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线粒体自噬调节骨重建及药物干预作用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意园 刘斯仪 +3 位作者 姜虹会 普玟 刘灿炎 徐家科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1483-1490,共8页
骨重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骨吸收和骨形成两个相互协调的阶段,对于预防骨骼老化,增加骨密度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线粒体自噬(mitophagy)在骨吸收和骨形成的过程中起到重要调控作用。线粒体自噬是一种特殊的细胞清理过程,通过... 骨重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骨吸收和骨形成两个相互协调的阶段,对于预防骨骼老化,增加骨密度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线粒体自噬(mitophagy)在骨吸收和骨形成的过程中起到重要调控作用。线粒体自噬是一种特殊的细胞清理过程,通过清除受损的线粒体来维持线粒体的正常功能和代谢。随着对线粒体自噬调控机制的深入了解,结合药物干预的研究,有望开发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以改善骨质疏松等骨科相关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这也将为骨科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视角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自噬 骨重建 药物干预 骨科相关疾病
下载PDF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细胞膜表面功能化的策略与应用
2
作者 廖宇思 梁剑箫 +5 位作者 温转 蔡明泽 宋张志 张薿元 安红维 王浩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3-572,共20页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层包裹结构,保护细胞内部免受外界干扰.通过对细胞膜进行修饰,引入特定的分子或结构,可以实现对细胞命运和功能的调控,从而赋予细胞特殊的功能.近年来,利用高分子材料在细胞膜上发生自组装的策略用于功能化修饰细胞膜...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层包裹结构,保护细胞内部免受外界干扰.通过对细胞膜进行修饰,引入特定的分子或结构,可以实现对细胞命运和功能的调控,从而赋予细胞特殊的功能.近年来,利用高分子材料在细胞膜上发生自组装的策略用于功能化修饰细胞膜表面已被广泛研究.本文综述了利用高分子、多肽及DNA纳米材料对细胞膜进行修饰的策略,总结了其带来的包括受体寡聚化、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以及调节细胞间通讯的生物效应以及细胞膜表面功能化的生物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膜 组装 高分子 多肽 肿瘤治疗
原文传递
广西HIV感染者/AIDS患者合并念珠菌感染预后及其机器学习预测模型
3
作者 吴玉婷 陆贝贝 +7 位作者 阳世雄 韦吴迪 石敏娟 孟思润 叶力 梁浩 谢志满 蒋俊俊 《中国热带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17-1224,共8页
目的预测影响人体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HIV/AIDS)合并念珠菌感染预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医生提供早期识别高危患者的预测指标。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9年... 目的预测影响人体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HIV/AIDS)合并念珠菌感染预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医生提供早期识别高危患者的预测指标。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9年6月在广西某传染病医院住院的HIV/AIDS合并念珠菌感染患者的临床数据,根据患者不同的预后结局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按死亡∶生存=1∶3的比例随机选择病例构建模型。将数据按7∶3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构建不同机器学习模型,综合评估模型性能选择最优模型作为最终的预测模型。最后使用SHAP值解释模型的特征,分析患者预后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收集了3098例HIV/AIDS合并念珠菌感染患者。从2012年1月至2019年6月HIV/AIDS合并念珠菌感染患者的住院病死率呈线性平稳下降趋势(P=0.043)。使用倾向性得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后得到1620例病例数据构建6种不同的机器学习模型,其中XG⁃Boost模型的性能表现最优[训练/测试集,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98/0.85,灵敏度为0.93/0.75,特异度为0.93/0.84]。呼吸衰竭、尿素和乳酸脱氢酶水平被认为是影响患者预后结局的三大因素。结论XGBoost模型在预测HIV/AIDS合并念珠菌感染患者的预后结局方面表现出良好的预测性能。该模型可为早期识别高危患者提供预警,协助临床医生采取个性化治疗措施,对指导临床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 念珠菌感染 机器学习 预测模型 XGBoost
