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品中与生物胺形成相关的微生物菌群及其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1
作者 景智波 田建军 +3 位作者 杨明阳 赵丽华 张开屏 靳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262-268,共7页
生物胺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低分子含氮有机化合物,食品中的生物胺主要经微生物分泌的外源酶催化而形成。适量的生物胺可促进生长、增强代谢,过量则导致人体产生过敏等不良反应。本文综述了生物胺的特点与危害、食品中生物胺的形成、各... 生物胺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低分子含氮有机化合物,食品中的生物胺主要经微生物分泌的外源酶催化而形成。适量的生物胺可促进生长、增强代谢,过量则导致人体产生过敏等不良反应。本文综述了生物胺的特点与危害、食品中生物胺的形成、各类食品中与生物胺形成相关的主要微生物菌群及生物胺控制的关键要素,为控制食品中的生物胺含量、生产安全食品提供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胺 形成途径 微生物菌群 控制要素
下载PDF
Box-Behnken优化培养条件提高乳酸菌产脂肪酶活性 被引量:8
2
作者 景智波 田建军 +2 位作者 赵丽华 张开屏 靳烨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4-133,共10页
采用油脂平板法对实验室分离自西藏风干肉、巴盟中旗牛羊肉样品的55株乳酸菌进行筛选,得到1株脂肪酶活力较高的菌株TR1-1-3,经16S 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为瑞士乳杆菌。在单因素试验(接种量、温度、pH值、培养时间、金属离子)的基础上,通... 采用油脂平板法对实验室分离自西藏风干肉、巴盟中旗牛羊肉样品的55株乳酸菌进行筛选,得到1株脂肪酶活力较高的菌株TR1-1-3,经16S 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为瑞士乳杆菌。在单因素试验(接种量、温度、pH值、培养时间、金属离子)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对菌株发酵产酶条件进行优化,分析培养条件的改变对菌株发酵产酶的影响。结果表明,经Box-Behnken二次多元回归模型方程计算可得最优解,即最佳培养条件为:接种量2%,培养温度36.2℃,pH 5.84,发酵培养48 h,此时目标菌株TR1-1-3的酶活性最强为10.92 U/mL,较优化前有所提高,且接种量对菌株发酵产酶的影响最大,其次为pH值与温度,3因素的交互作用影响更为显著,而金属离子对其影响较小,其中Fe^2+,Mn^2+激活菌体产酶,Ca^2+,Mg^2+,Cu^2+对其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脂肪酶 培养条件 Box-Behnken
下载PDF
应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比较风干肉中细菌多样性和微生物安全性 被引量:30
3
作者 田建军 张开屏 +4 位作者 杨明阳 景智波 李权威 赵丽华 靳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3-40,共8页
为了解风干肉制品中细菌的多样性及其微生物的安全性,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风干肉制品中细菌16S rRNA V4区基因序列,进而比较不同风干肉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组成及多样性差异。结果显示,14个样品共获得466 975条有效序列,... 为了解风干肉制品中细菌的多样性及其微生物的安全性,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风干肉制品中细菌16S rRNA V4区基因序列,进而比较不同风干肉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组成及多样性差异。结果显示,14个样品共获得466 975条有效序列,975个操作分类单元。多样性分析表明,自然发酵风干肉中具有高度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微生物群落组成分析表明,自然发酵样品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39%)、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40%)、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14%)为优势菌门,所占比例都超过了10%,人工调控样品中Firmicutes(92%)为优势菌门。在自然发酵和人工调控肉制品中分别鉴定出241个和102个细菌属,细菌多样性在属的水平上差异显著(P<0.05)。研究结果加深了对风干肉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认识,为保证风干肉制品的质量安全、提高风干肉制品的品质、优化风干肉的生产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肉制品 传统细菌群落结构 微生物安全性评价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大米理化性质与食味品质的相关性 被引量:22
