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添加酵母硒对吉富罗非鱼肌肉蛋白、脂肪及氨基酸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李柳清 罗永巨 +4 位作者 肖俊 黄一帆 阴晴朗 王志芳 檀午芳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856-2864,共9页
【目的】明确在日粮中人工添加酵母硒对吉富罗非鱼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为开发生产优质的富硒吉富罗非鱼产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含不同浓度[0(对照)、3、5和10 mg/kg]酵母硒的日粮投喂吉富罗非鱼,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2.5%~3.0%,连... 【目的】明确在日粮中人工添加酵母硒对吉富罗非鱼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为开发生产优质的富硒吉富罗非鱼产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含不同浓度[0(对照)、3、5和10 mg/kg]酵母硒的日粮投喂吉富罗非鱼,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2.5%~3.0%,连续投喂28 d后统一投喂普通饲料7 d。于饲养第35 d采集吉富罗非鱼背部肌肉,从肌肉蛋白、氨基酸及硒含量等角度对比分析酵母硒对吉富罗非鱼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并采用国际通用的营养评价方法评估其营养价值。【结果】日粮中添加酵母硒可提高吉富罗非鱼肌肉粗蛋白含量及降低粗脂肪含量。4组吉富罗非鱼肌肉中均检测出17种氨基酸,含量最高的是谷氨酸(Glu),其次是天冬氨酸(Asp)、赖氨酸(Lys)和亮氨酸(Leu),含量最低的是半胱氨酸(Cys);均以鲜味氨基酸和甜味氨基酸为主,且各酵母硒处理组吉富罗非鱼高于对照组吉富罗非鱼。4组吉富罗非鱼肌肉中所含的必需氨基酸比例均符合FAO/WHO理想模式,其中以3 mg/kg处理组的必需氨基酸总量/氨基酸总量(∑EAA/∑TAA)和必需氨基酸总量/非必需氨基酸总量∑EAA/∑NEAA最高,分别为40.58%和68.31%。以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为标准,4组吉富罗非鱼肌肉的第一、第二限制性氨基酸种类相同,对应的评分略有不同,但均以10 mg/kg处理组更接近于对照组。综合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生物价(BV)和营养指数(NI)3项评价指标,吉富罗非鱼肌肉的营养价值排序为3 mg/kg处理组>5 mg/kg处理组>10 mg/kg处理组>对照组。各酵母硒处理组吉富罗非鱼肌肉硒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吉富罗非鱼(P<0.05),分别为0.440±0.025、0.457±0.018和0.458±0.026mg/kg,符合富硒水产品标准。【结论】吉富罗非鱼日粮中人工添加酵母硒可降低其肌肉脂肪含量,增加总氨基酸和优质蛋白含量,丰富其鲜味及甜味氨基酸含量,并增加肌肉硒含量。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富罗非鱼 酵母硒 肌肉 蛋白 脂肪 氨基酸
下载PDF
鲟鱼养殖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魏宝成 刘兴国 +2 位作者 陆诗敏 曾宪磊 高美云 《中国水产》 2018年第4期95-97,共3页
一、养殖种类鲟鱼作为现存起源最早的脊椎动物之一,具有生长快、个体大、病害少等养殖优点。20世纪70年代开始,国内外逐渐对鲟鱼进行人工养殖研究。国内鲟鱼人工养殖起步晚,养殖模式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养殖方式粗放,容易受自然条件影响... 一、养殖种类鲟鱼作为现存起源最早的脊椎动物之一,具有生长快、个体大、病害少等养殖优点。20世纪70年代开始,国内外逐渐对鲟鱼进行人工养殖研究。国内鲟鱼人工养殖起步晚,养殖模式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养殖方式粗放,容易受自然条件影响。国内对史氏鲟、达氏鳇等进行养殖开发,先后引进国外品种如:俄罗斯鲟、西伯利亚鲟、小体鲟、欧洲鳇、匙吻鲟、闪光鲟等进行人工养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系统 鲟鱼 人工养殖 西伯利亚鲟 国内外 脊椎动物 养殖种类 养殖模式
下载PDF
低C/N驯化生物絮团的自养和异养硝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王涛 刘青松 +3 位作者 段亚飞 李华 董宏标 张家松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14-624,共11页
为减少生物絮团培养过程中的碳源添加和溶氧消耗,节约成本,逐步将C/N比值从15降至7.9,进行低C/N驯化培养。在此基础上,对低碳条件下培育的生物絮团在无外加碳源和碳源充足时的氮去除、NO_2^--N积累、碱度消耗等情况进行了研究,综合评价... 为减少生物絮团培养过程中的碳源添加和溶氧消耗,节约成本,逐步将C/N比值从15降至7.9,进行低C/N驯化培养。在此基础上,对低碳条件下培育的生物絮团在无外加碳源和碳源充足时的氮去除、NO_2^--N积累、碱度消耗等情况进行了研究,综合评价其自养硝化(autotrophic nitrification,AN)和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heterotrophic nitrification-aerobic denitrification,HN-AD)效能。结果表明,低C/N驯化的生物絮团具有较高的AN活性和HN-AD活性,对NH_4^+-N去除率分别达97.10%和100.00%。氨氧化过程为AN的限速步骤,比氨氧化速率为13.17 mg·(g VSS·d)^(-1),小于比亚硝酸盐氧化速率[29.20 mg·(g VSS·d)^(-1)],HN-AD的比氨氧化速率达40.28 mg·(g VSS·d)^(-1),约为AN过程的3倍。由于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存在,HN-AD的碱度消耗(3.34 g碱度·g^(-1)NH_4^+-N,以Ca CO_3计)小于AN(4.30 g碱度·g^(-1)NH_4^+-N),且HN-AD的TIN去除率达53.69%。HN-AD的NO_2^--N积累较多,最多达2.62 mg·L^(-1),积累率为46.37%,AN的NO_2^--N最高仅0.47 mg·L^(-1),积累率为3.31%。研究结果可为生物絮团定向驯化及其在水产养殖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C/N 生物絮团 无机氮 自养硝化 异养硝化 去除性能
下载PDF
急性低温和复温对青田田鱼鳃组织代谢的影响
4
作者 廖嘉仪 熊梓彤 +2 位作者 李志力 刘其根 孙佳敏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813-2823,共11页
