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扫描结合逆向工程软件建立下胸椎三维有限元模型 被引量:8
1
作者 李筱贺 李志军 +3 位作者 李少华 徐达传 由博 王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94-597,共4页
背景:脊柱生物力学的研究有赖于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对于下胸椎的生物力学研究,由于其结构特点,使其对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和精确性要求更高。目前脊柱有限元研究通常以颈、腰段为多见,对于下胸段方面的研究,目前文献报道不多。目的:通... 背景:脊柱生物力学的研究有赖于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对于下胸椎的生物力学研究,由于其结构特点,使其对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和精确性要求更高。目前脊柱有限元研究通常以颈、腰段为多见,对于下胸段方面的研究,目前文献报道不多。目的:通过CT扫描结合逆向工程软件建立下胸椎三维有限元模型,为其进一步生物力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选择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影像科标本1例,志愿者无脊柱疾患和骨质疏松,对试验方案知情同意。利用非脊柱疾患病例CT资料,利用医学图像处理软件Mimics实现直接从CT图像中提取数据,再利用逆向工程技术平台Geomagic,在可视化的界面下对模型进行修改,建立人完整下胸椎、椎间盘及韧带的有限元模型。结果及结论:利用Mimics,Geomagic等逆向工程软件,结合CT技术对人下胸椎进行了三维重建,精确再现了下胸椎外形解剖特征,实现了对椎体组织内部不同结构的精细区分,下胸椎共具有112540个四面体单元。提示此方法可以提高建模的效率和可操作性,能够成功的建立符合实验要求的下胸椎有限元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胸椎 逆向工程 有限元 生物力学 数字化医学
下载PDF
中下胸椎肋椎单元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6
2
作者 赵岩 江建明 +4 位作者 李筱贺 霍洪军 左媛 肖宇龙 杨学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22期3996-4000,共5页
背景:建立中下胸椎肋椎单元有限元模型对进一步的力学分析意义重大。目的:通过CT扫描结合逆向工程软件建立中下胸椎肋椎单元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选择内蒙古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影像科无脊柱疾患和骨质疏松标本1例,利用医学图像处理软件... 背景:建立中下胸椎肋椎单元有限元模型对进一步的力学分析意义重大。目的:通过CT扫描结合逆向工程软件建立中下胸椎肋椎单元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选择内蒙古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影像科无脊柱疾患和骨质疏松标本1例,利用医学图像处理软件Mimics实现直接从CT图像中提取数据,再利用逆向工程技术平台Geomagic,在可视化的界面下对模型进行修改,建立人完整中下胸椎肋椎单元、椎间盘的有限元模型。结果与结论:利用Mimics,Geomagic等逆向工程软件,结合CT扫描技术对人中下胸椎肋椎单元进行了三维重建,精确再现了中下胸椎肋椎单元外形解剖特征,实现了对椎体组织内部不同结构的精细区分,中下胸椎肋椎单元共具有132649个四面体单元。提示此方法可以提高建模的效率和可操作性,能够成功建立符合实验要求的有限元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下胸椎肋椎单元 逆向工程 有限元 生物力学 数字医学
下载PDF
Heath-Carter体型法对国人体型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朱海娣 齐连枝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84-86,共3页
关键词 体型法 皮褶厚度 体内脂肪 内因子 髂前上棘位 肱骨远端 股骨远端 肩胛下位
下载PDF
下胸椎前路单钉棒固定系统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李筱贺 由博 +5 位作者 李少华 李志军 王星 陈海芳 张业辉 徐达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4-217,共4页
目的建立T11~12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单钉单棒固定系统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单钉单棒所受应力对其进行改进。方法对一名成年男性进行螺旋CT扫描,将所得数据导入计算机,通过Mimics13.0软件和Ansys11.0有限元软件建立T11~12前路病灶清除植骨... 目的建立T11~12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单钉单棒固定系统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单钉单棒所受应力对其进行改进。