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载胰岛素的生物黏附性聚乳酸-羟基乙酸纳米粒的制备、表征及活性评价 被引量:9
1
作者 郑爱萍 张晓燕 +1 位作者 毕芸祺 孙建绪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1421-1426,共6页
目的为了提高胰岛素口服给药的生物利用度制备生物黏附性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并与PLGA普通纳米粒相比较,考察纳米粒的理化性质、体外释放、生物活性及活体动物的体内分布。方法采用复乳法制备PLGA普通纳米粒,并经壳聚糖... 目的为了提高胰岛素口服给药的生物利用度制备生物黏附性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并与PLGA普通纳米粒相比较,考察纳米粒的理化性质、体外释放、生物活性及活体动物的体内分布。方法采用复乳法制备PLGA普通纳米粒,并经壳聚糖修饰制备生物黏附性纳米粒。粒度及表面电位分析仪测量纳米粒的粒径及Zeta电位;超速离心法测定载药纳米粒的包封率,HPLC测定体外释放特性,建立糖尿病模型大鼠评价口服纳米粒的降血糖水平,活动物成像系统观察口服纳米粒在小鼠体内的分布及转运。结果纳米粒粒径均一,PLGA普通纳米粒及生物黏附性纳米粒的平均粒径分别为(121.3±13)和(134.4±15)nm,Zeta电位分别为(-1.72±0.2)和(43.1±0.3)mV,包封率分别为(46.87±2.23)%和(52.76±3.48)%。纳米粒的体外释放由突释期和缓慢释放期组成,壳聚糖包裹的生物黏附性纳米粒减低了突释量,由(28.34±1.63)%降至(17.92±1.14)%;大鼠灌胃给予15 u.kg-1胰岛素,生物黏附性纳米粒的药理相对生物利用度与普通纳米粒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由(8.3±0.7)%提高至(11.4±0.6)%。壳聚糖修饰的PLGA生物黏附性纳米粒具有生物黏附性且促吸收作用明显,口服给药后8 h仍在小鼠肠道中大量分布。结论壳聚糖修饰的PLGA生物黏附性纳米粒是蛋白多肽类药物口服给药的良好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 纳米粒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壳聚糖 生物活性
原文传递
壳聚糖修饰的载胰岛素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的生物黏附性及毒性评价 被引量:6
2
作者 郑爱萍 曹德英 +3 位作者 毕芸祺 崔旭 张晓燕 孙建绪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1005-1010,共6页
目的探讨壳聚糖修饰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的生物黏附性,阐明其促吸收机制,并考察纳米粒的细胞毒性以评价其安全性。方法以胰岛素为模型药物,采用FITC标记胰岛素,复乳法制备普通PLGA纳米粒,壳聚糖包裹制备生物黏附性PLGA... 目的探讨壳聚糖修饰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的生物黏附性,阐明其促吸收机制,并考察纳米粒的细胞毒性以评价其安全性。方法以胰岛素为模型药物,采用FITC标记胰岛素,复乳法制备普通PLGA纳米粒,壳聚糖包裹制备生物黏附性PLGA纳米粒。粒度及表面电位分析仪测量纳米粒的粒径及Zeta电位,超速离心法测定载药纳米粒的包封率,通过测定胃肠道中胰岛素的总量评价纳米粒的生物黏附性,并采用MTT法评价PLGA纳米粒的细胞毒作用。结果纳米粒粒径均一,PLGA普通纳米粒及生物黏附性纳米粒的平均粒径分别为(124.7±11)和(136.6±13)nm,粒径差别不大,但壳聚糖包衣显著地增强了纳米粒的正电性,使得Zeta电位由负值(-1.67±0.05)mV逆转为正值(42.6±0.3)mV,并且提高了药物的包封率,由(46.67±1.82)%增至(52.73±2.96)%。生物黏附性纳米粒口服后胃肠道中胰岛素的总量显著高于普通纳米粒,3h达到1.31倍。MTT法显示生物黏附性PLGA纳米粒及普通PLGA纳米粒在所考察的剂量范围内(≤25mg.mL-1),均对细胞无特殊毒性。结论壳聚糖修饰的PLGA生物黏附性纳米粒是蛋白多肽类药物口服给药的良好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 纳米粒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壳聚糖
原文传递
盐酸环丙沙星脂质体肺部给药的体内外性质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春美 张晓燕 +3 位作者 毕芸祺 孙建绪 王志敏 郑爱萍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512-520,共9页
目的研制适于肺部给药的盐酸环丙沙星脂质体制剂,并对其体内外性质进行评价。方法采用硫酸铵梯度法制备盐酸环丙沙星脂质体,通过正交设计优化处方,纳米粒径分析仪测定脂质体的粒径,透射电镜观察脂质体的表面形态;分别采用透析法和凝胶... 目的研制适于肺部给药的盐酸环丙沙星脂质体制剂,并对其体内外性质进行评价。方法采用硫酸铵梯度法制备盐酸环丙沙星脂质体,通过正交设计优化处方,纳米粒径分析仪测定脂质体的粒径,透射电镜观察脂质体的表面形态;分别采用透析法和凝胶柱色谱法测定脂质体的包封率,以筛选最佳测定方法;采用模拟肺液和生理盐水作为释放介质考察脂质体的体外释放行为。采用气管滴注给药方式,对盐酸环丙沙星脂质体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肺组织分布和肺部刺激性进行了研究。结果盐酸环丙沙星脂质体优化处方组成中二肉豆寇酰磷脂酰胆碱与胆固醇的摩尔比为1:1,硫酸铵浓度为0.6 mol/L,药脂质量比为1:3,脂质体的平均包封率为94.0%,平均粒径350 nm,且大小均匀,形态完整。透析法比凝胶柱色谱法能更有效地分离脂质体和游离药物。盐酸环丙沙星脂质体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和靶向效果,与盐酸环丙沙星溶液相比,其在大鼠肺组织中的t1/2延长7.21倍,Cmax提高4.99倍,肺靶向效率由2.01提高至800,提高了288倍,并且盐酸环丙沙星脂质体对大鼠肺部的刺激性小且可逆。结论本研究制备的盐酸环丙沙星脂质体包封率高,具有缓释、靶向效果,且肺部刺激性小,适于肺部给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环丙沙星 脂质体 硫酸铵梯度法 肺部给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