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耕作措施下秸秆还田对土壤速效养分和微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42
1
作者 李纯燕 杨恒山 +3 位作者 萨如拉 张瑞富 曹倩 张丽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7-201,210,共6页
为揭示西辽河平原玉米秸秆还田的效应,在2014—2015年设秸秆深翻还田(DR)和秸秆旋耕还田(RR)2个处理,以旋耕不还田(CK)为对照,研究了不同耕作措施下秸秆还田当年和次年对土壤速效养分和微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DR和RR均能不同程度的... 为揭示西辽河平原玉米秸秆还田的效应,在2014—2015年设秸秆深翻还田(DR)和秸秆旋耕还田(RR)2个处理,以旋耕不还田(CK)为对照,研究了不同耕作措施下秸秆还田当年和次年对土壤速效养分和微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DR和RR均能不同程度的提高土壤碱解氮、速效钾的含量和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且DR较RR的效果更为明显,RR对土壤有效磷含量影响不大。秸秆还田次年完熟期,3个土层(0—10,10—20,20—30cm)的平均值,土壤碱解氮含量DR和RR分别较CK增加了26.60%,16.34%,有效磷含量分别增加了19.81%,0.92%,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了23.95%,12.53%,3个土层的总计,细菌数量分别增加36.46%,9.80%,真菌数量分别增加了22.10%,21.90%,放线菌数量分别增加23.55%,17.38%。秸秆还田当年与次年相比,土壤速效养分除拔节期当年增长幅度低于次年外,其他各时期均表现为当年增长幅度高于次年,微生物量表现为次年增长幅度高于当年;秸秆还田与对照相比,土壤速效养分和微生物量的增加,主要表现在0—10cm土层;不同生育时期相比,土壤速效养分还田当年以完熟期最大,次年以拔节期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措施 玉米 秸秆还田 速效养分 微生物量
下载PDF
灌溉方式对西辽河平原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41
2
作者 杨恒山 薛新伟 +4 位作者 张瑞富 李金琴 王宇飞 邰继承 刘晶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69-77,共9页
为研究西辽河平原3种主要灌溉方式(浅埋滴灌、膜下滴灌和传统畦灌)对玉米产量和灌溉水利用率的影响,进而为生产上推广适宜节水灌溉方式提供理论依据,2017-2018连续2 a实施大田对比试验,测定了玉米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组成等指标。结果... 为研究西辽河平原3种主要灌溉方式(浅埋滴灌、膜下滴灌和传统畦灌)对玉米产量和灌溉水利用率的影响,进而为生产上推广适宜节水灌溉方式提供理论依据,2017-2018连续2 a实施大田对比试验,测定了玉米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组成等指标。结果表明,在吐丝后10~40d,干物质积累总量以膜下滴灌和浅埋滴灌最大,传统畦灌最小,9月26日以浅埋滴灌最高,膜下滴灌最低,但二者均与传统畦灌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干物质转运率及干物质转运量对籽粒的贡献率均表现为浅埋滴灌>传统畦灌>膜下滴灌,其中干物质转运率浅埋滴灌分别较膜下滴灌和传统畦灌高16.7%和5.6%,干物质转运量对籽粒的贡献率浅埋滴灌分别较膜下滴灌和传统畦灌高12.8%和3.5%;籽粒干质量强势粒和弱势粒在吐丝后30 d之内处理间差异较小,吐丝30 d后随着生育期推移处理间差异逐渐增大;平均灌浆速率强势粒以膜下滴灌最高,传统畦灌最低,弱势粒则以浅埋滴灌最高,膜下滴灌最低,而活跃生长期强势粒和弱势粒均表现为浅埋滴灌>传统畦灌>膜下滴灌;玉米籽粒产量2017年浅埋滴灌显著高于膜下滴灌(P<0.05),但与传统畦灌之间差异不显著,2018年表现为浅埋滴灌>传统畦灌>膜下滴灌(P<0.05);灌溉水利用效率不同处理间2a变化规律一致,浅埋滴灌和膜下滴灌均显著高于传统畦灌(P<0.05)。浅埋滴灌不仅具有节水、增产作用,而且由于地表无膜有效地避免了残膜污染,是西辽河平原灌区玉米高产高效栽培适宜的灌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生物量 玉米 浅埋滴灌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科尔沁沙地饲用燕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9
3
作者 林志玲 朱铁霞 +4 位作者 李天琦 赵力兴 恩和珠拉 高凯 张志华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60-765,共6页
