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黍的起源 被引量:9
1
作者 魏仰浩 《农业考古》 1986年第2期248-251,266,共5页
黍(Panicum miliaceum L.)是中国古老的具有早熟、耐瘠和耐早特性的谷类怍物。米粒有两类:粳者古代称穄、(?)或糜,也有称稷的;糯者称黍。黍也常常作为粳糯两者的共同名称。现代粳性者西北地区称糜子,东北、华北或南方某些地区称稷子。... 黍(Panicum miliaceum L.)是中国古老的具有早熟、耐瘠和耐早特性的谷类怍物。米粒有两类:粳者古代称穄、(?)或糜,也有称稷的;糯者称黍。黍也常常作为粳糯两者的共同名称。现代粳性者西北地区称糜子,东北、华北或南方某些地区称稷子。糯性类型北方称黍子或粘糜子,南方称夏小米或黄粟(黍)。关于黍的起源,众说纷纭,本文在简略评论介绍以往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个人的一些论点。由于对中国古籍所称五古之一的“稷”究竟是粟还是黍存在着争论,本文在引用古籍时不介入这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起源地 糜子 考古发现 栽培种 考古资料 作物 野生 姜寨遗址 文化遗址
下载PDF
中国糜黍品种生态型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马德新 魏仰浩 《作物品种资源》 1992年第2期17-19,27,共4页
本文在研究糜黍品种生态性状地理分布的基础上,又从不同地区糜黍品种的光反应特点、品种酯酶同工酶酶谱类型的地理分布、品种地区间的适应性等方面的研究资料,对中国糜黍品种的生态型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糜黍 光反应 生态适应性 生态型
下载PDF
沿河井灌区气候因子与玉米产量关系初探
3
作者 贺占林 杜永春 黄海泉 《内蒙古农业科技》 1999年第3期22-23,共2页
气候因子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试验表明,伊盟沿河井灌区玉米产量与当地播种至初霜的积温关系密切,与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关系不大。适期早播晚收增加积温,适当控制灌水,增加留苗密度是提高玉米单产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玉米 产量 积温 降水量 日照时数
下载PDF
糜黍杂交种主要性状的遗传 被引量:1
4
作者 魏仰浩 《内蒙古农业科技》 1989年第2期6-9,共4页
糜黍是原产于我国的古老粮食作物。近年来,为满足人民对食物多方面需要,在我国北方地区的糜黍种植面积有回升趋势。生产上使用的主要是地方品种和系选育成的品种,有性杂交育成的只有龙黍16、龙黍18、内糜2号、伊糜5号、年丰3号。
关键词 性状分离 粒色 矮秆 白粒 单粒 品种间杂交 杂交育种工作 不完全显性 密穗 稳定株系
下载PDF
内薯6号马铃薯的选育
5
作者 郭鸿民 闫世祥 《马铃薯杂志》 1992年第3期190-192,共3页
内薯6号原系谱号“7712-5”,是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于1989年审定命名的省(区)级马铃薯新品种,由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77年以“37—1”为母木,以福禄多×黄3号为父本有性杂交育成。该品种1984~1986... 内薯6号原系谱号“7712-5”,是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于1989年审定命名的省(区)级马铃薯新品种,由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77年以“37—1”为母木,以福禄多×黄3号为父本有性杂交育成。该品种1984~1986年参加内蒙古区域试验,居11个参试品种(系)之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育种 内薯6号
下载PDF
缩短每天日照时间对糜黍生长发育的影响
6
作者 魏仰浩 马德新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1-14,共4页
1981~1984年,在内蒙古自治区东胜地区研究了人为缩短每天日照时间对糜黍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前后参试的国内外品种33个。研究结果认为:每天9~11小时的日照时间,能大幅度缩短生育前期的天数,减少叶片数,降低株高和千粒重,使产量大... 1981~1984年,在内蒙古自治区东胜地区研究了人为缩短每天日照时间对糜黍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前后参试的国内外品种33个。研究结果认为:每天9~11小时的日照时间,能大幅度缩短生育前期的天数,减少叶片数,降低株高和千粒重,使产量大幅度下降。处理时期愈早,影响愈显著。我国绝大多数品种对缩短日照反应敏感,但也有反应迟钝的品种。因而,我国对不同地区的糜黍引种应持慎重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黍 日照 农业气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