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5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泔水油、地沟油生产销售追踪调查分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朱永义 李静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04年第5期450-451,共2页
关键词 追踪调查 餐后 卫生学调查 腹泻 发现 泔水油 就餐 食用油 酸味 烹调
下载PDF
2017年内江市居民生活饮用水水碘分布调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18
2
作者 周思韩 王婉薇 《中国地方病防治》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31-632,共2页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合成甲状腺素的重要元素,人体碘元素的来源主要是水和食物,在无外来碘食物的条件下,水碘含量是衡量当地居民碘摄入量的重要指标[1]。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农村改水改厕工程的实施,饮用水水源的改变和时...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合成甲状腺素的重要元素,人体碘元素的来源主要是水和食物,在无外来碘食物的条件下,水碘含量是衡量当地居民碘摄入量的重要指标[1]。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农村改水改厕工程的实施,饮用水水源的改变和时间的变迁必将导致饮用水水碘含量的变化[2]。内江市曾是四川省的碘缺乏地区之一,2010年实现了消除碘缺乏病。为全面了解目前我市居民生活饮用水水碘含量分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碘 碘缺乏病防治 碘含量 分布调查 集中式供水 碘摄入量 分散式供水 农村改水 补碘 碘营养状况
原文传递
2007-2011年内江市尘肺病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3
3
作者 陈聪 彭茜 +2 位作者 何祥金 陈劲 黄丹 《职业卫生与病伤》 2012年第6期326-329,共4页
目的了解内江市2007-2011年尘肺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尘肺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7-2011年内江市新发606例尘肺病例进行了分析。结果 2009-2010年发病病例数占2007-2011年5年发病总数的62.4%;尘肺患者主要集中在威远县... 目的了解内江市2007-2011年尘肺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尘肺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7-2011年内江市新发606例尘肺病例进行了分析。结果 2009-2010年发病病例数占2007-2011年5年发病总数的62.4%;尘肺患者主要集中在威远县,主要在煤炭和建材行业,分别占86.80%和4.79%;发病工种中矿山主要工种占尘肺患者总数的87%;尘肺病例中主要发病病种是煤工尘肺、矽肺,分别占尘肺患者总数的65.18%、31.68%;新发尘肺中I期尘肺患者最多,占尘肺患者总数的67.3%;接尘工龄<5年速发病例占15.2%;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5~65岁人群;新发的606例病例中,合并肺结核的有13例,占总数的2.15%,各期合并肺结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内江市三县两区中威远县发病最多,主要集中在煤炭行业,煤工尘肺和矽肺是主要病种;606例新发病例中I期患者最多,45~65岁是尘肺的高发年龄段,速发病例较多。因此,威远县是尘肺防治的重点监测地区,认真做好"八字"方针,有效控制尘肺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尘肺 发病特征
下载PDF
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生存时间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婉薇 余世林 +1 位作者 于雪兰 栾荣生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216-220,共5页
目的了解内江市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后生存时间现状,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及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对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利用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抗病毒治疗内江市治疗数据信息,使用SPSS 17.0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227例患... 目的了解内江市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后生存时间现状,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及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对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利用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抗病毒治疗内江市治疗数据信息,使用SPSS 17.0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227例患者,截止到2011-12-31,共有40例研究对象死亡,其中92.5%(37/40)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含AZT方案/d4T方案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不同,患者的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31,P<0.01)。结论定期监测艾滋病感染人群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定期随访观察他们的临床症状,早期对患者开展抗病毒治疗更有利于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毒治疗 艾滋病 生存率
原文传递
四川省内江市2010-2017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邓德明 皮丹丹 刘刚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22-25,共4页
