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1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sPn震相计算震源深度的初步分析与应用 被引量:54
1
作者 高立新 刘芳 +1 位作者 赵蒙生 于红梅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3-217,244,共6页
用近震震相sPn与Pn波的到时差测定壳内近震深度的方法简捷准确。本文对2004年3月24日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5.9级地震震中1 000 km范围内不同台站记录的sPn震相进行了初步分析,计算了该次地震的震源深度。还讨论了用sPn测定震源深度的可能... 用近震震相sPn与Pn波的到时差测定壳内近震深度的方法简捷准确。本文对2004年3月24日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5.9级地震震中1 000 km范围内不同台站记录的sPn震相进行了初步分析,计算了该次地震的震源深度。还讨论了用sPn测定震源深度的可能性及该方法在日常工作中的应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N震相 壳内地震 震源深度 东乌珠穆沁旗5.9级地震
下载PDF
呼包盆地第四纪地层与环境演化 被引量:48
2
作者 李建彪 冉勇康 郭文生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32-644,共13页
通过对呼包盆地钻孔岩芯进行系统的岩石学、年代学和孢粉带的分析,综合盆地已有的研究成果,并与邻区对比,划分了盆地第四纪地层单位,同时探讨了河套古湖泊在第四纪的演化特征。结果为:1)剖面存在两个假整合接触面(Q1/Q2和Q2/Q3),可划分... 通过对呼包盆地钻孔岩芯进行系统的岩石学、年代学和孢粉带的分析,综合盆地已有的研究成果,并与邻区对比,划分了盆地第四纪地层单位,同时探讨了河套古湖泊在第四纪的演化特征。结果为:1)剖面存在两个假整合接触面(Q1/Q2和Q2/Q3),可划分为4个沉积旋回,7个孢粉带。2)剖面第四纪地层从下至上依次可划分下更新统(1070±150~844±126kaB·P.)、中更新统沟子板组(520±78~271±40kaB·P.)、上更新统萨拉乌苏组和城川组(108·7±7·8~14·80±1·03kaB·P.),以及全新统。3)河套盆地在第四纪存在4个古湖泊发育时期,即早更新世(80·0~107·0万年或更早),湖盆处于强氧化环境;中更新世早期(43·0~45·1万年),湖盆氧化强度降低;中更新世晚期(19·2~38·5万年),湖盆处于强烈的还原环境;晚更新世(2·4~11·3万年),湖盆处于还原环境。其间隔期为湖泊消亡或大规模萎缩时期,意味着盆地停止下降甚至处于上升隆起的剥蚀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地层 沉积旋回 岩石地层 年代地层 孢粉带 呼包盆地 河套盆地
下载PDF
河套盆地托克托台地湖相层研究 被引量:45
3
作者 李建彪 冉勇康 郭文生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30-639,共10页
野外观察表明托克托台地的湖相层与上覆的黄土之间存在风化剥蚀面。文章选择了一个剖面点系统地采集了孢粉样品,同时在湖相层底部、顶部和黄土层底部采集了3个光释光样品;另外在一个观察点的不整合于上新统之上的河流相中采取了一个OSL... 野外观察表明托克托台地的湖相层与上覆的黄土之间存在风化剥蚀面。文章选择了一个剖面点系统地采集了孢粉样品,同时在湖相层底部、顶部和黄土层底部采集了3个光释光样品;另外在一个观察点的不整合于上新统之上的河流相中采取了一个OSL样品。通过对这些数据结果的分析,并综合已有的地层年代、孢粉数据和水文工程地质钻孔资料,试图取得对托克托台地湖相层形成年代、环境及台地演变过程的合理认识。结果表明:1)湖相层相当于邻区的萨拉乌苏组,形成于12~10万年以前的晚更新世早期;黄土相当于邻区的城川组,形成于8万年之后的晚更新世晚期;形成于3万年左右的湖相层是晚更新世晚期同期沉积黄土相变的结果。2)古气候变化明显,晚更新世早期(12~10万年)气候温和湿润,水量充沛,推测最高湖水位介于海拔1050~1080m之间,在河套盆地形成了一个大湖泊———“河套古湖”,与“萨拉乌苏湖”是分开的;晚更新世晚期(10万年以后)气候干冷,湖水后退,同时意味着黄河开始外流,3万年时期的湖水位为海拔1020m左右。3)上新统地层遭受风化剥蚀使地表处于准平原化,在这一时期和林格尔断裂和鄂尔多斯北缘断裂发生明显位错;约12万年以后,和林格尔断裂停止位错,沉积了晚更新世早期的湖相层,约10万之后湖水向盆地中心退却,并在8万年开始沉积黄土,湖水再也未扩展到台地之上,在这期间鄂尔多斯北缘断裂继续位错直至晚更新晚期大约3万年左右停止,台地最终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地 湖相层 黄土 气候变化 河套盆地
