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血压治疗进展 被引量:14
1
作者 于海霞(综述) 赵兴胜(审校) 《医学综述》 2009年第12期1824-1826,共3页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是目前人类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近年来随着大型临床循证医学及基因治疗的发展,高血压病的治疗发展迅速。本文从高...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是目前人类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近年来随着大型临床循证医学及基因治疗的发展,高血压病的治疗发展迅速。本文从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基因治疗等方面对高血压的治疗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治疗 进展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格日勒 任志亮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8年第12期1492-1494,1528,共4页
氯吡格雷是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部分患者存在氯吡格雷抵抗,即描述服用氯吡格雷而不能提供充分抗血小板作用的一种现象。氯吡格雷抵抗者血小板聚集率高,易发生心血管事件。本文对目前有关氯吡格雷抵抗的定义、可... 氯吡格雷是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部分患者存在氯吡格雷抵抗,即描述服用氯吡格雷而不能提供充分抗血小板作用的一种现象。氯吡格雷抵抗者血小板聚集率高,易发生心血管事件。本文对目前有关氯吡格雷抵抗的定义、可能发生的机制和解决方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抵抗 血小板聚集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 被引量:3
3
作者 于海霞(综述) 赵兴胜(审校) 《医学综述》 2009年第11期1657-1659,共3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也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现已揭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可以被改善的动态过程。近年来在抗动脉粥样硬化方面,随着循证医学不断证明他汀类调脂药在抗动脉粥样...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也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现已揭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可以被改善的动态过程。近年来在抗动脉粥样硬化方面,随着循证医学不断证明他汀类调脂药在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确切作用及基因治疗的发展,抗动脉粥样硬化防治有了飞速发展,本文从药物及基因等方面简述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治疗 药物 基因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评估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脉病变 被引量:2
4
作者 邬真力 高迎春 +4 位作者 任志亮 窦丽 胡晓晖 马贺 刘艳玲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0年第10期650-653,共4页
目的使用血管内超声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特点。方法选择39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为研究对象,28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为对照组,使用血管内超声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罪犯"病变血管的外弹力膜面积(EEM)、管腔横截面... 目的使用血管内超声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特点。方法选择39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为研究对象,28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为对照组,使用血管内超声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罪犯"病变血管的外弹力膜面积(EEM)、管腔横截面积(LA)、斑块面积(PA)、斑块负荷(PB)、重构指数(RI)及偏心指数(EI)等指标,并利用虚拟组织学技术对斑块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UA组和SA组患者的"罪犯"病变血管的LA、PA、P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EEM、RI、E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组斑块中脂质、坏死组织所占比例较SA组显著增高,而SA组斑块以纤维组织多见(P<0.01)。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表现与冠脉病变斑块结构、成分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超声检查 介入性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的测定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吴云 武云涛 +2 位作者 高迎春 李世荣 张剑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1年第5期401-402,共2页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 2 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 ,平均年龄 51 5岁 ;70例冠心病 (CAD)患者 ,平均年龄 55 5岁 ,分为 3组 ,单纯冠心病 3 0例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 2 5例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 1 5例 ,各...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 2 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 ,平均年龄 51 5岁 ;70例冠心病 (CAD)患者 ,平均年龄 55 5岁 ,分为 3组 ,单纯冠心病 3 0例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 2 5例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 1 5例 ,各组间在年龄、性别上无显著差异。测定方法 :放射免疫法测定。结果 :正常人的血清TNF—α值(单位 :μmol/L)为 ( 1 3 2 76± 0 2 468) ;单纯冠心病组为 ( 1 8896± 0 43 83 ) ;高血压冠心病组为 ( 2 2 1 91± 0 44 51 )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为 ( 2 53 81± 0 80 0 8)。冠心病组血清TNF—α值高于正常值 ,P <0 0 5;P <0 0 1。而组间比较高血压冠心病组和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血清TNF—α值均高于冠心病组 ,P <0 0 5。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血清TNF—α值高于高血压冠心病组 ,P <0 0 5。结论 :从本文初步研究我们认为 :血清TNF—α与冠心病密切相关 ,而其血浆浓度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可能一致 ,与有关报道不一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清 肿瘤坏死因子-Α 测定 TNFΑ
