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ite Touch铒激光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的效果观察
1
作者 吉俊盈 刘焱 +2 位作者 任强 陈青宇 仲琳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研究Lite Touch铒激光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收治的慢性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患者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 目的:研究Lite Touch铒激光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收治的慢性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患者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牙周基础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Lite Touch铒激光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牙周临床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菌斑指数(PLI)、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CAL)及出血指数(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个月,试验组PD、B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个月,两组PLI与CA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PL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试验组PD、CAL与B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te Touch铒激光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的效果较好,能够优化牙周临床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e Touch铒激光 2型糖尿病 慢性牙周炎
下载PDF
A-PRF诱导软硬组织再生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孙佳佳 王熙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15-117,共3页
目前来源于自体血的血小板浓缩制品广泛应用于软组织和口腔颌面外科的骨再生治疗[1],是当今医学和口腔医学领域的前沿技术,目标是促进软、硬组织的愈合[2]。在口腔医学领域,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advanced platelet-rich fibrin,A-PR... 目前来源于自体血的血小板浓缩制品广泛应用于软组织和口腔颌面外科的骨再生治疗[1],是当今医学和口腔医学领域的前沿技术,目标是促进软、硬组织的愈合[2]。在口腔医学领域,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advanced platelet-rich fibrin,A-PRF)被广泛应用于牙槽外科、牙周、口腔种植等领域。本文拟从A-PRF在诱导口腔软硬组织再生的临床应用进行总结,介绍A-PRF的基本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RF 软硬组织 上颌窦提升术 位点保存
原文传递
16S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肾移植患者唾液菌群分布特征
3
作者 姚雅男 梁宏雁 +4 位作者 吉俊盈 王靖宇 高静 姜志伟 常秋芳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23年第3期201-204,共4页
目的 以高龋均患者唾液菌群为参照,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肾移植患者唾液菌群分布情况。方法 选取9名肾移植术后1年的患者为实验组,9名高龋均的患者(DMFT≥6)为对照组,采集唾液,提取DNA进行PCR扩增、测序,分析两组唾液菌群结构及多样... 目的 以高龋均患者唾液菌群为参照,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肾移植患者唾液菌群分布情况。方法 选取9名肾移植术后1年的患者为实验组,9名高龋均的患者(DMFT≥6)为对照组,采集唾液,提取DNA进行PCR扩增、测序,分析两组唾液菌群结构及多样性差异。结果 肾移植组患者与高龋均组患者唾液菌群有相似的多样性指数,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肾移植组与高龋均组患者唾液菌群均具有特定的优势菌,且保持相对稳定性,在相对丰度上存在差异,其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梭杆菌门(Fusobacteria),纤毛菌属(Leptotrichia spp.),坦纳菌属(Tannerella spp.),梭菌属(Clostridium spp.)在两组间具有显著差异。结论 肾移植患者口腔微生物群落结构与高龋均人群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SrRNA 肾移植 唾液菌群
下载PDF
创新课程改革,提升“双轨合一”模式下口腔医学专业硕士培养质量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焱 陈青宇 +3 位作者 姜志伟 赵越 仲琳 马果静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86-88,104,共4页
目的:探讨“双轨合一”模式下,创新课程改革对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依据“双轨合一”模式进行培养的2015级至2017级口腔医学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从完善课程框架、改革教学方法和丰富考核评价体系多方面创新专硕的... 目的:探讨“双轨合一”模式下,创新课程改革对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依据“双轨合一”模式进行培养的2015级至2017级口腔医学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从完善课程框架、改革教学方法和丰富考核评价体系多方面创新专硕的课程改革。就学位课程设置、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培训、临床思维能力及医患沟通能力培养、参与科研情况、考核系统评价、临床带教教师及基地培养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课程改革实施效果。结果:在学位课程框架、专业理论授课、实践技能培训、临床思维能力、科研能力培养、教师和基地培养满意度方面大部分专硕学生满意度的平均分值较高,且高分值(>4分)占比较大。但医患沟通能力培养和培养过程中考核系统评价学生的满意度不高。大部分学生认为创新课程改革,对于提升“双轨合一”模式下口腔医学专业硕士的临床综合能力具有促进作用。结论:创新课程改革,有利于提升“双轨合一”模式下口腔医学专业硕士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课程改革 双轨合一 口腔医学专业硕士培养质量