通过对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燕麦株高、根、茎、叶、穗生物量测定,计算根冠比、茎叶比、根系贡献率、茎秆贡献率、叶片贡献率、穗贡献率等相关指标,探讨种植密度对沙地燕麦株高、生物量和物质分配规律的影响,为科尔沁沙地燕麦合理种植密... 通过对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燕麦株高、根、茎、叶、穗生物量测定,计算根冠比、茎叶比、根系贡献率、茎秆贡献率、叶片贡献率、穗贡献率等相关指标,探讨种植密度对沙地燕麦株高、生物量和物质分配规律的影响,为科尔沁沙地燕麦合理种植密度的确定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燕麦株高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呈现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450万株·hm^-2条件下株高最高,其值为92.06cm;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均随密度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最高值均出现在350万株·hm^-2条件下,分别为2 277.32g·m^-2,578.47g·m^-2,3 022.46g·m^-2;300万株·hm^-2条件下根冠比和茎叶比均高于其他密度条件下,其中密度处理之间茎叶比差异不显著,300万株·hm^-2条件下根冠比显著高于其它密度处理;叶片贡献率和茎秆贡献率各密度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300万株·hm^-2条件下根系贡献率显著高于400万株·hm^-2,根茎叶中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在350万株·hm^-2条件下达到最大值,叶片中粗脂肪、粗蛋白含量随密度增加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最大值分别为16.02%,5.66%。因此,综合考虑,以饲用为主要目的建议科尔沁沙地燕麦种植密度350万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密度 产量 物质分配 科尔沁沙地
下载PDF
施氮量对科尔沁沙地燕麦生物量及物质分配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20
4
作者 高阳 赵力兴 +2 位作者 朱铁霞 王琳 高凯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68-1172,共5页
在科尔沁沙地研究不同施氮条件下燕麦(Avena sativa L.)株高、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总生物量,以及根冠比、茎叶比、叶片贡献率、茎秆贡献率、根系贡献率和穗贡献率等相关指标,探讨沙壤土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对燕麦的影响,为科尔沁沙地... 在科尔沁沙地研究不同施氮条件下燕麦(Avena sativa L.)株高、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总生物量,以及根冠比、茎叶比、叶片贡献率、茎秆贡献率、根系贡献率和穗贡献率等相关指标,探讨沙壤土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对燕麦的影响,为科尔沁沙地燕麦氮肥管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燕麦株高、地上生物量、总生物量随着施氮量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均在N3(375kg·hm^(-2))达到最高值,值分别为:90.6cm,1 878.6g·m^(-2),2 341.2g·m^(-2);不同施肥梯度之间叶片贡献率、穗贡献率、根系贡献率、茎叶比、根冠比均表现出一定差异,而茎秆贡献率差异不显著;其中,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叶片贡献率和穗贡献率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建议本试验条件下,燕麦最佳追施氮肥量375kg·hm^(-2),追施氮肥范围300~450kg·hm^(-2)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生物量 株高 贡献率 氮肥
下载PDF
扩行距、缩株距对春玉米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5
作者 何冬冬 杨恒山 张玉芹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97-408,共12页