方法对一名成年男性进行螺旋CT扫描,将所得数据导入计算机,通过Mimics13.0软件和Ansys11.0有限元软件建立T11~12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单钉单棒固定系统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在在椎体上表面施加500N压力和10Nm的力矩模拟腰椎前屈、后伸、侧屈和旋转四种生理载荷,观察不同载荷下固定器械的应力分布,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下位椎体钉尾部与连接棒下段为应力较集中部位,两部位在侧弯时最小,旋转时最大,旋转运动容易导致这两部位疲劳性断裂。结论侧前方单钉棒固定系统应增粗螺钉尾部与连接棒的下端或术后严格限制腰椎的各方向活动尤其是旋转,以减小两部位的应力,降低螺钉疲劳断裂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段胸椎 侧前方固定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下载PDF
中下胸椎肋凹位置的研究及侧前方置钉数字化模拟 被引量:2
5
作者 李筱贺 李少华 +5 位作者 由博 李志军 王星 陈海芳 张业辉 徐达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1-254,共4页
目的为临床提供中下胸椎侧前方固定以肋凹为参照物的解剖学数据。方法在25~60岁(平均43岁)40例完整的中下胸椎(T4~12)标本中测量肋凹前缘与椎孔前缘间距离(DCFC),椎孔前缘与椎间孔前缘间距离(DCF),肋凹下缘与上终板上缘的距离(DIFSP);... 目的为临床提供中下胸椎侧前方固定以肋凹为参照物的解剖学数据。方法在25~60岁(平均43岁)40例完整的中下胸椎(T4~12)标本中测量肋凹前缘与椎孔前缘间距离(DCFC),椎孔前缘与椎间孔前缘间距离(DCF),肋凹下缘与上终板上缘的距离(DIFSP);对6例T4~12非脊柱疾患CT资料三维重建,模拟置钉并测量其钉道长。结果肋凹前缘与椎孔前缘间距离,在胸椎中下段由正变负;椎孔前缘与椎间孔前缘间距离,在胸椎中下段变化不大,最小值出现在T6,最大值出现在T4。肋凹下缘与上终板上缘的距离由T4到T12逐渐增大,呈直线上升的趋势。随着椎序的增加,置钉点坐标逐渐移向椎体前上方,钉道也逐渐增长。结论随着椎序的增加,肋凹逐渐向后下方移动,其位置有规律可循,可以作为胸椎中下段侧前方置钉的参照点,其钉道长随椎序逐渐增大,可参考本文数据进行置钉点和螺钉长度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下段胸椎 肋凹 侧前方固定 数字解剖学
下载PDF
上颌窦三维重建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牛一山 李志军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期75-77,共3页
关键词 临床应用 三维重建 上颌窦 计算机断层扫描 医学成像技术 核磁共振成像 断层图像 临床诊断
下载PDF
青少年胸腰椎关节突形态研究及意义
7
作者 李筱贺 李志军 +1 位作者 李少华 徐达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4-176,共3页
目的:为临床提供青少年关节突及椎管相关的解剖学测量数据。方法:年龄在14~19岁(平均16.5岁)25例原配完整的胸腰椎(T1~L5)标本,分别测量上关节突内缘中点间距、下关节突内缘中点间距、下关节突根部外缘宽度、椎弓根内缘间距和椎管前后... 目的:为临床提供青少年关节突及椎管相关的解剖学测量数据。方法:年龄在14~19岁(平均16.5岁)25例原配完整的胸腰椎(T1~L5)标本,分别测量上关节突内缘中点间距、下关节突内缘中点间距、下关节突根部外缘宽度、椎弓根内缘间距和椎管前后径,并与成人数据比较。结果:上、下关节突间距、椎弓根内缘间距和上关节突内缘间距/椎弓根内缘间距由上到下都呈两边高中间低的"马鞍形"变化趋势而椎孔前后径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上关节突内缘中点间距与下关节突内缘间距相关系数为0.92,下关节突内缘间距与下关节突根部外缘间宽度相关系数为0.83。结论:14~19岁青少年以上测量数据与成人数据均无显著性差异,并有一定的变化规律,为临床青少年脊柱椎管狭窄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参考;上关节突内缘中点间距总是小于椎弓根内缘间距,中、下胸段椎弓根螺钉间距要小于上胸段和腰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胸腰椎 关节突 解剖学
下载PDF
寰枢椎及其相关结构的解剖学测量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孟克那顺 李志军 +2 位作者 杜泽慧 马钢 刘勇 《北方药学》 2012年第1期36-37,共2页
寰枢椎区相关疾病的发生比较常见,了解寰椎、枢椎的解剖结构,对于疾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对寰枢椎区相关结构的解剖学进展,为寰枢椎区病损机制和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
关键词 寰椎 枢椎 临床解剖学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青少年胸椎椎弓根螺钉相关角度的CT解剖学研究
9
作者 王振峰 王海山 +2 位作者 张顺利 李志军 于蕴之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23期6930-6933,共4页
