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施磷对东北黑土区春玉米产量、磷素吸收利用及土壤磷素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磊 都钧 +5 位作者 孔丽丽 尹彩侠 赵胤凯 侯云鹏 李前 李素琴 《东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8-42,共5页
为明确东北黑土区春玉米合理施用磷肥问题,通过两年(2017~2018)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磷肥用量(0、30、60、90、120、150 kg/hm^2)对籽粒产量、磷素吸收利用、土壤有效磷含量变化及磷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显著提高了玉米产量,... 为明确东北黑土区春玉米合理施用磷肥问题,通过两年(2017~2018)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磷肥用量(0、30、60、90、120、150 kg/hm^2)对籽粒产量、磷素吸收利用、土壤有效磷含量变化及磷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显著提高了玉米产量,并在施磷量30~90 kg/hm^2范围内随施磷量的增加显著增加,当施磷量增加至120 kg/hm^2,玉米产量呈下降趋势。将玉米产量(y)与施磷量(x)拟合,计算出适宜施磷量分别为87 kg/hm^2和83 kg/hm^2。施磷显著提高了玉米各生育期磷积累量,其中灌浆期至成熟期磷积累量以P90处理最高。磷素吸收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随施磷量的增加先增后降,以P90处理最高;磷肥偏生产力随施磷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与不施磷肥处理相比,随施磷量和施磷年限的增加,0~40cm土壤有效磷含量均呈增加趋势。连续种植两季玉米后,P0、P30和P60处理土壤磷素表观平衡值为亏缺状态,亏缺量随磷肥用量的增加而下降,P90处理磷素输入量与输出量基本保持平衡,而P130和P160处理的土壤磷素表现为盈余。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产量、磷素吸收利用、土壤有效磷含量变化及磷素平衡等因素,在东北黑土区适宜施磷量应控制在83~90 kg/hm^2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产量 土壤有效磷含量 磷素平衡 磷肥利用效率
原文传递
不同栽培模式下东北春玉米产量与肥料效率的差异 被引量:4
2
作者 杨建 侯云鹏 +3 位作者 刘志全 尹彩侠 孔丽丽 李前 《东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3-37,共5页
2016~2018年在吉林省公主岭市和乾安县进行田间试验,设置高产高效栽培模式(OPT)和农户栽培模式(FP),并分别设置减氮(OPT-N、FP-N)、减磷(OPT-P、FP-P)和减钾(OPT-K、FP-K)处理。系统研究玉米产量、干物质和养分积累分配特征以及肥料利... 2016~2018年在吉林省公主岭市和乾安县进行田间试验,设置高产高效栽培模式(OPT)和农户栽培模式(FP),并分别设置减氮(OPT-N、FP-N)、减磷(OPT-P、FP-P)和减钾(OPT-K、FP-K)处理。系统研究玉米产量、干物质和养分积累分配特征以及肥料利用效率等对不同栽培模式的响应。结果表明,(1)OPT模式在较FP模式减施氮、磷、钾肥23.1%、38.0%、18.2%(公主岭)和8.3%、28.6%、13.0%(乾安)的条件下,玉米产量平均提高9.6%(公主岭)和14.3%(乾安)。(2)与FP模式相比,OPT模式显著提高了玉米吐丝期至成熟期的群体干物质和氮、磷、钾积累量。(3)OPT模式较FP模式显著提高玉米氮、磷、钾利用效率,氮、磷、钾吸收利用率平均增加49.2%、64.3%、42.1%(公主岭)和28.5%、46.7%、55.9%(乾安),农学利用率平均增加75.1%、115.1%、50.9%(公主岭)和46.2%、113.9%、79.5%(乾安)。(4)综上所述,通过增加种植密度、优化氮、磷、钾用量及分期调控等管理措施,保证玉米吐丝期后对养分的需求,可实现东北地区玉米产量和效率的协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产量 高产高效栽培模式 农户模式 肥料利用效率
原文传递
覆膜滴灌下氮肥与种植密度互作对东北春玉米产量、群体养分吸收与转运的调控效应 被引量:35
3
作者 侯云鹏 孔丽丽 +3 位作者 尹彩侠 李前 王立春 徐新朋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4-65,共12页
【目的】合适的氮肥用量和种植密度是提高东北玉米产量和效益的关键。研究覆膜滴灌条件下氮肥用量、种植密度及其互作对春玉米产量、养分吸收转运及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东北半干旱区春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6—2... 【目的】合适的氮肥用量和种植密度是提高东北玉米产量和效益的关键。