为探究西辽河平原地区玉米扩行距、缩株距密植增产的生理生态机制,本研究以紧凑耐密玉米品种‘农华101’和半紧凑耐密玉米品种‘伟科702’为试验材料,在6×104株·hm-2(D1)、7.5×104株·hm-2(D2)、9×104株·h... 为探究西辽河平原地区玉米扩行距、缩株距密植增产的生理生态机制,本研究以紧凑耐密玉米品种‘农华101’和半紧凑耐密玉米品种‘伟科702’为试验材料,在6×104株·hm-2(D1)、7.5×104株·hm-2(D2)、9×104株·hm-2(D3)密度下,设置扩行距、缩株距(KH,种植行距为100 cm,D1、D2和D3株距分别为16.67 cm、13.33 cm和11.11 cm)和当地农民常规种植(CK,种植行距为60 cm,D1、D2和D3株距分别为27.78 cm、22.22 cm和18.52 cm)2种种植模式,测定玉米吐丝期、乳熟期及完熟期玉米冠层叶面积指数、茎叶夹角、叶向值、透光率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计算叶面积衰减率,研究扩行距、缩株距种植对春玉米产量及冠层结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品种KH种植下产量均显著大于CK,以D2密度下增产最明显;生育后期2品种KH种植下叶面积指数均大于CK,且乳熟期均达显著水平,D2密度下差异最大;2品种KH种植下均表现为上部叶片茎叶夹角较小,叶向值较大,而中部叶片和下部叶片茎叶夹角较大,叶向值较小。2品种KH种植下冠层透光率各层位均大于CK,其中顶层和穗位层均达显著水平;D1密度下,除2015年吐丝期‘伟科702’外均表现为顶层>穗位层>底层,D2、D3密度下,除2015年乳熟期D3密度下‘伟科702’外均表现为穗位层>顶层>底层,且以吐丝期D2密度下差异最为明显。综上所述,在较高密度种植下KH种植模式冠层结构更为合理,产量更高;且不同品种对KH种植模式的响应存在差异,其中‘农华101’各层位叶面积指数、茎叶夹角均小于‘伟科702’;各层位叶向值、冠层透光率均大于‘伟科702’;实测产量不同密度下均大于‘伟科702’,在7.5×104株·hm-2密度下产量最大,且‘农华101’较‘伟科702’增产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扩行缩株 冠层结构 种植密度 产量
下载PDF
玉米秸秆还田模式对土壤肥力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萨如拉 杨恒山 +4 位作者 高聚林 范富 张瑞富 刘晶 吴帅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68-274,共7页
为探讨西辽河平原灌区玉米秸秆还田适宜模式,于2016年在连作玉米田设深翻秸秆还田(DR)、旋耕秸秆还田(RR)、深翻秸秆还田施用腐熟剂(DR+D)和旋耕秸秆还田施用腐熟剂(RR+D)4个处理,以旋耕不还田(CK)为对照,研究不同还田模式对土壤速效养... 为探讨西辽河平原灌区玉米秸秆还田适宜模式,于2016年在连作玉米田设深翻秸秆还田(DR)、旋耕秸秆还田(RR)、深翻秸秆还田施用腐熟剂(DR+D)和旋耕秸秆还田施用腐熟剂(RR+D)4个处理,以旋耕不还田(CK)为对照,研究不同还田模式对土壤速效养分、土壤酶活性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RR+D和RR分别较CK增产24.56%和28.00%,DR和DR+D产量与CK无显著差异。RR+D处理显著(P<0.05)提高了表层(0~10 cm)土壤碱解氮含量(增幅94.56%),其他处理表层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与CK无显著差异。各秸秆还田处理可不同程度提高不同土层土壤酶的活性。综合来看,该地区以旋耕秸秆还田施用腐熟剂模式的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腐熟剂 产量 土壤速效养分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滴灌对半干旱地区土壤水盐运动和次生盐渍化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7
作者 薛新伟 杨恒山 +1 位作者 张瑞富 刘晶 《中国农学通报》 2019年第32期89-94,共6页
滴灌技术是当前农业节水的主要方式之一。半干旱地区地表蒸发强烈,导致农田土壤盐分表聚及次生盐渍化的发生风险增大,在石灰性土壤地区尤为明显。笔者综述了灌溉制度、田间管理、土壤质地等因素对土壤水盐运移及次生盐渍化影响,并针对... 滴灌技术是当前农业节水的主要方式之一。半干旱地区地表蒸发强烈,导致农田土壤盐分表聚及次生盐渍化的发生风险增大,在石灰性土壤地区尤为明显。笔者综述了灌溉制度、田间管理、土壤质地等因素对土壤水盐运移及次生盐渍化影响,并针对目前半干旱区节水灌溉的发展,提出了明确滴灌条件下土壤水盐运移规律、土壤盐分累积效应以及防止次生盐渍化调控途径等需要进一步加强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半干旱地区农业节水和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区 滴灌 次生盐渍化 水盐运动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低温胁迫下紫花苜蓿根颈抗氧化酶对不同水平磷钾肥处理的响应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婷 张玉霞 +6 位作者 王显国 郭园 于华荣 沈祥军 李莹莹 张海勃 王兴河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3期243-247,共5页
