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2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代西南面招讨司探讨 被引量:16
1
作者 何天明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66-70,共5页
西南面招讨司是辽代所设的重要军政机构。对于它的研究,可以使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辽代统治者对这一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情况。本文拟对这一机构予以系统探讨,希望对辽代边防官制的研究有所禆益。 西南面招讨司的设置与职官 辽神册元年(91... 西南面招讨司是辽代所设的重要军政机构。对于它的研究,可以使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辽代统治者对这一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情况。本文拟对这一机构予以系统探讨,希望对辽代边防官制的研究有所禆益。 西南面招讨司的设置与职官 辽神册元年(916年)二月,耶律阿保机在龙化州(内蒙通辽市西南)即皇帝位,建立辽政权。此后不久,他即亲统大军,征讨突厥、党项、吐浑等族,同时,也抓住有利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代 辽朝 辽史 耶律阿保机 辽政权 辖境 阴山 节度使 丰州 军政机构
下载PDF
论当代生态科学理论视野中的蒙古族传统游牧文化 被引量:9
2
作者 葛根高娃 薄音湖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7-32,共6页
从物质层面看 ,在当代生态经济学的理论视野中 ,蒙古族传统游牧文化成功地解决了草畜平衡、草场保护、草原生态系统内的能量节约与持续循环等重大问题 ;从精神层面看 ,在当代生态伦理学的理论视野中 ,蒙古族传统游牧文化成功地实现了生... 从物质层面看 ,在当代生态经济学的理论视野中 ,蒙古族传统游牧文化成功地解决了草畜平衡、草场保护、草原生态系统内的能量节约与持续循环等重大问题 ;从精神层面看 ,在当代生态伦理学的理论视野中 ,蒙古族传统游牧文化成功地实现了生态化的生命观、自然观及与自然相处的和谐观 ;从制度层面看 ,在当代生态科学系统性、整体性及相互依赖性这一总的精神与原则的理论视野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科学理论 蒙古族 传统游牧文化 物质层面 精神层面 制度层面
下载PDF
蒙古装饰艺术与蒙古传统文化诸方面的关系 被引量:14
3
作者 克里斯蒂娜.查伯罗斯 陈一鸣 《蒙古学信息》 1998年第1期16-24,共9页
蒙古装饰艺术与蒙古传统文化诸方面的关系〔英〕克里斯蒂娜·查伯罗斯(KrystynaChabros)翻译陈一鸣(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一、导言本文论述的是与喇嘛寺院的宗教艺术截然不同的家庭装饰艺术。佛教的佛像... 蒙古装饰艺术与蒙古传统文化诸方面的关系〔英〕克里斯蒂娜·查伯罗斯(KrystynaChabros)翻译陈一鸣(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一、导言本文论述的是与喇嘛寺院的宗教艺术截然不同的家庭装饰艺术。佛教的佛像艺术并非源于蒙古本土这一事实,常常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饰艺术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 传统文化 瓦西里耶夫 装饰图案 蒙古包 蒙古人 对称形 乌兰巴托 《蒙古秘史》
原文传递
“草原丝绸之路”—亚欧大陆草原通道与中原地区的经济交流 被引量:13
4
作者 卢明辉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73-78,共6页
早在商周时期,中原地区就与游牧于泾、洛水以西和以北草原地区的诸戎,狄都族之间有了频繁交往联系。周武王伐纣后建都洛阳,后又迁都于丰镐时,西北和北方的戎,狄诸游牧都族,派遣入贡使者,驰命走驿,前来中原的洛都,镐京等地,以... 早在商周时期,中原地区就与游牧于泾、洛水以西和以北草原地区的诸戎,狄都族之间有了频繁交往联系。周武王伐纣后建都洛阳,后又迁都于丰镐时,西北和北方的戎,狄诸游牧都族,派遣入贡使者,驰命走驿,前来中原的洛都,镐京等地,以时入贡,命曰,“荒服”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欧大陆 草原通道 中原地区 经济交流 “草原丝绸之路”
下载PDF
蒙古族历史人口初探(11世纪-17世纪中叶) 被引量:8
5
作者 王龙耿 沈斌华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5期1-11,共11页
蒙古族人口的历史估算,至今仍是一件刚刚开始的尝试。成吉思汗于13世纪初统一蒙古语族、突厥语族各部,建立汗国;同时形成新的民族共同体──蒙古族,当时的人口约110余万,这一估算数可能高了一点。传说元朝蒙古族人口有四五百... 蒙古族人口的历史估算,至今仍是一件刚刚开始的尝试。成吉思汗于13世纪初统一蒙古语族、突厥语族各部,建立汗国;同时形成新的民族共同体──蒙古族,当时的人口约110余万,这一估算数可能高了一点。传说元朝蒙古族人口有四五百万之多,我们在概念上把“蒙古人”、“蒙古军”、“蒙古属民”等与“蒙古族人口”适当地加以区别开来,推算出14世纪蒙古族的实际人口为200万左右,年平均增长率约8‰。从14世纪末至15世纪后期,在北元和明代,蒙古族人口曾下降到160万。但1480年达延汗重新统一蒙古之后,人口又逐渐回升,明末蒙古族人口有190余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 人口 成吉思汗 元朝 北元 明朝
