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空间战略理论的几个基本问题 被引量:1
1
作者 洪兵 梁晓秋 《中国军事科学》 2002年第1期23-31,共9页
空间战略是筹划与指导空间军事力量建设与运用的方略,它从属于国家的军事战略,并受军事战略的制约和指导。本文分别从空间战和空间战略的概念、制天权及其作用、空间军事力量的战略任务、空间作战样式和空间战略力量的运用原则等方面... 空间战略是筹划与指导空间军事力量建设与运用的方略,它从属于国家的军事战略,并受军事战略的制约和指导。本文分别从空间战和空间战略的概念、制天权及其作用、空间军事力量的战略任务、空间作战样式和空间战略力量的运用原则等方面,对空间战略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力求把握空间战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战略 空间军事力量建设 军事战略 制天权 战略任务 空间作战样式 发展趋势
原文传递
先秦战争观的道德仁义与事功利益冲突 被引量:1
2
作者 黄朴民 《中国军事科学》 2002年第2期8-15,共8页
先秦时期频繁而激烈的战争,一方面荼毒生灵、吞噬财富,另一方面又改变着社会面貌、推动着历史前进。这引发了当时人们对战争问题的极大关注,并就战争的起源、作用、地位展开尖锐的争论。先秦诸子有关战争的不同认识,正是这一论战的... 先秦时期频繁而激烈的战争,一方面荼毒生灵、吞噬财富,另一方面又改变着社会面貌、推动着历史前进。这引发了当时人们对战争问题的极大关注,并就战争的起源、作用、地位展开尖锐的争论。先秦诸子有关战争的不同认识,正是这一论战的集中反映。本文考察了论战发生的深厚社会背景,梳理了论战递嬗的三个阶段及其各自特色,强调论战的核心在于双方价值观念的对立:或主张道德仁义至上,或提倡事功实利优先,即人本精神与功利原则的分歧。并进而指出总结这场论战对于深化中国传统军事文化的研究,从事军事理论创新,实不无历史的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战争观 道德仁义 事功利益 价值观念 人本精神 功利原则 军事文化 军事理论
原文传递
清代前期治疆治藏方略
3
作者 任力 《中国军事科学》 2001年第2期40-52,共13页
本文从政治、军事、宗教、经济四个方面对清代前期的治疆、治藏方略进行了分析和概括:政治上,借用各民族原有行政管理体制的适用成分,给予各民族地区相应的自治权力。对其体制中不利于中央管辖的因素加以改造。军事上,在新疆采取重... 本文从政治、军事、宗教、经济四个方面对清代前期的治疆、治藏方略进行了分析和概括:政治上,借用各民族原有行政管理体制的适用成分,给予各民族地区相应的自治权力。对其体制中不利于中央管辖的因素加以改造。军事上,在新疆采取重兵镇守,强边固防的政策,布防特点是划分防区、据守要冲、北重南轻、以北制南。在西藏采取以少量清军控扼要地,同时借四川、青海两地之力协助西藏稳固边防的政策。宗教方面,在对宗教采取保护、扶持政策的同时,对宗教实行一定程度的管理政策。经济方面,在新疆大力实施屯田垦荒、移民实边,以此带动全疆经济的发展,促进商业的繁荣和城镇的建设。对西藏经济予以扶持,免除全部赋税,以财政补贴方式进行“输血”,同时加强监管,革除弊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前期 新疆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国防政策 经济建设 监督管理
全文增补中
中国传统安全战略述论
4
作者 黄朴民 《中国军事科学》 2001年第3期134-140,共7页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多民族统一国家。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历经五千年沧桑而傲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华文明之所以能跨越时空界限而绵延不绝,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中国历史上那些目光远大的统治者,对国家安全问题有着...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多民族统一国家。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历经五千年沧桑而傲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华文明之所以能跨越时空界限而绵延不绝,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中国历史上那些目光远大的统治者,对国家安全问题有着清醒的认识和深刻的见解,并且能够依据客观形势制定和实施切实可行的国家安全战略,从而为国家的稳定安全、发展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今天,对中国历史上的安全观念进行梳理,对古代安全战略的内涵、特点以及作用予以总结,对于我们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构建现代国家安全观,巩固和发展国防建设事业,无疑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传统安全战略 中央集权 政治格局 军队建设
全文增补中
清康熙年间统一台湾剿与抚的争论
5
作者 任力 《中国军事科学》 2002年第2期51-56,共6页
康熙年间,清政府在统一台湾问题上面临着以剿为主还是以抚为主的两难选择。清政府对台政策的调整,伴随着战与和的争论,主和的意见往往占据上风。争论是围绕台湾问题所产生的各种矛盾和利益冲突的表现。然而,最终还是主战代表人物施... 康熙年间,清政府在统一台湾问题上面临着以剿为主还是以抚为主的两难选择。清政府对台政策的调整,伴随着战与和的争论,主和的意见往往占据上风。争论是围绕台湾问题所产生的各种矛盾和利益冲突的表现。然而,最终还是主战代表人物施琅以坚定的攻台行动和统一战争的胜利给争论画上了句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 康熙年间 统一台湾问题 剿抚争论 历史研究 攻台行动 统一战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