本试验通过测定不同程度低温胁迫下紫花苜蓿抗氧化酶活性,研究了秋季施用不同水平磷钾肥对沙地苜蓿抗寒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逐渐增强的低温胁迫下,钾肥可以显著降低苜蓿根颈中丙二醛含量(P<0.05),随着磷肥用量的增加,苜蓿根颈中... 本试验通过测定不同程度低温胁迫下紫花苜蓿抗氧化酶活性,研究了秋季施用不同水平磷钾肥对沙地苜蓿抗寒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逐渐增强的低温胁迫下,钾肥可以显著降低苜蓿根颈中丙二醛含量(P<0.05),随着磷肥用量的增加,苜蓿根颈中丙二醛含量有增加趋势;随着钾肥处理用量的增加,苜蓿根颈抗氧化酶活性呈现逐渐增强趋势;随着磷肥处理用量的增加,苜蓿根颈抗氧化酶活性呈现逐渐降低趋势.秋季对沙地紫花苜蓿施用250 kg·hm^(-2)氯化钾,能够较大程度地提高苜蓿根颈抗氧化酶活性,增强其抗寒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磷钾肥 低温胁迫 抗氧化酶
下载PDF
作物浅埋滴灌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9
作者 郭晓旭 杨恒山 +2 位作者 邰继承 李锐 张明伟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1期80-84,共5页
浅埋滴灌技术作为一项高效节水灌溉新技术,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得以应用推广,并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介绍了浅埋滴灌技术的形成及其技术优势,并在此基础上从灌溉定额、灌溉频率、管带埋深等方面综述了灌溉水利用效率研究进展;同时,对浅... 浅埋滴灌技术作为一项高效节水灌溉新技术,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得以应用推广,并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介绍了浅埋滴灌技术的形成及其技术优势,并在此基础上从灌溉定额、灌溉频率、管带埋深等方面综述了灌溉水利用效率研究进展;同时,对浅埋滴灌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热点关注问题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滴灌 高效 节水灌溉 干旱半干旱地区
下载PDF
灌溉定额对浅埋滴灌春玉米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媛媛 杨恒山 +3 位作者 张瑞富 范秀艳 李金琴 罗方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7年第2期345-348,共4页
[目的]通过不同灌溉定额对浅埋滴灌春玉米生长与产量的影响研究,筛选出适合内蒙古东部地区的最佳灌水定额,为应用和推广浅埋滴灌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方法,设置400.20m^3/hm^2(CK),1 050.53m^3/hm^2(DG1),1 700.85m^3... [目的]通过不同灌溉定额对浅埋滴灌春玉米生长与产量的影响研究,筛选出适合内蒙古东部地区的最佳灌水定额,为应用和推广浅埋滴灌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方法,设置400.20m^3/hm^2(CK),1 050.53m^3/hm^2(DG1),1 700.85m^3/hm^2(DG2),2 351.18m^3/hm^2(DG3),3 001.50m^3/hm^2(DG4)浅埋滴灌和常规地面漫灌3 201.60m^3/hm^2(GG)共6个灌溉定额处理,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开展研究。[结果](1)随灌溉定额的增加,浅埋滴灌春玉米的株高、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相对含量呈增加趋势;(2)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表现为DG4最大,DG3次之,叶片水平水分利用效率DG3>DG4且GG处理最低;(3)DG3较GG处理的产量提高6.03%,灌溉水利用效率提高44.50%。[结论]浅埋滴灌条件下,全生育期灌溉定额为2 351.18m^3/hm^2的灌溉制度节水、节膜、增产效益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定额 浅埋滴灌 春玉米 生长 产量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饲用高粱品种比较试验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庭玉 成启明 +5 位作者 张玉霞 格根图 侯美玲 朱爱民 王晓龙 贾玉山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130-134,共5页
