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下呼吸道炎症反应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9
1
作者 王向东 韩德民 +7 位作者 周兵 魏永祥 白文忠 刘仲燕 鞠淑英 庞宝森 范尔钟 李颖王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47-250,I002,共5页
目的 通过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哮喘动物模型探讨上下呼吸道炎症反应的相关性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卵清蛋白致敏并激发制成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哮喘模型。实验动物肺功能检测仪检测肺功能、HE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分别检测鼻黏膜和肺组织中... 目的 通过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哮喘动物模型探讨上下呼吸道炎症反应的相关性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卵清蛋白致敏并激发制成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哮喘模型。实验动物肺功能检测仪检测肺功能、HE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分别检测鼻黏膜和肺组织中嗜酸粒细胞和肥大细胞 ,免疫组化检测上述组织中的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Ⅰ (vascularcellularadhesionmolecular Ⅰ ,VCAM Ⅰ )和白细胞介素 13 (interleukin 13 ,IL 13 )的表达。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nzyme linkedimmunosorbentassay ,ELISA)检测外周血IL 5浓度。结果 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哮喘模型鼻黏膜和肺组织中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 ,变应性鼻炎组和变应性哮喘组肺功能 0 3s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前两组肺组织中VCAM Ⅰ和IL 13阳性血管数显著多于对照组。变应性鼻炎组和变应性哮喘组外周血IL 5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并且与嗜酸粒细胞的数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上下呼吸道炎症反应具有一致性 ,变应原反复激发上呼吸道也能引起下呼吸道炎症改变和功能减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炎症反应 嗜酸粒细胞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呼吸功能试验 变应性鼻炎 变应性哮喘
下载PDF
突发性聋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2
作者 张姝 高晶 李玲香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0-63,共4页
突发性聋(sudden deafness,SD或sudden hearingloss,SHL)简称突聋,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全世界发病率约为每年5~20/10万。德国学者Chen等报告,当地小儿突聋的发病率为1/10 000。
关键词 突发性聋 发病机制 耳鼻咽喉科 发病率 突聋
下载PDF
变应性鼻炎白细胞祖代细胞和相关细胞因子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向东 韩德民 +5 位作者 周兵 魏永祥 鞠淑英 白文忠 王阳 刘仲燕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03年第2期95-97,F003,共4页
目的:探讨骨髓和外周血中的嗜酸粒细胞祖代细胞和成熟嗜酸粒细胞反应在变应性鼻炎发病中的作用和机制。材料和方法:20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和10例对照外周血标本,以ELISA检测血清中的IL-5,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的白细胞祖代细胞(CD_(... 目的:探讨骨髓和外周血中的嗜酸粒细胞祖代细胞和成熟嗜酸粒细胞反应在变应性鼻炎发病中的作用和机制。材料和方法:20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和10例对照外周血标本,以ELISA检测血清中的IL-5,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的白细胞祖代细胞(CD_(34)、CD_(45)双阳性)。动物实验采用6~8周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10只和对照组10只,以卵清蛋白致敏激发制成变应性鼻炎模型,记数外周血和骨髓中白细胞比例,检测外周血和骨髓中的IL-5。结果: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祖代细胞和IL-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大鼠变应性鼻炎模型骨髓中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外周血中嗜酸粒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变应性鼻炎模型骨髓和外周血中IL-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髓中嗜酸粒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向外周血及呼吸道粘膜的释放和迁移,可能在呼吸道炎症发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白细胞 祖代细胞 细胞因子 临床意义 嗜酸粒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 呼吸道炎症
下载PDF
顽固性鼻出血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8
4
