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绿洲防护林冬季相防风效应的估算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志刚 辛智鸣 +4 位作者 赵英铭 马学献 陈峰 乌拉 肖彩虹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0-96,共7页
以林网区贴地层相对风速为目标函数,以动力平衡为基础,利用立木蓄积量指数(单位面积农田所拥有的立木蓄积量)与林网冬季相防风效应的近似对应关系,估算我国北方农田林网化对冬春季地面风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北方绿洲防护林立木蓄积... 以林网区贴地层相对风速为目标函数,以动力平衡为基础,利用立木蓄积量指数(单位面积农田所拥有的立木蓄积量)与林网冬季相防风效应的近似对应关系,估算我国北方农田林网化对冬春季地面风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北方绿洲防护林立木蓄积量整体不足,冬春季防风效应较差,局部可观测到很好的防风效应但不具有普遍性;立木蓄积量指数较小时增量效益较好,立木蓄积量指数越大增量效益越小,裸耕地和蓄积量很少的地区存在较大的防风效应增益区间;修枝对防风效应的影响在立木蓄积量指数较小的区域明显,立木蓄积量指数较大的区域不必牺牲木材经济价值而保留很多侧枝;对于立木蓄积量指数已经很大的地区,没有必要要求生长量大于采伐量、蓄积量持续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防护林 相对风速 动力速度 农田面积 立木蓄积量
下载PDF
沙棘果期茎干液流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7
2
作者 辛智鸣 黄雅茹 +4 位作者 罗凤敏 葛根巴图 李新乐 孙非 郝玉光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02-207,共6页
利用TDP茎流测量系统和自动气象站对乌兰布和沙漠沙棘的液流变化及其周围的环境因子进行观测。结果表明:1)沙棘的茎干液流速率呈多峰曲线;液流启动时间为8:00,在10:30左右达到峰值,峰值大小为292.31-309.39g/h,至21:30基本下降到... 利用TDP茎流测量系统和自动气象站对乌兰布和沙漠沙棘的液流变化及其周围的环境因子进行观测。结果表明:1)沙棘的茎干液流速率呈多峰曲线;液流启动时间为8:00,在10:30左右达到峰值,峰值大小为292.31-309.39g/h,至21:30基本下降到了极低值,夜间有明显的液流活动。2)沙棘茎干液流与直径呈正相关,直径为8.8cm和10.5cm的沙棘日累计液流量分别为14150.28g和17123.73g。3)沙棘白天液流速率变化趋势与环境因子变化趋势相吻合。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沙棘液流速率的主要因子为空气相对湿度、空气温度、太阳总辐射以及风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流 沙棘 气象因子 乌兰布和沙漠
原文传递
近30年乌兰布和沙漠东北边缘气候变化趋势及周期特征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新乐 陆占东 +3 位作者 丁波 辛智鸣 董雪 马跃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18年第2期83-92,共10页
利用国家林业局磴口荒漠生态定位监测站1983~2011年的降水、温度等气象资料,分析了乌兰布和沙漠东北边缘近30年的基本气候变化趋势特征;并通过小波分析方法对该区域气候的周期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 近30年乌兰布和沙漠东北... 利用国家林业局磴口荒漠生态定位监测站1983~2011年的降水、温度等气象资料,分析了乌兰布和沙漠东北边缘近30年的基本气候变化趋势特征;并通过小波分析方法对该区域气候的周期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 近30年乌兰布和沙漠东北边缘年际降水和水面蒸发量存在明显周期性,其变化周期分别为5~10年和10~14年,温度和风速变化不具有周期性。2) 乌兰布和沙漠东北边缘年际间降水无明显增加趋势,但年际间温度呈明显增加趋势,年均气温变化倾向率为0.307℃/10a,水面蒸发量和风速有明显减少趋势,年均变化倾向率分别为?50.45 mm/10a和?0.284 (m/s)/10a。3) 就季节变化而言,降水在夏、冬季呈下降趋势,春、秋季则呈上升趋势,且秋季降水量增加最明显,达3.697 mm/10a;气温在夏季、冬季变化趋势不明显,春、秋季则呈上升趋势,且春季增温幅度最大,达0.371℃/10a;春夏冬三季水面蒸发量均有所递减,夏季减少幅度最大(?47.83 mm/10a),而秋季则呈现上升趋势;4个季节风速均呈下降趋势,冬季下降幅度最大(?0.555 (m/s)/10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趋势性 周期性 乌兰布和沙漠
下载PDF
长期模拟增雨对荒漠植物形态特征及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景波 李新乐 +5 位作者 吴波 刘明虎 李永华 辛智鸣 董雪 段瑞兵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367-3375,共9页