下载PDF
内蒙古地区蒙古族原发性高血压与人类心钠素基因的相关性 被引量:1
6
作者 赵平 张永平 赵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3681-3683,共3页
目的研究人类心钠素(hANP)基因C2664G变异与内蒙古地区蒙古族原发性高血压(EH)的相关性。方法以人群为基础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随机选取内蒙古牧区的蒙古族牧民650例(EH患者350例,正常血压300例),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法及限制性内切酶-片... 目的研究人类心钠素(hANP)基因C2664G变异与内蒙古地区蒙古族原发性高血压(EH)的相关性。方法以人群为基础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随机选取内蒙古牧区的蒙古族牧民650例(EH患者350例,正常血压300例),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法及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进行hANP基因C2664G多态性检测,观察CC、GG和CG基因型频率以及该位点C、G不同等位基因频率在EH组和正常血压组中的分布。结果 CC、CG和GG基因型在EH组的分布频率为0.98、0.02和0,在正常血压组为0.99、0.01和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和G等位基因频率在EH组中分别为0.98、0.02;在正常血压组中分别为0.99和0.0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ANP基因C2664G变异与蒙古族EH可能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心钠素 基因多态性 蒙古族
下载PDF
蒙汉高血压患者血浆AngⅡ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于海霞 赵兴胜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0年第5期527-530,共4页
目的:探讨动脉内皮功能改变与高血压的关系,揭示蒙古族高血压患者动脉内皮功能改变的民族差异性,为蒙古族高血压患者制定更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方法:对蒙古族高血压组,蒙古族血压正常高值组,蒙古族正常血压组、汉族高血压组、汉族血压... 目的:探讨动脉内皮功能改变与高血压的关系,揭示蒙古族高血压患者动脉内皮功能改变的民族差异性,为蒙古族高血压患者制定更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方法:对蒙古族高血压组,蒙古族血压正常高值组,蒙古族正常血压组、汉族高血压组、汉族血压正常高值组、汉族正常血压组分别化验血浆AngⅡ。分析各组的差异。结果:各组AngⅡ随血压的升高而升高。蒙汉高血压组AngⅡ均与相应民族的血压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蒙汉血压正常高值组与相应民族的血压正常组AngⅡ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蒙古族高血压组与汉族高血压组(P<0.05),蒙古族血压正常高值组与汉族血压正常高值组(P<0.05),蒙古族血压正常组与汉族血压正常组之间Ang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蒙古族高血压患者相对于汉族高血压患者血管活性物质改变明显,具有民族差异性。②蒙古族人群与汉族人群相比较,在血压正常期血管内皮功能已经紊乱。③在血压正常高值期,血浆AngⅡ的含量己经发生改变,证实在血压正常高值期存在血管活性物质水平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 高血压 AngⅡ
下载PDF
非瓣膜病房颤华法林抗凝治疗临床应用
8
作者 王玲 任鸿坤 姜巧珍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9年第10期1188-1189,共2页
目的:探讨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华法林(3 mg/片)抗凝最佳初始剂量、治疗剂量调整方法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监测,进一步推广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临床应用。方法:观察66例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剂量、初始及治疗期... 目的:探讨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华法林(3 mg/片)抗凝最佳初始剂量、治疗剂量调整方法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监测,进一步推广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临床应用。方法:观察66例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剂量、初始及治疗期间药物剂量调整方法,INR监测,随访1年,观察出血及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发生。结果:华法林2 mg起始剂量组INR多维持在1.5-2.5之间,3 mg起始剂量组INR多维持在2.2-3.0之间,起始剂量2 mg与3 mg比较治疗效果相似,而INR过高发生明显减少;华法林的维持量1.25-3.25 mg,平均(2.1±0.6)mg;INR达到1.5-3.0水平需7-14 d,平均(11±2)d;INR稳定于1.5-2.5水平需12-30 d,平均(19±4)d;随访1年,有1例小脑出血,3例齿龈出血,无缺血性脑卒中及其他部位的血栓栓塞发生。结论: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在合理、有效的INR强度(1.5-2.5)监测下,华法林以2 mg剂量起始的应用是安全、可靠的,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华法林 心律失常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冠心病血管再生作用的研究现状
9
作者 白原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5年第9期829-830,共2页
目的:综述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冠心病血管再造作用的研究现状。方法:查阅文献。结果及结论:近年来,应用细胞因子治疗冠心病的研究成为热点,其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再生、影响血管平滑肌细... 目的:综述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冠心病血管再造作用的研究现状。方法:查阅文献。结果及结论:近年来,应用细胞因子治疗冠心病的研究成为热点,其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再生、影响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促进新生血管生长等作用,使其在冠心病、尤其是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等的冠脉侧支循环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冠心病的治疗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再生 冠心病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脑钠肽浓度的变化及其意义
10
