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胞因子与移植物抗宿主病
1
作者 琚新生 曹履先 沈倍奋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286-288,共3页
骨髓移植是治疗血液病的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异基因骨髓移植后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较高,而且有报道自体骨髓移植与同基因骨髓移植也可出现GVHD。所谓GVHD是指供者的免疫活性细胞在宿主抗原的刺激下产生免疫反应从而引起... 骨髓移植是治疗血液病的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异基因骨髓移植后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较高,而且有报道自体骨髓移植与同基因骨髓移植也可出现GVHD。所谓GVHD是指供者的免疫活性细胞在宿主抗原的刺激下产生免疫反应从而引起宿主皮肤、肝脏及胃肠道病理变化并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疾病。重度GVHD的死亡率较高。有关GVHD发病机理尚未彻底搞清,目前人们日益注意到细胞因子在GVH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移植 移植物 抗宿主病
下载PDF
Th17细胞分化、调节及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2
作者 韩根成 沈倍奋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7-123,共7页
Th17细胞作为一个不同于Th1、Th2的细胞亚群,已经被证实在自身免疫病、感染等疾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认识Th17细胞的效应机制,近来对于Th17细胞的分化及调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证实TGF-β与IL-6或者IL-21的协同作用是诱导Th17... Th17细胞作为一个不同于Th1、Th2的细胞亚群,已经被证实在自身免疫病、感染等疾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认识Th17细胞的效应机制,近来对于Th17细胞的分化及调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证实TGF-β与IL-6或者IL-21的协同作用是诱导Th17细胞分化的关键因素,而IL-23在促进IL-17分泌,增强Th17细胞效应功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与Th1、Th2、Treg细胞特异性的转录调节因子T-bet、GATA3、Foxp3相对应,现证实ROR-γt(retinoid-related orphan receptors-γt)是促进Th17细胞分化、调节其功能的特异性转录调节因子.Th17细胞通过分泌IL-17A、IL-17F、IL-21、IL-22、IL-6、TNF-α等细胞因子发挥效应功能。其中IL-21作为Th17细胞的一个自分泌调节因子,在诱导Th17分化、抑制Th1、Treg功能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而另一方面,近来发现,重要的T细胞生长因子IL-2在维持、促进Th1、Th2、Treg及CD8+T细胞功能活性的同时,却发挥着抑制Th17细胞分化的作用.Th1、Treg、Th17细胞的分化之间存在微妙的调节关系,TGF-β的水平、作用的时间决定着上述三群T细胞的分化结局.Th17细胞与Th1细胞均是自身免疫病及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效应细胞,二者的作用是否有时间、空间、功能方面的特异性?TGF-β如何调节两群效应细胞的分化方向及功能?以及Th17细胞在体内免疫平衡中的作用,是否可以通过Th17细胞诱导免疫耐受等,是人们急于回答的非常有意义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17细胞 分化 调节
下载PDF
六君子汤合左金丸治疗小鼠急性放射性十二指肠炎的疗效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陈晓 万芝清 +3 位作者 韩根成 王济东 赵智 周平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8-284,共7页
目的:评估六君子汤合左金丸治疗小鼠急性放射性十二指肠炎的疗效,与临床常规抑酸联合黏膜保护制剂对比,探讨其产生疗效的机制。方法:根据文献研究,参考放射性肠炎模型建模标准结合十二指肠特征,首创小鼠放射性十二指肠损伤模型。将模型... 目的:评估六君子汤合左金丸治疗小鼠急性放射性十二指肠炎的疗效,与临床常规抑酸联合黏膜保护制剂对比,探讨其产生疗效的机制。方法:根据文献研究,参考放射性肠炎模型建模标准结合十二指肠特征,首创小鼠放射性十二指肠损伤模型。将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26)、中药干预组(n=16)、西药干预组(每只法莫替丁悬液0.5 mL+铝镁加混悬液0.3 mL灌胃,每日1次,n=16)。标准给药后通过小鼠一般情况、体重、健康评分变化、病理学、炎性因子表达等客观指标评价疗效。结果:选取12 Gy成功建立小鼠放射性十二指肠炎模型。对照组小鼠出现体重下降,厌食、少饮、稀便,偶有黏液血便,精神差,皮毛不光整、少动、弓背等表现。药物干预组小鼠一般情况较单纯照射组好转。中、西药干预组脾、肠系膜淋巴结组织IL-6,IL-1β,TNF-α的表达与对照组相较有下降趋势,外周血中三者浓度变化亦有所体现,中药组在降低炎性因子方面优势显著。镜下观察可见中、西药干预组较单纯照射组黏膜有所修复,改良Chiu氏法评分中西药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君子汤合左金丸治疗急性放射性十二指肠炎除能调节机体免疫、抑制急性损伤、促进局部组织修复外,还具有抗辐射肠道纤维化等不良反应潜力,其中调节炎性因子释放是疗效产生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君子汤 左金丸 急性放射性肠炎