下载PDF
晚更新世晚期呼包盆地环境演化与地貌响应 被引量:39
4
作者 马保起 李德文 郭文生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30-637,共8页
对大青山山前台地沉积地层剖面的沉积学、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晚更新世晚期呼包盆地环境发生过两次重大转变。约47-28kaB.P.的呼包盆地湖泊水位一直维持着较高的水平,湖相沉积沿河伸入大青山内;约28kaB.P.以后,湖泊逐渐退缩,山区及山前... 对大青山山前台地沉积地层剖面的沉积学、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晚更新世晚期呼包盆地环境发生过两次重大转变。约47-28kaB.P.的呼包盆地湖泊水位一直维持着较高的水平,湖相沉积沿河伸入大青山内;约28kaB.P.以后,湖泊逐渐退缩,山区及山前地带沉积特征转为以河流加积为主,并一直维持到约22kaB.P.;此后山区河流由加积转变为下切,最大下切深度达100m。断裂两侧的地貌分析表明,在约22kaB.P.之前大青山山前断裂的构造活动不明显;约28kaB.P.的湖泊-河流转换事件是与区域性的气候变化有关。约22kaB.P.的环境突变事件主要由大青山山前断裂的构造活动引起,其垂向活动速率约为4-6mm/a;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大青山山前断裂的稳定时期对应呼包盆地的湖相环境时期,而断裂的强烈活动时期对应气候的冷干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更新世晚期 呼包盆地 大青山山前断裂 湖泊-河流转换事件 加积-下切转换事件
下载PDF
文安地震前后首都圈分区波速比时变特征 被引量:36
5
作者 王林瑛 郭永霞 +1 位作者 刘芳 蒋长胜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40-253,共14页
2006年7月4日在首都圈数字地震台网的中南部发生了河北文安MS5.1地震.此次地震为该数字地震台网2002年投入运行以来发生的最强地震事件.本文利用多台和达法,分析处理了首都圈107个数字地震台站2002—2007年判读的大量震相数据.为提高波... 2006年7月4日在首都圈数字地震台网的中南部发生了河北文安MS5.1地震.此次地震为该数字地震台网2002年投入运行以来发生的最强地震事件.本文利用多台和达法,分析处理了首都圈107个数字地震台站2002—2007年判读的大量震相数据.为提高波速比计算的精度和稳定性,对波速比计算环境和条件进行了多方面限定.例如,地震发生位置相对集中,台站选取范围有限,参与计算到时数据在5个以上,以及线性拟合精度高、误差低等.经这些限定条件后的研究发现,文安地震前,在文安和唐山附近地区地震波速比出现正常—降低—恢复—发震的异常演变过程.震前1年,出现波速比较明显降低过程,异常持续时间1年左右;同期邢台、京西北、京西南、京津和北京地区波速比的变化则基本平稳.文安地震发生后,文安和唐山地区的波速比恢复正常的平稳变化状态.通过波速比计算结果的误差和稳定性分析认为,文安地震前在文安和唐山附近地区地震波速比异常是可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安地震 波速比 地震预测
下载PDF
内蒙古区域地震台网监测能力研究 被引量:36
6
作者 刘芳 蒋长胜 +4 位作者 张帆 杨彦明 梁莹 王磊 苗春兰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19-929,981,共11页
国际上新近发展的"基于概率的完整性震级"(PMC)方法,具有可考察地震定位中由于台站人为选择等造成的台网监测能力下降,以及避免传统基于G-R关系的统计算法因地震数目过少而无法评估等优点.本研究利用PMC方法,计算得到内蒙古... 国际上新近发展的"基于概率的完整性震级"(PMC)方法,具有可考察地震定位中由于台站人为选择等造成的台网监测能力下降,以及避免传统基于G-R关系的统计算法因地震数目过少而无法评估等优点.本研究利用PMC方法,计算得到内蒙古区域地震台网39个台站对周边地震事件的检测概率及台网检测概率.单台检测概率结果显示:PMC方法能够客观地反映39个台站对地震事件的检测能力;因台网布局等影响,内蒙古区域地震台网中西部和中东部地区的台站检测能力较强,而靠近蒙古、俄罗斯边境的台站,阿拉善右旗附近地区的台站,以及邻近吉林、黑龙江等地区的台站检测能力较低.合成检测概率结果显示,由于邻省台站的引入,全区80%的地区基于概率的最小完整性震级MP达到2.2左右,其余地区MP达到3.3左右.为提高地震台网监测能力,建议在监测能力较弱的中蒙交界地区、东北部地区,以及阿拉善左旗以西地区适度加密台站,进一步优化台网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区域地震台网 最小完整性震级 基于概率的完整性震级方法