作者 白原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6年第10期886-887,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浓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各3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包括SAP和UAP。测定其血浆BNP浓度,与正常对照...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浓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各3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包括SAP和UAP。测定其血浆BNP浓度,与正常对照组20例相比较,分析各组间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血浆BNP浓度在正常对照组、SAP组、UAP组、AMI组分别为38.15±11.26pg/ml、41.92±13.37pg/ml、308.54±97.34pg/ml、736.29±103.63pg/ml,SAP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浆BNP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UAP组、AMI组与正常对照组、SAP组血浆BNP浓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0.001。AMI组与UA组血浆BNP浓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ACS时血浆BNP浓度明显升高,AMI患者血浆BNP浓度高于UA患者,表明心肌缺血是BNP释放的重要刺激因素,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钠肽 冠心病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下载PDF
1978~2009年我国蒙古族高血压文献计量学分析
11
作者 王瑞 赵兴胜 冯勇平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0年第S1期171-173,共3页
目的:了解1978~2009年间中国蒙古族高血压研究的状况及其发展超势,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为资料来源,对蒙古族高血压相关研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共检... 目的:了解1978~2009年间中国蒙古族高血压研究的状况及其发展超势,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为资料来源,对蒙古族高血压相关研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共检出74篇有效丈献,分别发表在15种期刊上,以公共卫生研究为主,其次是临床研究结合公共卫生。结论:蒙古族高血压临床研究水平偏低,发病机制研究不足,需进一步加强探讨临床治疗的最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 高丘压 文献计量学
下载PDF
尿激酶治疗顽固性心绞痛疗效观察
12
作者 武云涛 马冈智 何涛 《中国心血管康复医学》 1996年第3期80-81,共2页
顽固性心绞痛患者,对常规治疗无效,和无条件行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及冠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给尿激酶10万一50万单位加5%糖50—100nf静脉快速滴注,连续3—5天,经临床症状、心电图,血流变观察取得较好的效果。共观察50例,经临床症状,心电... 顽固性心绞痛患者,对常规治疗无效,和无条件行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及冠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给尿激酶10万一50万单位加5%糖50—100nf静脉快速滴注,连续3—5天,经临床症状、心电图,血流变观察取得较好的效果。共观察50例,经临床症状,心电图两项指标观察,显效74%;中效20%,无效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 顽固性心绞痛 血流变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老年冠状动脉病变与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_2的关系
13
作者 邬真力 高迎春 +4 位作者 任志亮 赵平 刘喜 胡晓晖 马贺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0年第11期725-728,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老年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39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28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血管内超声测定其"罪犯"病变的血管外弹力膜面积、管腔横截面积,斑块面...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老年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39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28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血管内超声测定其"罪犯"病变的血管外弹力膜面积、管腔横截面积,斑块面积、斑块负荷,并利用虚拟组织成像技术对斑块成分进行比较;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Lp-PLA2水平。结果 UA组和SA组患者的"罪犯"病变的管腔横截面积,斑块面积、斑块负荷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A组比较,UA组斑块中脂肪组织、坏死组织所占比例增高,纤维组织比例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Lp-PLA2增高(P<0.01)。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表现与血清Lp-PLA2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超声检查 介入性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与冠心病发病机制及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14
作者 郭志霞 赵兴胜 《医学综述》 2019年第22期4477-4482,共6页
冠心病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除与年龄、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及遗传因素等经典危险因素有关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同型半胱氨酸为冠心病的新型独立危险因素。同型半胱氨酸是蛋氨酸反甲... 冠心病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除与年龄、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及遗传因素等经典危险因素有关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同型半胱氨酸为冠心病的新型独立危险因素。同型半胱氨酸是蛋氨酸反甲基化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含硫氨基酸,通过影响血管内皮功能、平滑肌增殖、脂质代谢、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及凝血纤溶系统等参与冠心病的发病过程。高水平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增加了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及不良预后风险,但通过补充叶酸及B族维生素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在冠心病干预治疗中的作用尚存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同型半胱氨酸 危险因素 发病机制 药物干预
