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2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杆菌介导的水稻基因转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学贵 陈婷 李霞 《德州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8-11,共4页
通过植物基因工程进行水稻育种,实现在优质的基础上提高水稻产量成为重要趋势.介绍了农杆菌介导转化水稻取得的重大进展,从组织培养体系对转化频率的影响和农杆菌侵染体系对遗传转化的影响两方面探讨了影响农杆菌介导的水稻遗传转化的... 通过植物基因工程进行水稻育种,实现在优质的基础上提高水稻产量成为重要趋势.介绍了农杆菌介导转化水稻取得的重大进展,从组织培养体系对转化频率的影响和农杆菌侵染体系对遗传转化的影响两方面探讨了影响农杆菌介导的水稻遗传转化的主要因素,并对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农杆菌 基因转化
下载PDF
紫外线B对水稻叶组织中活性氧代谢及膜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14
2
作者 晏斌 戴秋杰 《植物生理学报(0257-4829)》 CSCD 1996年第4期373-378,共6页
增强UV-B处理下,水稻叶片的O净产生速率、H2O2和MDA含量以及膜透性都显著增加,敏感性弱的品种O2净产生速率和膜伤害程度较低。在UV-B处理初期活性氧清除系统的水平增高,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SOD、CAT和A... 增强UV-B处理下,水稻叶片的O净产生速率、H2O2和MDA含量以及膜透性都显著增加,敏感性弱的品种O2净产生速率和膜伤害程度较低。在UV-B处理初期活性氧清除系统的水平增高,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SOD、CAT和AP活性以及ASA含量降低,其中AP和SOD活性的下降最为明显,而敏感性弱的品种SOD活性始终高于敏感性强的品种。处理14d后去掉UV-B,再经则14d上述各指标均恢复到与对照相近的水平。根据这些结果推测,水稻的UV-B伤害可能主要是由于SOD活性的降低而导致O增生和膜脂过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紫外线B 膜透性 活性氧代谢 叶片
下载PDF
中国小麦抗赤霉病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94
3
作者 姚金保 陆维忠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42-248,共7页
小麦赤霉病是中国南方麦区 ,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一种严重病害。文章系统阐述了中国在小麦抗赤霉病种质资源筛选、抗性遗传、抗性与其它农艺性状的相关、抗性机制和抗病育种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尽管在小麦及其亲缘植物中还未发现... 小麦赤霉病是中国南方麦区 ,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一种严重病害。文章系统阐述了中国在小麦抗赤霉病种质资源筛选、抗性遗传、抗性与其它农艺性状的相关、抗性机制和抗病育种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尽管在小麦及其亲缘植物中还未发现免疫类型 ,但不同小麦品种间的抗性存在显著差异。小麦抗赤霉病性表现为数量性状的遗传特征。不同抗源之间抗病基因的数目和所涉及的染色体也不同 ,彼此可以杂交重组。抗性与农艺性状之间不一定存在必然的遗传联系。植物体内某些酶的活性、次生代谢物质的含量以及 DON毒素的含量与抗赤霉病性有密切联系 ,可作为筛选抗病品种的生理生化指标。通过各种育种途径都有可能育成抗病品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抗性 遗传 育种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不同高产水稻品种叶片的荧光参数的日变化和光适应特性的关系 被引量:80
4
作者 李霞 刘友良 焦德茂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5-153,共9页