4
作者 李贞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9-92,共4页
以产自黑龙江省的6个大米品种为原料,研究样品的直链淀粉含量、碱消值、胶稠度、吸水率、膨胀率、米汤固形物含量、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等理化指标,与样品蒸煮后的食味品质之间的相关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食味品质与直链淀粉含量、吸水... 以产自黑龙江省的6个大米品种为原料,研究样品的直链淀粉含量、碱消值、胶稠度、吸水率、膨胀率、米汤固形物含量、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等理化指标,与样品蒸煮后的食味品质之间的相关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食味品质与直链淀粉含量、吸水率和膨胀率呈显著的负相关,与胶稠度、碱消值、米汤固形物含量和脂肪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其中食味品质与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间的相关性尤为明显,与蛋白质含量无显著的相关性。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6种大米存在显著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 理化特性 食味品质 相关性
下载PDF
小麦胚芽营养价值及发酵食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5
作者 陈飞雪 包志华 《农产品加工(下)》 2016年第3期66-67,共2页
对小麦胚芽的营养价值及发酵食品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小麦胚芽营养丰富,并含多种具有保健功能的生理活性物质。用乳酸菌或酵母菌对小麦胚芽进行发酵,能使小麦胚芽产生新的功能性物质,用乳酸菌发酵后还能提高生物稳定性。
关键词 小麦胚芽 营养 发酵食品
下载PDF
HS-SPME-GC-MS结合ROAV法对市售核桃油香气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王勇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3-66,共4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市售核桃油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鉴定分析,共鉴定出76种香气组分。主要为醛类21种(53.46%)、醇类9种(18.60%)、酮类10种(7.32%)、酸类4种(6.38%)、烯烃类6种(2.90%)、烷烃类9...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市售核桃油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鉴定分析,共鉴定出76种香气组分。主要为醛类21种(53.46%)、醇类9种(18.60%)、酮类10种(7.32%)、酸类4种(6.38%)、烯烃类6种(2.90%)、烷烃类9种(2.54%)、酯类12种(2.28%)以及杂环类5种(2.17%)。采用相对香气活度值(ROAV)法对市售核桃油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在市售核桃油挥发性香气成分中共有9种关键挥发性香气成分,分别为(E,E)-2,4-癸二烯醛、1-辛烯-3-醇、己醛、壬醛、2-辛烯醛、辛醛、(E)-2-癸烯醛、(E)-2-庚烯醛、2-戊基呋喃,这些物质为市售核桃油的整体香味起到了主要的贡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售核桃油 静态顶空固相微萃(HS-SPME)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 香气成分
下载PDF
发酵肉制品加工中衍生的非健康因子控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7
作者 田建军 张开屏 +2 位作者 景智波 杨明阳 靳烨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75-283,共9页
通过微生物发酵的方法,开发肉制品新种类,来达到改善肉品的营养价值,增加风味的目的。然而,由于发酵体系中的不良微生物或发酵原料本身都有可能导致发酵食品中存在一些非健康因子,进而危害人体健康。本文对发酵肉制品加工中衍生的醛类... 通过微生物发酵的方法,开发肉制品新种类,来达到改善肉品的营养价值,增加风味的目的。然而,由于发酵体系中的不良微生物或发酵原料本身都有可能导致发酵食品中存在一些非健康因子,进而危害人体健康。本文对发酵肉制品加工中衍生的醛类、多环芳烃等内源非健康因子,以及生物胺、亚硝胺等与微生物相关的外源非健康因子的形成机制及其危害进行论述,并从传统方法和生物技术手段两个层面阐述控制非健康因子产生的主要策略,旨在对发酵肉制品产业化生产中,有效降低非健康因子危害,提高食品安全性,为促进发酵肉制品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肉制品 非健康因子 形成机制 消除策略 污染