研究降雨变化对荒漠优势植物形态特征、空间点格局及空间关联性的影响有助于预测荒漠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以乌兰布和沙漠典型荒漠植物唐古特白刺和油蒿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连续10年的模拟增雨试验,运用Programita软件,采用Riple... 研究降雨变化对荒漠优势植物形态特征、空间点格局及空间关联性的影响有助于预测荒漠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以乌兰布和沙漠典型荒漠植物唐古特白刺和油蒿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连续10年的模拟增雨试验,运用Programita软件,采用Ripley K函数和Monte Carlo随机模拟方法,对长期模拟增雨条件下两种植物形态特征、空间格局及空间关联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增雨处理下唐古特白刺和油蒿植株的数量、高度、平均冠幅和基径均存在显著差异,增雨处理的唐古特白刺和油蒿植株数量、高度、平均冠幅和基径均显著大于对照,并随着增雨量的增大而增大.当增雨量小于72 mm时,白刺枝条具有明显的聚集分布趋势;当增雨量大于72 mm后,随着增雨量的增大,白刺枝条表现出聚集强度明显降低的趋势.油蒿植株随着增雨量的增加空间分布格局表现为随机分布-聚集分布-随机分布.就空间关联性而言,对照处理下唐古特白刺枝条与油蒿之间表现为负关联,随着增雨量的增加两者呈现无关联或正关联,当增雨量达到144 mm时,空间关联由负关联向正关联转变.未来降雨增加条件下,土壤水分明显改善,两种荒漠植物对水分的竞争减弱,更有利于白刺和油蒿的共存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植物 模拟增雨 形态特征 点格局 空间关联性
原文传递
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典型固沙林土壤养分特征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黄雅茹 郝玉光 +3 位作者 董礼隆 马迎宾 辛智鸣 徐军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共9页
在乌兰布和沙漠采用野外典型抽样调查和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不同的固沙林土壤养分特征,并对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有机质含量为(4.74±3.31)g·kg^(-1),全N、全K、全P分别为(0.28±0.16)g·kg^(-1)、(17.58&#... 在乌兰布和沙漠采用野外典型抽样调查和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不同的固沙林土壤养分特征,并对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有机质含量为(4.74±3.31)g·kg^(-1),全N、全K、全P分别为(0.28±0.16)g·kg^(-1)、(17.58±7.32)g·kg^(-1)、(0.37±0.12)g·kg^(-1),碱解N、速效K、速效P分别为(19.20±7.46)mg·kg^(-1)、(162.00±177.28)mg·kg^(-1)、(4.13±2.69)mg·kg^(-1),pH值为(8.63±0.38)。土壤有机质表现为二白杨林>沙棘林>新疆杨林>裸沙地。二白杨林全N含量最高,沙棘林的碱解N含量最高。全P含量、速效P含量表现为新疆杨林>二白杨林>沙棘林>裸沙地。新疆杨林土壤全K含量最高,二白杨林速效K含量最高。土壤有机质、土壤全N、碱解N、全P、速效P、全K、速效K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土壤各养分因子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3个典型林地pH值与其他各养分因子之间呈负相关关系,而其他各养分因子之间相互呈正相关关系。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的排序为二白杨林(0.365)>新疆杨林(0.328)>沙棘林(0.295)>裸沙地(0.1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化学性质 固沙林 乌兰布和沙漠
下载PDF
乌兰布和沙漠中国沙棘果实成熟期茎干液流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3
6
作者 黄雅茹 辛智鸣 +6 位作者 罗红梅 罗凤敏 马迎宾 葛根巴图 李新乐 孙非 郝玉光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125-3131,共7页