下载PDF
利伐沙班在高龄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28
15
作者 武云涛 姚璐 +5 位作者 田国祥 刘立新 陈艳梅 夏常泉 张薇 高迎春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7年第9期1066-1068,共3页
目的观察长期应用利伐沙班治疗高龄老年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2014年1月~2016年6月期间于陆军总医院干部病房住院和门诊就诊的NVAF患者75例,男性53例,女性22例。依据年龄分为高龄老年组(38例,>80岁)和老年... 目的观察长期应用利伐沙班治疗高龄老年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2014年1月~2016年6月期间于陆军总医院干部病房住院和门诊就诊的NVAF患者75例,男性53例,女性22例。依据年龄分为高龄老年组(38例,>80岁)和老年组(37例,65岁~80岁)。两组患者根据HAS-BLED评分高低确定初始口服利伐沙班剂量,然后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调整剂量。治疗前和治疗中检测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及血小板计数(PLT)。随访1年,比较两组临床栓塞事件、药物不良反应(出血、皮疹、便潜血阳性等)。结果连续监测1年,高龄老年组和老年组利伐沙班的用药剂量均为5~15 mg/d,平均应用剂量分别为(10.00±2.50)mg/d和(10.13±2.63)mg/d,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服药前比较,高龄老年组服用利伐沙班治疗1个月、6个月、12个月后PT、APTT、TT均升高,FIB与D-D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老年组治疗1个月、6个月、12个月后PT、APTT、TT均升高,FIB和D-D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所有患者均无再发急性脑梗死,均无严重出血,出现轻微出血经调整用药剂量后症状消失。结论高龄老年NVAF患者应用适当利伐沙班(5~15 mg/d)抗凝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瓣膜性房颤 利伐沙班 安全性 随访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钙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机制 被引量:19
16
作者 苏布道 陈华 贺文帅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145-149,共5页
目的分析瑞舒伐他汀钙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及对患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以收治的120例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为对象,用随机数字表... 目的分析瑞舒伐他汀钙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及对患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以收治的120例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为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60例予以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60例予以瑞舒伐他汀钙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治疗3个月后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炎性反应、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水平、心功能、血液流变学和血脂。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1.67%)比对照组(75.00%)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NT-proBNP及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及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均短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及每搏心输出量(stroke volume,SV)均高于对照组(P<0.05);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红细胞电泳时间(erythrocyte electrophoresis time,EET)、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和血浆黏度(plasma viscosity,PV)均低于对照组(P<0.05);血脂蛋白[lipoprotein(a),Lp(a)]、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TG)和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瑞舒伐他汀钙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效果显著,无明显的不良反应,与其促进患者炎性反应、基质金属蛋白酶水平、心功能、血液流变学和血脂的改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钙 美托洛尔 冠心病 心力衰竭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 心功能 血液流变学 血脂
下载PDF
利伐沙班联合氯吡格雷对房颤合并冠心病行经皮冠脉介入术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17
作者 赵冬梅 赵兴胜 南景龙 《中国药师》 CAS 2020年第8期1566-1569,共4页
目的:观察利伐沙班联合氯吡格雷对房颤合并冠心病行经皮冠脉介入术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5例非瓣膜性房颤合并冠心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置入均为药物洗脱支架)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7例)。两组患者PCI术后... 目的:观察利伐沙班联合氯吡格雷对房颤合并冠心病行经皮冠脉介入术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5例非瓣膜性房颤合并冠心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置入均为药物洗脱支架)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7例)。两组患者PCI术后予基础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华法林+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给予利伐沙班+氯吡格雷治疗,均连续治疗12个月。对比两组患者基线资料;随访2年,评估患者安全性指标(口腔、消化道、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皮肤等部位的出血风险)和有效性指标(指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缺血性卒中等)。结果:观察组TIMI、GUSTO出血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死亡、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房颤合并冠心病PCI术后的抗凝效果良好,且出血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伐沙班 氯吡格雷 房颤合并冠心病 经皮冠脉介入术 疗效