原文传递
利用基因重组抗原研制人CD20单克隆抗体及其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爱玲 孙瑛勋 +4 位作者 洪海燕 于鸣 赵法伋 郭俊生 沈倍奋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85-388,共4页
目的 利用基因重组抗原免疫小鼠 ,制备人CD2 0单克隆抗体 ,研究其特异性和功能。方法 用表达重组人CD2 0基因的细胞NIH 3T3免疫BALB c小鼠 ,取其脾细胞与Sp2 0细胞融合 ,以间接免疫荧光法筛选杂交瘤上清。免疫沉淀法及流式细胞术鉴... 目的 利用基因重组抗原免疫小鼠 ,制备人CD2 0单克隆抗体 ,研究其特异性和功能。方法 用表达重组人CD2 0基因的细胞NIH 3T3免疫BALB c小鼠 ,取其脾细胞与Sp2 0细胞融合 ,以间接免疫荧光法筛选杂交瘤上清。免疫沉淀法及流式细胞术鉴定其识别抗原的相对分子质量 (Mr)和特异性 ;以MTT法、流式细胞术及形态学方法检测诱导细胞凋亡和抑制细胞增殖的功能。结果 利用杂交瘤技术获得了 1株抗人CD2 0的单克隆抗体 1 2 8,它具有CD2 0抗体特异的细胞反应谱 ,其识别的抗原Mr 为 33× 10 3 。MTT实验证实 1 2 8能显著抑制Daudi和Raji细胞生长。结论 利用基因重组抗原制备了 1株能够稳定分泌抗人CD2 0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 1 2 8,此单抗具有抑制CD2 0阳性细胞增殖和诱导其凋亡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重组抗原 CD20基因 单克隆抗体 细胞凋亡 间接免疫荧光法 免疫沉淀法 流式细胞术 抗体制备
原文传递
CD20抗原及治疗性抗CD20抗体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玉刚 沈倍奋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76-79,共4页
CD20是人类B淋巴细胞表面特有的标识。它高表达于所有正常B细胞和多数恶性B细胞表面,不会发生明显的内化和脱落,是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lymphoma,NHL)理想的靶抗原。其胞外区由4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但组成的抗原表位却异常... CD20是人类B淋巴细胞表面特有的标识。它高表达于所有正常B细胞和多数恶性B细胞表面,不会发生明显的内化和脱落,是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lymphoma,NHL)理想的靶抗原。其胞外区由4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但组成的抗原表位却异常多样。目前,已经有多种针对CD20抗原的抗体被FDA批准上市,用于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都显示出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0 抗原表位 抗CD20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β亚基拮抗IL-6信号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倪长源 沈倍奋 +3 位作者 黎燕 赖春宁 王建安 任蕴芳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4期334-339,共6页
gp130是白细胞介素6(IL-6)受体的β亚基和信号转导子。IL-6介导的信号转导起始于gp130与IL-6、IL-6Ra形成的复合体。为了研究gp130胞外区的结构与功能,我们克隆并表达了其胞外区全长及氨基端304个氨基酸残基的片段,并在白血病R2细胞、... gp130是白细胞介素6(IL-6)受体的β亚基和信号转导子。IL-6介导的信号转导起始于gp130与IL-6、IL-6Ra形成的复合体。为了研究gp130胞外区的结构与功能,我们克隆并表达了其胞外区全长及氨基端304个氨基酸残基的片段,并在白血病R2细胞、杂交瘤细胞和肝癌细胞中观察其生物学效应。结果发现,两个片段均拮抗IL-6信号,从而,证明了含细胞因子结合区的可溶性小片段和大片段都能与膜结合型gp130竞争性结合IL-6、IL-6Ra,拮抗IL-6信号;它们与可溶性IL-6R α的效应正好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6 GP130 基因克隆 受体
原文传递
以CD4为靶点的小分子化合物J2对异基因角膜移植小鼠淋巴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大江 黄一飞 +3 位作者 郭惠玲 陈国江 张晗 黎燕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50-754,共5页