原文传递
基于转录组与代谢组联合分析马尔尼菲篮状菌毒力蛋白Mp1p对巨噬细胞的影响
4
作者 刘宇轩 韦吴迪 +6 位作者 包秀丽 陈丽香 詹佰丽 何小桃 叶力 蒋俊俊 梁浩 《中国热带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5-270,共6页
目的通过转录组学联合代谢组学探索Mp1p对宿主巨噬细胞的影响。方法使用慢病毒构建稳定表达Mp1p的THP-1巨噬细胞株(THP-1-Mp1p^(+))。采用RNA高通量测序(RNA sequencing,RNA-Seq)技术,在转录组学分析中,检测细胞内mRNA的表达量,确定差... 目的通过转录组学联合代谢组学探索Mp1p对宿主巨噬细胞的影响。方法使用慢病毒构建稳定表达Mp1p的THP-1巨噬细胞株(THP-1-Mp1p^(+))。采用RNA高通量测序(RNA sequencing,RNA-Seq)技术,在转录组学分析中,检测细胞内mRNA的表达量,确定差异表达基因;在代谢组学分析中,通过数据库比对进行代谢物鉴定,对差异代谢物进行通路分析,揭示潜在作用机制。将代谢组学和转录组学结果联合分析,将差异代谢物和差异基因进行联合分析,进一步阐述Mp1p对巨噬细胞的作用机制。结果转录组分析表明,THP-1-Mp1p^(+)组相较于阴性对照组,共有1180个差异基因,上调基因345个、下调基因835个。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有135个,其中BP 105个、CC 28个、MF 2个。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Mp1p对THP-1巨噬细胞的作用与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高度相关。代谢组分析发现,正、负离子模式下空白对照组和THP-1-Mp1p^(+)巨噬细胞组在质量控制样本之间都能达到很好的分离。显著差异的阈值为:VIP≥1且T-test P<0.05,筛选出差异代谢物488个,其中正离子模式230个、负离子258个,将鉴定出的代谢产物进行通路富集分析,显著富集到了代谢途径上。联合分析结果显示,发现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白介素-17信号通路、NFkappaB信号通路是其中重要的代谢途径。结论毒力因子Mp1p可能通过调节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白介素-17信号通路、NF-kappaB信号通路影响宿主巨噬细胞。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理解Mp1p的作用机制,并为未来筛选相关的诊断和治疗靶点提供了可能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尼菲篮状菌 Mp1p TNF通路 转录组 代谢组
原文传递
钯锌合金纳米酶对炎症软骨细胞模型的影响
5
作者 向剑辉 苏永峰 +2 位作者 唐斌 蒙国色 程建文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558-563,共6页
目的:探讨钯锌合金(PdZn/C)纳米酶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炎症软骨细胞模型的抗炎作用。方法:合成PdZn/C纳米酶并对其进行表征。检测PdZn/C纳米酶模拟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能力。体外通过CCK-8法检测PdZn/... 目的:探讨钯锌合金(PdZn/C)纳米酶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炎症软骨细胞模型的抗炎作用。方法:合成PdZn/C纳米酶并对其进行表征。检测PdZn/C纳米酶模拟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能力。体外通过CCK-8法检测PdZn/C纳米酶与软骨细胞的生物相容性。将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炎症软骨细胞与PdZn/C纳米酶共培养,通过活性氧(ROS)荧光探针评估炎症软骨细胞的ROS水平,免疫荧光实验检测炎症软骨细胞中白细胞介素(IL)-1β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蛋白水平表达。结果: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Zeta电位证实PdZn/C纳米酶合成成功。CCK-8实验结果证实PdZn/C纳米酶有着良好的生物相容性。PdZn/C纳米酶可较好地模拟SOD和CAT活性。PdZn/C纳米酶能够降低H_(2)O_(2)诱导的炎症软骨细胞模型中的ROS水平及IL-1β和TNF-α蛋白表达水平。结论:PdZn/C纳米酶有着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减轻软骨细胞的炎症反应,是一种有着良好前景的抗炎纳米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钯锌合金 纳米酶 活性氧 骨关节炎
下载PDF
拟黑多刺蚁活性成分对LPS诱导小鼠炎性骨丢失的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冯晓靓 韦桂宁 +3 位作者 刘志娟 高一洁 周蕊 宋方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82-188,共7页