作者 崔晓波 李玲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7期821-822,共2页
目的:探讨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顽固性鼻出血出血部位多为嗅裂区、中鼻道后端和鼻中隔后端,超过70%的患者伴有其它系统疾病。鼻内镜下止血对大多数患者有效,术后反应轻,伴有其它系... 目的:探讨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顽固性鼻出血出血部位多为嗅裂区、中鼻道后端和鼻中隔后端,超过70%的患者伴有其它系统疾病。鼻内镜下止血对大多数患者有效,术后反应轻,伴有其它系统疾病和全身状况差的患者预后不良。结论:耳鼻咽喉科医生要熟悉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特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防止延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出血 诊断 预后
下载PDF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嗅觉功能和嗅觉标记蛋白的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高海燕 诸小侬 +4 位作者 彭诗东 张呼和 范尔钟 王鸿 韩德民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93-495,共3页
目的 探讨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嗅觉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和嗅觉标记蛋白(olfactionmarker protein,OMP)在嗅觉黏膜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对55例慢性鼻-鼻窦炎和11例对照组患者用T&T嗅觉计定量检查法进行嗅觉功能主观检测,并应用免疫组化技... 目的 探讨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嗅觉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和嗅觉标记蛋白(olfactionmarker protein,OMP)在嗅觉黏膜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对55例慢性鼻-鼻窦炎和11例对照组患者用T&T嗅觉计定量检查法进行嗅觉功能主观检测,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其嗅黏膜嗅觉标记蛋白的表达和分布。结果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主诉有嗅觉障碍者为50.9%(28/55),经主观嗅觉功能检测嗅觉障碍者为85.5%(47/55);对照组患者主诉有嗅觉障碍者为9.09%(1/11),经主观嗅觉功能检测嗅觉障碍者为18.2%(2/11),差异有显著性(x2=9.86,P<0.01)。对两组嗅黏膜进行OMP免疫组化染色显示:OMP存在于嗅黏膜的嗅细胞和微绒毛细胞中,OMP染色细胞数随嗅觉障碍程度加重而逐渐减少或消失。结论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嗅觉障碍的主要原因是嗅黏膜中嗅细胞的减少、萎缩和退化所导致的对嗅素的不能察觉和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鼻炎 慢性鼻窦炎 嗅觉功能 嗅觉标记蛋白 嗅觉障碍
下载PDF
三种促炎因子在鼻息肉及术后两周紧邻术区鼻黏膜的变化 被引量:8
6
作者 胡海清 李玲香 孙勤暖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03-907,共5页
目的研究鼻息肉及鼻内镜术后2周紧邻术区鼻黏膜中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ASCULARCELL ADHESION MOLECULE,VCAM)-1、嗜酸粒细胞亲合素(EOTAXIN)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及相关性,探讨鼻息肉术后复... 目的研究鼻息肉及鼻内镜术后2周紧邻术区鼻黏膜中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ASCULARCELL ADHESION MOLECULE,VCAM)-1、嗜酸粒细胞亲合素(EOTAXIN)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及相关性,探讨鼻息肉术后复发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链霉亲和素-过氧化物酶(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鼻息肉及其中22例鼻内镜术后2周患者紧邻术区鼻黏膜的VCAM-1、EOTAXIN和VEGF的表达情况;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组织结构、炎性细胞浸润情况。结果①HE染色可见鼻息肉组织嗜酸粒细胞大量浸润,术后则明显减少(T=2·891,P<0·05);②VCAM-1在鼻息肉手术前后均呈阳性表达,阳性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51,P>0·05),平均吸光度术后减弱(T=3·670,P=0·05);EOTAXIN手术前后阳性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39,P>0·05),平均吸光度术后明显减弱(T=4·428,P<0·05),EOTAXIN术后腺体阳性率明显增加(T=-2·899,P<0·05);③VEGF阳性面积及平均吸光度手术前后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037、0·825,P值均>0·05)。结论①鼻息肉鼻内镜手术后嗜酸粒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说明紧邻术区水肿状组织不同于鼻息肉。②VCAM-1、EOTAXIN术后紧邻术区鼻黏膜阳性表达,说明EOTAXIN有可能上调VCAM-1在血管内皮的表达,促进嗜酸粒细胞黏附于内皮细胞,穿内皮细胞间隙迁移到组织中,可能是息肉复发的基础。其中EOTAXIN术后腺体阳性表达明显增加,推测其可能在鼻息肉复发早期发挥重要作用。③VEGF术后高表达,提示VEGF可促进术区血管增生及通透性增强,使局部组织增生、水肿,从而可能成为息肉复发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息肉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内皮生长因子 嗜酸粒细胞 术后 鼻黏膜