目的探讨小分子化合物J2对异基因角膜移植小鼠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角膜移植模型,随机分为A、B、C、D4个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3只BALB/c小鼠,B、C、D组各11只鼠,均取右眼行C57BL/6-BALB/c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术,自手术当日开始腹腔... 目的探讨小分子化合物J2对异基因角膜移植小鼠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角膜移植模型,随机分为A、B、C、D4个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3只BALB/c小鼠,B、C、D组各11只鼠,均取右眼行C57BL/6-BALB/c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术,自手术当日开始腹腔注射给药,B组给予不含药物的安慰剂,C组给予环孢素A(CsA)10mg/kg,D组给予J215mg/kg,每日1次,连续给药12d。给药后7d,取大鼠脾细胞给予刀豆蛋白(ConA)刺激细胞增生,采用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2(IL-2)及IL-4的含量,比较各组细胞增生指数及细胞因子含量。结果 B组角膜植片平均存活时间为(18.88±4.19)d,C组、D组发生排斥时间分别为(35.13±5.74)d、(33.62±6.80)d,明显延迟,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9.17,P<0.01;q=8.33,P=0.00),而C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85,P=0.60)。ConA刺激角膜移植后小鼠脾细胞增生,各组小鼠脾细胞的增生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729,P=0.061)。异基因小鼠角膜移植后3周左右小鼠脾细胞中IL-2和IL-4的含量无明显变化。应用ConA刺激后ELISA法检测结果表明,角膜移植小鼠脾细胞分泌IL-2明显增多,J2可抑制ConA诱导的IL-2分泌增加。结论 J2可能通过抑制CD4+T淋巴细胞而抑制角膜排斥反应的发生;J2能够明显抑制ConA刺激角膜移植后小鼠脾细胞的增生及Th1细胞因子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移植 小分子化合物 淋巴细胞 环孢素A 免疫排斥
下载PDF
用RLM-RACE法克隆抗CD20单克隆抗体可变区基因及其信号肽基因 被引量:3
8
作者 王玉刚 冯健男 沈倍奋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66-469,共4页
目的:寻找一种可同时钓取抗CD20mAbVL、VH基因及其信号肽基因的方法。方法:使用Trizol提取杂交瘤细胞1-28的总RNA,分别采用传统的快速扩增5′cDNA末端(traditionalrapidamplificationof5′cDNAend,T5′RACE)和RNA连接酶介导的快速扩增5... 目的:寻找一种可同时钓取抗CD20mAbVL、VH基因及其信号肽基因的方法。方法:使用Trizol提取杂交瘤细胞1-28的总RNA,分别采用传统的快速扩增5′cDNA末端(traditionalrapidamplificationof5′cDNAend,T5′RACE)和RNA连接酶介导的快速扩增5′cDNA末端(RNAligasemediatedrapidamplificationof5′cDNAend,RLMRACE)的方法钓取目的基因。将其克隆到pGEMTEasy载体上,测序后,与Kabat数据库和GenBank中相应的序列进行比对。结果:采用RLMRACE法可同时钓取到抗CD20mAbVL、VH基因及其信号肽基因,而用T5′RACE法仅能获得VL基因及其信号肽基因。结论:RLMRACE法是钓取抗体V区基因和信号肽基因的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CE Ⅴ区基因 信号肽基因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酶联免疫斑点方法改进及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赖春宁 黎燕 +2 位作者 齐春会 孙瑛勋 沈倍奋 《上海免疫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55-356,359,共3页
建立了ELISPOT方法并通过改进 ,应用到抗人CD8杂交瘤细胞及LACA小鼠体外脾细胞分泌IgG量的检测 ,同时观察六味地黄多糖CA4 3在体外对LACA小鼠脾细胞分泌IgG的影响。结果表明 10 μg/mlLPS作用下可明显提高小鼠脾细胞体外产生抗体的量和... 建立了ELISPOT方法并通过改进 ,应用到抗人CD8杂交瘤细胞及LACA小鼠体外脾细胞分泌IgG量的检测 ,同时观察六味地黄多糖CA4 3在体外对LACA小鼠脾细胞分泌IgG的影响。结果表明 10 μg/mlLPS作用下可明显提高小鼠脾细胞体外产生抗体的量和提高分泌抗体的细胞数。 5 0 μg/mlCA4 3在体外与LPS具有相似的作用 ,可以刺激小鼠脾细胞分泌IgG的量和分泌抗体的细胞数量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斑点法 IGG CA4-3 动物实验
原文传递
小分子化合物J2抑制小鼠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大江 黄一飞 +3 位作者 张晗 王丽强 肖鹤 黎燕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50-355,共6页