目的:研究拟黑多刺蚁活性成分(AFPR)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炎性骨丢失的作用。方法:取24只雄性C57BL/6J小鼠,每组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AFPR 0 g/kg)、AFPR给药组(4 g/kg、8 g/kg);第1天和第4天分别给予腹腔注射LPS溶液(5 mg/k... 目的:研究拟黑多刺蚁活性成分(AFPR)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炎性骨丢失的作用。方法:取24只雄性C57BL/6J小鼠,每组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AFPR 0 g/kg)、AFPR给药组(4 g/kg、8 g/kg);第1天和第4天分别给予腹腔注射LPS溶液(5 mg/kg),饲养7 d后建立小鼠炎性骨丢失模型;利用Micro-CT扫描及苏木精—伊红(HE)染色分析法分析胫骨骨组织形态学及相关参数变化情况,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染色分析小鼠胫骨骨组织破骨细胞数量的变化情况,活化T细胞核因子(NFATc1)与组织蛋白酶K(CTSK)染色分析破骨细胞活性的变化情况,并进一步采用HE染色观察小鼠体内肝肾组织的变化情况;此外,体外实验通过TRAcP染色实验探究AFPR对破骨细胞分化的作用,利用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和茜素红(ARD)染色探究AFPR对成骨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与sham组相比,AFPR 0 g/kg组胫骨骨小梁明显受到破坏,破骨细胞数目明显增多(P<0.001),且破骨特异性因子NFATc1与CTSK的表达上调。与AFPR 0 g/kg组相比,不同剂量AFPR可有效增加小鼠骨组织中骨小梁厚度与数量,并且还能够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及其特异性因子的表达水平(P<0.001),并呈剂量依赖性;在体外实验中,与AFPR 0μg/mL组相比,AFPR能够有效抑制破骨细胞分化;但AFPR对成骨细胞的活性没有影响。结论:AFPR对LPS诱导小鼠全身炎性骨丢失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且可能与抑制破骨细胞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黑多刺蚁活性成分 炎性骨丢失 脂多糖 破骨细胞
下载PDF
食蟹猴纹状体内注射α-突触核蛋白预制原纤维对嗅球病理改变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丁雨潇 粟璟曦 +5 位作者 宋琼 王丽惠 吴日宝 况昕宇 苏迎 邹春林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86-590,共5页
目的探讨α-突触核蛋白预制原纤维(α-Syn PFF)纹状体注射后能否生成病理性α-突触核蛋白(α-Syn),并从纹状体传播至嗅球,从而引起嗅球中神经元损伤。方法3只健康雌性食蟹猴双侧纹状体注射α-Syn PFF作为实验组,以脑立体定向注射手术,将... 目的探讨α-突触核蛋白预制原纤维(α-Syn PFF)纹状体注射后能否生成病理性α-突触核蛋白(α-Syn),并从纹状体传播至嗅球,从而引起嗅球中神经元损伤。方法3只健康雌性食蟹猴双侧纹状体注射α-Syn PFF作为实验组,以脑立体定向注射手术,将300μgα-Syn PFF(7 g/L)注射到双侧纹状体的6个位点,即每侧纹状体壳核头部注射60μg,体部注射60μg,尾部注射30μg。另2只健康雌性食蟹猴相同部位注射同等剂量磷酸盐缓冲液(PBS)作为对照组。注射2年后,实验猴行安乐死,取出嗅球经固定和切片,然后经尼氏染色检测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磷酸化α-Syn(pS129)、酪氨酸羟化酶(TH)、双皮质素(DCX)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嗅球中存在pS129阳性聚集体;实验组TH和DCX阳性神经元数量较对照组均显著减少[TH:(27.00±11.22)个vs.(65.80±36.54)个;DCX:(67.60±17.23)个vs.(88.30±19.89)个]。结论食蟹猴纹状体注射α-Syn PFF产生的病理性α-Syn可从纹状体传播至嗅球造成嗅球神经元损伤,诱导嗅球中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并抑制新生神经元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Α突触核蛋白 嗅球 成束猴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胫骨中段及近端皮质横向搬移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覃文聪 杨思捷 +3 位作者 林震迅 聂新宇 苏宏杰 花奇凯 《微创医学》 2023年第3期288-293,共6页
目的比较胫骨中段皮质横向搬移(MTCTT)和胫骨近端皮质横向搬移(PTCTT)治疗糖尿病足溃疡(DFU)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接受MTCTT治疗的100例DFU患者为MTCTT组,同期接受PTCTT治疗且一般资料与MTCTT组均衡可比的90例DFU患者为PTCTT组。对... 目的比较胫骨中段皮质横向搬移(MTCTT)和胫骨近端皮质横向搬移(PTCTT)治疗糖尿病足溃疡(DFU)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接受MTCTT治疗的100例DFU患者为MTCTT组,同期接受PTCTT治疗且一般资料与MTCTT组均衡可比的90例DFU患者为PTCTT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情况、足部溃疡愈合率、愈合时间、截肢率、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5.2个月。