下载PDF
黑果腺肋花楸黄酮提取工艺优化及体外抗氧化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刘静 徐莉莉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0-65,共6页
应用黑果腺肋花楸作为原料,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黑果腺肋花楸黄酮提取工艺,并利用V_C做对照试验,对其还原力及以及·OH、O_2^-·、DPPH自由基清除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77.67%、提取时间81 min、料液比1∶20... 应用黑果腺肋花楸作为原料,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黑果腺肋花楸黄酮提取工艺,并利用V_C做对照试验,对其还原力及以及·OH、O_2^-·、DPPH自由基清除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77.67%、提取时间81 min、料液比1∶20(g/m L),在此条件下,黑果腺肋花楸黄酮得率5.14%。影响黑果腺肋花楸黄酮得率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最佳工艺参数提取的黑果腺肋花楸黄酮对·OH、O_2^-·、DPPH自由基的IC_(50)分别为3.27、3.96、3.79 mg/m L,最大清除率达29.58%、70.23%、61.41%,并且其还原能力强,能够说明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果腺肋花楸 黄酮 响应面 抗氧化
下载PDF
乳酸菌调控胆固醇代谢的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9
作者 田建军 张开屏 +2 位作者 李权威 赵艳红 靳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334-339,共6页
胆固醇是哺乳动物生长发育必需的物质,但血清胆固醇浓度过高又会引起许多疾病。乳酸菌能够调控血清中胆固醇的水平,为此关于乳酸菌降胆固醇的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胆固醇在体内的代谢是一个多因素、多水平、多蛋白和基因参与的复... 胆固醇是哺乳动物生长发育必需的物质,但血清胆固醇浓度过高又会引起许多疾病。乳酸菌能够调控血清中胆固醇的水平,为此关于乳酸菌降胆固醇的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胆固醇在体内的代谢是一个多因素、多水平、多蛋白和基因参与的复杂过程,目前乳酸菌对机体胆固醇代谢的调控机理仍然不明确,多数研究只针对单个或有限几个代谢酶或蛋白质进行,缺乏系统性。本文综述了胆固醇的代谢和乳酸菌调控胆固醇代谢的物质基础,展望了差异蛋白质组学技术和聚合酶链式反应芯片技术的利用前景,分析了不同模型小鼠肝脏脂蛋白、血浆和肝脏中的差异蛋白、胆固醇代谢信号通路的相关基因,为探索乳酸菌降胆固醇的活性物质基础及调控机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胆固醇代谢 调控机理
下载PDF
乳酸菌抗氧化调控体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杨明阳 田建军 +3 位作者 景智波 赵丽华 张开屏 靳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290-295,共6页
乳酸菌的抗氧化活性已经在多种体内外实验中被证实,其通过螯合金属离子、清除自由基、调控氧化还原系统、调控相关信号通路等途径发挥作用。利用抗氧化活性乳酸菌开发天然抗氧化剂和抗衰老药品成为各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根据国内外乳... 乳酸菌的抗氧化活性已经在多种体内外实验中被证实,其通过螯合金属离子、清除自由基、调控氧化还原系统、调控相关信号通路等途径发挥作用。利用抗氧化活性乳酸菌开发天然抗氧化剂和抗衰老药品成为各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根据国内外乳酸菌抗氧化活性研究现状,论述了乳酸菌抗氧化作用的调控体系、评价体系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抗氧化活性 调控体系 评价体系
下载PDF
ELISA方法检测牛奶中叶酸含量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贞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137-141,共5页
