg/kg的氟磺胺草醚处理,前9 d土壤蔗糖酶活性被显著抑制,25和40 d时被激活。在用0.05、0.5和5 mg/kg的甲咪唑烟酸、噻吩磺隆和5 mg/kg扑草净处理的3~40 d内,对土壤脲酶活性均表现为抑制-激活-抑制效应;0.05和0.5 mg/kg的扑草净及0.05和5 mg/kg的乳氟禾草灵处理,土壤脲酶在3~40 d内虽然也出现上述变化趋势,但到40 d时已恢复到对照水平;低浓度(0.05和0.5 mg/kg)氟磺胺草醚处理对土壤脲酶表现为抑制-激活效应,而高浓度(5 mg/kg)处理则表现为抑制-激活-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 土壤 蔗糖酶 脲酶 酶活性
下载PDF
苄嘧磺隆对水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8
作者 张雯雯 徐军 +3 位作者 董丰收 刘新刚 向文胜 郑永权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749-1754,共6页
采用BIOLOG碳源底物利用法研究了不同浓度苄嘧磺隆(空白对照0 mg·kg-1、田间最大推荐剂量0.4 mg·kg-1和10倍田间最大推荐剂量4mg·kg-1)对水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对BIOLOG微平板每孔颜色平均变化率(AWCD... 采用BIOLOG碳源底物利用法研究了不同浓度苄嘧磺隆(空白对照0 mg·kg-1、田间最大推荐剂量0.4 mg·kg-1和10倍田间最大推荐剂量4mg·kg-1)对水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对BIOLOG微平板每孔颜色平均变化率(AWCD值)的分析结果表明,低浓度苄嘧磺隆会提高微生物的碳源利用能力,高浓度苄嘧磺隆表现抑制作用,且随着时间延长,苄嘧磺隆对微生物的促进和抑制作用逐渐消失。施药后96 h水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McIntosh指数)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苄嘧磺隆会导致水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碳源利用能力集中、可利用碳源种类数减少以及碳源利用程度下降。对水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苄嘧磺隆改变了水稻田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但随着时间延长,苄嘧磺隆对水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逐渐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苄嘧磺隆 微生物群落 BIOLOG 功能多样性 水稻田土壤
下载PDF
昆虫生长调节剂的毒理机制与抗药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9
作者 芮昌辉 刘娟 任龙 《生物安全学报》 2012年第3期177-183,共7页
昆虫生长调节剂是通过干扰昆虫正常生长发育,致使昆虫个体死亡或活动能力下降,从而导致种群灭绝的一类特异性杀虫剂。本文对3类重要的昆虫生长调节剂(保幼激素类似物、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和蜕皮激素类似物)的毒理作用机制以及害虫对其抗... 昆虫生长调节剂是通过干扰昆虫正常生长发育,致使昆虫个体死亡或活动能力下降,从而导致种群灭绝的一类特异性杀虫剂。本文对3类重要的昆虫生长调节剂(保幼激素类似物、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和蜕皮激素类似物)的毒理作用机制以及害虫对其抗药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叙述了害虫对该类药剂的抗药性发展情况,并对其抗药性机理进行了探讨。目前研究表明,害虫对该类药剂的主要抗性机理是解毒代谢酶增强和表皮穿透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生长调节剂 毒理机制 抗药性 可持续农业
下载PDF
微生物降解三唑类杀菌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0
作者 田春燕 徐军 +3 位作者 董丰收 刘新刚 吴小虎 郑永权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1-150,共10页
三唑类杀菌剂因具有高效、低毒的特性已在中国得到广泛使用,但同时也因其残留期较长、易污染土壤而备受关注。微生物降解被认为是修复被污染土壤的有效措施。文章从降解三唑类杀菌剂的微生物种类、降解机理及影响微生物降解的因素等方... 三唑类杀菌剂因具有高效、低毒的特性已在中国得到广泛使用,但同时也因其残留期较长、易污染土壤而备受关注。微生物降解被认为是修复被污染土壤的有效措施。文章从降解三唑类杀菌剂的微生物种类、降解机理及影响微生物降解的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同时指出,目前有关微生物降解三唑类杀菌剂的研究多数仅限于降解菌的筛选及影响降解的因素分析等方面,对于三唑类杀菌剂的微生物代谢途径、降解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酶和基因,以及对手性三唑类杀菌剂的对映体选择性降解机制等机理方面的研究仍较少,相关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降解 三唑类杀菌剂 土壤修复 降解机理