MTCTT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均长/多于PTCT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足部溃疡愈合率、愈合时间、截肢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TCTT组术后骨折、截骨块区域感染的发生率均高于PTCT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TCTT和PTCTT均能有效地促进糖尿病溃疡愈合,降低复发率及截肢率,是治疗DFU的有效方法。但PTCTT创伤更小,并发症发生风险更低,是更理想和安全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横向骨搬移 糖尿病足溃疡 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预测全球马尔尼菲篮状菌病的潜在分布 被引量:1
9
作者 包秀丽 韦吴迪 +6 位作者 何锦豪 王刚 陈丽香 刘宇轩 蒋俊俊 叶力 梁浩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23年第1期10-15,共6页
目的 预测马尔尼菲篮状菌病(talaromycosis marneffei, TSM)的潜在分布及分析其驱动因素,为监测和预防该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1964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发表在英文和中文文献中的经实验室确诊的非重复性的TSM资料及坐标信息。利用... 目的 预测马尔尼菲篮状菌病(talaromycosis marneffei, TSM)的潜在分布及分析其驱动因素,为监测和预防该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1964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发表在英文和中文文献中的经实验室确诊的非重复性的TSM资料及坐标信息。利用环境变量、竹鼠分布和HIV/AIDS流行情况建立最大生态模型来预测世界TSM的生态位,并分析其驱动因素。结果 在研究期间,共纳入705篇文章(477篇中文文章和228篇英文文章),剔除输入性病例后,共收集到100个疫源地信息纳入模型。所构建的模型训练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为0.997,测试集的AUC为0.991。Maxent模型表明,竹鼠的分布、最热季度的平均温度、最湿月份的降水量、HIV/AIDS的流行情况和最干燥季度的平均温度是影响TSM分布的5个重要变量。除了确定传统的TSM流行地区(中国长江以南、东南亚、印度北部和东北部),还确定了其他潜在的流行地区,包括长江以北部分地区、中美洲、非洲西海岸、南美洲东海岸、朝鲜半岛和日本。结论 研究结果描绘了TSM的潜在分布,并鉴定了影响其分布的驱动因素,有助于指导监测策略,提高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对TM感染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尼菲篮状菌病 竹鼠 生态位模型 分布预测
原文传递
TNF-α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sncRNAs表达的调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兴 陆艳青 +2 位作者 彭建平 王传东 张晓玲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2年第5期388-394,共7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中非编码小RNA(sncRNAs)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选择2021年8月至2021年10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5例。通过全骨髓血...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中非编码小RNA(sncRNAs)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选择2021年8月至2021年10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5例。通过全骨髓血贴壁法分离hBMSCs。TNF-α组采用含有10 ng/ml TNF-α的完全培养基进行干预,对照组加入等体积的完全培养基。干预24 h后提取hBMSCs总RNA,应用small RNA测序法检测sncRNAs的表达情况,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验证。结果经TNF-α干预,hBMSCs中5个miRNA(hsa-novel-170-mature、hsa-miR-155-5p、hsa-miR-1260a、hsa-novel-202-mature、hsa-novel-116-mature)、4个piRNA(DQ592932、DQ570992、DQ593325、DQ582827)的表达上调(P<0.05),4个miRNA(hsa-miR-141-3p、hsa-miR-3065-5p、hsa-novel-155-mature、hsa-miR-27a-5p)、13个snoRNA(SNORD14D、SNORD116-3、SNORA21、SNORD60、SNORD81、SNORD32A、SNORD117、SNORD2、SNORD1C、SNORD36B、SNORD4B、SNORA58、SNORA64)和1个snRNA(NR_003137.2)的表达下调(P<0.05)。结论TNF-α可以调控hBMSCs中多种sncRNAs的表达,进而影响hBMSCs成骨分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非编码小RNA