以籼型杂交稻汕优 6 3,中粳 95 16 ,亚种间两系杂交稻培矮 6 4 S/ E32 ,培矮 6 4 S/ 9311和 X0 7S/紫恢 10 0 ,以及三系杂交稻冈优 881为材料 ,测定其在孕穗期连体倒二叶片的荧光参数的日变化 ,并鉴定其耐光氧化和耐荫特性。结果表明 :... 以籼型杂交稻汕优 6 3,中粳 95 16 ,亚种间两系杂交稻培矮 6 4 S/ E32 ,培矮 6 4 S/ 9311和 X0 7S/紫恢 10 0 ,以及三系杂交稻冈优 881为材料 ,测定其在孕穗期连体倒二叶片的荧光参数的日变化 ,并鉴定其耐光氧化和耐荫特性。结果表明 :6个水稻品种叶片的原初光化学效率 (Fv/ Fm ) ,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 (Φ PS )和通过 PS 的电子传递速率(ETR)的日变化与光强有关。在强光下 ,PS 功能下调 ,中午有明显的光抑制。适应强光的品种 ,光抑制较轻 ;遮荫处理后叶片的荧光参数下降较多 ,适应低光强的品种降幅较少。亚种间杂交稻培矮 6 4 S/ E32在自然条件下和遮荫后的植株叶片的荧光参数的日变化的数值接近 ,是既耐荫又耐光氧化 (适应广幅光强 )的类型。统计分析表明 :ETR和 Fv/Fm是与水稻产量稳定密切相关的生理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光适应性 叶绿素荧光特性 光合日变化 品种 产量
下载PDF
不同生育期水稻耐冷性的鉴定及耐冷性差异的生理机制 被引量:92
5
作者 李霞 戴传超 +2 位作者 程睿 陈婷 焦德茂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6-83,共8页
以粳稻9516、H45、武育粳、转PEPC基因水稻、Kitaake、苏沪香粳,籼稻扬稻6号、香籼I、R64,培矮64S以及杂交稻粤优938、汕优63、X07S/紫徽100、两优培九共14个水稻品种为材料,分别鉴定了芽期(胚根1 cm,胚芽0.5 cm)、苗期(三叶)和孕穗期... 以粳稻9516、H45、武育粳、转PEPC基因水稻、Kitaake、苏沪香粳,籼稻扬稻6号、香籼I、R64,培矮64S以及杂交稻粤优938、汕优63、X07S/紫徽100、两优培九共14个水稻品种为材料,分别鉴定了芽期(胚根1 cm,胚芽0.5 cm)、苗期(三叶)和孕穗期的耐冷性,同时选取南京对水稻播种敏感的自然低温条件,进行低温鉴定。结果表明,芽期存活率、苗期的枯死率和孕穗期结实率均为可靠的水稻耐冷性鉴定指标。进一步从叶片的光合速率、PSⅡ光化学效率(Fv/Fm)、脂肪酸组分、活性氧指标(丙二醛、过氧化氢和超氧阴离子)和抗氧化物质(抗坏血酸和谷胱甘肽)的变化等方面,研究耐冷性不同的水稻的耐冷生理机制。表明耐冷的水稻品种武育粳含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在低温逆境下,膜的流动性愈大,低温对其伤害愈小。对杂交稻汕优63而言,其叶内抵御逆境的保护系统抗坏血酸和谷胱甘肽的循环被较大地激活,特别是谷胱甘肽再生的高速运转,与不耐冷的品种香籼相比,汕优63叶内的过氧化物质累积较少,其耐冷性表现中等。认为水稻叶片维持高的脂肪酸不饱和指数和谷胱甘肽的周转循环能力是水稻耐冷的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耐冷性 生理基础
下载PDF
高温对杂交水稻籽粒灌浆和剑叶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7
6
作者 汤日圣 郑建初 +3 位作者 陈留根 张大栋 金之庆 童红玉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57-662,共6页
以杂交籼稻特优559为材料,探讨了高温胁迫对水稻灌浆期剑叶中有关生理特性和籽粒灌浆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加速了剑叶叶绿素的丧失,使SOD活性明显降低,质膜透性和MDA含量明显增加,脯氨酸、AsA、GSH、可溶性蛋白质以及可溶性糖... 以杂交籼稻特优559为材料,探讨了高温胁迫对水稻灌浆期剑叶中有关生理特性和籽粒灌浆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加速了剑叶叶绿素的丧失,使SOD活性明显降低,质膜透性和MDA含量明显增加,脯氨酸、AsA、GSH、可溶性蛋白质以及可溶性糖含量明显降低,籽粒灌浆速率和籽粒重下降。高温使灌浆期水稻叶片衰老加速、光合能力下降是其导致灌浆速率、结实率、粒重和籽粒产量降低的主要生理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高温胁迫 生理特性 灌浆速率
下载PDF
农用化学品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群落DNA序列多样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52
7
作者 姚健 杨永华 +1 位作者 沈晓蓉 陆维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021-1027,共7页