为了筛选出适合科尔沁沙地种植的优良饲用高粱品种,试验对科尔沁沙地8个饲用高粱[Sorghum bicolor(L.) Moench]品种的农艺性状、草产量和营养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各品种的分枝数范围为5. 33~6. 66个,株高变化范围为343. 40~42... 为了筛选出适合科尔沁沙地种植的优良饲用高粱品种,试验对科尔沁沙地8个饲用高粱[Sorghum bicolor(L.) Moench]品种的农艺性状、草产量和营养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各品种的分枝数范围为5. 33~6. 66个,株高变化范围为343. 40~425. 73 cm,茎粗变化范围为15. 77~28. 22 mm,鲜草产量变化范围为105. 92~207. 77 t/hm^2,干草产量变化范围为42. 25~82. 62 t/hm^2;品种BJ0602的粗蛋白(CP)含量最高(21. 26%),品种2180的CP含量最低(14. 76%);各品种的相对饲喂价值(RFV)均大于100,其中品种N52K1009、BJ0602、BJ0603、1230的RFV较高,而品种1220和N5212274的RFV较低。综合考虑,品种1230和N52K1009的鲜草和干草产量较高,同时RFV较高,可以制作干草或青贮饲料;品种BJ0602和BJ0603的RFV较高,但产量较低,可以作为青饲利用;品种1220和N5212274的产量较高,但RFV较低,可以作为青贮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用高粱 科尔沁沙地 农艺性状 产量 营养品质
原文传递
灌溉量对科尔沁沙地紫花苜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天琦 赵力兴 +2 位作者 林志玲 王显国 高凯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7-123,共7页
为探讨科尔沁沙地紫花苜蓿适宜灌溉量,以指针式喷灌机下建植两年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Penman-Monteith方法,以日为步长计算紫花苜蓿实际需水量(ETC)。基于ETC设置四个灌溉水平W1(60%ETC)、W2(80%ETC)、W3(100%E... 为探讨科尔沁沙地紫花苜蓿适宜灌溉量,以指针式喷灌机下建植两年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Penman-Monteith方法,以日为步长计算紫花苜蓿实际需水量(ETC)。基于ETC设置四个灌溉水平W1(60%ETC)、W2(80%ETC)、W3(100%ETC)、W4(120%ETC),研究不同灌溉量对科尔沁沙地紫花苜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018年刈割三茬的紫花苜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随灌溉量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第一茬内株高、生长速度、分枝质量随灌溉量的增加而增加,分枝数、地上生物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随灌溉量增加变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第二茬产量在各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水分利用效率随灌溉量的增加逐渐降低;第三茬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在W2、W3处理下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综合考虑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建议生育期内采用W3的灌溉水平进行灌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灌溉量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氮肥与行距对不同生育期虉草产量与品质的调控效应 被引量:10
13
作者 贾有余 骆秀梅 张永亮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312-2318,共7页
以通草1号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 cv.Tongcao No.1)为供试材料,采用行距(30、50、70cm)和施氮量(含氮量为0、46、92kg·hm^(-2))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行距与施氮量对不同生育时期虉草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与... 以通草1号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 cv.Tongcao No.1)为供试材料,采用行距(30、50、70cm)和施氮量(含氮量为0、46、92kg·hm^(-2))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行距与施氮量对不同生育时期虉草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与行距对虉草产量和品质影响明显。随施氮量增加,各生育时期虉草产量、粗蛋白、粗灰分、钙和磷含量升高,而无氮浸出物含量下降。抽穗期虉草粗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而成熟期和秋季再生期随施氮量增加反而升高。随着行距增加各生育时期虉草产量下降。在9个处理组合中,以行距30cm、施氮量92kg·hm^(-2)组合抽穗期和成熟期草产量最高,以行距70cm、施氮量92kg·hm^(-2)组合饲草品质最好。抽穗期是虉草刈割利用的适宜时期,种植行距30cm、施氮92kg·hm^(-2)时可获得较高的饲草产量和粗蛋白质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草1号虉草 行距 氮肥 草产量 营养成分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苜蓿-禾草混播组合对播种当年牧草生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永亮 骆秀梅 +1 位作者 吴明浩 潘东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8年第4期882-890,共9页