【目的】青田田鱼在浅水环境中经常面临急性低温胁迫,探究青田田鱼在急性低温和复温环境下的生理响应机制,为青田田鱼科学越冬和耐低温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液相色谱—质谱(LC-MS)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提取9.0℃胁迫6 h(CO... 【目的】青田田鱼在浅水环境中经常面临急性低温胁迫,探究青田田鱼在急性低温和复温环境下的生理响应机制,为青田田鱼科学越冬和耐低温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液相色谱—质谱(LC-MS)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提取9.0℃胁迫6 h(CO组)、升温至28.0℃复温恢复6 h(RE组)和28.0℃对照组(Con组)青田田鱼鳃组织样本代谢峰。预处理后的代谢组数据与数据库匹配鉴定代谢物种类。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最小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鉴定代谢组学数据的可靠性。根据Student’s test检验的P值(P<0.05)和OPLS-DA模型得到的变量权重值(VIP>1)筛选组间差异代谢物。对差异代谢物进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并用Fisher精确检验分析筛选与急性低温和复温最相关的代谢通路。对重要代谢通路制作聚类热图,显示组间差异和代谢物水平变化趋势。【结果】PCA和OPLS-DA分析结果显示,组内样本聚集,组间样本分离,组间的代谢物水平存在显著差异。OPLS-DA得分图显示各组Q2累计值均在0.5以上,R2Y累积值均接近1.0,模型具有较高的解释度和可靠性;共鉴定到1222个代谢物,其中CO vs Con,RE vs CO和RE vs Con分别筛选鉴定出232、238和300种显著差异代谢物(P<0.05)。各组间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花生四烯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和嘌呤代谢等代谢途径;急性低温胁迫下,皮质醇水平上调,而花生四烯酸及其代谢物和甘油磷脂代谢物下调。复温后花生四烯酸、甘油磷脂代谢物和嘌呤代谢物相对Con组下调,皮质醇含量下调,牛磺酸含量上调。【结论】急性低温可导致青田田鱼免疫、物质转运和信号传递等功能异常。皮质醇的合成和代谢可能是青田田鱼抵抗急性低温胁迫的重要机制。复温后青田田鱼鳃组织损伤在短期内无法得到完全恢复。牛磺酸合成可能是青田田鱼在复温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田田鱼 急性低温 复温恢复 代谢组学 鳃组织
下载PDF
EM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概述 被引量:11
5
作者 邓茹 孟顺龙 +1 位作者 陈家长 陈春光 《中国农学通报》 2020年第11期142-148,共7页
为了能改善水质、渔业增殖和修复生态环境,EM菌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成为近几年研究的热点。鉴于此,本研究系统梳理了EM菌的定义及来源,综述了国内外近几十年EM菌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效果及其作用机理,阐述了影响EM菌作用效果的因素等... 为了能改善水质、渔业增殖和修复生态环境,EM菌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成为近几年研究的热点。鉴于此,本研究系统梳理了EM菌的定义及来源,综述了国内外近几十年EM菌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效果及其作用机理,阐述了影响EM菌作用效果的因素等;发现EM菌在调控微生物生态结构、降低水环境中有害物质、提高免疫、增重增产等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但EM菌技术的基础理论研究还比较薄弱,且生产技术及应用过程等还存在着不足。因此今后应提高生产技术,建立和提高筛选系统,并开发EM菌在水产养殖研究和应用的新领域,为水产养殖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并为可持续养殖提供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菌 水产养殖 水生环境 微生物菌群 作用机理 增殖
下载PDF
鲥[鱼侯]淀不同基质附着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及PICRUSt功能预测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邓茹 陈曦 +2 位作者 裘丽萍 孟顺龙 陈家长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22,共10页
为了解湖泊生态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功能,实验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鲥[鱼侯]淀芦苇、棕榈片、人工水草、网片四种不同基质附着细菌的群落结构组成,并采用PICRUSt对菌群功能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显示:鲥... 为了解湖泊生态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功能,实验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鲥[鱼侯]淀芦苇、棕榈片、人工水草、网片四种不同基质附着细菌的群落结构组成,并采用PICRUSt对菌群功能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显示:鲥[鱼侯]淀四种基质附着细菌群落组成丰富,共检测出38门91纲183目338科646属,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通过α-多样性分析发现四种基质附着细菌多样性指数大小依次为芦苇基质>棕榈片基质>人工水草基质>网片基质,丰富度依次为棕榈片基质>芦苇基质>网片基质>人工水草基质。进行PCoA分析和聚类分析,发现棕榈片基质与芦苇基质的附着细菌群落较为相似,而网片基质与人工水草基质较为相似。采用PICRUSt进行菌群功能预测分析,表明主要的COG功能包括氨基酸运输和代谢、细胞壁/细胞膜/膜结构的生物合成、能量产生和转换、信号转导机制、无机离子转运与代谢、碳水化合物的运输和代谢等共涉及22个功能基因家族。以上结果表明,生态修复中天然芦苇的微生物多样性最优且自我净化能力最强,其次是棕榈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着细菌 生物膜 高通量测序 PICRUSt功能预测 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