采用 RAPD分子遗传标记技术研究了农用化学品不同使用环境下的 4种土壤微生物群落 DNA序列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 ,4种土壤微生物群落 DNA序列在其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等方面均存在差异 ;农用化学品的使用会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在 ... 采用 RAPD分子遗传标记技术研究了农用化学品不同使用环境下的 4种土壤微生物群落 DNA序列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 ,4种土壤微生物群落 DNA序列在其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等方面均存在差异 ;农用化学品的使用会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在 DNA分子水平上的多样性产生影响 ;而不同的农用化学品对土壤微生物群落 DNA序列多样性影响各不相同 :化肥污染会引起某些土壤微生物的富集和一些微生物物种的丧失 ;农药污染会引起土壤微生物 DNA序列本身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遗传标记 RAPD 农用化学品 土壤微生物
下载PDF
转PEPC基因水稻的光合CO_2同化和叶绿素荧光特性 被引量:58
8
作者 焦德茂 李霞 +3 位作者 黄雪清 迟伟 匡廷云 古森本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14-418,共5页
以转PEPC, PPDK, NADP-ME, PEPC + PPDK酶基因水稻及原种为材料, 比较C4途径有关光合酶活性、叶绿素荧光参数、CO2交换等生理指标, 重点研究了转PEPC基因水稻的生理特性, 结果如下: (1) 转PEPC基因水稻PEPC活性比原种高20倍; 光饱和光... 以转PEPC, PPDK, NADP-ME, PEPC + PPDK酶基因水稻及原种为材料, 比较C4途径有关光合酶活性、叶绿素荧光参数、CO2交换等生理指标, 重点研究了转PEPC基因水稻的生理特性, 结果如下: (1) 转PEPC基因水稻PEPC活性比原种高20倍; 光饱和光合速率比原种高55%, 羧化效率提高50%, CO2补偿点降低27%. (2) 在高光强(3 h)或光氧化剂甲基紫精(MV)处理后, 与原种相比, 转PEPC基因水稻的PSⅡ光化学效率(Fv/Fm), 光化学猝灭(qP)下降较少, 证明其耐光抑制和耐光氧化能力增强. (3) 在高光强条件下, 转PEPC基因水稻中RuBPCase活性变化不明显, 但碳酸酐酶(CA)诱导活性增加1.8倍. 这些结果为揭示高光合效率机理和高光合效率育种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水稻 光合作用 光抑制 叶绿素荧光 PEPC 光合酶活性 光合能力 光合速率 二氧化碳交换
原文传递
水稻体细胞培养中胚性细胞出现与IAA的关系 被引量:38
9
作者 陈以峰 周燮 +2 位作者 汤日圣 张金渝 梅传生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8年第5期474-477,共4页
水稻体细胞培养中胚性细胞出现与IAA的关系陈以峰1周燮2汤日圣2张金渝2梅传生1(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南京210095)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遗传生理研究所南京210014)关键词水稻,胚性细胞,IAA,2,... 水稻体细胞培养中胚性细胞出现与IAA的关系陈以峰1周燮2汤日圣2张金渝2梅传生1(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南京210095)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遗传生理研究所南京210014)关键词水稻,胚性细胞,IAA,2,4二氯苯氧乙酸,2,3,5三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胚性细胞 IAA
下载PDF
玉米叶片涝渍伤害过程中超氧自由基的积累 被引量:51
10
作者 晏斌 戴秋杰 +2 位作者 刘晓忠 黄少白 王志霞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5年第9期738-744,共7页