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4种牧草按豆禾比1∶1、1∶2、2∶2和2∶1间行种植,分析其播种年混播组分株高与产量变化。结果表明,禾草种类对混播禾... 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4种牧草按豆禾比1∶1、1∶2、2∶2和2∶1间行种植,分析其播种年混播组分株高与产量变化。结果表明,禾草种类对混播禾草产量影响显著(P<0.05),而对混播苜蓿产量影响不显著(P>0.05)。禾草种类对禾豆总产量影响不显著,而混播比例对混播组分产量及禾豆总产量影响显著(P<0.05)。单播苜蓿全年产量显著高于混播草地禾豆总产量(P<0.05)。在混播处理中,头茬禾豆总产量以1∶1混播最高,二茬和全年禾豆总产量以2∶1混播最高,1∶2混播各茬次及全年禾豆总产量显著低于其他混播组合(P<0.05)。豆禾比例对禾草生长及禾豆产量比有明显影响,1∶2和2∶2混播禾草生长良好,全年禾豆产量比为0.28~0.81;而1∶1和2∶1混播组合二茬禾草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全年禾豆产量比为0.11~0.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禾草混播 混播比例 禾草种类 间行种植 草产量 株高 科尔沁沙地
下载PDF
苏打盐碱地围堤养鱼改良土壤的生物性状 被引量:9
15
作者 范富 张庆国 +4 位作者 马玉露 侯迷红 萨如拉 马金慧 吕秀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2-146,共5页
为探讨盐碱地围堤养鱼对盐碱地改良效果,2016年对盐碱裸地土、围堤养鱼3,5,8 a的鱼塘淤泥及围堤养鱼5 a后种稻土壤进行分析,测定了各处理土壤样品生物性状及土壤呼吸作用。结果表明,围堤养鱼5a后种稻对微生物的改良效果最明显,与盐碱裸... 为探讨盐碱地围堤养鱼对盐碱地改良效果,2016年对盐碱裸地土、围堤养鱼3,5,8 a的鱼塘淤泥及围堤养鱼5 a后种稻土壤进行分析,测定了各处理土壤样品生物性状及土壤呼吸作用。结果表明,围堤养鱼5a后种稻对微生物的改良效果最明显,与盐碱裸地土相比,细菌、纤维素分解菌、亚硝酸细菌、磷细菌的数量分别增加了2.60×10~6,0.66×10~4,7.84×10~5,0.55×10~5 cfu/g。除多酚氧化酶在盐碱裸地中的活性最大之外,其他酶活性在围堤养鱼5 a的土壤中改良效果最明显,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纤维素酶的活性分别提高了0.008 mg/(g·24 h),0.153 mg/(g·24 h),2.035 mg/(g·20 min),0.399 mg/(g·72 h)。CO_2释放量在围堤养鱼8 a土壤里最大,比原碱土增加了7.41 mg/g。只有细菌与土壤呼吸呈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生物性状与土壤呼吸作用没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微生物 苏打盐碱地 围堤养鱼 生物性状
下载PDF
牧草根系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混播方式的响应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永亮 骆秀梅 +2 位作者 石立媛 潘东 吴明浩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9-66,共8页
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与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和猫尾草(Phleum pratense)二组分间行(豆禾间行比:0∶1、1∶0、1∶1、2∶2、1∶2、2∶1)混播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测... 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与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和猫尾草(Phleum pratense)二组分间行(豆禾间行比:0∶1、1∶0、1∶1、2∶2、1∶2、2∶1)混播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播种当年混播组分根系C、N、P含量,计算C∶N、C∶P和N∶P比值,探讨禾草种类和混播比例对混播组分根系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禾草种类根系C、N、P含量及C∶P和N∶P差异极显著(P<0.01)。