利用TDP液流测量系统和自动气象站对乌兰布和沙漠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subsp.sinensis Rousi)的液流变化及其环境因子进行观测。结果表明:沙棘的茎干液流速率呈“几”字宽峰曲线,昼夜变化明显,夜间仍有低值液流;液流启... 利用TDP液流测量系统和自动气象站对乌兰布和沙漠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subsp.sinensis Rousi)的液流变化及其环境因子进行观测。结果表明:沙棘的茎干液流速率呈“几”字宽峰曲线,昼夜变化明显,夜间仍有低值液流;液流启动时间为8:00,在10:00左右达到峰值,峰值大小为227.94~307.86 g·h-1,至21:30基本下降到了极低值(11.04~26.29 g·h-1)。沙棘液流速率变化趋势与环境因子变化趋势相吻合。晴天液流速率较大,变化幅度也大,变幅在300 g·h-1以上;阴雨天液流速率变化小。相关性分析表明,影响沙棘液流速率的主要因子为太阳总辐射、空气相对湿度、空气温度以及风速。另外,沙棘液流与蒸腾速率日变化曲线均为单峰曲线,但叶片蒸腾速率峰值出现时间滞后液流峰值出现时间3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流 中国沙棘 气象因子 乌兰布和沙漠
原文传递
绿洲春季不同来源灌溉水土壤盐分离子分布特征 被引量:10
7
作者 黄雅茹 马迎宾 +5 位作者 郝玉光 董礼隆 肖彩虹 赵英铭 董雪 刘禹廷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856-1863,共8页
【目的】摸清乌兰布和沙漠绿洲不同来源灌溉水土壤盐离子分布特征。【方法】对乌兰布和沙漠绿洲进行实地取样分析,研究不同来源灌溉水土壤盐分离子分布特征。【结果】不同来源灌溉水均是阳离子主要以K+、Na+、Ca2+为主,阴离子主要以HCO-... 【目的】摸清乌兰布和沙漠绿洲不同来源灌溉水土壤盐离子分布特征。【方法】对乌兰布和沙漠绿洲进行实地取样分析,研究不同来源灌溉水土壤盐分离子分布特征。【结果】不同来源灌溉水均是阳离子主要以K+、Na+、Ca2+为主,阴离子主要以HCO-3、SO2-4、Cl-为主。不同来源灌溉水土壤全盐量分布趋势基本一致,均是表层含量最高,存在表聚现象。不同的灌溉水pH值变化趋势一致,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pH值均值都是在8. 5以上。不同来源灌溉水各盐分离子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加趋势,表层含量最高,具有明显的表聚现象。Ca2+、Mg2+、K++Na+、CO2-3、Cl-、SO2-4、全盐量相互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 01); pH值与CO2-3、Cl-、SO2-4、全盐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 01),与Mg2+呈显著正相关(P﹤0. 05); HCO-3与其它各离子、全盐量及p H值均呈负相关关系,其中与CO2-3呈极显著负相关(P﹤0. 01),与SO2-4、全盐量呈显著负相关(P﹤0. 05)。【结论】不同来源灌溉水土壤全盐量、pH值及各盐分离子变化趋势一致,土壤盐分运移表现为盐分表聚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盐分离子 灌溉 乌兰布和沙漠
下载PDF
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5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粒度特征 被引量:10
8
作者 罗凤敏 高君亮 +5 位作者 郝玉光 张格 王丽娜 辛智鸣 吕永军 刘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72-177,共6页
研究荒漠化发生区域的土壤粒度特征,可为区域荒漠化防治及生态建设提供一定理论依据。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及室内分析,对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5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流动沙丘、草方格沙障固沙区、人工梭梭林、白刺群落和油蒿群落)的土壤粒... 研究荒漠化发生区域的土壤粒度特征,可为区域荒漠化防治及生态建设提供一定理论依据。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及室内分析,对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5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流动沙丘、草方格沙障固沙区、人工梭梭林、白刺群落和油蒿群落)的土壤粒度特征及分形维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5个样地土壤颗粒组成均以细沙为主,含量为66.49%~81.54%;粉沙含量最少,仅为0.58%~1.72%;不同粒级土壤颗粒百分含量由高到低为:细沙>中沙>极细沙>粗沙>粉沙。(2)5个样地土壤颗粒分形维数的差异极显著(p<0.01),油蒿群落(1.72)>白刺群落(1.56)>人工梭梭林(1.44)>流动沙丘(1.40)>草方格沙障>(1.37);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粉沙、极细沙百分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细沙百分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中沙和粗沙百分含量关系不显著(p>0.05)。(3)天然植被生长区域,植被盖度较好,风沙土颗粒较细。因此,应加大对区域内天然植被的保护,防止土壤风蚀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粒度 分形维数 风蚀 荒漠化 乌兰布和沙漠