下载PDF
论草原文化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晓克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8,共5页
史前时期,北方草原的先民们创造了自成序列的原始文化,中华民族许多文化传承的源头都可以追溯到这里。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相比,在某些方面甚至居于领先地位。进入文明时代后,数千年来,草原文化通过北方草原民族与中原人民和平交往以及... 史前时期,北方草原的先民们创造了自成序列的原始文化,中华民族许多文化传承的源头都可以追溯到这里。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相比,在某些方面甚至居于领先地位。进入文明时代后,数千年来,草原文化通过北方草原民族与中原人民和平交往以及各类战争的形式,不断同黄河文化、长江文化交流、融合、汇聚,共同造就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并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和丰富多彩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文化 黄河文化 长江文化 汇聚融合 中华文化 多元一体
下载PDF
辽代契丹人的婚姻 被引量:9
7
作者 岛田正郎 何天明 《蒙古学信息》 2004年第3期1-7,共7页
关键词 契丹人 辽代 耶律 《辽史》 天祚帝 道宗 婚制 辽朝 斡耳朵 横帐
原文传递
蒙古族历史人口初探(17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 被引量:9
8
作者 王龙耿 沈斌华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2期30-41,共12页
蒙古族人口在清朝初期约217万,较明末稍有回升。但由于清朝统治者长期实行削弱蒙古族力量的政策,1840年后我国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致使蒙古族人口出现持续下降趋势,清末降至172万。民国时期因外蒙古独立,我国蒙... 蒙古族人口在清朝初期约217万,较明末稍有回升。但由于清朝统治者长期实行削弱蒙古族力量的政策,1840年后我国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致使蒙古族人口出现持续下降趋势,清末降至172万。民国时期因外蒙古独立,我国蒙古族人口减少54万以上。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全国蒙古族人口为131.6万。民国时期蒙古族人口虽略有增长,但各地并不平衡,有的地区主要是农区、半农半牧区增长幅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 人口 清朝 民国 外蒙古 中国
下载PDF
匈奴政权中“二十四长”和“四角”、“六角”探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春梅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7-51,共5页
匈奴政权“最大国”、“二十四长”、“四角”、“六角”是研究匈奴历史的重要内容。在以往研究成果中,关于“最大国”、“二十四长”的某些看法是值得商榷的。南匈奴时期,匈奴政权以“王”为特征的体制基本确立。深入研究这些问题,有... 匈奴政权“最大国”、“二十四长”、“四角”、“六角”是研究匈奴历史的重要内容。在以往研究成果中,关于“最大国”、“二十四长”的某些看法是值得商榷的。南匈奴时期,匈奴政权以“王”为特征的体制基本确立。深入研究这些问题,有助于弄清匈奴职官制度的整体性内涵及其发展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匈奴 二十四长 四角 六角
下载PDF
略论清末蒙古地区的“新政” 被引量:3
10
作者 邢亦尘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6年第3期37-42,共6页
本世纪初,清朝政府对蒙古地区的统治明显“松动”,开始放弃传统的封禁政策,实行较为开明的移民实边政策和新政。对于清廷这种引人注目的政策变化,若干年来专家多有著述。然而,大都把这两项不同的政策看作是密不可分的同一问题,或是一个... 本世纪初,清朝政府对蒙古地区的统治明显“松动”,开始放弃传统的封禁政策,实行较为开明的移民实边政策和新政。对于清廷这种引人注目的政策变化,若干年来专家多有著述。然而,大都把这两项不同的政策看作是密不可分的同一问题,或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以致形成移民实边就是新政的具体化,新政的主要内容即是移民实边这样的错误观点。新政是发生在近代蒙古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用移民实边取代对它的研究,就很难全面、准确地反映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容易抹煞或低估新政所产生的深远社会影响。本文不揣浅陋,专门就蒙古的新政作一粗略论述,并附带对新政,移民实边问题进行比较,以示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民实边 “新政” 蒙古地区 蒙旗 蒙古社会 蒙垦 理藩部 东三省 蒙汉 贻谷