原文传递
P物质在慢性鼻窦炎嗅黏膜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高海燕 诸小侬 +2 位作者 韩德民 彭诗东 张呼和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74-275,共2页
目的 :探讨慢性鼻窦炎患者嗅觉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慢性鼻窦炎5 5例和对照组 11例的嗅黏膜进行P物质 (SP)检测 ;用苏木精 伊红染色方法观察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程度。结果 :鼻窦炎组嗅黏膜嗜酸性粒细胞阳性... 目的 :探讨慢性鼻窦炎患者嗅觉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慢性鼻窦炎5 5例和对照组 11例的嗅黏膜进行P物质 (SP)检测 ;用苏木精 伊红染色方法观察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程度。结果 :鼻窦炎组嗅黏膜嗜酸性粒细胞阳性者 4 9例 (89.1% ) ,对照组 1例 (18.2 %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SP在慢性鼻窦炎嗅黏膜的嗅细胞、支持细胞、基底细胞、腺体、血管上皮及部分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均有阳性表达 ,鼻窦炎组阳性表达 4 5例 (81.8% ) ,对照组 1例 (9.1%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慢性鼻窦炎嗅黏膜的变态反应性改变是引起嗅觉功能障碍的主要因素之一 ,与SP在嗅黏膜中表达增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炎 嗅觉障碍 嗅黏膜 P物质
原文传递
内蒙古地区听力残疾调查 被引量:5
8
作者 李玲香 张莉 +1 位作者 崔晓波 李建瑞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39-240,共2页
关键词 听力残疾 流行病学调查 内蒙古
下载PDF
局部注射曲安奈德治疗耳垂瘢痕疙瘩 被引量:5
9
作者 张莉 杨持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353-354,共2页
目的总结通过局部注射长效激素曲安奈德治疗耳垂瘢痕疙瘩经验.方法 6号注射针头抽吸曲安奈德沿耳垂瘢痕疙瘩的边缘组织进针,每一点注射药物0.1~0.2 ml,每15 d注射1次,共注射6~7次,时间3~4个月,若瘢痕已软化松解,即可停止注射治疗,若... 目的总结通过局部注射长效激素曲安奈德治疗耳垂瘢痕疙瘩经验.方法 6号注射针头抽吸曲安奈德沿耳垂瘢痕疙瘩的边缘组织进针,每一点注射药物0.1~0.2 ml,每15 d注射1次,共注射6~7次,时间3~4个月,若瘢痕已软化松解,即可停止注射治疗,若不理想再追加注射1~2次.结果 19例病人注射3~4次后瘢痕疙瘩开始变软,并逐渐松解,当注射6~7次后瘢痕组织基本松解,但大于2 cm以上的瘢痕疙瘩不易完全松解.结论治疗耳垂瘢痕疙瘩失败的原因,是手术、激光、微波等方法在耳垂部留有新的创面,带来了新的感染机会,给新创口带来了各种抗原,而大于2 cm的瘢痕疙瘩不能完全松解,必须先通过手术切除大部分瘤体再行注射.本法避免了新的变态反应的发生,并且通过曲安奈德在局部高效的抗炎、抗变态反应的作用逐渐松解了原已形成的瘢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垂瘢痕疙瘩/药物治疗 曲安奈德/治疗应用 注射局部
下载PDF
p27和CyclinD1及增殖细胞核抗原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勇智 彭师东 冀文茹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756-757,共2页
关键词 P27 CYCLIND1 增殖细胞核抗原 喉癌 癌组织 表达
下载PDF
真菌特异性引物内转录片段PCR检测和培养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高海燕 陶格陶呼 +1 位作者 彭诗东 李玲香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337-339,共3页
目的:比较真菌特异性引物内转录片段(ITS)PCR检测方法与培养的敏感性,探讨真菌ITS PCR检测方法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及其在真菌性鼻窦炎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取18例临床诊断为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鼻窦内分泌物,分别做ITS PCR及培养,比较2种方... 目的:比较真菌特异性引物内转录片段(ITS)PCR检测方法与培养的敏感性,探讨真菌ITS PCR检测方法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及其在真菌性鼻窦炎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取18例临床诊断为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鼻窦内分泌物,分别做ITS PCR及培养,比较2种方法阳性率的差异及检出真菌的相符率;同时以20例临床诊断为非真菌性慢性鼻窦炎患者鼻窦内分泌物为对照,进一步探讨ITS PCR对真菌性鼻窦炎临床诊断的意义。结果:18例真菌性鼻窦炎的标本中,ITS PCR方法检测真菌阳性的例数为14例(78%);培养法的阳性例数为8例(44%)。20例慢性鼻窦炎ITS PCR方法检测阳性例数为1例(5%)。结论:ITS PCR方法对于真菌性鼻窦炎的快速诊断很有价值,并能通过测序明确感染菌种,是一种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炎 真菌 聚合酶链反应 培养
原文传递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与响度重振现象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3
12
作者 崔晓波 姜舒 陈海燕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1998年第5期294-296,共3页