虉草根系C、N、P含量显著高于无芒雀麦、披碱草(N除外)和猫尾草(P<0.05)。混播禾草种类对苜蓿根系C含量有显著(P<0.05)影响,而对N、P含量和C∶N、C∶P和N∶P影响不显著。混播比例对禾草根系C、N含量、C∶N、C∶P、N∶P以及苜蓿C含量、C∶N、C∶P影响极显著(P<0.01),而对禾草P含量和苜蓿N、P含量、N∶P没有显著影响。当禾草种类相同时,豆禾1∶2混播禾草和苜蓿根系C含量最高,2∶2混播次之,与其他混播比例间差异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禾草混播 混播方式 根系 生态化学计量学
下载PDF
浅埋滴灌条件下不同灌水量对春玉米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媛媛 杨恒山 +4 位作者 张瑞富 范秀艳 李金琴 柳宝林 德力格尔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34-1242,共9页
为探究春玉米干物质积累、转运及产量的差异,以及其在浅埋滴灌条件下的适宜灌水量,以郑单958为供试品种,采用大田试验方法,共设置6个灌水量水平,即浅埋滴灌条件下每次灌水量分别为0、13、26、39、52 mm,传统漫灌条件下每次灌水量80 mm... 为探究春玉米干物质积累、转运及产量的差异,以及其在浅埋滴灌条件下的适宜灌水量,以郑单958为供试品种,采用大田试验方法,共设置6个灌水量水平,即浅埋滴灌条件下每次灌水量分别为0、13、26、39、52 mm,传统漫灌条件下每次灌水量80 mm。结果表明,随灌水量的增加,吐丝前干物质积累量增加,吐丝后先升后降;从完熟期物质积累构成来看,茎、叶、茎+叶+籽粒以浅埋滴灌条件下每次灌水量52 mm处理最大,而籽粒则以浅埋滴灌每次灌水量39 mm处理最大。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干物质转运量、转运效率和对籽粒的贡献率总体上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以浅埋滴灌每次灌水量39 mm处理最高。在产量构成因素中,穗长、穗粗、穗粒数、千粒重与产量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水平。浅埋滴灌每次灌水量39 mm处理比当地传统漫灌每次灌水量80 mm处理增产6.03%,灌水量节约26.56%,经济效益增长6.78%。在试验地区,浅埋滴灌每次灌水量39 mm既增产又节水、节膜,是春玉米高产栽培中适宜的灌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滴灌 灌水量 春玉米 干物质 传统漫灌
下载PDF
生长调节剂对羊草生长及种子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永亮 王显国 +1 位作者 骆秀梅 姜澜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18年第1期18-24,共7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多效唑(PP333)、矮壮素(CCC)和抗倒酯(TE)对人工种植的二年龄羊草(Leymus chinensis)生长及种子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羊草分蘖期施用多效唑、矮壮素和抗倒酯均使羊草株高、穗长降低,而生殖枝数、基部...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多效唑(PP333)、矮壮素(CCC)和抗倒酯(TE)对人工种植的二年龄羊草(Leymus chinensis)生长及种子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羊草分蘖期施用多效唑、矮壮素和抗倒酯均使羊草株高、穗长降低,而生殖枝数、基部茎粗、小穗数和种子产量增加,且以多效唑处理效果最明显。生长调节剂种类与浓度对羊草种子产量有显著影响。当处理浓度为0.6,1.2和1.8kg/hm2时,多效唑处理种子产量比对照分别增长1.63,3.32和4.18倍(P<0.05);矮壮素处理种子产量比对照分别增长16.10%,113.12%和161.43%(P<0.05);抗倒酯在1.8kg/hm2处理下种子产量比对照增长103.98%(P<0.05),其余浓度间种子产量差异不显著(P>0.05)。在12个处理组合中,多效唑喷施浓度为1.8kg/hm2处理种子产量最高(260.6kg/hm2),其次为多效唑喷施浓度为1.2kg/hm2处理(217.3kg/hm2)。因高浓度(1.8kg/hm2)多效唑处理对羊草生长抑制较重以及土壤残留药剂较多等问题,在羊草分蘖期喷施1.2kg/hm2多效唑较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 植物生长调节剂 生长特性 种子产量
下载PDF
浅埋滴灌下水氮运筹对春玉米根系衰减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玉芹 杨恒山 +4 位作者 张瑞富 李从锋 提俊阳 葛选良 杨镜宏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074-3089,共16页