下载PDF
辽代北宰相府的设立及职官设置探论 被引量:8
11
作者 何天明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90-95,159,共7页
辽代北宰相府的设立及职官设置探论何天明在中国古代官制史中,宰相制可谓渊远流长。各朝各代,互有继承,但又有各自的特点,不能一概而论。契丹族建立辽朝,官分北南,宰相制亦在对封建制度进行继承、改造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表现出时... 辽代北宰相府的设立及职官设置探论何天明在中国古代官制史中,宰相制可谓渊远流长。各朝各代,互有继承,但又有各自的特点,不能一概而论。契丹族建立辽朝,官分北南,宰相制亦在对封建制度进行继承、改造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表现出时代特色。北面官系统的北宰相府和南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丹族 《辽史》 辽代 北面官 阿保机 职官制度 宰相制度 辽朝 政权机构 汉人枢密院
下载PDF
试论基督教在蒙古民族中的传播 被引量:2
12
作者 邢亦尘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75-80,共6页
早在唐代,来自西方世界的基督教(时称“景教”),就同我北方少数民族普遍信仰的原始宗教萨满教一起,在突厥属蒙古各部落中同时传播。蒙元时期,由于蒙古统治阶级采取宗教平等的政策,使基督教同萨满教以及后期的喇嘛教等少数有影响的教派,... 早在唐代,来自西方世界的基督教(时称“景教”),就同我北方少数民族普遍信仰的原始宗教萨满教一起,在突厥属蒙古各部落中同时传播。蒙元时期,由于蒙古统治阶级采取宗教平等的政策,使基督教同萨满教以及后期的喇嘛教等少数有影响的教派,又成为支配蒙古社会的一支重要的宗教势力。然而,这样一个传蒙数百年的西方教派,并未象其它东方教派一样,能够长期植根于蒙古民族之中。元朝灭亡之后,竟出人意料的突然消逝,在蒙古民族史上留下一桩长久未决的历史疑案。基督教在早期蒙古民族中的传播与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地区 基督教徒 蒙古民族 喇嘛教 传教士 蒙古人 蒙古社会 传教活动 天主教 宗教
下载PDF
关于蒙垦分期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4
13
作者 邢亦尘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57-62,共6页
“蒙垦”,是研究清代乃至近代蒙古社会经济和蒙汉各族关系的重大课题。有关蒙垦分期问题,目前比较通行的划法是,顺治、康熙、雍正三朝为早期限垦阶段:乾隆之后属中期禁垦阶段;光绪末年是晚期放垦阶段。从而形成限垦——禁垦——放垦的... “蒙垦”,是研究清代乃至近代蒙古社会经济和蒙汉各族关系的重大课题。有关蒙垦分期问题,目前比较通行的划法是,顺治、康熙、雍正三朝为早期限垦阶段:乾隆之后属中期禁垦阶段;光绪末年是晚期放垦阶段。从而形成限垦——禁垦——放垦的分期模式。严格地讲,这种分期方法既有悖于清廷对蒙古民族实行“封禁”这一基本国策,又不符合当时蒙垦事业的发展规律和特点。本文主要依据清廷的封禁政策,并结合各个历史时期的国内外形势,对传统的蒙垦分期方法作如下调整和划分:禁垦时期——1634年(后金天聪八年)至1857年:限垦时期——1858年(咸丰八年)至1901年;放垦时期——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至1911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垦 放垦 蒙旗 分期问题 私垦 封禁政策 蒙汉 蒙古地区 蒙古王公 出边
下载PDF
澶渊议和与王继忠 被引量:8
14
作者 何天明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6-48,共3页
“澶渊之盟”是辽、宋关系史乃至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王继忠始终以牵线人的身份置身于两朝之间。他努力调停 ,积极奔走 ,耐心劝说 ,认真牵线 ,终于促成盟约。对于他的个人作用 ,从澶渊之盟的积极意义来说应当予以肯定。
关键词 关系 澶渊议和 王继忠 牵线人
下载PDF
北方草原——中国古代草原文化的集成区 被引量:7
15
作者 何天明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2-37,共6页
草原文化在有代表性的区域文化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对集中和大范围分散的特征增加了研究这个问题的复杂性。所以,我们必须从多地区分布的草原中找到能集中反映草原文化历史性特色和成就的地区,找到在中国古代草原文化体系中对中华多元文化... 草原文化在有代表性的区域文化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对集中和大范围分散的特征增加了研究这个问题的复杂性。所以,我们必须从多地区分布的草原中找到能集中反映草原文化历史性特色和成就的地区,找到在中国古代草原文化体系中对中华多元文化影响比较广泛和深刻的地区进行研究。要找到研究草原文化的突破点和集成点,就要从各区域、各民族社会发展的进步状态中、从比较中选择确定特色鲜明、贡献突出的草原文化区域和民族。文中已经列举和尚未列举的生息在古代北方草原上的许多民族的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无论从内因、外因上,或历史的连续性上看都达到了相当完备的程度,具备了集草原文化之大成、代表草原文化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文化 古代北方 集成区