目的探讨响度重振与耳蜗主动机制异常之间的关系,为耳声发射用于诊断耳蜗性病变提供更多指标。方法通过对20例(40耳)健康人、50例(63耳)常规重振检测频率阳性者和11例(15耳)蜗后性聋耳进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 目的探讨响度重振与耳蜗主动机制异常之间的关系,为耳声发射用于诊断耳蜗性病变提供更多指标。方法通过对20例(40耳)健康人、50例(63耳)常规重振检测频率阳性者和11例(15耳)蜗后性聋耳进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productotoacousticemision,DPOAE)的输入-输出(I/O)曲线的测试和分析。结果重振检测阳性的患耳不同频率DPOAE的I/O曲线斜率的均值与健康人对应频率I/O曲线斜率的均值相比明显增大(P<0.01),其DPOAE的检测阈也明显提高。结论响度重振与耳蜗主动机制异常有特定联系,DPOAE的I/O曲线对耳蜗主动机制的评价更直观、准确,可能成为一种有价值的诊断耳蜗性病变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声发射 自发性 感音神经性耳聋 响度重振
下载PDF
头颈部非颅内神经鞘膜瘤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3
13
作者 崔晓波 李玲香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561-563,共3页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神经鞘膜瘤
原文传递
CO_2激光和气管内窥镜治疗小儿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崔晓波 李菊兰 李玲香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18期1681-1681,1684,共2页
目的探讨CO2激光和气管内窥镜在手术治疗小儿复发性喉及气管内乳头状瘤中的应用。方法在全麻支撑喉镜下,利用CO2激光和气管内窥镜治疗小儿复发性喉及气管内乳头状瘤11例;支撑喉镜和气管镜下治疗9例,并将两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CO2激光和气管内窥镜在手术治疗小儿复发性喉及气管内乳头状瘤中的应用。方法在全麻支撑喉镜下,利用CO2激光和气管内窥镜治疗小儿复发性喉及气管内乳头状瘤11例;支撑喉镜和气管镜下治疗9例,并将两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随访18个月,CO2激光和气管内窥镜治疗的患儿中,3例未复发,8例复发,但复发周期较应用支撑喉镜和气管镜手术治疗明显延长,且病灶局限减少。结论应用CO2激光和气管内窥镜在手术治疗小儿复发性喉及气管内乳头状瘤,术野清晰,手术切除彻底,副损伤小,术后复发周期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手术 呼吸道乳头状瘤 预后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 被引量:3
15
作者 杜俊萍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3期5631-5632,共2页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卫生教育
下载PDF
鼻息肉中转化生长因子β_1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剑锋 刘美莲 +4 位作者 王向东 陶呼 张呼和 韩德民 诸小侬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06-208,I004,共4页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 )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将 34例鼻息肉标本及30例中鼻甲粘膜标本行 TGF-β1 免疫组化染色 ,光镜观察。结果 :1TGF-β1 在鼻息肉组织的细胞外基质和固有层浸润细胞的表达明显高于中鼻...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 )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将 34例鼻息肉标本及30例中鼻甲粘膜标本行 TGF-β1 免疫组化染色 ,光镜观察。结果 :1TGF-β1 在鼻息肉组织的细胞外基质和固有层浸润细胞的表达明显高于中鼻甲组织 (P <0 .0 1)。 2鼻息肉组织中 TGF-β1 阳性细胞的形态及分布相似于嗜酸性粒细胞 ,二者阳性程度显著相关 (P <0 .0 5 )。 3TGF-β1 阳性表达与鼻息肉的临床分型无关 (P >0 .0 5 ) ,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与鼻息肉临床分型密切相关 (P <0 .0 5 )。结论 :1TGF-β1 可能直接参与鼻息肉的病理变化 ,导致上皮基底膜增厚和基质纤维化。 2嗜酸性粒细胞可能为鼻息肉中 TGF- β1 的主要来源。 3嗜酸性粒细胞在鼻息肉的发病及复发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息肉 转化生长因子Β1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喉鳞状细胞癌转化生长因子β_1与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淑芝 陈海燕 +3 位作者 张伟 刘达根 范尔钟 李颖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531-534,共4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喉鳞状细胞癌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53例喉鳞状细胞癌和48例癌旁组织中TGF-β1和HSP70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喉鳞状细胞癌组...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喉鳞状细胞癌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53例喉鳞状细胞癌和48例癌旁组织中TGF-β1和HSP70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TGF-β1和HSP70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喉鳞状细胞癌TGF-β1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与之相反,喉鳞状细胞癌HSP70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TGF-β1和HSP70的表达均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1或P<0.01),且两者的表达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87,P<0.01)。结论:TGF-β1和HSP70的阳性表达与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它们共同参与了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及恶性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鳞状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热休克蛋白70