下载PDF
用于研究种子风力传播的野外环境风洞 被引量:7
9
作者 刘明虎 朱金雷 +5 位作者 辛智鸣 赵英铭 刘保清 马迎宾 李臻 刘志民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70-1778,共9页
为了研究种子风力传播过程,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沙漠林业实验中心合作研制了一座野外环境风洞。风洞要求能够在传播体尺度、植株尺度和景观尺度上满足种子风力传播过程的室内和野外研究,特别强调在野外起... 为了研究种子风力传播过程,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沙漠林业实验中心合作研制了一座野外环境风洞。风洞要求能够在传播体尺度、植株尺度和景观尺度上满足种子风力传播过程的室内和野外研究,特别强调在野外起伏地形下能够开展种子传播过程观测。基于此,风洞设计为2 m×2 m的实验段断面,并采用错落式安装。在4种不同下垫面(砖块地面、沙地、农田土地、砾石地)3种不同风速(4.6,5.7和8.0 m獉s-1)下测试结果显示,风洞底板边界层和侧壁边界层分别为28和15 cm,风洞气流稳定性系数<4%,横向不均匀度<7%,紊流度在6%左右。测评显示,本风洞能满足在传播体尺度、植株尺度与景观尺度种子风力传播的室内和野外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风力传播 风速廓线 气动特性 边界层 紊流度
原文传递
乌兰布和沙漠人工梭梭夏季茎干液流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6
10
作者 黄雅茹 李永华 +6 位作者 辛智鸣 马迎宾 董雪 李新乐 段瑞兵 罗凤敏 边凯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55-165,共11页
为了揭示乌兰布和沙漠人工梭梭水分利用规律,探究人工梭梭的生态适应能力,利用PS-TDP8树木茎流监测系统和自动气象站对乌兰布和沙漠1979年人工种植梭梭的液流变化及其周围的环境因子进行观测,采用逐步回归及相关分析法对茎干液流变化规... 为了揭示乌兰布和沙漠人工梭梭水分利用规律,探究人工梭梭的生态适应能力,利用PS-TDP8树木茎流监测系统和自动气象站对乌兰布和沙漠1979年人工种植梭梭的液流变化及其周围的环境因子进行观测,采用逐步回归及相关分析法对茎干液流变化规律及其与太阳总辐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梭梭晴天茎干液流日变化呈“单峰型”,雨天茎干液流日变化呈“双峰型”;夏季晴天梭梭茎干液流在7:00左右启动,9:30左右出现峰值,液流在10:20以后开始迅速下降,至21:30基本下降到极低值,夜间仍有液流。直径12.5和8.95 cm的梭梭液流日累积量分别为14.23和2.60 L。晴天,茎干液流速率变化幅度较大,白天的液流速率高于夜间。雨天的液流峰值显著低于晴天,且夜间液流小于晴天。相关性分析表明,晴天,影响梭梭液流速率的环境因子依次为太阳总辐射、土壤含水量、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土壤温度、风速;雨天,影响梭梭液流速率的主要环境因子依次为太阳总辐射、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土壤温度、风速、土壤含水量。研究结果可为人工梭梭林的经营管理提供理论支撑,对沙漠地区人工梭梭的管理和保护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干液流 梭梭 乌兰布和沙漠 环境因子
下载PDF
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12种杨树品种幼苗期生长状况对比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雅茹 赵英铭 +6 位作者 高君亮 马迎宾 余新春 张格 张瑞 孙非 郝玉光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3-97,共5页