土壤淹水后玉米(Zea m ays L.)叶片中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 )的产生速率以及过氧化氢(H2O2)含量都显著增加,O·2 的增幅大于H2O2,O·2 产生速率与丙二醛(MDA)积累、电解质泄漏... 土壤淹水后玉米(Zea m ays L.)叶片中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 )的产生速率以及过氧化氢(H2O2)含量都显著增加,O·2 的增幅大于H2O2,O·2 产生速率与丙二醛(MDA)积累、电解质泄漏以及叶绿素降解都呈显著正相关。涝渍胁迫削弱了活性氧清除系统,其中SOD活性的下降位于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活性以及抗坏血酸(As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下降之前。向受涝植株喷施O·2 产生剂百草枯(PQ),导致O·2 产生速率、H2O2和MDA 含量的迅速增高。SOD的抑制剂DDTC能明显提高受涝叶片的O·2 水平。结果表明,玉米叶片的涝渍伤害可能是由于SOD 活性被抑制,导致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涝渍伤害 超氧自由基
下载PDF
钙提高水稻耐盐性的研究 被引量:42
11
作者 晏斌 戴秋杰 +3 位作者 刘晓忠 黄少白 王志霞 汪宗立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685-690,共6页
在0.5%NaCl盐胁迫下,适当增加外界Ca^(2+)浓度,可显著降低水稻体内Na^+含量,减少Na^+由根向地上部的净运输率,并提高植株相对生长率。但Ca^(2+)作用大小受介质中Na^+与Ca^(2+)两者之比值的制约,最适Na/Ca比值为20和50。Ca^(2+)的减少(... 在0.5%NaCl盐胁迫下,适当增加外界Ca^(2+)浓度,可显著降低水稻体内Na^+含量,减少Na^+由根向地上部的净运输率,并提高植株相对生长率。但Ca^(2+)作用大小受介质中Na^+与Ca^(2+)两者之比值的制约,最适Na/Ca比值为20和50。Ca^(2+)的减少(即Na/Ca比值=1000)或过多(即Na/Ca比值=5)都导致了水稻盐害进一步加剧。钙还可以明显降低叶片和根系的质膜透性,并提高根质膜ATPase的活性。推测,Ca^(2+)对水稻耐盐性的提高很可能是通过保护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盐胁迫 质膜透性 钠钙比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法获得小麦转基因植株的研究 被引量:37
12
作者 黄益洪 周淼平 +3 位作者 叶兴国 唐克轩 程红梅 陆维忠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10-515,共6页
从 gus基因的瞬时表达入手 ,利用不同种类的农杆菌菌株感染小麦不同基因型和同一基因型的不同外植体 ,研究了农杆菌菌系、小麦基因型和外植体对转化效率的影响。从中优选出了对小麦愈伤组织感染力比较强的农杆菌菌系 AGL 0和 MOG10 1,... 从 gus基因的瞬时表达入手 ,利用不同种类的农杆菌菌株感染小麦不同基因型和同一基因型的不同外植体 ,研究了农杆菌菌系、小麦基因型和外植体对转化效率的影响。从中优选出了对小麦愈伤组织感染力比较强的农杆菌菌系 AGL 0和 MOG10 1,以及高敏感受体基因型 Alondra和扬麦 15 8等。实验结果还表明 ,预培养 10~ 15天的幼胚愈伤组织具有较高的瞬时表达率和再生能力 ,是较好的转化受体。对愈伤组织与农杆菌共培养后的筛选程序进行了摸索 ,获得了 70多个 PPT(Phosphinothricin)抗性植株 ,经 PCR等分子检测分析 ,证明部分植株实现了外源基因的成功转化 ,为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杆菌介导法 小麦 转基因植株 基因转化 GUS 瞬时表达 PPT
下载PDF
不同高产水稻品种生育后期叶片光抑制、光氧化和早衰的关系 被引量:44
13
作者 焦德茂 李霞 +1 位作者 黄雪清 季本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87-492,共6页
比较了我国不同地区的 6个高产水稻品种在生育后期 (抽穗—成熟 )自然条件下剑叶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和膜脂过氧化产物及叶绿素 (Chl)衰减的表现 ,结果表明 ,水稻剑叶在衰老过程中叶片的Fv/Fm逐渐下降 ,过剩的光能形成活性氧O2 ·-、H2... 比较了我国不同地区的 6个高产水稻品种在生育后期 (抽穗—成熟 )自然条件下剑叶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和膜脂过氧化产物及叶绿素 (Chl)衰减的表现 ,结果表明 ,水稻剑叶在衰老过程中叶片的Fv/Fm逐渐下降 ,过剩的光能形成活性氧O2 ·-、H2 O2 和膜脂过氧化产物MDA的积累 ,导致叶绿素衰减 ,发生光氧化早衰。这种现象在品种间有明显差异 ,与耐光氧化的粳稻相比 ,对光氧化敏感的籼稻汕优 6 3剑叶的Fv/Fm明显下降 ,活性氧积累多 ,Chl急剧衰减而表现“黄化”早衰 ,影响水稻灌浆结实。籼稻易于早衰机理与灌浆期温光条件有关。在适温 (2 5℃以上 )晴天 ,PSⅡ反应中心表现可逆失活的动态变化 ,中午强光下籼稻PSⅡ功能有明显的下调和光抑制 ;在低温强光下PSⅡ遭受光破坏 ,表现早衰。这与PS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水稻品种 生育后期 叶片 光抑制 光氧化 早衰 叶绿素荧光特性