下载PDF
泛癌症分析揭示HIV诱导IL-6的表达对多种癌症的潜在预后影响和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静怡 林垚 +3 位作者 石敏娟 安三奇 蒋俊俊 梁浩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2期1859-1866,共8页
目的:通过泛癌症分析来揭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诱导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对不同类型肿瘤潜在预后的影响,并研究其免疫学机制。方法:将THP-1细胞分为对照组和HIV-1感染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IL-6在两组中的表达水... 目的:通过泛癌症分析来揭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诱导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对不同类型肿瘤潜在预后的影响,并研究其免疫学机制。方法:将THP-1细胞分为对照组和HIV-1感染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IL-6在两组中的表达水平;通过从cBioPortal和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33种的10688个样本癌症的基因表达数据和临床数据,分析IL-6在泛癌症中的表达水平,采用COX回归分析检验IL-6基因表达与每种癌症类型患者生存的相关性;使用xCell Web服务器分析33种癌症类型的免疫细胞丰度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12 h、24 h时,HIV-1感染组IL-6表达水平升高(P<0.05)。公共数据库整合分析结果显示,IL-6在不同癌症类型中有明显的差异表达,生存分析结果提示IL-6的表达与癌症患者的生存时间显著相关。xCell Web服务器分析结果显示,HIV诱导的IL-6表达水平可能通过调节Th1、Th2等免疫效应细胞的激活而特异性地影响肿瘤微环境,导致不同的预后。结论:IL-6在不同类型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和功能具有高度的异质性,HIV诱导IL-6的高表达可能导致感染HIV的不同癌症类型患者的不同预后,对艾滋病合并肿瘤患者的治疗和预后预测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泛癌症 IL-6 免疫
下载PDF
一种新的β-珠蛋白基因内含子Ⅱ碱基缺失和插入突变的基因型和表型分析
12
作者 陈成 梁文雪 +2 位作者 肖璇 刘倩 赵劲民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1期1788-1791,共4页
目的:分析β-地中海贫血的基因型,明确是否存在新的突变。方法:对病例进行血液学分析、血红蛋白(Hb)分析及荧光PCR及DNA测序分析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结果:共194例确诊为β-地中海贫血,其中1例为新的β-珠蛋白基因内含子Ⅱ基因突变... 目的:分析β-地中海贫血的基因型,明确是否存在新的突变。方法:对病例进行血液学分析、血红蛋白(Hb)分析及荧光PCR及DNA测序分析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结果:共194例确诊为β-地中海贫血,其中1例为新的β-珠蛋白基因内含子Ⅱ基因突变杂合子。病例男患儿,2岁,临床有轻度贫血。Hb分析结果Hb A 92.9%,Hb A2、Hb F均升高,Hb A2为4.2%,Hb F为2.9%。基因分析显示为杂合子β-珠蛋白基因IVS-Ⅱ-561至IVS-Ⅱ-562有1个碱基缺失和13个碱基插入突变,基因突变类型为IVS-Ⅱ-561-562(-1 bp,+13 bp)。结论:新的β-珠蛋白基因IVS-Ⅱ-561至IVS-Ⅱ-562突变的杂合子导致β-地中海贫血,临床表现为轻度贫血,Hb A2水平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珠蛋白基因 内含子Ⅱ Β-地中海贫血 基因型 临床表型
下载PDF
萤火虫荧光素酶标记的马尔尼菲篮状菌的构建与应用
13
作者 罗强 韦吴迪 +7 位作者 王刚 何锦豪 张洪 包秀丽 陈丽香 蒋俊俊 叶力 梁浩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8期1192-1198,共7页
目的:构建稳定表达萤火虫荧光素酶(Luc)的马尔尼菲篮状菌(TM),并进行生长状况和毒力的评估,为TM研究提供新手段和新工具。方法:构建Luc基因表达质粒pCAMBIA1303-TrpC-Hygro-gpdA-Luc,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测序手段验证质粒是否携带Luc... 目的:构建稳定表达萤火虫荧光素酶(Luc)的马尔尼菲篮状菌(TM),并进行生长状况和毒力的评估,为TM研究提供新手段和新工具。方法:构建Luc基因表达质粒pCAMBIA1303-TrpC-Hygro-gpdA-Luc,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测序手段验证质粒是否携带Luc基因。采用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将Luc插入TM基因组,在含有潮霉素培养基上筛选转化成功的TM转化子(TM-Luc)。于PDA培养基(27°C)中连续培养TM标准株ATCC18224和TM-Luc 14 d,记录二者的生长情况,挑取单个菌落进行乳酸酚棉蓝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两种菌株的形态。