目的探讨新型药物J2抗同种异基因小鼠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研究。采用随机分组设计的研究方法。建立以C57BL/6小鼠为供体,BALB/c小鼠为受体的角膜移植实验模型,其中供体38只,受体100只,随机分为A、B、C、... 目的探讨新型药物J2抗同种异基因小鼠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研究。采用随机分组设计的研究方法。建立以C57BL/6小鼠为供体,BALB/c小鼠为受体的角膜移植实验模型,其中供体38只,受体100只,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25只。A组为BALB/c小鼠自体原位角膜移植,B、C及D组均采用C57BL/6-BALB/c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术后采用腹腔注射给药,自手术当日开始,A组、B组给予安慰剂,C组给予CsA10mg/kg体重,D组给予J215mg/kg体重,每天1次,连续给药12d。观察各组植片生存指数变化,苏木素-伊红染色及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角膜植片病理改变;分别在术后1、2、3及4周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角膜植片中细胞因子的表达。各组间植片存活时间差异采用One—Way ANOVO分析进行比较,两组之间比较采用SNK法。结果B组角膜植片平均存活时间为(18.88±4.19)d,D组发生排斥时间明显延迟为(33.62±6.80)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8.33,P=0.00),而D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85,P=0.60)。组织学检查证实,术后21d,B组见大量细胞浸润,而D组与C组植片未见明显的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安慰剂组角膜植片大量CD4^+和CD8^+T淋巴细胞浸润,J2组与CsA组植片仅有少量的CD4^+和CD8^+T淋巴细胞浸润。RT—PCR结果显示,在正常小鼠角膜未见IL-10和IFN-γ基因表达;异基因移植组从第1周开始表达各种基因,第3周表达明显增强;而J2组与CsA组从第1周开始表达,第2、3周表达减弱,第4周表达强于前3周。结论J2通过拮抗CD4与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Ⅱ分子结合抑制CD4^+T淋巴细胞激活,从而具有抗小鼠角膜移植排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移植 移植排斥 CD4阳性T淋巴细胞 有机化学品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
原文传递
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主要策略及其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夏晴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60-62,共3页
肿瘤的发生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分子事件 ,蛋白质组学研究手段可以大规模地定量分析细胞内的蛋白质表达水平、翻译后修饰等性质以及定义信号网络中的蛋白质间相互作用 ,从而有希望发现控制肿瘤进程的关键分子 ,为肿瘤的诊断、分型、药物研... 肿瘤的发生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分子事件 ,蛋白质组学研究手段可以大规模地定量分析细胞内的蛋白质表达水平、翻译后修饰等性质以及定义信号网络中的蛋白质间相互作用 ,从而有希望发现控制肿瘤进程的关键分子 ,为肿瘤的诊断、分型、药物研制带来新的思路和途径。蛋白质组学为肿瘤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 肿瘤 信号转导
下载PDF
IL-17/IL-17R信号转导机制及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郭小芹 韩根成 黎燕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416-421,共6页
IL-17家族包括IL-17A-IL17F6个成贾,其中IL-17A是其原型。作为一种重要的炎症因子,IL-17可诱导多种与炎症相关的趋化因子、炎性细胞因子及抗菌蛋白的产生,在机体的宿主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大量的研巍证实IL-17与多种自身免疫... IL-17家族包括IL-17A-IL17F6个成贾,其中IL-17A是其原型。作为一种重要的炎症因子,IL-17可诱导多种与炎症相关的趋化因子、炎性细胞因子及抗菌蛋白的产生,在机体的宿主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大量的研巍证实IL-17与多种自身免疫病及炎症疾病密切相关。鉴于IL-17的宿主防御和免疫损伤的双重作用,人们对IL-17/IL-17R信号转导机制及其生理和病理功能进行了更深入的1研究,从而为相关疾病的干预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7 信号转导 炎症 自身免疫
原文传递
原癌基因HER2转录调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钱露 郭宁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25-228,共4页
原癌基因HER2在许多肿瘤中过表达,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抑制HER2过表达已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肿瘤细胞HER2过表达主要由其基因转录水平的异常增高引起,通过抑制HER2基因启动子活性实现肿瘤细胞HER2的低表达能够有效抑制肿瘤细... 原癌基因HER2在许多肿瘤中过表达,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抑制HER2过表达已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肿瘤细胞HER2过表达主要由其基因转录水平的异常增高引起,通过抑制HER2基因启动子活性实现肿瘤细胞HER2的低表达能够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因此深入阐明HER2转录调控机制,可能为靶向HER2的肿瘤治疗策略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2 启动子 转录调控 肿瘤治疗