下载PDF
具广亲和性的水稻隐性高秆细胞突变体 被引量:38
14
作者 孙立华 王月芳 +1 位作者 蒋宁 李和标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4年第1期67-73,共7页
02428h系粳稻隐性高秆细胞突变体。来源于半矮秆广亲和种质02428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在103个R_2代株系中,有1株系在抽穗后分离出高、矮秆两种类型,高秆比矮秆高61.4%,系因倒一和倒二节间伸长所致,以倒一节间... 02428h系粳稻隐性高秆细胞突变体。来源于半矮秆广亲和种质02428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在103个R_2代株系中,有1株系在抽穗后分离出高、矮秆两种类型,高秆比矮秆高61.4%,系因倒一和倒二节间伸长所致,以倒一节间伸长最为明显,占增长的66.3%。在R_3、R_4代中矮秆类型继续分离出高秆和矮秆两种类型,分离比为3:1,高秆类型未见分离。显示所分离的高秆是供体亲本02428的单基因突变。暂名为02428h。突变系02428h与供体亲本杂交,F_1的株高88.8厘米,较02428h矮42.2厘米,与02428株高87.6厘米近似;02428h与其它籼、粳品种杂交F_1的株高亦有类似结果。F_2的株高明显分离为两种类型,经x ̄2测验,矮秆与高秆的分离比符合3:1。说明02428h是受隐性单基因控制的高秆突变体。02428h与籼、粳稻品种杂交F_1的平均结实率分别为80.6%和83.1%,表明02428h仍保持着供体亲本的广亲和性。此外,本文对它的出现和在杂交稻育种中的利用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亲和性 高秆 突变型
下载PDF
水稻隐性高秆广亲和种质02428h的鉴定与研究 被引量:36
15
作者 李和标 邹江石 +2 位作者 李传国 陈忠明 孙立华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1992年第3期48-50,共3页
02428h是梗型广亲和种质02428组培突变而得到的高秆水稻材料。研究结果表明:02428h比02428的秆高增加61.4%,秆高的增加主要是倒一、二节间伸长所致,特别是最上部节间伸长,占总增长量的66.3%,但叶鞘长度仅略有增长,因而穗伸出度增加4.... 02428h是梗型广亲和种质02428组培突变而得到的高秆水稻材料。研究结果表明:02428h比02428的秆高增加61.4%,秆高的增加主要是倒一、二节间伸长所致,特别是最上部节间伸长,占总增长量的66.3%,但叶鞘长度仅略有增长,因而穗伸出度增加4.6倍。02428h与半矮秆02428杂交,F_l为半矮秆,F_2矮秆与高秆分离符合3:1比例,02428h是02428单基因隐性突变系。02428h和02428一样带有广亲和基因,对02428h在杂交稻育种中的直接、间接利用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隐性 高秆性状 广亲和性 种质
下载PDF
利用SSR标记建立杂交水稻分子指纹图谱数据库 被引量:41
16
作者 张彦 郭士伟 +1 位作者 何冰 高东迎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1-183,共3页
关键词 水稻 指纹图谱 分子标记 SSR
下载PDF
转基因抗虫棉的抗性鉴定 被引量:37
17
作者 束春娥 柏立新 +6 位作者 孙以文 孙洪武 黄骏麒 倪万潮 吴敬音 张震林 束春娥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2-26,共5页
1994~1995年采用棉铃虫初孵幼虫鉴定R1、R2、R3代Bt转基因棉花2000多株次,筛选出R1代抗虫效果达80%以上的单株11个,占参测株6.21%;R2代(株系)15个,占参测株系13.89%;R3代375株... 1994~1995年采用棉铃虫初孵幼虫鉴定R1、R2、R3代Bt转基因棉花2000多株次,筛选出R1代抗虫效果达80%以上的单株11个,占参测株6.21%;R2代(株系)15个,占参测株系13.89%;R3代375株,占参测株71.29%。12份材料进入复鉴,8份材料在罩笼接虫中,百株活虫数及被害蕾铃率平均比对照分别减少88%~100%及90%~100%;叶、蕾饲喂棉铃虫3龄幼虫,毒性效果均在80%以上,3龄棉铃虫幼虫取食抗虫棉后,取食量、排泄量及体长和体重增长率比对照减少50%~107%,第四天出现死虫,且对红铃虫亦有较强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棉铃虫 苏云金芽孢杆菌 转基因棉花