利用RT-qPCR和流式细胞术检测TM标准株和TM-Luc对THP-1来源巨噬细胞的杀伤情况。结果:经潮霉素筛选与电泳验证,得到稳定表达Luc的TM-Luc转化子。TM-Luc与荧光素底物结合后可发出荧光。在PDA培养基(27°C)连续培养14 d后,TM标准株菌落直径为(6.54±0.22)cm,TM-Luc菌落直径为(6.45±0.23)cm。两者表面均呈扁平绒毛状,并产生红色色素,生长曲线(P=0.273)与生长速率曲线(P=0.49)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荧光显微镜镜下TM标准株和TM-Luc形态相似。流式细胞术显示TM标准株对THP-1来源的巨噬细胞杀伤作用较强于TM-Luc,在48 h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6),在72 h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33)。炎症因子TNFA(24 h P=0.1529,48 h P=0.1115)与IL1B(24 h P=0.1338,48 h P=0.6921)在24 h、48 h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M-Luc与TM标准株形态学与功能学特征相似,可作为工具菌用于细胞感染和动物感染模型上,以便于更加直观地评估TM与宿主间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尼菲篮状菌 萤火虫荧光素酶 标准株 农杆菌介导的转化
下载PDF
地中海贫血基因治疗进展和现状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辉 贾玉艳 +1 位作者 黄粤 刘德培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地中海贫血(地贫)是由于α-或β-珠蛋白基因突变或者缺失使α-或β-珠蛋白链生成缺陷,最终导致的遗传性溶血性疾病。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能够治愈输血依赖型地贫(TDT)的选择,但由于匹配的供体来源的限制,以及不匹配供体移植的... 地中海贫血(地贫)是由于α-或β-珠蛋白基因突变或者缺失使α-或β-珠蛋白链生成缺陷,最终导致的遗传性溶血性疾病。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能够治愈输血依赖型地贫(TDT)的选择,但由于匹配的供体来源的限制,以及不匹配供体移植的风险,只有不到10%的患者能受益于这种治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的基因治疗为TDT患者提供了一个新的、可治愈的选择。β-地贫的基因治疗主要有两种策略:一是通过慢病毒载体介导补充β-珠蛋白的基因替代;二是通过基因编辑技术重新激活胎儿期γ-珠蛋白的表达。α-地贫基因治疗的研究还未有报道。本文综述了β-地贫基因治疗国际和国内的进展和现状,还讨论了目前地贫基因治疗的问题和后续研发的可能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中海贫血 基因治疗 基因编辑 造血干细胞 移植
下载PDF
早期创伤性膝骨关节炎动物模型构建方案的比较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宇涵 樊渝江 王启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2-549,共8页
背景:现有骨关节炎的有创造模方法包括前交叉韧带横断手术和前交叉韧带横断联合内侧半月板前角切除手术,前交叉韧带横断术后需要过量运动,而完整切除内侧半月板前角可能造成副损伤并增加造模结果的差异性,对术者手术技巧要求较高。目的... 背景:现有骨关节炎的有创造模方法包括前交叉韧带横断手术和前交叉韧带横断联合内侧半月板前角切除手术,前交叉韧带横断术后需要过量运动,而完整切除内侧半月板前角可能造成副损伤并增加造模结果的差异性,对术者手术技巧要求较高。目的:对传统的骨关节炎有创造模手段进行改良和简化,并比较不同方案在无高负荷运动环境下的造模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8只SD大鼠分为4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完全暴露左侧后肢膝关节腔后缝合关节腔及皮肤;横断组、横断+切除组、横断+撕裂组左侧后肢分别进行前交叉韧带横断手术、前交叉韧带横断联合内侧半月板前角切除手术、前交叉韧带横断联合内侧半月板前角撕裂手术。术后4周取膝关节标本,进行大体、X射线片、CT扫描、病理组织切片观察及PCR检测。结果与结论:①大体观察:横断组可见半月板处轻度磨损;横断+撕裂组可见外侧髁关节面严重磨损、内侧髁关节面轻度磨损、半月板严重磨损,内侧半月板全层磨损;横断+切除组可见外侧髁关节面严重磨损、内侧髁关节面轻度磨损、半月板内侧前角缺如,半月板磨损面积>50%;②X射线片与CT扫描:4组无明显差异,其中3个手术组可见胫骨前移,横断+切除组内侧半月板前角缺失;③病理组织切片观察:苏木精-伊红、甲苯胺蓝、天狼猩红染色显示,假手术组与横断组关节面光滑平整;横断+撕裂组、横断+切除组可见明显的软骨损伤及基质降解,其中横断+撕裂组软骨损伤及基质降解情况较轻;④PCR检测:横断+撕裂组、横断+切除组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基质金属蛋白酶1、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mRNA表达量高于假手术组、横断组(P<0.05),聚集蛋白聚糖的mRNA表达量低于假手术组、横断组(P<0.05);横断+切除组白细胞介素6、基质金属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前交叉韧带横断术 内侧半月板失稳术 创伤后骨关节炎 实验造模
下载PDF