以北抗、0 8 等系列的1 2 种引进速生杨品种为研究对象,调查幼苗期成活率、保存率、胸径、新梢长,运用隶属函数法对1 2 种速生杨幼苗在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的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速生杨各品种成活率在84. 1 2 % ~ 1 0 0 % ... 以北抗、0 8 等系列的1 2 种引进速生杨品种为研究对象,调查幼苗期成活率、保存率、胸径、新梢长,运用隶属函数法对1 2 种速生杨幼苗在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的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速生杨各品种成活率在84. 1 2 % ~ 1 0 0 % 之间,其中成活率较高的为0 8 - 0 1 ,08 - 0 7 和北抗1 6 - 2 7 ; 保存率在68.42% ~ 100%之间,较高的为08 - 07、北抗16 - 2 7 和08 - 0 1 ; 胸径生长量在0. 13 ~ 1. 35cm 范围内,较高的为08 - 09,08 -03, 08 - 0 1 ; 新梢生长量在19.39~103. 88cm 范围内,较高的为北抗1 6 - 2 7 、北抗1 6 - 8 和08 - 0 3。通过隶属函数值进行排序, 08 - 0 1、北抗16 - 2 7 和08 - 0 9 等3 种速生杨品种幼苗期在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的生长适应性较好,可以作为该区防护林造林优良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适应性 乌兰布和沙漠
下载PDF
乌兰布和荒漠生态系统12种沙生灌木苗期的抗旱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贾玉奎 罗凤敏 +3 位作者 张景波 高君亮 辛智鸣 刘芳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5期95-99,105,共6页
[目的]建立沙生灌木抗旱性评价指标体系,为沙区优良树种的筛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乌兰布和荒漠生态系统12种沙生灌木的2年生幼苗为材料,测定了7项水分生理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灌木抗旱性进行了研究。[结果](1)麻黄(Ephe... [目的]建立沙生灌木抗旱性评价指标体系,为沙区优良树种的筛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乌兰布和荒漠生态系统12种沙生灌木的2年生幼苗为材料,测定了7项水分生理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灌木抗旱性进行了研究。[结果](1)麻黄(Ephedra distachyaLinn.)、白刺(Nitraia tangutorum Bobr)及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 Kom.)的水势低于其他9种灌木;霸王(Zygophyllum xanthoxylon Maxim.)的束缚水含量和束缚水与自由水(Va/Vs)比值较高,分别为64.20%,3.3;沙木蓼(Atraphaxis bracteata A.Los.)、白刺及柽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的蒸腾速率显著低于其他9种灌木;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C.A.Mey.)Bunge)与麻黄的恒重时间最长,均为144h;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Maxim.ex Kom.)Cheng F.)的残留含水率最高(44.80%)。(2)水势、Va/Vs值、残留含水率、束缚水、恒重时间、蒸腾速率6个指标对植物抗旱性的影响较大,累积方差贡献率达87.59%。[结论]依照抗旱性大小将12种植物分为三类,强抗旱灌木为麻黄;中抗旱灌木为梭梭、白刺、霸王;弱抗旱灌木为花棒(Hedysannn scoparium Fisch)、杨柴(Hedysarum mongolicum Turcz.)、柽柳、柠条锦鸡儿、沙冬青、沙木蓼、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 Turcz.)、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 L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生灌木 抗旱性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乌兰布和荒漠 生态系统
下载PDF
我国火炬树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及其在沙区绿化中的建议 被引量:3
13
作者 余新春 罗凤敏 +1 位作者 高君亮 梁爱民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16年第2期48-52,共5页
火炬树是一种适应能力强的引进树种,我国学术界对其是否为入侵树种有着争议。基于文献计量法分析了国内近40年(1976-2014年)火炬树的研究现状;此外,通过实地调查数据查明了沙区城市(磴口县)园林绿化中火炬树的生长现状,并结合当前研究... 火炬树是一种适应能力强的引进树种,我国学术界对其是否为入侵树种有着争议。基于文献计量法分析了国内近40年(1976-2014年)火炬树的研究现状;此外,通过实地调查数据查明了沙区城市(磴口县)园林绿化中火炬树的生长现状,并结合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沙区造林和园林绿化中如何选择利用火炬树提出3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炬树 文献计量 干旱区 造林绿化