下载PDF
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早期动脉硬化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6
18
作者 武云涛 姚璐 +5 位作者 田国祥 张薇 夏常泉 刘辉 王晓兵 高迎春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年第9期1033-1036,共4页
目的 分析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早期动脉硬化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患者的干预作用。方法入选2011年1月-2013年1月于陆军总医院门诊体检的早期动脉硬化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男性患者167例。按血脂水平分为3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目的 分析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早期动脉硬化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患者的干预作用。方法入选2011年1月-2013年1月于陆军总医院门诊体检的早期动脉硬化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男性患者167例。按血脂水平分为3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4 mmol/L归入辛伐他汀40 mg组(57例,辛伐他汀40 mg/d,阿司匹林片100 mg/d,12个月);2.6 mmol/L≤LDL-C〈3.4 mmol/L归入辛伐他汀20 mg组(65例,辛伐他汀20 mg/d,阿司匹林片100 mg/d,12个月);LDL-C〈2.6 mmol/L归入对照组(45例,未服用辛伐他汀和阿司匹林片)。于用药前及用药12个月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入选者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FMD),颈动脉、腹主动脉、下肢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MD)。检测血脂,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DL-C。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辛伐他汀40 mg组和辛伐他汀20 mg组治疗后IMT值均降低,而对照组IMT值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辛伐他汀40 mg组和辛伐他汀20 mg组治疗后LDL-C和TC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辛伐他汀40 mg组和辛伐他汀20 mg组治疗后FMD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辛伐他汀40 mg组和辛伐他汀20 mg组FMD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N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可逆转早期动脉硬化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其作用机制与降低TC、TG和LDL-C有一定关系,但无明显的量效关系,可能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考虑与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功能 辛伐他汀 阿司匹林 动脉硬化
下载PDF
华法林低强度抗凝治疗高龄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长期随访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武云涛 陈艳梅 +7 位作者 田国祥 姚璐 刘立新 夏常泉 张峰 李响 张薇 高迎春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7年第4期430-432,共3页
目的观察长期应用华法林低强度抗凝治疗高龄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2007年1月~2009年6月期间于陆军总医院治疗的NVAF患者115例,其中男性93例,女性22例。所有患者依据年龄分为高龄老年组(58例,≥80岁)和... 目的观察长期应用华法林低强度抗凝治疗高龄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2007年1月~2009年6月期间于陆军总医院治疗的NVAF患者115例,其中男性93例,女性22例。所有患者依据年龄分为高龄老年组(58例,≥80岁)和老年组(57例,65~79岁)。所有患者用药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均口服华法林,初始剂量为2.5mg/d,采用低强度抗凝,目标INR l.6~2.5,依据INR调整华法林剂量。随访5年,记录达到目标INR的华法林用量和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连续监测5年,两组患者达到目标INR稳态的华法林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无急性脑梗死发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17.2%vs.1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密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下,高龄老年NVAF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国际标准化比值控制在1.6~2.5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华法林 国际标准化比值 安全性 长期随访
下载PDF
NT-proBNP在不同NYHA分级中的意义 被引量:13
20
作者 王玲 孙晶 《医学综述》 2012年第14期2274-2276,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NT-proBNP浓度变化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意义。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5例作为试验组,NYHA分级分为Ⅱ~Ⅳ级,正常对照组21例,测定NT-proBNP血浆浓度。结果各组间NT-proBN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T-proBNP与... 目的探讨血浆NT-proBNP浓度变化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意义。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5例作为试验组,NYHA分级分为Ⅱ~Ⅳ级,正常对照组21例,测定NT-proBNP血浆浓度。结果各组间NT-proBN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T-proBNP与NYHA分级呈正相关(r=0.509,P<0.01),抗心力衰竭治疗7 d后,与入院时相比各心力衰竭组NT-proBNP明显下降(P<0.01)。结论 NT-proBNP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严重程度的判断、疗效判定是一项快速、简便的指标,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心力衰竭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端前体脑钠肽 心力衰竭 NYHA分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