探讨牛奶中叶酸检测的酶联免疫反应(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建立及其叶酸本底含量测定。用竞争性酶联免疫,棋盘法确定最佳抗体包被条件、封闭条件、酶标抗原浓度等,并进行性能评价测定,检测80例牛奶样品中的叶酸... 探讨牛奶中叶酸检测的酶联免疫反应(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建立及其叶酸本底含量测定。用竞争性酶联免疫,棋盘法确定最佳抗体包被条件、封闭条件、酶标抗原浓度等,并进行性能评价测定,检测80例牛奶样品中的叶酸本底含量。结果表明:1最佳ELISA条件为:叶酸抗体以2μg/m L浓度,碳酸盐缓冲液4℃过夜包被,用1%牛血清白蛋白(BSA)封闭,叶酸-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物(叶酸-HRP)工作浓度1μg/m L。2该方法最低检测限2.22 ng/m L;精密度测试CV<5%;特异性检测与叶酸类似物的交叉反应率均≤0.1%;本方法与对照方法具有良好的样本测值相关性(r=0.960,P<0.05);该方法加标回收率在94.50%~108.00%之间,回收效果良好;样品基质效应对该方法测值无显著影响。3牛奶样本叶酸本底含量范围为12.55 ng/m L^68.72 ng/m L,均值37.93 ng/m L。本研究建立的ELISA方法能够满足牛奶样品中叶酸含量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法 叶酸 棋盘法
下载PDF
荧光免疫层析检测牛奶中的生物素含量 被引量:13
12
作者 刘海英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9-143,共5页
以荧光微球作为新型标记物,采用EDC/NHS两步法偶联,制备荧光微球链霉亲合素复合物。复合物颗粒均一、性质稳定。以其作为探针,建立检测牛奶中生物素含量的荧光免疫层析法。本方法特异性良好,最低检出限低至3ng/m L,线性范围5 ng/m L^100... 以荧光微球作为新型标记物,采用EDC/NHS两步法偶联,制备荧光微球链霉亲合素复合物。复合物颗粒均一、性质稳定。以其作为探针,建立检测牛奶中生物素含量的荧光免疫层析法。本方法特异性良好,最低检出限低至3ng/m L,线性范围5 ng/m L^100 ng/m L,回收率90%~110%,精密度CV<10%;与微生物法对比,测值相关系数为0.9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微球 探针 最低检出限
下载PDF
应用模糊数学对搅拌型酸奶进行感官综合评价 被引量:12
13
作者 郭奇慧 包志华 《中国乳品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2-64,共3页
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方法对3种不同品牌的搅拌型酸奶感官质量进行评价,同时利用质构仪对样品的质构进行测定,用以验证评判结果的准确性。结果显示,应用该方法评价搅拌型酸奶感官质量,具有方便、快捷和准确的特点。
关键词 搅拌型酸奶 感官评价 模糊数学
下载PDF
风干羊肉中乳酸菌的体内外抗氧化特性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权威 张开屏 +5 位作者 赵艳红 马牧然 曹凯慧 马俊杰 田建军 靳烨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094-4104,共11页
【背景】机体的衰老和一些疾病多与氧化作用有关,随着对抗氧化制剂研究的深入,人工合成抗氧化剂的安全性受到质疑,因此寻找天然抗氧化制剂的研究已成为热点。【目的】从风干羊肉中筛选抗氧化活性较高的乳酸菌,分析肉源乳酸菌体内外抗氧... 【背景】机体的衰老和一些疾病多与氧化作用有关,随着对抗氧化制剂研究的深入,人工合成抗氧化剂的安全性受到质疑,因此寻找天然抗氧化制剂的研究已成为热点。【目的】从风干羊肉中筛选抗氧化活性较高的乳酸菌,分析肉源乳酸菌体内外抗氧化能力。【方法】以24株肉源乳酸菌为研究对象,以自由基清除能力、亚铁离子螯合能力、还原能力及抗脂质过氧化能力为体外抗氧化能力分析指标,筛选出体外抗氧化活性较强的乳酸菌,运用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进行菌种鉴定,通过小鼠试验研究其体内抗氧化能力。【结果】试验所测24株乳酸菌均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其中菌株TR13为24株乳酸菌中体外抗氧化能力较强的菌株,其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清除率为54.29%,羟自由基(·OH)清除率为90.84%,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清除率为99.38%,亚铁离子螯合率为55.85%,还原能力达1.345,抗脂质过氧化率为39.99%。通过16S rRNA基因鉴定,菌株TR13为一株瑞士乳杆菌。通过给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型小鼠饲喂TR13菌液,验证了TR13对小鼠的肝脏、肾脏及血液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均有显著的提升作用(P<0.05),且TR13组的GSH-Px活性显著高于维生素C(Vc)组(P<0.05)。【结论】菌株TR13对机体的氧化具有一定的防御作用,研究结果可为乳酸菌抗氧化制剂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抗氧化 16S rRNA基因 氧化衰老 酶活力
原文传递