下载PDF
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覆膜对杨树苗期土壤水热变化及成活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雅茹 赵英铭 +4 位作者 马迎宾 高君亮 吕永军 董雪 刘禹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23期140-143,共4页
[目的]研究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防护林树种成活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在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采用覆膜造林措施,研究单侧覆膜、两侧覆膜和不覆膜(CK)对杨树苗期土壤含水率、土壤温度、成活率、保存率、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不同覆膜方式... [目的]研究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防护林树种成活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在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采用覆膜造林措施,研究单侧覆膜、两侧覆膜和不覆膜(CK)对杨树苗期土壤含水率、土壤温度、成活率、保存率、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不同覆膜方式土壤含水率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土壤含水率从大到小依次为两侧覆膜、单侧覆膜、CK,浇水后15 d,在0~10、10~20、20~30、30~40、40~50、50~60 cm层两侧覆膜土壤含水率分别比CK提高43.6%、34.6%、32.9%、25.8%、18.0%、7.1%。土壤温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两侧覆膜、单侧覆膜、CK,两侧覆膜在5、10、15、20 cm层分别比CK提高0.9、0.8、1.1、0.8℃。杨树成活率与保存率从大到小依次为两侧覆膜、单侧覆膜、CK,杨树胸径生长量从大到小依次为两侧覆膜、单侧覆膜、CK;新稍生长量从大到小依次为两侧覆膜、单侧覆膜、CK。[结论]在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地区,建议造林采用覆膜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土壤含水率 成活率 乌兰布和沙漠
下载PDF
乌兰布和沙漠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夜间液流特征及其环境驱动机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雅莉 白建华 +6 位作者 熊伟 韩雨晴 廉泓林 郭浩 辛智鸣 刘湘杰 刘怀远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95-203,共9页
树木夜间液流(Qn)指夜晚通过根、茎、叶等器官的液流量,对于研究树体内水分的运移、存储以及叶片蒸腾等具有重要的生理生态学意义。本研究于2020年6-10月,应用Granier热扩散探针法测定了乌兰布和沙漠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人工灌... 树木夜间液流(Qn)指夜晚通过根、茎、叶等器官的液流量,对于研究树体内水分的运移、存储以及叶片蒸腾等具有重要的生理生态学意义。本研究于2020年6-10月,应用Granier热扩散探针法测定了乌兰布和沙漠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人工灌丛枝条的液流,同步监测了大气温度(T)、相对湿度(RH)、降水量(P)、风速(WS)和土壤水分等环境因子,分析了梭梭夜间液流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1)梭梭灌丛枝条液流密度呈现出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白天梭梭液流密度(SFD)呈现出“单峰型”或“双峰型”曲线,值为0.03-0.18 g·cm^(-2)·min^(-1);夜间SFD的变幅较小,为0.04-0.08 g·cm^(-2)·min^(-1)。(2)在6、7、8、9、10月,梭梭灌丛Qn分别为0.57±0.38、0.51±0.37、0.50±0.34、0.55±0.32、0.37±0.18 kg·d^(-1),分别占日液流通量的23.29%、24.07%、26.76%、31.26%、30.27%,说明Qn是估计梭梭灌丛日蒸腾耗水量的重要组成部分。(3)Qn与T、WS和饱和水汽压差(VPD)正相关(P<0.05),而与RH负相关(P<0.05),其中VPD与Qn的相关性最大。(4)在日尺度上,Qn与相对土壤含水量(REW)正相关(P<0.05),说明Qn随着土壤水分有效性的提高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兰布和沙漠 夜间液流 热扩散茎流仪 环境因子 相对土壤含水量