下载PDF
小鼠Foxp3基因慢病毒载体构建及其在DC2.4细胞的表达 被引量:3
14
作者 宫玉波 黄一飞 +5 位作者 黎燕 韩根成 刘勇 王大江 杜改萍 余继锋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21-724,共4页
目的:构建小鼠Foxp3基因的慢病毒载体,体外感染树突状细胞DC2.4,制备Foxp3+DC细胞,为进一步研究其免疫调节作用奠定基础。方法:将小鼠Foxp3基因克隆到慢病毒pGC-FU载体,通过PCR和测序鉴定获得连接正确的克隆。将鉴定后的重组表达质粒pGC... 目的:构建小鼠Foxp3基因的慢病毒载体,体外感染树突状细胞DC2.4,制备Foxp3+DC细胞,为进一步研究其免疫调节作用奠定基础。方法:将小鼠Foxp3基因克隆到慢病毒pGC-FU载体,通过PCR和测序鉴定获得连接正确的克隆。将鉴定后的重组表达质粒pGC-FU-Foxp3与pHelper1.0质粒和pHelper2.0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制备携带Foxp3基因的慢病毒Lentivirus-Foxp3。Lentivirus-Foxp3感染体外培养的DC细胞,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感染后的DC细胞Foxp3表达。结果:构建的慢病毒载体pGC-FU-Foxp3经PCR鉴定和测序正确,包装慢病毒Lentivirus-Foxp3滴度为2×108TU/mL。慢病毒Lentivirus-Foxp3感染DC2.4细胞后Foxp3表达明显增加。结论:成功构建了小鼠Foxp3基因的慢病毒表达载体,慢病毒Lentivirus-Foxp3能有效感染DC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XP3 慢病毒 DC2.4
下载PDF
CD4分子二聚化或寡聚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肖鹤 黎燕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3期28-30,共3页
关键词 CD4 二聚化 寡聚化
下载PDF
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在炎性肠病中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时凤敏 周平 +5 位作者 陈国江 李新颖 李育蓉 黎燕 沈倍奋 韩根成 《军事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02-904,908,共4页
目的观察新型CD4+T辅助细胞亚群-滤泡辅助性T细胞(T follicular helper cells,TFH)在炎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中的表达,探究其在IBD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用饮用葡聚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的方法建... 目的观察新型CD4+T辅助细胞亚群-滤泡辅助性T细胞(T follicular helper cells,TFH)在炎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中的表达,探究其在IBD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用饮用葡聚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的方法建立IBD动物模型,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小鼠脾淋巴细胞,采用不同荧光素标记的CD4I、COS、CD40L、CXCR5抗体进行流式细胞染色,分析上述TFH的表面标记在DSS诱导IBD(DSS-IBD)模型中的变化;同时提取淋巴细胞RNA,用实时定量PCR检测TFH的特异性转录因子Bcl-6和效应分子IL-21的表达变化。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DSS-IBD模型动物CD4+ICOS+,CD4+CD40L+,CD4+CXCR5+T细胞的比例,以及Bcl-6和IL-21在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显示TFH亚群的功能调节失常可能是该类IBD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肠病 滤泡辅助性T细胞 流式细胞术 实时定量PCR
原文传递
人CD19基因在痘苗系统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燕翔 胡美茹 +2 位作者 舒翠玲 洪海燕 沈倍奋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00-203,206,共5页
目的 在痘苗系统中表达人CD19基因 ,为研究CD19分子的结构、功能及研制抗CD19的单克隆抗体(mAb)打下基础。方法 用PCR技术扩增人CD19全长基因 ,并重组入克隆载体 pGEM T ,进行序列测定。将CD19全长基因克隆入痘苗表达载体pJSA1175中 ... 目的 在痘苗系统中表达人CD19基因 ,为研究CD19分子的结构、功能及研制抗CD19的单克隆抗体(mAb)打下基础。方法 用PCR技术扩增人CD19全长基因 ,并重组入克隆载体 pGEM T ,进行序列测定。将CD19全长基因克隆入痘苗表达载体pJSA1175中 ,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 ,与野生病毒共转染TK - 143细胞。运用蓝斑筛选获得含人CD19全长基因的重组痘苗病毒 ,并用此重组病毒感染TK - 143细胞 ,以APAAP法检测人CD19基因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含人CD19基因的重组痘苗病毒可表达在TK - 143真核细胞的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9 痘苗系统 基因表达