黑加仑葛根饮料的研制及其抗疲劳作用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徐莉莉 刘静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132-137,共6页
以黑加仑、葛根为主要原料,利用Box-Benhnken响应面分析法,研究黑加仑葛根复合饮料的最佳生产工艺,同时通过建立小鼠负重游泳训练模型,研究该复合饮料的抗疲劳功能。结果表明,黑加仑葛根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黑加仑汁与葛根汁体积比为2∶... 以黑加仑、葛根为主要原料,利用Box-Benhnken响应面分析法,研究黑加仑葛根复合饮料的最佳生产工艺,同时通过建立小鼠负重游泳训练模型,研究该复合饮料的抗疲劳功能。结果表明,黑加仑葛根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黑加仑汁与葛根汁体积比为2∶1、蔗糖添加量为15%、柠檬酸添加量为0.15%。在此配方下,复合饮料的感官评分高达59分,得到一款口感独特、酸甜适中的新颖复合饮料。同时对小鼠连续灌胃14 d后,发现该款复合饮料能够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具有一定的抗疲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加仑 葛根 响应面 抗疲劳
下载PDF
乳酸菌抗氧化特性及其katA基因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开屏 赵艳红 +5 位作者 李权威 闫娜 吕金积 张海荣 田建军 靳烨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7-43,共7页
为了分析乳杆菌的抗氧化特性及其与katA基因的关系,以自然发酵肉制品中筛选的6株乳杆菌为研究对象,通过对1,1-二苯基-2-苦基肼(DPPH)、羟(·OH)、超氧阴离子(O_(2)^(-)·)自由基清除率、H_(2)O_(2)耐受性以及katA基因的表达进... 为了分析乳杆菌的抗氧化特性及其与katA基因的关系,以自然发酵肉制品中筛选的6株乳杆菌为研究对象,通过对1,1-二苯基-2-苦基肼(DPPH)、羟(·OH)、超氧阴离子(O_(2)^(-)·)自由基清除率、H_(2)O_(2)耐受性以及katA基因的表达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试验菌株清除·OH自由基的活性物质主要是菌体细胞及胞内物质,而清除DPPH和O_(2)^(-)·自由基主要是乳酸菌的代谢产物;TR1-1-3对3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都比较强,而菌株X31对·OH和O_(2)^(-)·的清除率最低,且与TR1-1-3差异显著(P<0.05);除菌株X31外,其它试验菌株在H_(2)O_(2)浓度0~1.0 mmol/L范围,对H_(2)O_(2)均有一定的耐受能力,且在12~48 h培养时间内,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耐受性逐渐增强。对自由基清除率和H_(2)O_(2)耐受能力弱的菌株X31的katA基因的特异性PCR检测结果为阴性,而其它菌株均为阳性。本研究发现乳酸菌抗氧化能力具有菌株特异性,通过分析乳酸菌对O_(2)^(-)·、·OH、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以及对H_(2)O_(2)耐受性的表观数据,结合katA基因表达情况,可以作为乳酸菌抗氧化能力强弱判定的检测方法。研究结果可为优质菌种资源的开发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抗氧化特性 katA基因 自由基
下载PDF
呼和浩特市母乳中蛋白质与脂肪酸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静 张开屏 郭奇慧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39-42,共4页
了解母乳中蛋白质和脂肪酸在不同泌乳期的含量,为中国建立母乳合理喂养指南提供了基础数据。于2014年~2015年收集呼和浩特市产后6个月内产妇的母乳样品共102份,测定并分析3个不同泌乳期的蛋白质和脂肪酸含量,并进行哺乳期生活情况和膳... 了解母乳中蛋白质和脂肪酸在不同泌乳期的含量,为中国建立母乳合理喂养指南提供了基础数据。于2014年~2015年收集呼和浩特市产后6个月内产妇的母乳样品共102份,测定并分析3个不同泌乳期的蛋白质和脂肪酸含量,并进行哺乳期生活情况和膳食情况调查。11份初乳、21份过渡乳、70份成熟乳中的总氮依次为1.29、1.21、1.11 g/100 m L;饱和脂肪酸依次为36.33%、37.28%、42.53%;单不饱和脂肪酸依次为36.53%、35.83%、37.80%;多不饱和脂肪酸依次为31.16%、27.41%、23.06%。在泌乳期内,母乳中的非蛋白氮和IgM无明显变化,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总氮、蛋白质、α-乳白蛋白、乳铁蛋白、IgA和IgG含量随着泌乳期的延长而降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母乳中饱和脂肪酸随着泌乳期的延长,呈升高趋势,组间差异显著(P<0.05);母乳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α-亚麻酸、花生四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随着泌乳期的延长,含量逐渐降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母乳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在泌乳期内,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乳 蛋白质 脂肪酸