下载PDF
呼和浩特地区隐伏断层土壤气氡、汞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35
7
作者 周晓成 郭文生 +2 位作者 杜建国 王传远 刘雷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0-76,共7页
根据呼和浩特地区隐伏断层土壤气中氡、汞的浓度,探讨了断层的气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确定隐伏断层的方法。在呼和浩特地区8条测线上进行了土壤气中氡、汞浓度野外现场测量,共2014个测点。测量结果表明:土壤气中氡浓度背景值为2238.7... 根据呼和浩特地区隐伏断层土壤气中氡、汞的浓度,探讨了断层的气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确定隐伏断层的方法。在呼和浩特地区8条测线上进行了土壤气中氡、汞浓度野外现场测量,共2014个测点。测量结果表明:土壤气中氡浓度背景值为2238.7~3715.4Bq/m^3,土壤气汞浓度背景值为21.1~79.4ng/m^3。在8个地球化学剖面中有7个在断层带上发现了异常,其土壤气氡、汞异常强度一般是背景值的1.7~10.3倍。根据断层带上土壤气氡、汞异常特征确定了断层的具体位置。土壤气氡、汞测量是隐伏断层探测中非常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伏断层 土壤气 呼和浩特地区
下载PDF
甘肃省地震应急专题图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30
8
作者 陈文凯 孙艳萍 +2 位作者 周中红 何少林 韩晓明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84-889,900,共7页
地震应急期间,标准清晰的专题图因其快速、直观、信息量大等优点,能及时有效地提供灾区基本情况和灾情信息,在地震灾害应急指挥及救援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地震应急图件的制作流程涉及基础数据的处理、总体设计、符号设计、制图综合... 地震应急期间,标准清晰的专题图因其快速、直观、信息量大等优点,能及时有效地提供灾区基本情况和灾情信息,在地震灾害应急指挥及救援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地震应急图件的制作流程涉及基础数据的处理、总体设计、符号设计、制图综合、打印出图等多个环节,甘肃省地震应急专题图存在应急图件制作不规范、产品产出时效性不高的问题。通过不同比例尺数据库的建立、地震应急专题图和产品目录的设计、专题图模板的制作、本地化快速出图软件的部署,使震后应急期间各类专题图件产出快速、标准化、产品化,使甘肃省地震应急快速制图的能力和水平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地震应急 专题图
下载PDF
大青山山前断裂呼和浩特段晚第四纪古地震活动历史 被引量:28
9
作者 冉勇康 张培震 +1 位作者 胡博 郭文生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5-27,共13页
通过沿大青山山前断裂呼和浩特段的奎素、乌兰不浪和青山牧场 3个地点地貌面和探槽组的精细研究 ,揭露出该断裂段距今约 1 9万年以来共发生 7次古地震事件。它们分别发生在距今约 1 875± 0 0 75、1 6 97± 0 0 96、1 4 6 5&#... 通过沿大青山山前断裂呼和浩特段的奎素、乌兰不浪和青山牧场 3个地点地貌面和探槽组的精细研究 ,揭露出该断裂段距今约 1 9万年以来共发生 7次古地震事件。它们分别发生在距今约 1 875± 0 0 75、1 6 97± 0 0 96、1 4 6 5± 0 0 6 7、1 182± 0 0 6 9、0 94 5± 0 0 2 6、0 6 83±0 0 2 6和 0 4 5 0± 0 0 2 3万年 ,平均重复间隔 2 375± 4 32年。由断层位移量限定法和多探槽校验法判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位移量限定法 多探槽校验法 大青山山前断裂 呼和浩特段 古地震活动历史 完整性