研究覆膜滴灌条件下氮肥用量、种植密度及其互作对春玉米产量、养分吸收转运及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东北半干旱区春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6—2017年,在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乾安县开展田间试验,以紧凑型玉米品种农华101为供试材料,在覆膜滴灌条件下,分别设置氮肥用量(0、140、210、280和350 kg/hm2,分别以N0、N140、N210、N280和N350表示)和种植密度(6.0×10^4、7.5×10^4和9.0×10^4株/hm^2,分别以D1、D2和D3表示)2个因子,分析不同处理玉米地上部群体养分积累动态、转运与分配特征、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结果】适当施氮和增加种植密度均可显著增加玉米产量,且玉米产量随施氮水平和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后降趋势,以D2和N210条件下玉米产量最高。在相同种植密度下,玉米苗期至开花期群体氮、磷、钾积累量均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而增加,而在灌浆期至成熟期则表现为随施氮水平的增加先增后降。在相同施氮水平下,玉米群体氮、磷、钾积累量均以D2密度下最高。不同施氮量与种植密度组合中,以D2和N210条件下玉米成熟期群体氮、磷、钾积累量最高。与不施氮肥处理相比,施氮提高了玉米开花后氮、磷、钾积累量占总生育期积累量比例,并随施氮水平的增加先增后降,而不同种植密度间玉米开花后氮、磷、钾积累量占总生育期积累量比例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玉米养分转运量随施氮水平和种植密度的增加先增后降,以D2和N210条件下玉米养分转运量最高,而不同种植密度间养分转运率、转运养分对籽粒的贡献率和花后积累养分对籽粒的贡献率均无显著性差异。随施氮水平的增加,不同种植密度下氮素吸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均呈下降趋势,其中D2密度下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用量 种植密度 春玉米 养分分配 氮素利用率 半干旱区 产量
下载PDF
基于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在东北玉米上的长期综合效应 被引量:14
4
作者 侯云鹏 孔丽丽 +5 位作者 徐新朋 尹彩侠 张磊 赵胤凯 刘志全 王立春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129-138,共10页
为明确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对东北玉米产量与收益、肥料利用率与土壤养分的长期综合效应,于2012—2020年开展了田间定位试验,共设置5处理:分别为1)不施肥(CK);2)农民习惯施肥(FP);3)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NE);4)在NE基础上配施缓/控释... 为明确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对东北玉米产量与收益、肥料利用率与土壤养分的长期综合效应,于2012—2020年开展了田间定位试验,共设置5处理:分别为1)不施肥(CK);2)农民习惯施肥(FP);3)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NE);4)在NE基础上配施缓/控释氮肥(NE_(R));5)土壤测试推荐施肥(ST)。探究9 a间产量与收益、肥料利用率、土壤养分和养分平衡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NE和ST处理较FP处理显著降低了氮磷肥用量(P<0.05),显著增加了钾肥用量(P<0.05)。与FP处理相比,NE、NE_(R)和ST处理提高了玉米产量、收益及其稳定性。其中均以NE处理最高,之后依次为ST和NE_(R)处理。NE、NE_(R)和ST处理肥料平均回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较FP处理分别提高了29.0%~40.1%(P<0.05)、31.3%~44.3%(P<0.05)和22.0%~31.7%(P<0.05),且均以NE处理最高。与FP处理相比,NE、NE_(R)和ST处理提高了0~30 cm土壤无机氮含量,降低了>30~90 cm土壤无机氮和0~30 cm土壤有效磷含量,而不同施肥处理土壤速效钾含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其中NE处理与试验起始养分含量最为接近。9 a养分平衡结果显示,FP、NE、NE_(R)和ST处理氮、磷均表现为盈余,而钾素表现为亏缺,且NE处理氮、磷盈余量和钾亏缺量均为最低。综上,与农民习惯施肥和土壤测试推荐施肥相比,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不仅可提高玉米产量、收益和肥料利用效率,并可保持土壤养分稳定。因此,它是一种适用于中国东北玉米的推荐施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养分 肥料 养分专家系统 玉米产量 净收入 肥料利用效率 养分平衡
下载PDF
东北春玉米滴灌施肥的适宜种植密度和施钾量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孔丽丽 侯云鹏 +4 位作者 尹彩侠 张磊 赵胤凯 刘志全 徐新朋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755-1769,共15页