下载PDF
瑞士乳杆菌与木糖葡萄球菌对发酵香肠蛋白质分解和游离脂肪酸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田建军 张开屏 +2 位作者 景智波 杨明阳 靳烨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41-147,共7页
通过接种瑞士乳杆菌与木糖葡萄球菌,将试验组分为单一瑞士乳杆菌组和复配发酵剂组,并以自然发酵为对照,探究微生物发酵剂对发酵香肠加工过程pH、Aw、亚硝酸盐、蛋白质分解(PI)以及游离脂肪酸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复配组产酸速率>单... 通过接种瑞士乳杆菌与木糖葡萄球菌,将试验组分为单一瑞士乳杆菌组和复配发酵剂组,并以自然发酵为对照,探究微生物发酵剂对发酵香肠加工过程pH、Aw、亚硝酸盐、蛋白质分解(PI)以及游离脂肪酸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复配组产酸速率>单一组>对照组,在发酵结束时复配组pH值降到不同处理组中最低4.95;pH快速降低也促使复配组Aw下降速率快于其它两组,并且37 d后复配组亚硝酸盐含量为11.330 mg/kg,显著低于国家安全规定30 mg/kg(P<0.01);37 d后3组PI差异不显著(P>0.05);在3~37 d,复配组饱和脂肪酸(SFA)含量<单一组<对照组;对于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0~23 d对照组含量高于单一组和复配组;0~6 d对照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复配组和单一组,6~37 d复配组PUFA含量>对照组和单一组。综上表明,复配发酵剂可促使pH、Aw降低,有效降低香肠中亚硝酸盐和饱和脂肪酸含量,干燥后期对PUFA释放起到一定作用,而肉内源脂肪酶对MUFA的释放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发酵香肠 蛋白质分解指数 游离脂肪酸
下载PDF
凝固型酸奶感官描述词的建立 被引量:10
19
作者 郭奇慧 《中国乳品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8-59,64,共3页
为研究凝固型酸奶感官描述词的建立方法,首先利用M值法对感官描述词进行初筛,得到甜味、酸味等16个感官描述词,再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进行二次筛选,选取了4个主成分PC1(26.14%)、PC2(18.21%)、PC3(16.22%)、PC4(6.11%),分别代表酸奶的... 为研究凝固型酸奶感官描述词的建立方法,首先利用M值法对感官描述词进行初筛,得到甜味、酸味等16个感官描述词,再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进行二次筛选,选取了4个主成分PC1(26.14%)、PC2(18.21%)、PC3(16.22%)、PC4(6.11%),分别代表酸奶的风味、组织状态、质地和外观特征,之后结合相关性分析得到9个关键描述词,能够比较准确的评价凝固型酸奶的感官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固型酸奶 感官 M值 相关性
下载PDF
浸泡和发芽处理对全籽粒燕麦中糖含量及淀粉体外消化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刘静 李贞 刘海英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4-188,共5页
全籽粒燕麦经浸泡和发芽处理后测定还原糖、总糖和淀粉的含量,并采用模拟体外模型分析淀粉的体外消化性,研究浸泡和发芽过程对燕麦籽粒中糖种类及淀粉消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燕麦浸泡和发芽过程中,还原糖和总糖含量的变化呈现先下降后... 全籽粒燕麦经浸泡和发芽处理后测定还原糖、总糖和淀粉的含量,并采用模拟体外模型分析淀粉的体外消化性,研究浸泡和发芽过程对燕麦籽粒中糖种类及淀粉消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燕麦浸泡和发芽过程中,还原糖和总糖含量的变化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淀粉含量则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体外模拟胃肠液消化模型分析发现,浸泡处理的燕麦中淀粉体外消化率变化趋势较大,而发芽处理的燕麦中淀粉的体外消化率变化趋势较小,且随着发芽时间的增加淀粉的体外消化率也随之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浸泡 发芽 碳水化合物 消化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