下载PDF
井水位对地壳应力-应变响应灵敏度的研究 被引量:23
10
作者 车用太 刘五洲 +4 位作者 鱼金子 高立新 纪建国 张淑亮 王爱英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13-120,共8页
从丰镇井水位的潮汐效应、地表水体荷载效应与列车荷载效应分别计算出井水位对各类应力 应变的响应灵敏度,其结果分别是6.6×10-9体应变/mm、9.6×10-7体应变/mm与1.0×10-2体应变/mm;在此基础上,推算出该井水位在张北地震... 从丰镇井水位的潮汐效应、地表水体荷载效应与列车荷载效应分别计算出井水位对各类应力 应变的响应灵敏度,其结果分别是6.6×10-9体应变/mm、9.6×10-7体应变/mm与1.0×10-2体应变/mm;在此基础上,推算出该井水位在张北地震前60mm的缓升型异常相应的含水层应变与应力前兆的量级为5.76×10-5体应变与2.3k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水位 地震前兆 潮汐效应 表水体荷载效应 列车荷载效应 地壳应力—应变 响应灵敏度
下载PDF
汶川8.0级地震HRT波地震短临波动前兆及HRT波地震短临预测方法--关于实现强震短临预测可能性的讨论 被引量:25
11
作者 钱复业 赵璧如 +25 位作者 钱卫 赵健 何世根 张洪魁 李世愚 李绍坤 严谷良 汪成民 孙振凯 张东宁 卢军 张平 杨国军 孙加林 郭纯生 唐宇雄 徐建明 夏坤涛 鞠航 殷邦红 黎明 杨东生 起卫罗 和泰名 关华平 赵玉林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23,共13页
2004年初开始在川滇地区布设的4个地电台,使用所研制的抗干扰性能极强的PS-100地电测量系统和技术,捕捉地震短临前兆.至2008汶川8.0级地震前,唯一仍在工作的红格台记录到了汶川地震的HRT波短临前兆.根据潮汐力谐振共振波(简称为... 2004年初开始在川滇地区布设的4个地电台,使用所研制的抗干扰性能极强的PS-100地电测量系统和技术,捕捉地震短临前兆.至2008汶川8.0级地震前,唯一仍在工作的红格台记录到了汶川地震的HRT波短临前兆.根据潮汐力谐振共振波(简称为HRT波)短临地震预测模型,在汶川8.0级地震前5月11日夜至12日凌晨5时分析得到了大震即将来临的结果.所记前兆同以前各台对其他强震所记的HRT波震例的规律有很强的一致性.所测物理量(地电阻率与地电流)仅在强震前才出现潮汐力的周期,而其振幅在震前数月至几天明显增大.通过研究所记的实例表明,它们通常与几天后所发生的地震有因果关系,这种波的到时与台站的震中距成正比;由这种波动所测的断层固有周期%与断层长度(震级)有关,对6-9级地震,死的范围为1-6h.有证据表明,它们是来自即将发生地震的震源区.这种波动周期较长,在地壳中,可传播数百乃至数千公里.对发生在地壳中的浅源大震,地壳固体在其孔、裂隙中通常含有易于流动的(导电的)流体(溶液),这种流体在地震孕育过程中因受力(孔隙压力)先于断层位移(地震)产生的(微小)扰动(波动),对所观测的HRT波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从2004年在川滇地区增设4个PS-100HRT波台站,试图捕捉强震短临前兆,到2008年发生汶川8.0级地震(距离新增的MN台△=288km;距离记录到HRT波短临异常的HG台△=465km;距离青川640km)前,HG台捕捉到汶川8.0级地震的HRT短临前兆的全过程,表明地震是有前兆的,地震是可以预测、预报的,在可预见的将来实现地震的短临预报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8.0级地震 HRT波短临预测模型 PS-100远程监控大地电测仪 HRT波波动前兆 强震震例的重现性与规律的一致性 地震短临预测的可行性
原文传递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震源参数和场地响应反演 被引量:24
12
作者 高立新 郑斯华 丁风和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9-114,共6页