目的通过对青少年胸椎螺钉进钉角的三维测量,为临床应用提供有价值的数据。方法用16排螺旋CT对正常青少年(14~17岁)自愿者40例进行全胸椎扫描,利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多平面三维重建,测量螺钉进钉角(e角、f角)。结果 e角:总体变化规律为... 目的通过对青少年胸椎螺钉进钉角的三维测量,为临床应用提供有价值的数据。方法用16排螺旋CT对正常青少年(14~17岁)自愿者40例进行全胸椎扫描,利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多平面三维重建,测量螺钉进钉角(e角、f角)。结果 e角:总体变化规律为逐渐减小,T10以上均为正角,T11~12几乎均为负角,即椎弓根尾端与椎骨正中矢状轴成角;f角: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的趋势。结论青少年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角有一定规律,手术时时应根据不同节段椎弓根的形态特点,结合影像学资料,选择相应的螺钉进钉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青少年
原文传递
血管紧张素Ⅱ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宏伟 程飚 +4 位作者 吴姮君 顾永峰 陈炫 陈志刚 刘文忠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oinositide 3-kinase/Akt,P1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检...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oinositide 3-kinase/Akt,P1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细胞AngⅡ受体AT,和AT:的表达。以P13k活性测定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P13K的活性和Akt的磷酸化。结果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培养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同表达AT1和AT2受体。AngⅡ(10 ^-9-10^-7mol/L)刺激可增加细胞Akt的磷酸化和P13K的活性。AT2受体拮抗剂PDl233191可显著增强AngⅡ诱导的细胞Akt磷酸化和P13K活性增加(P〈0.05);AT1受体拮抗剂Valsartan可显著抑制AngⅡ诱导的细胞Akt磷酸化和P13K活性增加(P〈0.05)。结论AngⅡ通过其受体AT1和AT2可调控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Akt磷酸化和PI3K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瘢痕 肥大性 成纤维细胞 磷脂酰肌醇-3激酶
原文传递
一家系多发血管脂肪瘤的临床病理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海燕 薛明明 +2 位作者 王建忠 侯二飞 许贵存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117-120,共4页
目的:观察一家系中血管脂肪瘤病人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该家系成员共102人,逐个进行临床体检,对9名病人手术切取其中1~2枚肿瘤行病理检查。结果:9名病人具有非常相似的临床特征,即成年后发病,病变为四肢躯干体表对称分布,多个质中... 目的:观察一家系中血管脂肪瘤病人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该家系成员共102人,逐个进行临床体检,对9名病人手术切取其中1~2枚肿瘤行病理检查。结果:9名病人具有非常相似的临床特征,即成年后发病,病变为四肢躯干体表对称分布,多个质中等偏软、界清、无痛的圆形,椭圆形或扁块状软组织肿块,活动度好,有明显的遗传特性,病理诊断均为血管脂肪瘤。结论:血管脂肪瘤是一种具有遗传特性的疾病,成年后发病,表现为四肢、躯干对性分布的多个大小不等的皮下软组织肿块,质中等偏软、无痛、界清、活动度良好,其病理特征为由成熟的脂肪细胞和增生的毛细血管构成,有包膜,可见纤维蛋白性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脂肪瘤 临床 病理
下载PDF
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中血管形成与血流变化特点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文忠 陈志刚 +1 位作者 孙同柱 付小兵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9年第3期328-331,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深Ⅱ度烫伤模型创面愈合中血管形成与血流改变的特点。方法: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A、B两组,A组(n=42):为组织病理观察组,根据实验设计又分伤后即刻、1天、3天、7天、14天及21天及正常对照组,每组6只;B组(n=6):为血流量... 目的:观察大鼠深Ⅱ度烫伤模型创面愈合中血管形成与血流改变的特点。方法: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A、B两组,A组(n=42):为组织病理观察组,根据实验设计又分伤后即刻、1天、3天、7天、14天及21天及正常对照组,每组6只;B组(n=6):为血流量检测组。在实验大鼠背部制作深Ⅱ度烫伤模型,A组大鼠在各时间点活杀取材,进行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测;B组大鼠连续检测背部同一部位正常皮肤及伤后各时间点的创面血流量。结果:烫伤大鼠伤后3~7天,肉芽组织内出现单个的不成腔的血管内皮细胞,数目随肉芽组织的增多而逐渐增加,后逐渐形成管腔;伤后14天,肉芽组织内有腔毛细血管进一步增多,已出现结构较完整的成熟小血管;伤后21天血管形态和数量已接近正常皮肤。深Ⅱ度烫伤大鼠伤后即刻,皮肤血流量锐减为正常皮肤血流量的51%;伤后3天时,创面血流量仅达正常血流量的68%;至伤后14天,创面血流量升到正常值的88%;14天后逐渐正常。结论:在皮肤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随着肉芽组织内内皮细胞数量和结构的变化,创面的血流量不断增加,前者的变化是后者变化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烫伤 创面愈合 血管 内皮细胞