下载PDF
2%武夷菌素水剂对草莓白粉病的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 被引量:14
11
作者 武哲 孙蕾 +2 位作者 刘彦彦 张俊 张克诚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75-178,共4页
武夷菌素是一种农用抗生素类生物杀菌剂,温室及田间试验表明它对粮食、蔬菜、果树上的多种真菌病害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并且已经应用于农业生产中。为了考查其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进行了室内孢子萌发抑制试验,结果表明武夷菌素能够抑... 武夷菌素是一种农用抗生素类生物杀菌剂,温室及田间试验表明它对粮食、蔬菜、果树上的多种真菌病害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并且已经应用于农业生产中。为了考查其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进行了室内孢子萌发抑制试验,结果表明武夷菌素能够抑制草莓白粉病菌孢子的萌发,其EC50为9.550 6μg/mL。同时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武夷菌素水剂对草莓白粉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300倍液防治草莓白粉病的效果和化学农药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相当,武夷菌素200倍液的防效显著高于化学农药,同时对草莓自身的生长发育没有影响。试验表明武夷菌素对草莓白粉病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可为生产上防治草莓白粉病和科学用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菌素 草莓白粉病 防治效果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棉花和土壤中呋虫胺残留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雯雯 徐军 +3 位作者 张盈 董丰收 刘新刚 郑永权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5-129,共5页
在QuEChERS方法基础上,建立了棉花和土壤中呋虫胺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快速检测分析方法。方法选用乙腈为提取剂,N-丙基乙二胺(PSA)和石墨化炭黑(GCB)为净化剂,外标法定量。添加回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添加... 在QuEChERS方法基础上,建立了棉花和土壤中呋虫胺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快速检测分析方法。方法选用乙腈为提取剂,N-丙基乙二胺(PSA)和石墨化炭黑(GCB)为净化剂,外标法定量。添加回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添加浓度的呋虫胺(0.01、0.05和0.5mg/kg)在棉花植株、棉籽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0.9%~107.5%,变异系数为3.3%~10.3%,定量限(LOQ)分别为4.81、3.41和2.26μg/kg。呋虫胺在棉花植株上的消解动态表明,呋虫胺在河南省和山东省两地棉花植株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9d和1.2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呋虫胺 棉花 土壤 残留 UPLC-MS/MS
下载PDF
棉铃虫对茚虫威的抗性机理:PBO,DEF和DEM的增效作用及解毒酶活性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芹芹 崔丽 +2 位作者 王奇渊 杨宏宇 芮昌辉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12-919,共8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不同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种群对茚虫威的抗性水平及抗性机理,以科学有效防治这一害虫,避免其对茚虫威的抗性快速发展。【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了棉铃虫不同种群,即相对敏感种群(CP)、汰选种群(TP)、沂水种...