下载PDF
宜兴百合脱毒技术 被引量:29
18
作者 席梦利 王节萍 +2 位作者 章静娟 张大栋 吴明忠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1期49-51,共3页
1997~ 2 0 0 0年以宜兴百合为试材 ,对 3种脱毒方法 (茎尖培养、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花药培养 )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珠芽经 (5 0± 1)℃热水处理 40min ,培养 30d后 ,切取 0 8~ 1 0mm茎尖培养的脱毒效果最好 ,脱毒率达 10 0 % ... 1997~ 2 0 0 0年以宜兴百合为试材 ,对 3种脱毒方法 (茎尖培养、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花药培养 )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珠芽经 (5 0± 1)℃热水处理 40min ,培养 30d后 ,切取 0 8~ 1 0mm茎尖培养的脱毒效果最好 ,脱毒率达 10 0 % ;(38± 1)℃热空气处理后切取茎尖培养也能提高脱毒效果。只有通过病毒鉴定的试管苗 ,方能用于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兴百合 脱毒技术 病毒病 茎尖培养 花药培养 热处理结合基尖培养
下载PDF
南京和安庆地区高温发生规律及高温对水稻结实率的影响 被引量:45
19
作者 郑建初 盛婧 +2 位作者 汤日圣 石春林 陈留根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共4页
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1985年至2004年间每年7月中旬至8月中旬气温变化,结果显示,南京和安庆地区每隔1~2年就会出现持续5d以上日最高温度高于35℃的高温。可见,这一地区7月中旬至8月中旬出现高温为害水稻的几率较高,因此应该考虑调节... 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1985年至2004年间每年7月中旬至8月中旬气温变化,结果显示,南京和安庆地区每隔1~2年就会出现持续5d以上日最高温度高于35℃的高温。可见,这一地区7月中旬至8月中旬出现高温为害水稻的几率较高,因此应该考虑调节播种时间以使其抽穗开花期尽量避开这一时期。采用人工气候箱观测水稻抽穗期在高温条件下的花粉活力、萌发、结实情况,结果表明,温度越高、胁迫时间越长,花粉活力和花粉的萌发率越低,最终导致结实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高温 花粉活力 结实率
下载PDF
小麦产量性状的QTL分析 被引量:45
20
作者 周淼平 任丽娟 +3 位作者 张旭 余桂红 马鸿翔 陆维忠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5-40,共6页
为寻找更多与小麦产量性状相关的数量性状位点(QTL),利用江苏地方品种望水白与墨西哥小麦品种Alondra杂交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104个家系),在3个试验环境下进行了单株有效穗数、主穗粒数、单穗粒数和千粒重4个性状的QTL分析,结... 为寻找更多与小麦产量性状相关的数量性状位点(QTL),利用江苏地方品种望水白与墨西哥小麦品种Alondra杂交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104个家系),在3个试验环境下进行了单株有效穗数、主穗粒数、单穗粒数和千粒重4个性状的QTL分析,结果在5A染色体上检测到与单株有效穗数相关、可以解释10.3%~18.8%表型变异的QTL1个;检测到与主穗粒数相关的QTL8个,分别位于染色体1B、1D、3B、4A、5D、6B上和连锁群4上(未知具体染色体归属),单个QTL可以解释9.9%~19.9%的表型变异;检测到与单穗粒数相关的QTL11个,分别位于染色体1B、1D、2A、2B、3B、4A、5D、6B和7A上,单个QTL可解释7.5%~43.4%的表型变异;检测到与千粒重相关的QTL5个,分别位于2A、2B、3B、4D和7A染色体上,单个QTL可解释9.6%~25.7%的表型变异。获得的QTL可以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产量性状 单株有效穗数 单穗粒数 千粒重 QTL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