新医科背景下的本科基础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金玲 罗小玲 +2 位作者 王峰 蓝秀万 刘斯佳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35-438,共4页
目的探讨新医科背景下的基础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法学校通过开设新医科本科新专业等方面优化专业结构,通过新增新医科特色课程、创新创业类课程教学内容以及运用互联网新型教学工具等途径改进课程设置,通过“做中学(Learning by Do... 目的探讨新医科背景下的基础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法学校通过开设新医科本科新专业等方面优化专业结构,通过新增新医科特色课程、创新创业类课程教学内容以及运用互联网新型教学工具等途径改进课程设置,通过“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科教融合、教赛融合等方式创新教学方法,从而对本科基础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研究与实践。结果基础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成效显著,学生创新能力素质明显提高。结论培养“医学+”基础医学创新人才符合新时代医学人才培养的需求,对推动人类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医科 基础医学 本科创新人才培养
下载PDF
吲哚丙酸抑制小胶质细胞M1极化治疗脊髓损伤 被引量:2
17
作者 滕益霖 席德双 +4 位作者 冯彦斌 梁宇 邓豪 曾高峰 宗少晖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1期5010-5016,共7页
背景:吲哚丙酸被证明可减轻糖尿病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炎症,但其能否抑制小胶质细胞M1极化治疗脊髓损伤,目前仍缺乏相关研究。目的:通过细胞实验及动物实验探究吲哚丙酸抑制小胶质细胞M1极化治疗脊髓损伤的机制。方法:①体外实验:CCK8法... 背景:吲哚丙酸被证明可减轻糖尿病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炎症,但其能否抑制小胶质细胞M1极化治疗脊髓损伤,目前仍缺乏相关研究。目的:通过细胞实验及动物实验探究吲哚丙酸抑制小胶质细胞M1极化治疗脊髓损伤的机制。方法:①体外实验:CCK8法检测BV2细胞活性并筛选最佳的吲哚丙酸使用浓度;然后将BV2细胞分为对照组、单纯给药组(50μmol/L吲哚丙酸)、脂多糖组(100 ng/mL脂多糖)、治疗组(100 ng/mL脂多糖+50μmol/L吲哚丙酸),采用Griess法检测一氧化氮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检测促炎相关因子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Seahorse实验检测BV2细胞糖酵解压力水平。②体内实验: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吲哚丙酸组。采用BBB评分与斜板实验评估大鼠脊髓损伤后功能恢复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脊髓组织中小胶质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情况;ELISA检测脊髓组织中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①体外实验:当吲哚丙酸浓度>50μmol/L时明显抑制BV2细胞活性;吲哚丙酸可通过抑制核因子κB信号通路的激活,进而抑制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及BV2细胞M1极化标志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吲哚丙酸能明显降低脂多糖诱导BV2细胞的糖酵解水平。②体内实验:脊髓损伤大鼠给予吲哚丙酸干预后,BBB评分与斜板实验角度明显增加;脊髓组织中M1极化小胶质细胞的数量显著下降及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③结果说明,吲哚丙酸可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M1极化改善炎症微环境促进脊髓损伤后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丙酸 脊髓损伤 小胶质细胞 M1极化 促炎因子 信号通路
下载PDF
小口径人工血管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鑫 侯磊 许锋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5-360,共6页
近年来,由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逐渐上升,临床上对再生血管的需求日益增加。目前,大口径人工血管(直径>6 mm)已成功应用于临床,小口径人工血管(直径<6 mm)由于血栓形成、内膜增生、炎症反应和顺应性差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原因,使... 近年来,由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逐渐上升,临床上对再生血管的需求日益增加。目前,大口径人工血管(直径>6 mm)已成功应用于临床,小口径人工血管(直径<6 mm)由于血栓形成、内膜增生、炎症反应和顺应性差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原因,使其移植后远期通畅率低,距离临床应用尚有一段距离。其中,快速内皮化、抑制血栓形成及与自体血管相匹配的顺应性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本文简述制备小口径人工血管常用材料及技术的特点,重点讨论提高人工血管生物相容性和顺应性的策略,并对未来的研究工作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口径人工血管 生物相容性 内皮化 顺应性