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不同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种群对茚虫威的抗性水平及抗性机理,以科学有效防治这一害虫,避免其对茚虫威的抗性快速发展。【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了棉铃虫不同种群,即相对敏感种群(CP)、汰选种群(TP)、沂水种群(YP)(采自山东沂水)和邯郸种群(HP)(采自河北邯郸)3龄幼虫对茚虫威抗性水平及增效醚(PBO)、脱叶磷(DEF)、顺丁烯二酸二乙酯(DEM)对茚虫威的增效作用;并测定了不同种群棉铃虫3龄幼虫体内多功能氧化酶(MFO)、羧酸酯酶(CarE)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3种解毒酶及乙酰胆碱酯酶(ACh E)活性。【结果】CP种群对茚虫威敏感,TP,YP及HP种群对茚虫威的抗性倍数(resistence ratio,RR)分别为4.36,8.06和15.34倍,分别表现为敏感性降低、低水平抗性和中等水平抗性。在TP种群中,当棉铃虫3龄幼虫取食3种增效剂处理的叶片时,在0,6和12 h处理时间内增效作用随时间而升高,且PBO和DEF对茚虫威的增效作用优于DEM。增效剂PBO,DEF和DEM饲喂棉铃虫3龄幼虫12 h后对HP种群的增效倍数分别为3.86,2.52和4.57倍,对CP种群增效作用分别为1.11,0.52和0.91倍。酶活力对比研究发现,HP种群的棉铃虫MFO,CarE和GST活性显著高于CP种群和TP种群,YP种群的棉铃虫MFO和CarE活性显著高于CP种群,CarE活性显著低于HP种群,但是ACh E活性在棉铃虫种群间差异不显著。【结论】结果提示,当达到中等抗性水平时,MFO,CarE和GST活性显著升高与棉铃虫对茚虫威的抗性有关,而代谢抑制剂PBO,DEF和DEM对茚虫威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茚虫威 抗药性 代谢抑制剂 增效作用 解毒酶
下载PDF
甲氧虫酰肼对棉铃虫解毒酶活力的亚致死效应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任龙 徐希宝 +1 位作者 张靖 芮昌辉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3-278,共6页
采用亚致死剂量(LC40浓度)的甲氧虫酰肼处理棉铃虫抗甲氧虫酰肼种群(R)和同源敏感种群(S)3龄初幼虫48 h,测定了3~6龄期幼虫体内多功能氧化酶(MFO)、酯酶(EST)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的比活力变化。结果发现:经亚致死剂量甲氧虫酰肼... 采用亚致死剂量(LC40浓度)的甲氧虫酰肼处理棉铃虫抗甲氧虫酰肼种群(R)和同源敏感种群(S)3龄初幼虫48 h,测定了3~6龄期幼虫体内多功能氧化酶(MFO)、酯酶(EST)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的比活力变化。结果发现:经亚致死剂量甲氧虫酰肼处理后,S种群EST比活力除4龄幼虫外均有所升高,且仅在3龄期升高明显;GSTs比活力在5龄幼虫体内显著升高,其他龄期无明显变化;MFO比活力在6龄幼虫体内表现为降低,其他龄期无显著变化。对于R种群,3龄和6龄幼虫体内EST比活力显著降低,各龄期的GSTs和MFO比活力均显著降低。空白对照R种群3~6龄期幼虫的GSTs比活力均高于S种群;EST比活力仅3龄幼虫显著高于S种群;MFO的比活力仅5龄幼虫显著高于S种群。研究表明:棉铃虫对甲氧虫酰肼的抗性与GSTs比活力增大关系较为密切;LC40浓度的甲氧虫酰肼可诱导敏感种群EST和GSTs活力升高,而使抗性种群3种酶的活力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虫酰肼 棉铃虫 解毒代谢酶 亚致死效应
下载PDF
新型生物源农药与化学农药对草莓叶螨的防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卓 曹坳程 +5 位作者 李园 郭美霞 王秋霞 颜冬冬 欧阳灿彬 刘荣光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7-240,256,共5页
草莓叶螨是影响北京地区草莓生产的重要害螨,本文对其进行了两种新型生物源农药(藜芦碱、多杀霉素)及化学农药(高效氯氟氰菊酯、联苯菊酯)的防效对比研究。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2.5%高效氯氟氰菊酯EC和0.5%藜芦碱SL对朱砂叶螨毒力最高,... 草莓叶螨是影响北京地区草莓生产的重要害螨,本文对其进行了两种新型生物源农药(藜芦碱、多杀霉素)及化学农药(高效氯氟氰菊酯、联苯菊酯)的防效对比研究。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2.5%高效氯氟氰菊酯EC和0.5%藜芦碱SL对朱砂叶螨毒力最高,其LC_(50)分别为2.54mg/L和4.18mg/L;其次是10%联苯菊酯EC和2.5%多杀霉素SC,其LC_(50)分别为13.16mg/L和84.51mg/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5%高效氯氟氰菊酯EC和0.5%藜芦碱SL对草莓叶螨防控效果最好,施药7d后防治效果达80%以上,施药14d后防治效果达82%左右,施药28d后防治效果达84%左右,持效期较长。10%联苯菊酯EC和2.5%多杀霉SC素防控效果欠佳,施药7d后的防治效果为50%左右,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施药14、21及28d后害虫总数有增长趋势,未表现出持续的抑制效果。与对照区相比,各药剂均表现出对草莓叶螨具有一定的防控作用。高浓度2.5%高效氯氟氰菊酯EC对草莓叶片有轻微药害,在生产中要严格控制其使用剂量;0.5%藜芦碱SL试验处理未对草莓及非靶标生物产生不良影响,安全无药害且防治效果好,在实际生产中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源农药 草莓叶螨 防治效果