下载PDF
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神经超微结构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海燕 包伶 薛明明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533-535,共3页
目的:观察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及神经内膜毛细血管超微结构的变化,为临床提供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形态学依据。方法:链脲佐菌素(STZ)60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72h后测尾静脉血糖,血糖≥16.7mmol/L成糖尿病模型,在电镜下观察坐骨神经超... 目的:观察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及神经内膜毛细血管超微结构的变化,为临床提供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形态学依据。方法:链脲佐菌素(STZ)60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72h后测尾静脉血糖,血糖≥16.7mmol/L成糖尿病模型,在电镜下观察坐骨神经超微结构。结果:电镜下发现糖尿病神经病变时神经纤维脱髓鞘,轴突萎缩,胞质内细胞器减少,线粒体变性,神经内膜毛细血管管腔变形、狭窄,血管基膜增厚,血管内皮细胞向管腔内突出。结论:糖尿病导致大鼠坐骨神经超微结构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糖尿病神经病变 超微结构
下载PDF
坐标定位划痕法在研究“细胞创面”愈合率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富 刘文忠 +5 位作者 雷永红 张翠萍 蔡飒 孙同柱 陈小波 包晓霞 《感染.炎症.修复》 2009年第2期93-94,共2页
目的:改良传统"细胞创面"模型的制备方法,提高对"细胞创面"愈合率的统计的精确性。方法:在6孔板每一孔外底面用刀尖划上横纵坐标轴,用绿色记号笔在横轴的上、下方平行于横轴各画5条等距离的绿带。接种目的细胞,待... 目的:改良传统"细胞创面"模型的制备方法,提高对"细胞创面"愈合率的统计的精确性。方法:在6孔板每一孔外底面用刀尖划上横纵坐标轴,用绿色记号笔在横轴的上、下方平行于横轴各画5条等距离的绿带。接种目的细胞,待其长满内表面时用1000μl微量移液器的吸头在纵轴的左、右平行于纵轴各划2条等距离的细胞缺损带。在观察时间点观察绿带与细胞缺损带重叠形成的"矩形区域"的宽度或面积,计算愈合率。结果:可以特定追踪观察每个"矩形区域"内"细胞创面"愈合率情况,且"矩形区域"的例数可以符合统计学要求。结论:坐标划痕法是一种较精确统计"细胞创面"愈合率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标定位划痕法 “细胞创面”愈合率 矩形区域
下载PDF
水通道蛋白的功能及水通道蛋白4与脑水肿关系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顾永锋 刘文忠 《感染.炎症.修复》 2010年第2期123-126,共4页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细胞内外的水分子是以简单的跨膜扩散方式透过脂质双分子膜的。后来发现红细胞及近端肾小管对渗透压改变引起的水通透性很高的现象很难单纯以弥散来解释。因此,一些学者推测,水的跨膜转运除了简单扩散外,还存...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细胞内外的水分子是以简单的跨膜扩散方式透过脂质双分子膜的。后来发现红细胞及近端肾小管对渗透压改变引起的水通透性很高的现象很难单纯以弥散来解释。因此,一些学者推测,水的跨膜转运除了简单扩散外,还存在某种特殊的机制,于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通道蛋白4 脑水肿 扩散方式 跨膜转运 近端肾小管 水通透性 水分子 细胞内
下载PDF
左头臂静脉注入下腔静脉异常一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振峰 张少杰 +5 位作者 李志军 王建忠 侯二飞 马界荣 蔡永强 汪剑威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134-134,共1页
关键词 头臂静脉 下腔静脉异常 静脉注入 尸体解剖 男性尸体 周围血管 半奇静脉
下载PDF
全脊柱融合1例
17
作者 王星 王威 +3 位作者 李志军 李停斌 赵建民 牛广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在百余套脊柱骨骼标本中,发现1例全脊柱椎骨融合为一整体,按骨骼人类学性别、年龄鉴定标准(颅骨和骨盆均有且配套)及法医学鉴定标准,鉴定出此例标本为成年女性,报道如下:
关键词 脊柱融合 骨骼标本 鉴定标准 成年女性 骨融合 全脊柱 人类学 法医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