原文传递
nm23-H1和CD44V6在喉癌中的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8
作者 邱杰 张文伟 +4 位作者 彭诗东 赵舒薇 孙爱华 田树昌 郎军添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797-800,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H1和转移相关基因CD44V6在喉鳞状细胞癌(LSCC)的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2例LSCC,14例喉黏膜不典型增生,14例声带息肉,10例喉正常黏膜组织中的nm23-H1和CD44V6的表...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H1和转移相关基因CD44V6在喉鳞状细胞癌(LSCC)的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2例LSCC,14例喉黏膜不典型增生,14例声带息肉,10例喉正常黏膜组织中的nm23-H1和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①nm23-H1在LSCC组中阳性表达率为51.2%,明显低于声带息肉组和喉正常黏膜组(P<0.05),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组nm23-H1的阳性率(34.4%),明显低于无转移组(62.0%),(P<0.05),其蛋白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②CD44V6在LSCC组的表达阳性率75.6%,明显高于3个对照组(均P<0.01),有颈淋巴结转移组CD44V6的阳性率(87.5)%,明显高于无转移组(68.0%),(P<0.05),其蛋白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③LSCC中nm23-H1和CD44V6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nm23-H1和CD44V6的表达与LSCC的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nm23-H1和CD44V6的表达在颈淋巴结转移中起协同作用。两者的表达失衡可能与LSCC发生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因此,检测nm23-H1和CD44V6可作为预测LSCC颈淋巴结转移潜能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23-H1基因 CD44V6基因 喉肿瘤 鳞状细胞 颈淋巴结转移
原文传递
鼻息肉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高海燕 李玲香 彭诗东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215-216,共2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对55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和11例正常鼻甲黏膜组织进行TNF-α检测。结果TNF-α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TNF...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对55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和11例正常鼻甲黏膜组织进行TNF-α检测。结果TNF-α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TNF-α存在于鼻息肉组织的微环境中,对鼻息肉的病因及病理变化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息肉 中鼻甲黏膜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_1与其Ⅱ型受体在喉癌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
20
作者 杨淑芝 李玲香 +4 位作者 韩军 陈海燕 张伟 范尔钟 李颖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36-338,T001,共4页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及其Ⅱ型受体 (TβRⅡ )在喉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 5 3例喉癌和 4 8例癌旁组织中TGF β1、TβRⅡ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喉癌TGF β1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及其Ⅱ型受体 (TβRⅡ )在喉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 5 3例喉癌和 4 8例癌旁组织中TGF β1、TβRⅡ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喉癌TGF β1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 (P <0 .0 5 )。TβRⅡ的表达与癌旁组织对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但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 :TGF β1和TβRⅡ参与调控喉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 ,TGF β1和TβRⅡ是监测喉癌的有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转化生长因子Β1 Ⅱ型受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