下载PDF
亚致死剂量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棉铃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董利霞 芮昌辉 +1 位作者 任龙 谭晓伟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39-544,共6页
以甲维盐亚致死剂量LC25连续筛选棉铃虫10代获得一个亚致死种群(Sub10),用Sub10和同源对照种群(CP)研究甲维盐对棉铃虫的亚致死效应。亚致死剂量(LC25)处理CP和Sub10 3龄初幼虫,CP幼虫的生长抑制率为61.24%,显著大于Sub10的36.23%。亚... 以甲维盐亚致死剂量LC25连续筛选棉铃虫10代获得一个亚致死种群(Sub10),用Sub10和同源对照种群(CP)研究甲维盐对棉铃虫的亚致死效应。亚致死剂量(LC25)处理CP和Sub10 3龄初幼虫,CP幼虫的生长抑制率为61.24%,显著大于Sub10的36.23%。亚致死剂量处理种群与空白对照相比,以及Sub10与CP相比,前者均表现为生长发育延缓,蛹期延长,但蛹重、产卵量和卵孵化率无显著差异。亚致死剂量处理后,CP的净生殖率(R0)、内禀增长率(rm)、周限增长率(λ)分别由385.60、0.21、1.23降低至91.86、0.15、1.16,平均世代时间(T)和种群倍增时间(Dt)分别由28.24天和3.29天延长至29.93天和4.64天;而Sub10仅rm显著降低、T显著延长。说明甲维盐亚致死剂量对棉铃虫生长、繁殖有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维盐 棉铃虫 亚致死剂量 生物学特性 生命表参数
原文传递
藜麦田甜菜筒喙象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金良 杨建国 +6 位作者 岳瑾 郭自军 袁志强 魏国树 梅丽 张奥 张桂芬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62-166,182,共6页
甜菜筒喙象是一种新发现的严重为害藜麦的害虫,2016年首次在藜麦上大暴发,导致当年北京地区藜麦损失惨重。本研究针对甜菜筒喙象杂草寄主范围广,对藜麦为害严重却难以有效防控的问题,采用种群生态学技术方法,研究成虫产卵特性和杂草寄... 甜菜筒喙象是一种新发现的严重为害藜麦的害虫,2016年首次在藜麦上大暴发,导致当年北京地区藜麦损失惨重。本研究针对甜菜筒喙象杂草寄主范围广,对藜麦为害严重却难以有效防控的问题,采用种群生态学技术方法,研究成虫产卵特性和杂草寄主在其种群发生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甜菜筒喙象成虫体色多变,既有锈红色,也有棕褐色和黑褐色。成虫夜伏昼出,不喜阳光直射,白天在生长茂密的植株中下部活动;主要选择在茎秆直径>5mm、处于营养生长盛期的寄主植株上产卵;株高150cm以上(现蕾盛期-初花期,直径>20mm)、生长健壮、茎秆比较坚硬的植株不利于成虫产卵。当藜麦尚未出苗或藜麦苗比较幼小(主干直径<5mm)时,成虫主要在早发的幼嫩多汁的藜科杂草上产卵;6月上旬,藜麦进入旺盛生长期,成虫开始在藜麦上产卵,产卵期约为1个月;7月下旬,藜麦进入初花期,茎秆粗壮,成虫主要在苋科杂草上产卵。此外,甜菜筒喙象成虫更喜欢在营养生长旺盛时期的藜麦植株上产卵,其单株产卵痕数量是藜科和苋科杂草的6.06倍和1.55倍;适时铲除田边杂草,有利于减轻藜麦田甜菜筒喙象的发生与为害。研究结果对甜菜筒喙象的有效防控,保障我国藜麦产业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筒喙象 藜麦 形态特征 产卵特性 杂草寄主
下载PDF
阿维菌素3种剂型的光解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卫国 朱欣妍 +1 位作者 尹明明 陈福良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906-1912,共7页