【目的】适宜的种植密度和施肥量是实现春玉米高产和高肥料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研究东北半干旱区滴灌水肥一体化条件下种植密度和施钾量对春玉米产量、效益、养分转运及吸收利用的影响,为进一步挖掘东北玉米产量潜力提供科学依据。【... 【目的】适宜的种植密度和施肥量是实现春玉米高产和高肥料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研究东北半干旱区滴灌水肥一体化条件下种植密度和施钾量对春玉米产量、效益、养分转运及吸收利用的影响,为进一步挖掘东北玉米产量潜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田间试验于2018—2019年在吉林省半干旱区乾安县赞字乡父字村进行,供试玉米品种为‘富民985’。试验采用完全区组设计,设置60000、75000、90000株/hm^(2)3个种植密度(分别记作D1、D2和D3)和0、60、90、120、150 kg/hm^(2)和5个施钾(K_(2)O)量(分别记作K0、K1、K2、K3和K4)。分析玉米氮磷钾积累、分配与转运特征及产量、效益和钾素利用率。【结果】同一施钾量下,玉米产量和效益均以D2密度下最高,该密度下两年的玉米平均产量较D1和D3密度下分别提高了8.1%和5.3%,效益分别提高了10.3%和9.4%。在这3个密度下,玉米产量均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D1密度下,当K_(2)O量≥90 kg/hm^(2)时,产量和效益的增幅不再明显;而D2和D3密度下,当K_(2)O量≥120 kg/hm^(2)时,产量和效益增幅不再明显。随施钾量的增加,不同种植密度下钾素吸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均呈下降趋势,但同一钾量下的钾素利用率均以D2密度下的处理最高。种植密度和施钾量对玉米吐丝前后氮、磷、钾素累积量有显著的交互作用,D2K3处理促进了吐丝前氮、磷、钾养分的积累及向籽粒的转运,提高了吐丝后氮、磷、钾同化量及对籽粒的贡献率,进而提高了籽粒氮、磷、钾积累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吐丝前后氮、磷、钾素积累量与籽粒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r=0.636~0.971),其中吐丝后的相关性高于吐丝前。【结论】在东北半干旱区,滴灌水肥一体化条件下,密度和钾肥互作显著影响玉米产量、养分吸收、转运和钾素利用率。最佳密度和施钾量组合是75000株/hm^(2)配合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施肥 春玉米 种植密度 施钾量 产量 钾素利用率 收益
下载PDF
实现黑土玉米高产和养分高效的控释氮肥与尿素掺混比例 被引量:4
6
作者 张磊 孔丽丽 +4 位作者 侯云鹏 尹彩侠 赵胤凯 刘志全 徐新朋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201-2213,共13页
【目的】控释氮肥与普通尿素配合施用是东北黑土区实现轻简化施肥的有效技术途径之一。研究控释氮肥与普通尿素适宜的掺混比例,以实现氮肥一次性施用获得高产高效和可持续利用。【方法】于2017—2019年在吉林省公主岭市,以玉米品种‘富... 【目的】控释氮肥与普通尿素配合施用是东北黑土区实现轻简化施肥的有效技术途径之一。研究控释氮肥与普通尿素适宜的掺混比例,以实现氮肥一次性施用获得高产高效和可持续利用。【方法】于2017—2019年在吉林省公主岭市,以玉米品种‘富民108’为试材,在施N 210 kg/hm^(2)条件下,共设置6个普通尿素与控释氮肥掺混比例处理,分别为:10∶0(RU)、8∶2(CRU20%)、6∶4(CRU40%)、4∶6(CRU60%)、2∶8(CRU80%)、0∶10(CRU100%),并以不施氮肥(N0)为对照。于玉米主要生育期调查植株生物量、氮含量和土壤无机氮含量,并于成熟期测定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计算作物氮积累量、氮素利用率和土壤-作物系统氮素平衡状况。【结果】控释氮肥与普通尿素掺混各处理玉米穗粒数和百粒重均高于RU处理,显著提高了玉米产量(P<0.05),其中以CRU60%处理增幅最高,3年平均产量提高了17.3%。与RU处理相比,控释氮肥与普通尿素掺混显著提高了玉米开花期至成熟期土壤无机氮含量,增加了开花期至成熟期氮素积累及其占总生育期氮素积累比例,进而提高了玉米开花后氮素积累对籽粒氮的贡献率。控释氮肥与普通尿素掺混各处理氮素回收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均随控释氮肥比例的增加呈先增后减趋势,其中以CRU60%处理最高,较RU处理分别提高36.1%、66.9%和17.3%。土壤-作物系统氮素平衡状况表明,氮素表观损失量随控释氮肥比例的增加先降后升,以CRU60%处理氮素表观损失量最低,较RU处理降低了28.8%。将控释氮肥与普通尿素掺混比例与产量、氮素利用率、土壤无机氮含量和氮素表现损失量分别进行拟合,得出当控释氮肥的掺混比例为63.4%时,玉米理论产量最高,为11059 kg/hm^(2),相对应的氮素回收率为42.4%、农学利用率为17.1 kg/kg、偏生产力为53.2 kg/kg;土壤无机氮含量为20.8 mg/kg;3年累计氮素表观损失量为223.1 kg/h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黑土 控释氮肥 掺混比例 增产量 氮素利用率 氮素表观损失量
下载PDF
松嫩平原水稻高产高效氮肥运筹模式研究
7
作者 孔丽丽 尹彩侠 +4 位作者 侯云鹏 张磊 赵胤凯 刘志全 徐新朋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35-1448,共14页