为探明浅埋滴灌下水氮运筹对春玉米产量及吐丝后根系衰减特性的影响,2017—2020年在通辽市科尔沁区农牧业高新科技示范园区,以传统畦灌常规施氮(W:4000 m^(3) hm^(–2),N:300 kg hm^(–2))为对照(CK),以滴灌定额为主处理,设传统畦灌常... 为探明浅埋滴灌下水氮运筹对春玉米产量及吐丝后根系衰减特性的影响,2017—2020年在通辽市科尔沁区农牧业高新科技示范园区,以传统畦灌常规施氮(W:4000 m^(3) hm^(–2),N:300 kg hm^(–2))为对照(CK),以滴灌定额为主处理,设传统畦灌常规灌量40%(W1:1600 m^(3)hm^(–2))、50%(W2:2000 m^(3) hm^(–2))、60%(W3:2400 m^(3) hm^(–2))3个水平,以施氮量为副处理,设常规施氮量50%(N1:150 kg hm^(–2))、70%(N2:210 kg hm^(–2))和常规施氮量(N3:300 kg hm^(–2))3个水平,测定不同水氮运筹下春玉米产量的变化,2019年和2020年采用BTC-100微根监测系统对春玉米吐丝后0-50 d时段内0-100 cm土层的根系进行定点连续动态监测。结果表明,春玉米产量连续4年均为W3N3显著高于CK,与W3N2、W2N3、W2N2处理差异不显著,氮肥农学效率连续4年均为W3N2较高。与CK相比,浅埋滴灌W3N30-60 cm土层根长密度、总根表面积和根系平均直径增加,80-100 cm土层根长密度降低,总根表面积和根系平均直径差异较小;吐丝后0-50 d根长密度、总根表面积和根系平均直径衰减幅度较CK低,其中20-40 cm土层根长密度吐丝后0-50 d时段W3N32年分别降低10.29%和8.83%,CK分别降低了15.04%和14.08%,平均根系衰减率W3N3较CK降低5.23%和4.43%。浅埋滴灌下,根长密度、总根表面积和根系平均直径W3N3、W3N2高于其他处理,且吐丝后0-50 d时段内0-60 cm土层衰减幅度较低,80-100 cm土层差异较小;吐丝后0-50 d时段内0-100 cm土层平均根系衰减率W3N3与W3N2差异不显著,W3N2较W2N2和W1N22年分别低5.68%、5.44%和9.75%、11.98%,较W3N1低7.16%和6.77%。方差分析表明,滴灌量和施氮量对产量和氮肥农学效率均有显著影响,滴灌量对吐丝后0-50 d时段内0-60 cm土层根长密度、总根表面积和平均根系衰减率影响显著,施氮量对吐丝后0-50 d时段内0-60 cm土层根长密度、吐丝后0-30 d时段内0-60 cm总根表面积和吐丝后0-50 d时段内0-40 cm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浅埋滴灌 水氮运筹 根系衰减 产量
下载PDF
施肥对科尔沁沙地苜蓿生长及产草量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赵力兴 高阳 +3 位作者 李天琦 王琳 王显国 高凯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36-144,共9页
为探讨施肥量对科尔沁沙地苜蓿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对不同施肥水平下科尔沁沙地的苜蓿干鲜草产量、枝条长度、茎粗、枝条数、株高等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并计算生长速率、茎叶比、根冠比、干鲜比。结果表明:①第一茬枝条长度、第二茬茎粗和... 为探讨施肥量对科尔沁沙地苜蓿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对不同施肥水平下科尔沁沙地的苜蓿干鲜草产量、枝条长度、茎粗、枝条数、株高等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并计算生长速率、茎叶比、根冠比、干鲜比。结果表明:①第一茬枝条长度、第二茬茎粗和根冠比均随施肥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第二茬枝条数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第三茬枝条数则随施肥量的增加而降低。②通过相关性分析表明,对苜蓿干草产量贡献大小的指标排序依次为茎粗>枝条数>枝条长度。③第一茬紫花苜蓿生长速率变化较为平稳,第二、三茬苜蓿均呈现前期生长迅速后期减慢的规律。④苜蓿干草总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遵循报酬递减规律,在总施肥量为656.25 kg/hm^2时苜蓿干草总产量最高,达到17 218.9 kg/hm^2。因此,建议施肥量为返青施肥375 kg/hm^2(N 60 kg/hm^2、P2O5 56.25 kg/hm^2、K2O 56.25 kg/hm^2),第一次刈割施肥131.25 kg/hm^2(N21 kg/hm^2、P2O5 19.687 5 kg/hm^2、K2O 19.687 5 kg/hm^2),第二次刈割施肥150 kg/hm^2(N 24 kg/hm^2、P2O5 22.5kg/hm^2、K2O 22.5 kg/hm^2),施肥总量656.25 kg/hm^2(N 105 kg/hm^2、P2O5 98.437 5 kg/hm^2、K2O 98.437 5kg/hm^2)。结果为科尔沁沙地苜蓿合理施肥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3号苜蓿 牧草 施肥 生长 产草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