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兴安岭东麓阔叶混交林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研究
1
作者 李洋 陶景阳 +3 位作者 闫莉 萨其拉 丁兆华 张静 《绿色科技》 2024年第20期98-104,共7页
我国大兴安岭地区植被资源丰富,典型林分阔叶混交林更是在整个森林群落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其物种多样性随海拔高度和坡向变化规律的研究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以大兴安岭地区按照不同海拔高度、坡向的4个典型阔叶混交林群落作为研... 我国大兴安岭地区植被资源丰富,典型林分阔叶混交林更是在整个森林群落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其物种多样性随海拔高度和坡向变化规律的研究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以大兴安岭地区按照不同海拔高度、坡向的4个典型阔叶混交林群落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设样地,并对于样地中物种多样性进行室内实验分析的方法,结果表明:①海拔高度对于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影响显著,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②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会受到坡向的影响,自阳坡至阴坡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显著上升(P<0.05);③海拔高度和坡向会通过影响林分结构,来影响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P<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混交林 林下草本 生物多样性 大兴安岭
下载PDF
大兴安岭汗马保护区原麝冬季采食资源可获得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思琪 唐晓勇 +7 位作者 齐琦 包衡 闫秀琳 李洋 张卫华 杨琨 李晔 姜广顺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5,共10页
2022年2—3月,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原麝(Moschus moschiferus)野外调查和粪便样本采集,共收集疑似原麝新鲜粪便样本36份,经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原麝粪便样本33份,同时采集14种原麝可采食的植物样本。通过食性分析,... 2022年2—3月,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原麝(Moschus moschiferus)野外调查和粪便样本采集,共收集疑似原麝新鲜粪便样本36份,经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原麝粪便样本33份,同时采集14种原麝可采食的植物样本。通过食性分析,测定可采食植物的宏营养和微营养含量,定量食物可获得性和可食植物的营养含量,以探究原麝冬季食性及食物资源可获得性。结果表明:不同种类食物组成比例和食物可获得性存在差异,地衣是原麝冬季大宗食物(50.65%),环境中食物可获得性不是决定食物组成比例的主要因素;原麝冬季首先从环境中摄取碳水化合物和Na含量高的草本类植物,其次有选择地采食能量、蛋白质及脂肪含量较高的灌木类(含低矮乔木)植物,以达到自身营养物质的均衡和满足特定的营养需求。通过转化的冗余分析(tb-RDA)发现,冬季生境中原麝采食的灌木类(含低矮乔木)与草本类植物的营养供应具有显著差异,且生境植物总结构性碳水化合物(TSC)和总能(GE)显著影响原麝冬季食物组成。研究结果表明冬季生境中原麝采食植物的可获得性及营养和能量分配对原麝采食策略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麝 冬季 食物组分 采食 资源可获得性
下载PDF
火干扰对大兴安岭同域分布鹿科动物种群密度与生境利用的影响
3
作者 祁远轴 黄保祥 +3 位作者 翟鹏辉 李洋 包衡 姜广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0535-10544,共10页
火对森林生态系统中大型食草动物的生境利用和种间相互作用的驱动,可能受到时空尺度变化和火干扰后植被群落演替的影响。为了揭示火干扰对同域鹿科动物的生境利用与种间互作的影响,于2018—2022年在大兴安岭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火干扰... 火对森林生态系统中大型食草动物的生境利用和种间相互作用的驱动,可能受到时空尺度变化和火干扰后植被群落演替的影响。为了揭示火干扰对同域鹿科动物的生境利用与种间互作的影响,于2018—2022年在大兴安岭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火干扰区与非火干扰区域,通过网格化布设的红外相机收集狍和驼鹿活动情况,通过随机相遇停留时间模型(Random Encounter and Staying Time REST)分析火干扰与非火干扰区狍和驼鹿的种群密度的差异;基于单变量最优尺度选择与线性混合效应模型(Linear Mixed Effects Model LMM)分析狍和驼鹿生境选择策略,并运用Levins生态位重叠指数评估火干扰在时间尺度上对狍和驼鹿种间的生态位的影响。结果表明,狍与驼鹿的生境利用存在一定的差异,狍主要利用低海拔、缓坡的白桦林区域,而驼鹿主要利用靠近河流区域,但距火干扰区的距离是狍与驼鹿生境利用差异的重要因素;在火干扰区内,演替时间对狍没有明显影响,而驼鹿则偏爱火干扰后的区域,但随着距火干扰时间间隔的延长,植被演替的进行,狍和驼鹿的种间生态位重叠逐渐降低,生态位重叠指数趋于稳定,在火干扰区域中,驼鹿的空间生态位宽度显著低于狍,物种间的生态位分化更明显。火干扰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狍与驼鹿的种间竞争,进而保证它们的稳定共存,该结果将为未来开展野生有蹄类生境的林火管理与保护工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烧 驼鹿 生境利用 大兴安岭
下载PDF
中国冷极的驼鹿
4
作者 杨琨(文/图) 包衡(文/图) 《大自然》 2021年第1期27-31,共5页
在我国东北的森林里,冬季最低温可达-58℃的高寒地区生活一群美丽的驼鹿。它们到底长什么样子?为何生活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中?能否适应我国高纬度地区的极端环境?让我们跟随作者踏雪寻鹿。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汗马保护区&... 在我国东北的森林里,冬季最低温可达-58℃的高寒地区生活一群美丽的驼鹿。它们到底长什么样子?为何生活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中?能否适应我国高纬度地区的极端环境?让我们跟随作者踏雪寻鹿。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汗马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山脉的西坡北部,总面积1 073.48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达94.78%,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北方原始针叶林区之一,湿地占总面积的42.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山脉 极端环境 森林覆盖率 高纬度地区 高寒地区 保护区 内蒙古自治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