【目的】明确控释尿素运筹对松嫩平原水稻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及土壤氮素供应的影响,旨在为该区域水稻制定科学合理的控释尿素高效运筹模式提供依据。【方法】于2021—2022年在吉林省松原市,以水稻品种东稻3为试验材料,在总氮量200 kg/hm... 【目的】明确控释尿素运筹对松嫩平原水稻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及土壤氮素供应的影响,旨在为该区域水稻制定科学合理的控释尿素高效运筹模式提供依据。【方法】于2021—2022年在吉林省松原市,以水稻品种东稻3为试验材料,在总氮量200 kg/hm2条件下,设置不施氮肥对照(N0)、普通尿素农户施用(FP)和优化施用(OPT),以及4个控释尿素基施与普通尿素分蘖肥配施比例处理(CRU40%、CRU60%、CRU80%和CRU100%)。于水稻主要生育时期调查植株生物量、氮含量和土壤无机氮含量,并于成熟期测定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计算作物氮积累量、氮素利用率和土壤−作物系统氮素平衡状况。【结果】与FP处理相比,4个控释尿素处理均显著提高了水稻齐穗期至成熟期植株氮积累量、齐穗后植株氮素积累分配比例和齐穗后氮素积累对籽粒贡献率,以CRU80%处理提升幅度最高;控释尿素各处理在稳定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同时,显著提高了水稻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提高了水稻产量和净收益(P<0.05)。4个控释肥处理中,以CRU80%处理产量和净收入最高,2年平均产量比CRU40%、CRU60%和CRU100%处理分别提高8.0%、2.9%、4.8%,净收益分别提高13.7%、4.8%和7.9%。CRU80%处理与OPT处理产量和净收益水平相当,而其他3个控释肥处理产量和净收益显著低于OPT处理。与FP处理相比,其他施肥处理氮素回收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均显著提高,以CRU80%和OPT处理最高。土壤−作物系统氮素平衡状况表明,氮素表观损失量以CRU80%处理最低,较CRU40%、CRU60%和CRU100%处理分别降低了16.6%、8.8%和8.0%,并与OPT处理相近。路径分析结果表明,齐穗前后水稻植株氮积累量均对水稻产量影响显著,主要是通过影响水稻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结实率而影响产量。而齐穗后氮素积累对水稻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结实率的影响均高于齐穗前氮素积累。【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嫩平原 水稻 控释尿素 产量 净收入 氮素利用率 氮素平衡 施肥成本
下载PDF
滴灌施氮对东北春玉米物质生产、转运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张磊 孔丽丽 +1 位作者 侯云鹏 李素琴 《东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8-73,共6页
为探究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滴灌施肥条件下氮肥合理施用问题,通过连续两年(2017~2018年)田间试验,研究了覆膜滴灌条件下不同氮肥用量(0,70,140,210,280,350 kg/hm2)对玉米产量、干物质积累、转运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处... 为探究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滴灌施肥条件下氮肥合理施用问题,通过连续两年(2017~2018年)田间试验,研究了覆膜滴灌条件下不同氮肥用量(0,70,140,210,280,350 kg/hm2)对玉米产量、干物质积累、转运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处理玉米产量显著高于不施氮肥处理(P<0.05),且均表现为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后降,其中以施氮量210 kg/hm2处理玉米产量最高。与不施氮肥处理相比,施氮显著提高了玉米干物质积累量,其中灌浆期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以施氮量210 kg/hm2处理最高。Logistic方程解析表明,施氮显著提高了玉米干物质最大增长速率和干物质平均增加速率,提高幅度依次为5.4%~20.0%、13.9%~42.7%(2017年)和8.9%~25.7%、10.1%~40.2%(2018年),其中以施氮量210 kg/hm2处理玉米干物质最大增长速率和干物质平均增加速率最高,而不同施氮处理间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出现天数差异不显著(P>0.05)。干物质转运量、干物质转运对籽粒贡献率和花后光合产物输入籽粒量在施氮量70~210 kg/hm2范围内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施氮量超过这一范围,干物质转运量、干物质转运对籽粒贡献率和花后光合产物输入籽粒量呈下降趋势。氮素吸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综上所述,在吉林省西部地区覆膜滴灌条件下,氮肥施入量为210 kg/hm2,有利于玉米物质生产、转运保持在较高水平,进而达到高产的生产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施氮量 春玉米 产量 氮素利用效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