下载PDF
口腔医学专业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育的探索及思考
5
作者 刘焱 黄晓月 +3 位作者 姜志伟 王靖宇 仲琳 陈青宇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第13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口腔医学专业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包头医学院2017级口腔医学专业两个本科班48名学生按照班级分成两组,实验组实施混合式教学,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模式。通过课程考核成绩和问卷调... 目的探讨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口腔医学专业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包头医学院2017级口腔医学专业两个本科班48名学生按照班级分成两组,实验组实施混合式教学,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模式。通过课程考核成绩和问卷调查结果评价两组教学效果。结果课程考核成绩分析显示,两组客观题得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实验组主观题得分和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对授课教师、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创新思维和就业能力培养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口腔医学专业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中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考试成绩和教学满意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医学专业 混合式教学模式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下载PDF
RHo激酶与牙周炎和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6
作者 仲琳 刘焱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2期88-91,共4页
探讨在牙周炎和冠心病两种疾病中,Rho激酶发挥的作用,以及牙周炎和冠心病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门诊就诊的牙周炎患者、部分健康志愿者,以及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 探讨在牙周炎和冠心病两种疾病中,Rho激酶发挥的作用,以及牙周炎和冠心病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门诊就诊的牙周炎患者、部分健康志愿者,以及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及口腔检查结果分组:健康对照组(A组)30例,单纯冠心病患者(B组)30例,单纯慢性中重度牙周炎患者(C组)30例,冠心病并中重度牙周炎患者(D组)30例。采集受检者龈沟液,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Rho激酶的水平,对比四组的检测结果。结果 D组患者龈沟液中Rho激酶水平显著升高,冠心病和牙周炎对患者龈沟液中Rho激酶的表达有协同交互作用(P<0.05);对冠心病患者而言,牙周炎患者相对于没有牙周炎的患者Rho激酶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对牙周炎患者而言,患有冠心病的患者相对于没有患上冠心病的患者,其Rho激酶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如果患者只患有冠心病,或者是只患有牙周炎,则两组患者的Rho激酶表达水平和健康人士相比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患者患上牙周炎之后,可能会激活Rho激酶,进而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牙周炎 龈沟液 RHO激酶
下载PDF
基础融合临床的MDT模式在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7
作者 刘焱 陈青宇 +1 位作者 吉俊盈 仲琳 《卫生职业教育》 2022年第2期57-59,共3页
探讨MDT模式下基础理论融合临床应用的教学改革在口腔医学本科生口腔解剖生理学课程中的初步应用效果,以提高培养质量和学生满意度。
关键词 基础融合临床 MDT模式 口腔解剖生理学
下载PDF
上前牙相邻种植体间黑三角出现情况的临床研究
8
作者 连毅达 王宏远 +1 位作者 李昊燊 曹庆堂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23年第3期167-173,179,共8页
目的:通过回顾性调查分析上前牙种植体间距、牙冠接触点位置高低对植体间黑色三角区出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21年8月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行上前牙连续种植修复并符合纳入标准患者74人,龈乳头共计86例,根据有无出现黑三角... 目的:通过回顾性调查分析上前牙种植体间距、牙冠接触点位置高低对植体间黑色三角区出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21年8月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行上前牙连续种植修复并符合纳入标准患者74人,龈乳头共计86例,根据有无出现黑三角的情况,将患者分两组。然后分别记录各组种植体间的水平距离和牙冠龈端邻接点到牙槽骨垂直距离,分析种植体间的水平距离和牙冠龈端邻接点到牙槽骨垂直距离对黑三角的影响。根据植体间距将水平距离分为两组,Ⅰ组:≤4 mm;Ⅱ组:>4 mm。根据牙冠接触点距牙槽嵴顶距离将垂直距离分为两组:A组:3 mm~5 mm,B组:>5 mm。分析各组间黑三角出现情况有无差异。结果:未出现黑三角的60例龈乳头中,水平距离为(4.14±0.44)mm,垂直距离为(3.68±0.63)mm,出现黑三角的26例龈乳头中,水平距离为(3.73±0.55)mm,垂直距离为(5.14±0.46)mm,二组数据均有统计学意义(α=0.05,P<0.05)。对不同水平距离分组的黑三角出现情况进行卡方检验,两组间黑三角出现率有差别(χ^(2)=6.753,P<0.05),Ⅱ组恢复率较好,为78.9%;对不同垂直距离分组的黑三角出现情况进行卡方检验,两组间黑三角出现率有差别,且差异显著(χ^(2)=48.308,P<0.05)A组恢复率较好,为91.8%。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水平距离(≤4 mm)B值为1.913,P<0.05,OR值为6.773;垂直距离(>5 mm)B值为4.433,P<0.05,OR值为84.209。结论:水平距离≤4 mm与垂直距离>5 mm均是影响黑色三角区出现的因素,其中水平距离在此范围内,距离越小时,黑三角越容易出现,垂直距离在(3.68±0.63)mm时黑三角不易出现,但可能并不是龈乳头高度恢复的极限。垂直距离>5 mm时黑三角容易出现,且较其他因素更容易导致黑三角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 美学 黑三角 龈乳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