采用Atkinson方法,基于遗传算法,利用呼和浩特数字地震台网7个子台记录的9次质量较高的地震事件资料,计算了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品质因子Q值和非弹性衰减系数c(f)。在所研究的频率范围内,前者和频率f有很好的线形关系:Q(f)=116.8f1.000;... 采用Atkinson方法,基于遗传算法,利用呼和浩特数字地震台网7个子台记录的9次质量较高的地震事件资料,计算了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品质因子Q值和非弹性衰减系数c(f)。在所研究的频率范围内,前者和频率f有很好的线形关系:Q(f)=116.8f1.000;后者与频率f的变化关系不明显。在此基础上采用Moya方法反演了7个地震台的场地响应和地震的震源参数,并对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讨论。结果显示在所研究的频率域内7个基岩台站的场地均不同程度的存在放大作用,其次震源参数间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本文还详细介绍了Atkinson方法和Moya方法的原理和计算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中西部 遗传算法 场地响应 震源参数
下载PDF
大甸子井水位的气压系数及其震前异常 被引量:24
13
作者 丁风和 赵铁锁 +5 位作者 尹占军 王鑫 魏建民 查斯 张延芹 季芳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4-176,182,共4页
对内蒙古赤峰大甸子井的水位和气压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得到了该井气压系数的背景值。还对内蒙古东部几次中强地震前该井水位气压系数的异常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该井气压系数表现出的短期高、低值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震前前兆异常的变... 对内蒙古赤峰大甸子井的水位和气压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得到了该井气压系数的背景值。还对内蒙古东部几次中强地震前该井水位气压系数的异常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该井气压系数表现出的短期高、低值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震前前兆异常的变化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大甸子井 气压系数 异常
下载PDF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尾波Q值研究 被引量:25
14
作者 刘芳 苗春兰 高艳玲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2-80,共9页
基于Sato单次散射模型,利用2001—2006年6月内蒙古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到的发生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114条ML≥2.7地震波形资料,从西到东分三个研究区对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尾波Q值进行了研究,研究中首先计算各条记录尾波4~18Hz间15个频... 基于Sato单次散射模型,利用2001—2006年6月内蒙古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到的发生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114条ML≥2.7地震波形资料,从西到东分三个研究区对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尾波Q值进行了研究,研究中首先计算各条记录尾波4~18Hz间15个频率点的尾波Q值,并对Q值与频率之间的依赖关系进行了拟合,拟合结果为:Ⅰ区Qc(f)=(69.98±20.92),f^(0.8989±0.0881);Ⅱ区Qc(f)=(55.59±14.726)f^(0.9426Ⅱ0.1084);Ⅲ区Qc(f)=(69.89Ⅱ18.54),f^(0.8352Ⅱ0.0913)。研究结果表明,尾波值表现出明显的分区性特征,研究区Ⅰ、Ⅲ表现为高Q值,研究区Ⅱ为低Q值,其结果可能与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独特的构造分区特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波QC值 SATO模型 内蒙古 中西部地区
下载PDF
大青山河谷地貌特征及新构造意义 被引量:22
15