下载PDF
腓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重度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博凯 陈炎 +4 位作者 林震迅 高伟 何立环 邝晓聪 花奇凯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826-832,共7页
目的:探讨腓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重度糖尿病足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与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重度糖尿病足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21年10月接受治疗的重度糖尿病足患者30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腓骨横向骨搬移组、胫骨横向... 目的:探讨腓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重度糖尿病足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与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重度糖尿病足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21年10月接受治疗的重度糖尿病足患者30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腓骨横向骨搬移组、胫骨横向骨搬移组和传统治疗组3组,每组10例,术后观察患者足部溃疡愈合情况,评估住院时间、疼痛评分症状等,并计算愈合率、保肢率、复发率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48个月,平均(19.1±2.3)个月。腓骨横向骨搬移组患者患足9例愈合,愈合率90.0%,创面平均愈合时间(15.4±4.3)周,全部保肢,保肢率100%;且患者治疗后的疼痛、麻木症状均得到显著改善。至末次随访时,所有已愈合的溃疡均未复发。腓骨横向骨搬移组、胫骨横向骨搬移组溃疡复发率和患者截肢率均优于传统治疗组(均P<0.05)。结论:腓骨横向骨搬移术对糖尿病足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加速创面愈合,有效降低患者糖尿病足坏死截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技术 腓骨 骨搬移 糖尿病足
下载PDF
胫骨横搬移和介入治疗重度下肢动脉闭塞症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永鑫 覃忠 +6 位作者 丁毅 余杰 苏永锋 刘杰 陈业平 花奇凯 陈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1368-1373,共6页
[目的]比较胫骨横向搬移(tibia transverse transport,TTT)联合介入与单纯介入治疗重度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21年1月于本院治疗的86例重度ASO,根据医患沟通结... [目的]比较胫骨横向搬移(tibia transverse transport,TTT)联合介入与单纯介入治疗重度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21年1月于本院治疗的86例重度ASO,根据医患沟通结果,46例采用TTT联合介入治疗(复合组),40例采用单纯介入治疗(介入组),比较两组治疗期、随访及影像结果。[结果]复合组手术时间[(116.4±11.1)min vs(88.1±13.4)min,P<0.05]显著长于介入组,但是,前者在住院时间[(21.5±4.0)d vs(24.7±4.5)d,P<0.05]、局部清创次数[(1.4±0.5)次vs(2.3±0.9)次,P<0.05]和抗生素使用时间[(14.5±3.7)d vs(21.2±3.4)d,P<0.05]均显著优于后者。随访时间平均(18.8±4.3)个月,复合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5.0±1.6)个月vs(6.6±2.2)个月,P<0.05]、创面愈合时间[(4.2±1.8)个月vs(5.6±2.7)个月,P<0.05]、创面愈合率(92.9%vs 76.3%,P<0.05)和最终截肢率(13.0%vs 35.0%,P<0.05)均显著优于介入组。随时间推移,两组疼痛VAS评分、自我感受VAS评分、局部病灶评级均显著改善(P<0.05),术前及术后1个月,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复合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介入组(P<0.05)。影像方面,随时间推移,两组血管显像均显著改善(P<0.05),术前两组间血管造影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相应时间点复合组血管造影情况均显著优于介入组(P<0.05)。[结论]介入联合TTT治疗下肢重度ASO可显著提升治疗效果,是一种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胫骨横向骨搬移 介入治疗 溃疡 牵张成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