下载PDF
辽代契丹南枢密院探讨 被引量:4
16
作者 何天明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7-31,共5页
契丹南枢密院是主管行政事务和有关经济事务的部门 ,相对于北枢密院 ,其侧重于管理民事则是基本可以肯定的。辽代契丹南枢密院是从汉人枢密院过渡而来。且其过渡结束的时间为应历年间 (公元95 1— 968)直至兴宗即位前 ,契丹南院枢密使... 契丹南枢密院是主管行政事务和有关经济事务的部门 ,相对于北枢密院 ,其侧重于管理民事则是基本可以肯定的。辽代契丹南枢密院是从汉人枢密院过渡而来。且其过渡结束的时间为应历年间 (公元95 1— 968)直至兴宗即位前 ,契丹南院枢密使全部为汉人。既使在辽圣宗统和年间以后 ,随着封建化改革的推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代 契丹南枢密院 过渡 中丞司 御史台
下载PDF
从“走西口”、“闯关东”看清代内蒙古的农业、手工业发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卢明辉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5年第6期56-60,共5页
清军入关后,为巩固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地位,同内地的地主阶级武装配合,进行了长达八十年的镇压农民起义军的残酷战争.使内地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摧残,造成从北方到中原地区,到处屋宇残破,人丁流亡.大量破产农民背井离乡,“携男挈女,千百成... 清军入关后,为巩固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地位,同内地的地主阶级武装配合,进行了长达八十年的镇压农民起义军的残酷战争.使内地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摧残,造成从北方到中原地区,到处屋宇残破,人丁流亡.大量破产农民背井离乡,“携男挈女,千百成群”,变成“竞无归所”的流民群.顺治四年(1647年)山陕、四川总督王来用呈述陕西情况说:省内“人民死亡过半,以致田园荒芜,粮悬纸上.……因则满目荒草,庄则徒有破壁,人烟几断”.①山西各地“饥民逃兵,啸聚为乱,不止一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闯关东” 走西口 蒙汉 蒙古人 手工业者 汉民 内蒙古 清政府 牧民 游牧
下载PDF
伊斯兰化蒙古概述 被引量:7
18
作者 新吉乐图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62-66,共5页
十三世纪,成吉思汗及其继承者建立了人类史上疆域最为辽阔的帝国。在锐意经营帝国的过程中,蒙古统治者接触到以三大宗教为代表的三大文明区,即东亚的佛教文明区,中亚和西亚等地区的伊斯兰教文明区,以及欧洲的基督教文明区。它最后选择... 十三世纪,成吉思汗及其继承者建立了人类史上疆域最为辽阔的帝国。在锐意经营帝国的过程中,蒙古统治者接触到以三大宗教为代表的三大文明区,即东亚的佛教文明区,中亚和西亚等地区的伊斯兰教文明区,以及欧洲的基督教文明区。它最后选择了前两大文明的文化:元朝的蒙古人赋予佛教以至高无上的地位,其它蒙古汗国则普遍皈依了伊斯兰教。作为一个整体的蒙古帝国,自十三世纪中叶后形成两大截然不同的集团:阿尔泰以东的东方佛教蒙古集团(简称东方蒙古)和阿尔泰以西的两方伊斯兰教蒙古集团(简称两方蒙古)。东方蒙古能够始终保持并日臻完善本族固有的传统文化,演变为现代意义上的蒙古。然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朝 伊斯兰教 伊儿汗国 金帐汗国 察合台汗国
全文增补中
辽代汉人枢密院探论 被引量:4
19
作者 何天明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08-113,共6页
关键词 汉人枢密院 契丹南枢密院 枢密使 南面官 《辽史》 辽政权 辽代 北面官 契丹族 耶律德光
下载PDF
试探清朝前期督抚的陋规收入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春梅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6-30,共5页
官吏的贪污腐败是封建社会的一大顽症,几乎无世不有,即使像承载着过多荣耀的“康雍乾盛世”也未能切掉这块像癌一样的毒瘤。官吏们通过“陋规”把贪污发挥到了有组织、成网络、成规模、几乎无孔不入的程度。从中央到地方,大官大贪,小官... 官吏的贪污腐败是封建社会的一大顽症,几乎无世不有,即使像承载着过多荣耀的“康雍乾盛世”也未能切掉这块像癌一样的毒瘤。官吏们通过“陋规”把贪污发挥到了有组织、成网络、成规模、几乎无孔不入的程度。从中央到地方,大官大贪,小官小贪,清史学界对此颇多论及,但对于此时的地方最高长官———督抚的“陋规”收入及其名目却未做过全面、系统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前期 督抚 陋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