作者 马保起 李克 +4 位作者 吴卫民 聂宗笙 杨发 郭文生 何福利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27-334,共8页
论述了大青山河谷地貌的基本特征,河谷地貌的形成和演化明显地受大青山山前断裂带的控制。在山前断裂强烈活动的地段,河流深切呈峡谷,发育多级河流阶地,河谷纵剖面为上凸形,谷底宽度与谷肩山高度之比Vf值较小;在山前断裂活动较... 论述了大青山河谷地貌的基本特征,河谷地貌的形成和演化明显地受大青山山前断裂带的控制。在山前断裂强烈活动的地段,河流深切呈峡谷,发育多级河流阶地,河谷纵剖面为上凸形,谷底宽度与谷肩山高度之比Vf值较小;在山前断裂活动较弱的地段,河流侧蚀呈宽谷,河流阶地级数较少,河谷纵剖面为下凹形,Vf值较大。河谷纵剖面凹度与大青山抬升幅度线性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青山 山前断裂 河流阶地 河谷地貌 新构造意义
下载PDF
甘-青地区地磁垂直分量加卸载响应比、逐日比分析 被引量:24
16
作者 戴勇 高立新 +4 位作者 杨彦明 尹战军 郝美仙 梁莹 陆颍哲 《华南地震》 2015年第3期1-6,共6页
以甘肃、青海及周边地区(30.5°~41.0°N,94.0°~108.0°E)作为研究区域,采用地磁垂直分量加卸载响应比方法,以及由此演化出的地磁垂直分量逐日比方法,对位于甘-青地区的都兰、山丹、古丰、固原和中卫五个台站地磁数... 以甘肃、青海及周边地区(30.5°~41.0°N,94.0°~108.0°E)作为研究区域,采用地磁垂直分量加卸载响应比方法,以及由此演化出的地磁垂直分量逐日比方法,对位于甘-青地区的都兰、山丹、古丰、固原和中卫五个台站地磁数据进行处理。结果显示:1自2008年以来,甘-青地区累计发生5次显著地震,其中4次地震前10个月内,出现过加卸载比成组高值异常,3次地震之前10个月内出现过逐日比成组高值异常;2甘-青地区地磁垂直分量加卸载响应比、逐日比异常判据阈值分别为3.0、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垂直分量 加卸载响应比 逐日比 异常
下载PDF
甘—青地区地磁谐波振幅比分析 被引量:23
17
作者 戴勇 高立新 张立丰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18,25,共8页
以甘肃、青海及周边地区(33°-43°N,94°-107°E)作为研究区,采用谐波振幅比方法处理地磁资料。结果显示:(1)在周边显著地震发生前,位于甘—青地区的嘉峪关、山丹、都兰、湟源和英鸽5个台站地磁谐波振幅比一般存... 以甘肃、青海及周边地区(33°-43°N,94°-107°E)作为研究区,采用谐波振幅比方法处理地磁资料。结果显示:(1)在周边显著地震发生前,位于甘—青地区的嘉峪关、山丹、都兰、湟源和英鸽5个台站地磁谐波振幅比一般存在"下降-转折-恢复"异常变化,其持续时间为1-3年,变化幅度为0.03-1.30,地震发生在异常转折或恢复的过程中;(2)所研究的5个地磁台站中,仅山丹台地磁谐波振幅比存在周期间的迁移特征;(3)嘉峪关、山丹两个台站地磁谐波振幅比分别自2010、2011年开始存在"下降-转折-上升"异常变化,2012年以来出现YZHx和YZHy不同项之间以及同一项不同周期间不同步迹象,今后应重点关注这两个台站地磁谐波振幅比异常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 谐波振幅比 异常 地震
下载PDF
地震活动性图象演化及有序性在短临预报中应用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21
18
作者 孙加林 曹井泉 +3 位作者 张建中 陆远忠 吕悦军 郑月君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1期110-117,共8页
将地震活动图象方法推进到短临阶段有很大难度,目前国内外尚无明显进展。本研究在时间、空间、震级下限三维空间进行多窗口连续追踪扫描,与以往和他人不同的关键是选取适当的时间窗长T、空间窗长S、起始震级M_0的值域,而不是单值,在空... 将地震活动图象方法推进到短临阶段有很大难度,目前国内外尚无明显进展。本研究在时间、空间、震级下限三维空间进行多窗口连续追踪扫描,与以往和他人不同的关键是选取适当的时间窗长T、空间窗长S、起始震级M_0的值域,而不是单值,在空间、时间、强度3个轴向进行稳定性检验,以获得稳定而又有序的演化图象为目标(不随M_0变化而变化),找到了系统进入短临阶段的图象演化标志——中等地震平静、临震空区、显著地震、应力窗口效应、条块分布、逼近地震,并分别给出判据指标。 研究将分析时间序列的非线性动力学中的算法复杂性AC值、地震活动广义时间空间分维(D_1、D_s)引入地震活动短临阶段图象演化有序性研究,提出综合表征地震活动有序性新参量——演化指数YH。为这些有序性新参量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设计了有断层和硬块体存在的地震细胞自动机模型。 上述全部研究对国内20—26个强震震例进行了回顾和展望性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 图象演化 有序性 短临预报 新进展
