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鸡源九次跨膜蛋白TM9SF2基因克隆及其蛋白特征分析
1
作者 张敏霞 池周颖 +4 位作者 瞿孝云 刘杨 曾庆航 李昌 廖明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298-2307,共10页
根据鸡九次跨膜超家族成员2(chicken transmembrane 9 superfamily 2,chTM9SF2)预测序列设计引物,以原代鸡胚成纤维细胞CEF、鸡成纤维细胞系DF1和鸡肝癌细胞LMH的cDNA为模板,采用PCR方法扩增chTM9SF2编码序列,并利用MEGA 7.0、Clustal W... 根据鸡九次跨膜超家族成员2(chicken transmembrane 9 superfamily 2,chTM9SF2)预测序列设计引物,以原代鸡胚成纤维细胞CEF、鸡成纤维细胞系DF1和鸡肝癌细胞LMH的cDNA为模板,采用PCR方法扩增chTM9SF2编码序列,并利用MEGA 7.0、Clustal W、SWISS-MODEL等生物信息学工具对鸡、鸭、人、鼠等不同物种来源的九次跨膜超家族成员2(transmembrane 9 superfamily 2,TM9SF2)进行遗传进化、同源性、结构域及结构模拟等分析;进而通过构建真核表达质粒,利用Western blot、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探究chTM9SF2的表达和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分别在3类细胞中均可成功获得编码序列一致的chTM9SF2基因,与禽类的同源性最高,且高度保守;该基因能够在DF-1细胞中表达,且主要定位于晚期内体或溶酶体膜。结果表明,成功扩增获得chTM9SF2基因,并在DF-1细胞成功表达,分析其定位于晚期内体或溶酶体膜,为进一步研究chTM9SF2的生理功能及在病原感染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TM9SF2 克隆 序列分析 表达
原文传递
5/7型猪细小病毒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茂鹏 王伟伟 +6 位作者 李笨 李乐天 鲁会军 金宁一 韩硕 米志强 李昌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458-1463,共6页
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是引起猪呼吸和繁殖障碍的重要病原体,感染比例逐年上升,现有PPV5和PPV7的检测效率低,故建立针对PPV5/7的多重检测方法,可增加样品利用率,提高检测效率。本研究根据2种病原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 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是引起猪呼吸和繁殖障碍的重要病原体,感染比例逐年上升,现有PPV5和PPV7的检测效率低,故建立针对PPV5/7的多重检测方法,可增加样品利用率,提高检测效率。本研究根据2种病原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对反应条件和体系优化,建立快速检测PPV5和PPV7双重PCR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灵敏性、特异性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建立的双重PCR方法仅对PPV5、PPV7的基因组DNA有特异性扩增,对猫细小病毒(FP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的核酸均无特异性扩增;对病原核酸混合模板的检出下限为10拷贝/μL,与单一PCR检测结果一致。本研究建立一种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多型PPV双重检测方法,为调查PPV5和PPV7在猪群中的感染情况提供快速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细小病毒5型 猪细小病毒7型 双重PCR
原文传递
寨卡病毒及其与宿主蛋白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任琴 杜寿文 +6 位作者 吕孔鹏 张星艳 戴少波 李体远 田明尧 吴诗品 李昌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01-1207,共7页
寨卡病毒(Zika virus,ZIKV)作为一种新出现的蚊媒病原体,与成人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syndrome,GBS)、新生儿小头畸形以及神经系统缺陷等疾病有关。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寨卡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近年来关于Z... 寨卡病毒(Zika virus,ZIKV)作为一种新出现的蚊媒病原体,与成人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syndrome,GBS)、新生儿小头畸形以及神经系统缺陷等疾病有关。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寨卡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近年来关于ZIKV病原学、流行病学、感染与致病、抗病毒免疫应答、疫苗与药物的研究越来越多,为有效防控该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具体实践。本文就ZIKV蛋白组成及相应功能、感染周期、ZIKV受体及ZIKV-宿主相互作用等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正确认识和深入理解ZIKV致病与机体抗病相关机制,为设计有效的预防或治疗疫苗或药物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寨卡病毒(ZIKV) 蛋白组成及功能 病毒受体 病毒-宿主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五株登革病毒的分离鉴定及E基因序列分析
4
作者 杜寿文 王宇航 +8 位作者 张星艳 花群义 任琴 戴少波 李体远 金宁一 周伯平 李昌 吴诗品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16-823,共8页
登革病毒作为一种重要的蚊媒传播病毒,威胁全球人类健康,及时甚至实时了解病毒的变异和流行病学规律,对科学防控登革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利用广东省深圳市发现的登革热患者血清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及囊膜蛋白E基因的扩增、测序... 登革病毒作为一种重要的蚊媒传播病毒,威胁全球人类健康,及时甚至实时了解病毒的变异和流行病学规律,对科学防控登革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利用广东省深圳市发现的登革热患者血清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及囊膜蛋白E基因的扩增、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病毒E基因进化特点。结果显示,应用Vero和C6/36细胞培养法从登革热病患血清中分离获得5株登革病毒,利用MEGA7软件对囊膜蛋白E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显示,5株均属血清Ⅱ型登革病毒,其中输入性SZ926株和本地株SZ38株同源性为99.5%,均与泰国16681经典毒株关系密切,可能衍生于同一祖先;SZ868株和SZ871株为境外输入性病患分离株,两株病毒核苷酸同源性达到99.9%,说明两株病毒可能源于同一毒株;SZ29株与新几内亚的New Guinea C毒株同源性为99.8%,显示出进化保守、稳定传播的特点。基因型分析显示,SZ926和SZ38为基因型Ⅲ型,SZ868和SZ871为基因型Ⅳ型,SZ29为基因型Ⅰ型。本研究成功分离获得5株血清Ⅱ型登革病毒,分属于3个基因型,且不同基因型的E基因整体变异较低,而且我国存在多种基因型感染的潜在威胁,必须加强防范意识和研究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病毒 囊膜蛋白 基因型 进化分析
原文传递
TGEV-RBD基因在昆虫杆状病毒中的表达及鉴定 被引量:4
5
作者 伊立超 李乐天 +6 位作者 郝嘉翼 时小双 张爽 徐鹏 任世斌 高旭 李昌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5-70,共6页
旨在获得具有天然结构且有反应原性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受体结合域(RBD)蛋白。受体结合域是决定病毒宿主和嗜性的关键因素。根据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纤突蛋白(S)序列(GenBank:ABC72414.1),设计、优化并合成其受体结合域(RBD)部分... 旨在获得具有天然结构且有反应原性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受体结合域(RBD)蛋白。受体结合域是决定病毒宿主和嗜性的关键因素。根据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纤突蛋白(S)序列(GenBank:ABC72414.1),设计、优化并合成其受体结合域(RBD)部分,亚克隆至杆状病毒pFastBacTMDual上,获得重组质粒,命名为pFBD-TGR。将该质粒转化DH10Bac感受态细胞中,筛选较大的白色菌落,获得重组杆状质粒Bacmid-TGR,转染至sf9细胞中进行拯救病毒,转染后5 d~7 d,收上清,传至第3代,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和Western blot检测sf9细胞上清,进行目的蛋白表达鉴定。结果显示,重组穿梭质粒Bacmid-TGR构建成功,Western blot结果证明,杆状病毒表达了TGEV-RBD蛋白且能与Strep tag抗体和抗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多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间接免疫荧光结果证明,成功地表达了TGEV-RBD蛋白,为进一步开展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抗体研究以及新型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杆状病毒 受体结合域 蛋白表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