原文传递
基于电阻率成像的沙地土壤水分监测技术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君亮 马迎宾 +4 位作者 罗凤敏 张格 边凯 段娜 刘禹廷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0-196,共7页
土壤水分是影响干旱半干旱区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快速准确、长期连续地监测土壤水分时空动态可为干旱半干旱区植被建设与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以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灌木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应用多电极电阻仪对林地土壤电阻率进行了测... 土壤水分是影响干旱半干旱区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快速准确、长期连续地监测土壤水分时空动态可为干旱半干旱区植被建设与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以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灌木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应用多电极电阻仪对林地土壤电阻率进行了测量,同步采取土样用烘干法测定了土壤实际含水率,建立了2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对剖面上土壤水分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土壤含水率(y)与土壤电阻率(x)之间为极显著负相关关系(R2=0. 81,P <0. 01),可用幂函数y=88. 68x-0. 63表示。2)强降水之后,二维剖面上土壤水分整体呈增加趋势。随着雨后时间的延长,1m以上土层的含水率由于受蒸发和植物蒸腾耗水而明显降低,1m以下土层的含水率由于受上层水分入渗有增加趋势,说明连续强降雨(81. 2mm)能对1m以下土层的土壤水分进行有效补给。3)多电极电阻率成像技术在野外能够快速准确,长期定位监测土壤水分含量;且对地表扰动小,实现了非破坏性测量;能够提供尺度较大、分辨率较高的土壤水分二维分布图像及水分入渗过程的图像,是今后中等尺度上监测土壤水分的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土壤电阻率 电阻率成像 乌兰布和沙漠
原文传递
荒漠生态系统综合管理探索——以乌兰布和荒漠生态系统为例
17
作者 余新春 《农业与技术》 2016年第3期143-146,共4页
生态系统管理是科学家与环境管理者之间的纽带,实施生态系统管理可实现生态系统的多产出目标及其可持续性。本文在总结生态系统综合管理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乌兰布和荒漠生态系统为例,针对该区域当前存在的生态问题,对其综合管理研... 生态系统管理是科学家与环境管理者之间的纽带,实施生态系统管理可实现生态系统的多产出目标及其可持续性。本文在总结生态系统综合管理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乌兰布和荒漠生态系统为例,针对该区域当前存在的生态问题,对其综合管理研究进行了探索性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管理 荒漠化 乌兰布和荒漠
下载PDF
白刺沙包浅层土壤水分动态及其对不同降雨量的响应 被引量:37
18
作者 李新乐 吴波 +3 位作者 张建平 辛智鸣 董雪 段瑞兵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5701-5708,共8页
以乌兰布和沙漠典型白刺沙包为研究对象,使用EC?5土壤水分传感器对其浅层(0—50 cm)土壤水分进行长期连续监测,分析了白刺沙包不同深度土层对不同降雨量的响应及整个生长季的土壤水分动态特征。结果表明:降雨是乌兰布和沙漠白刺沙包土... 以乌兰布和沙漠典型白刺沙包为研究对象,使用EC?5土壤水分传感器对其浅层(0—50 cm)土壤水分进行长期连续监测,分析了白刺沙包不同深度土层对不同降雨量的响应及整个生长季的土壤水分动态特征。结果表明:降雨是乌兰布和沙漠白刺沙包土壤水分的最重要补给源,降雨量大小是影响浅层土壤水分补给深度的决定因素。小于10 mm的降雨完全被表层(0—10 cm)土壤吸收,无法补给10 cm以下土壤水分;10—20 mm的降雨对土壤水分的补给深度达到20 cm;20—30 mm的降雨对土壤水分的补给深度达到40 cm,大于30 mm的降雨补给深度可达到50 cm,甚至更深土层。在研究区降雨量以小于20 mm降雨为主的情况下,20 cm以下土层土壤水分逐步恶化,久之将有利于浅根系草本植物的生长,不利于白刺的生长繁殖。因此,这种降雨格局将对浅层土壤水分及植被演替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垂直分布 土壤水分动态 降雨量 白刺沙包
下载PDF
乌兰布和沙漠典型灌木群落土壤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26
19