下载PDF
米哚妥林对P糖蛋白介导的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魏寅祥 赵青 +5 位作者 任志广 贾砚寒 李新颖 黎燕 彭晖 马远方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7-83,共7页
目的评价新型激酶抑制剂类抗癌药米哚妥林逆转P糖蛋白(P-gp)介导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米哚妥林0.5,1和5μmol·L-1分别加入P-gp高表达的K562/A02和K562细胞中培养72 h,MTS法测定细胞存活率以检测细胞毒性... 目的评价新型激酶抑制剂类抗癌药米哚妥林逆转P糖蛋白(P-gp)介导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米哚妥林0.5,1和5μmol·L-1分别加入P-gp高表达的K562/A02和K562细胞中培养72 h,MTS法测定细胞存活率以检测细胞毒性。米哚妥林0.125,0.25和0.5μmol·L-1在K562/A02和K562细胞中与无毒剂量的P-gp底物多柔比星、紫杉醇或长春新碱共培养72 h,MTS法测定细胞存活率以检测逆转耐药作用。米哚妥林0.5和10μmol·L-1与P-gp荧光底物罗丹明123在耐药和敏感细胞中共同孵育30 min后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底物积累的变化。米哚妥林0.5μmol·L-1与耐药和敏感细胞共同孵育72 h,Western印迹法检测耐药蛋白和信号分子的表达,定量PCR检测MDR1基因表达的变化。将米哚妥林与P-gp膜蛋白共孵育,化学发光法测定剩余ATP的量,检测米哚妥林对P-gp 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米哚妥林对P-gp高表达的K562/A02和亲本敏感细胞K562的细胞毒性无明显的差异,其中米哚妥林0.5μmol·L-1时2种细胞的存活率均达80%以上。米哚妥林0.5μmol·L-1在细胞水平即可有效逆转K562/A02对多种底物的耐药,而对敏感细胞无显著作用;米哚妥林能显著抑制P-gp的外排作用,增加底物Rh-123在K562/A02细胞中的积累,且效果好于阴性对照维拉帕米0.5和10μmol·L-1;米哚妥林对P-gp基因和蛋白表达以及AKT和ERK的表达与磷酸化水平均无影响;米哚妥林对P-gp的ATP酶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米哚妥林可抑制P-gp介导的药物外排并逆转P-gp介导的肿瘤多药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哚妥林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糖蛋白类 蛋白激酶抑制剂
下载PDF
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仝 艾辉胜 黎燕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1112-1114,共3页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非清髓性预处理 移植物抗白血病 免疫抑制剂 GVL NST ALLO-PBSCT GVHD
下载PDF
FTY720介导的淋巴细胞归巢作用对外周淋巴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肖鹤 崔健 +6 位作者 张磊 董波 孙瑛勋 于鸣 李松 沈倍奋 黎燕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009-1010,共2页
FTY720是由ISP-I衍生而来的一类新型免疫抑制剂。近年来的研究显示,FTY720在器官移植排斥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系列模型中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研究表明,FTY720主要通过减少外周淋巴细胞数目发挥免疫抑制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 FTY720是由ISP-I衍生而来的一类新型免疫抑制剂。近年来的研究显示,FTY720在器官移植排斥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系列模型中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研究表明,FTY720主要通过减少外周淋巴细胞数目发挥免疫抑制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仍存在争议。一部分观点认为FTY720是通过诱导外周淋巴细胞发生凋亡而引起白细胞数急剧下降;另一部分观点则认为FTY720是通过阻断淋巴细胞外流,即将淋巴细胞阻断在次级淋巴组织中,从而阻止活化的淋巴细胞迁移至移植器官或炎症组织部位,达到免疫抑制作用。本研究通过流式细胞技术以及荧光染料标记细胞跟踪技术证实:FTY720主要是通过促进外周循环中的淋巴细胞归巢而发挥其免疫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TY720 外周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归巢 免疫抑制作用 新型免疫抑制剂 自身免疫性疾病 介导 器官移植排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