下载PDF
短期重现性地磁日变化感应电流集中分布与地震关系初步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冯志生 姜楚峰 +9 位作者 冯丽丽 李军辉 戴勇 黄颂 姚丽 章鑫 袁桂平 倪晓寅 戴苗 李鸿宇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02-516,共15页
通过分析台站之间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化相关性,研究中国大陆南北带地区90°E^110°E,2009~2018年地磁日变化感应电流线状集中分布现象与MS≥6.0地震关系。统计发现,我国每月平均出现约2次感应电流集中分布现象,且10天左右内有原... 通过分析台站之间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化相关性,研究中国大陆南北带地区90°E^110°E,2009~2018年地磁日变化感应电流线状集中分布现象与MS≥6.0地震关系。统计发现,我国每月平均出现约2次感应电流集中分布现象,且10天左右内有原地重复出现现象———感应电流集中分布重叠异常,原地重现的集中分布感应电流日期间隔一般在10天左右以内,原地重现日期一般不连续,重现次数一般仅有2次。研究发现,我国南北带2009~2018年共出现重叠异常23次,20次重叠异常出现后18个月内重叠段发生MS≥6.0地震,对应率高达87%,地震基本发生在重叠段端部250km以内,重叠段发生2次MS≥6.0地震的比例较低,约35%;重叠段2个端部均发生MS≥6.0地震的比例极小,仅约9%。部分重叠段走向与已经发现的上地幔和地壳高导带埋深走向基本一致,推测重叠异常发生在上地幔和地壳高导带附近,是来自上地幔和地壳内高导带附近的地震异常信息。目前已知,中国大陆强地震主要发生在上地幔高导层的隆起区一带及其壳内高导层发育地区,深部电性测深结果表明,大震易于发生在电导率急剧变化的梯度带,但这些地区何时发生地震还未得知,本文发现的重叠异常解释了这些地区1~2年内是否发生地震这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日变化 感应电流 集中分布 重现 地震异常
下载PDF
2014年云南盈江6.1和鲁甸6.5级地震前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化空间相关异常特征 被引量:19
20
作者 戴勇 冯志生 +2 位作者 杨彦明 梁莹 格根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8-147,共10页
2014年5月30日、8月3日中国西南地区(22~42°N,94~113.5°E)相继发生了盈江6.1级、鲁甸6.5级地震,在这两次地震之前位于该区域地磁台站观测数据存在显著的异常变化。本文主要采用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化空间相关方法对西南地区地磁... 2014年5月30日、8月3日中国西南地区(22~42°N,94~113.5°E)相继发生了盈江6.1级、鲁甸6.5级地震,在这两次地震之前位于该区域地磁台站观测数据存在显著的异常变化。本文主要采用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化空间相关方法对西南地区地磁数据进行了处理,以提取异常时空特征。结果显示:(1)4月1日至5月20日南山、木里、贵阳、河池和邕宁五个地磁台站与新沂、红山之间相关系数曲线出现准同步的下降变化,异常结束3个月内,西南地区相继发生这两次地震。(2)对异常期间西南地区进行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化空间相关空间扫描发现,经去除背景值和归一化之后的相关系数等值线图中出现了有别于背景分布的高梯度带(范围为0.4~0.6),盈江6.1级、鲁甸6.5级地震震中分别位于该梯度带内及其附近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异常 异常变化 盈江6.1级地震 鲁甸6.5级地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