作者 董雪 辛智鸣 +5 位作者 黄雅茹 李新乐 郝玉光 刘芳 刘明虎 李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6247-6256,共10页
乌兰布和沙漠不同典型灌木群落类型对荒漠土壤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比是体现生态系统变化过程的重要依据。研究不同灌木植被类型对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对于深入认识乌兰... 乌兰布和沙漠不同典型灌木群落类型对荒漠土壤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比是体现生态系统变化过程的重要依据。研究不同灌木植被类型对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对于深入认识乌兰布和沙漠典型灌木植被生长与修复对土壤质量的改良,准确评价植被生态环境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乌兰布和沙漠8个主要建群种天然植被类型灌木林地内设置10 m×10 m的标准样方进行调查,在灌丛边缘(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进行土壤分层采样,取样深度分别为0-20、20-40、40-60、60-80、80-100 cm,共5层。将相同层次土壤样品充分混合,经四分法取样,风干,过0.15 mm筛用于土壤C、N、P含量的测量,分析不同灌木类型各土层碳、氮、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垂直分布特征,探寻各指标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乌兰布和沙漠地区8种天然灌木林土壤有机C、全N、全P含量整体水平不高,分别为2.45、0.26、0.28 g/kg,均低于全国水平。由C、N、P含量的相关性分析可知三者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且C、N元素含量变化几乎同步,但P元素含量变化滞后于二者。各灌木类型表层(0—20cm)土壤C、N、P含量均较高,各灌木类型土壤有机C、全N含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而不同灌木类型土壤全P含量从上至下分布规律不同,且土层对P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8种典型灌木群落土壤整体C∶N、C∶P、N∶P值(9.41、8.70、0.93)低于全国水平,各灌木类型土壤N∶P和C∶P随土壤深度而递减,但不同灌木类型土壤C∶N随土层深度的变化规律不同。乌兰布和沙漠典型灌木群落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值均低于全国水平,各灌木类型土壤C、N、N∶P和C∶P随土壤深度而递减,但不同灌木类型土壤P、C∶N随土层深度的变化规律不同。有机C、全N、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化学计量特征 荒漠植物 土层深度 乌兰布和沙漠
下载PDF
乌兰布和沙漠典型灌木群落多样性及其生态位 被引量:16
20
作者 董雪 辛智鸣 +3 位作者 段瑞兵 黄雅茹 菅凯敏 马海峰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09-1017,共9页
通过了解乌兰布和沙漠典型灌木群落多样性及主要优势种的生态位特征,对完善和科学保育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分析表明:①研究区8个典型灌木群落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和丰富度Margalef指数依次均为:沙冬青群落>白刺群落&... 通过了解乌兰布和沙漠典型灌木群落多样性及主要优势种的生态位特征,对完善和科学保育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分析表明:①研究区8个典型灌木群落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和丰富度Margalef指数依次均为:沙冬青群落>白刺群落>红砂群落>油蒿群落>驼绒藜群落>梭梭群落>盐爪爪群落>霸王群落;均匀度Pielou指数以红砂群落最高,梭梭群落最低;Shannon-Wiener、Margalef和Pielou指数的范围分别为1.050~1.795、0.306~1.197和0.487~0.727,且各群落间存在差异。②白刺的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均最大,说明其适应能力强,分布范围大,作为乌兰布和沙漠植被群落中的广域种具有重要的生态地位和作用。优势物种间的生态位重叠值多数较小,小于0.5的占总种对的85.26%。③乌兰布和沙漠优势物种间总体呈不显著的正关联,大部分灌木群落类型间Jaccard相似性在0.30~0.60,表明该植被群落结构及其物种之间处于稳定共存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兰布和沙漠 灌木群落 物种多样性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