以太阳光为光源,利用玻片药膜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浓度、水质硬度、pH和共存离子等因子对阿维菌素乳油、水乳剂和微乳剂3种液体剂型光解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阿维菌素液体剂型光解率随光照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大。在试验初始浓度范围内,... 以太阳光为光源,利用玻片药膜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浓度、水质硬度、pH和共存离子等因子对阿维菌素乳油、水乳剂和微乳剂3种液体剂型光解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阿维菌素液体剂型光解率随光照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大。在试验初始浓度范围内,3种阿维菌素制剂光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且与药液浓度呈负相关。在不同浓度、pH、共存离子条件下,阿维菌素的光解速率均表现为乳油>水乳剂>微乳剂,pH对单一剂型光解有较大影响,而共存离子对其影响作用较小。在不同浓度硬水条件下则表现为随水质硬度增加,微乳剂半衰期减少,水乳剂和乳油略微增大,在蒸馏水下的半衰期为微乳剂>水乳剂>乳油,而在684mg·L-1硬水时半衰期为水乳剂>微乳剂≈乳油。相比于乳油,微乳剂和水乳剂光解速率较慢,可以有效延长阿维菌素持效期,进一步提高阿维菌素在田间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维菌素 液体制剂 光解 半衰期
下载PDF
氯虫苯甲酰胺对小菜蛾亚致死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谭晓伟 任龙 +1 位作者 徐希宝 芮昌辉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2-46,共5页
探讨亚致死剂量氯虫苯甲酰胺对小菜蛾2、3龄幼虫的亚致死效应,为氯虫苯甲酰胺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采用药膜法确定氯虫苯甲酰胺对小菜蛾2龄和3龄幼虫的亚致死剂量(LC25、LC40),以试虫死亡率、取食量、化蛹时间、蛹重、羽化率为指标研究... 探讨亚致死剂量氯虫苯甲酰胺对小菜蛾2、3龄幼虫的亚致死效应,为氯虫苯甲酰胺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采用药膜法确定氯虫苯甲酰胺对小菜蛾2龄和3龄幼虫的亚致死剂量(LC25、LC40),以试虫死亡率、取食量、化蛹时间、蛹重、羽化率为指标研究其对小菜蛾的亚致死效应。与对照相比,亚致死剂量氯虫苯甲酰胺处理的小菜蛾除死亡率显著增高外,幼虫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幼虫至化蛹平均历期显著延长,取食量、蛹重和化蛹率明显降低。结果表明亚致死剂量氯虫苯甲酰胺对小菜蛾种群增长有一定抑制作用,对小菜蛾综合防治策略的制定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氯虫苯甲酰胺 亚致死效应
下载PDF
茚虫威亚致死浓度对茚虫威敏感性降低的棉铃虫生物学参数及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芹芹 崔丽 +4 位作者 王奇渊 王立 谢娜 袁会珠 芮昌辉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60-969,共10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茚虫威亚致死浓度对茚虫威敏感性降低的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生物学参数及解毒酶活性的影响,以科学有效防治这一害虫,避免其对茚虫威的抗性快速发展。【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了茚虫威对棉铃虫茚虫威抗性汰...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茚虫威亚致死浓度对茚虫威敏感性降低的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生物学参数及解毒酶活性的影响,以科学有效防治这一害虫,避免其对茚虫威的抗性快速发展。【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了茚虫威对棉铃虫茚虫威抗性汰选种群(TP)及其同源对照种群(CP)3龄幼虫的毒力;用两性生命表分析LC20浓度茚虫威对TP种群当代(F0)生命表参数的影响,并测定了LC20浓度茚虫威处理48h后CP和TP种群棉铃虫3龄幼虫体内解毒酶[多功能氧化酶(MFO)、羧酸酯酶(CarE)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性。【结果】茚虫威对棉铃虫CP种群和TP种群3龄幼虫的LC20分别为2.27和9.91mg/L。LC20茚虫威处理TP种群后,48h的生长量、化蛹率、羽化率和成虫畸形率均显著低于未用药对照,而特定年龄生命期望值exj高于未用药对照;TP种群棉铃虫3龄幼虫体内GST和MFO活性与CP种群相比显著升高,CarE活性显著降低。【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棉铃虫TP种群在LC20浓度茚虫威胁迫下存在明显的生长与繁殖不利性,同时对其也产生了适应能力。LC20浓度茚虫威处理后,棉铃虫TP种群的GST和MFO活性被显著诱导,说明这两种酶可能与棉铃虫对茚虫威产生抗药性密切相关;而CarE活性被显著抑制,说明该酶可能参与了茚虫威转化成N-脱甲氧羰基代谢物(DCJW)的活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茚虫威 生物学参数 亚致死浓度 酶活性 诱导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