目的:分析2010-2017年手足口病在内江市的流行情况及病原学特点,探讨疾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手足口病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描述性统计学分析方法,应用Excel 2003软件对2010-2017年内江市手足口病流行资料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目的:分析2010-2017年手足口病在内江市的流行情况及病原学特点,探讨疾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手足口病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描述性统计学分析方法,应用Excel 2003软件对2010-2017年内江市手足口病流行资料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结果:2010-2017年内江市手足口病共报告病例15113例,年发病率为19.53/100000~67.66/100000,平均为50.05/100000。2012年为发病高峰,年发病率达67.66/100000。0~5岁组占总发病人数的94.81%,为手足口病的主要发病人群。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在职业分布中占发病总数的98.13%。发病时间全年散发,主要集中在4-7月及10-12月。2010-2017年共采集手足口病患者的血液样本4012例,病毒核酸检测阳性2390例(59.57%),其中,EV71占28.83%(689/2390),CA16占27.24%(651/2390),其他肠道病毒占43.93%(1050/2390)。结论:手足口病在内江市发病率处于相对较高水平,病例全年散发,患者主要为0~5岁人群。为控制手足口病的传播与流行,需加强监测与宣传,扩大疫苗免疫人群,增加疫苗保护的病原谱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流行特征 传染病
下载PDF
四川省≥50岁HIV-1感染者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8
6
作者 苏玲 叶黎 +11 位作者 刘扬 邹家风 王顺东 罗水斌 侯雪琴 袁丹 杨洪 魏东兵 周更生 余佳 刘红露 梁姝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88-792,共5页
目的了解四川省≥50岁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感染者的流行毒株亚型、人群和地域分布及原发性耐药情况。方法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在成都、泸州、达州、内江、广元5个市州采集2017年3—5月新报告、未经抗病毒治疗的≥50岁HIV-1感染者的... 目的了解四川省≥50岁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感染者的流行毒株亚型、人群和地域分布及原发性耐药情况。方法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在成都、泸州、达州、内江、广元5个市州采集2017年3—5月新报告、未经抗病毒治疗的≥50岁HIV-1感染者的血样235份,扩增HIV-1 pol基因区,对获得的190份核酸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分型。比较不同亚型毒株感染者的人口学特征和地域分布特征。序列提交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数据库进行耐药位点分析。结果四川省≥50岁HIV-1感染者的流行毒株亚型为CRF01AE、CRF07BC、CRF08BC、B亚型和CRF85BC。毒株分布显示出明显的地域特征。男性感染者的毒株亚型在非婚非商业和非婚商业两种不同感染途径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19,P=0.028)。190例中,原发性耐药突变率为5.8%;泸州地区的原发性耐药比例最高,为9.7%。尚未发现具有双重耐药或多重原发性耐药突变的患者。结论四川省≥50岁年龄组感染的HIV-1主要毒株有独特的流行态势,应加强对HIV毒株的监测,掌握主要流行亚型和耐药毒株的流行特点和规律,针对性地进行艾滋病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1型 亚型 50岁以上人群
原文传递
内江市2011-2013年蜚蠊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于雪岚 徐勇 +2 位作者 刘鹃 杨巍 杨世龙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6期587-588,共2页
目的通过对内江市2011-2013年蜚蠊密度进行分析,掌握其种群结构、季节消长和不同场所密度情况,为蜚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市区选择3个监测点,于2011-2013年每月中旬监测1次,采用粘捕法分别在农贸市场、餐饮、宾馆、医院和居民区不... 目的通过对内江市2011-2013年蜚蠊密度进行分析,掌握其种群结构、季节消长和不同场所密度情况,为蜚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市区选择3个监测点,于2011-2013年每月中旬监测1次,采用粘捕法分别在农贸市场、餐饮、宾馆、医院和居民区不同环境进行密度、种群、季节消长和场所情况调查。结果 2011-2013年内江市共布放粘蟑纸6480张,回收6480张,捕获蜚蠊22 478只,平均密度为3.47只/张;优势种为德国小蠊,占捕获总数的98.09%;蜚蠊密度的季节消长呈双峰型,4月和7月各出现一个高峰;农贸市场平均密度最高为9.68只/张。结论内江市的优势种为德国小蠊,蜚蠊孳生地广泛,农贸市场是重要生境,应加大对农贸市场环境综合治理,有效控制蜚蠊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蜚蠊 密度 监测
原文传递
成都3所高校低年级大学生艾滋病知识干预效果评价 被引量:8
8
作者 王升力 余小平 +5 位作者 广章 朱彦锋 余敏菊 何勤英 吴学庆 曾子倩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1230-1233,共4页
目的了解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评估干预措施效果。方法以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大一、二年级被干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基线调查有效问卷775份,终末调查有效问卷559份,采用同伴教育干预方法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结果... 目的了解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评估干预措施效果。方法以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大一、二年级被干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基线调查有效问卷775份,终末调查有效问卷559份,采用同伴教育干预方法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群体对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在干预后均有所提升;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但对非传播途径的认识较差;对易感人群中流动人群和有偿献血人群风险性的知晓率较低,分别为4.65%和29.42%,但在干预后有了明显改善,提高到89.78%(P<0.01)和99.78%(P<0.01)。结论3所大学生已掌握了常见的艾滋病相关知识,但知识结构不全面,内容不够准确。因此,针对大学生应开展长期的、系统的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的教育,以达到在大学生群体中预防艾滋病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同伴教育 大学生 干预
原文传递
腮腺炎疫苗在学校暴发疫情中的保护效果调查 被引量:6
9
作者 李杰 余世林 +3 位作者 魏煌林 谢兴文 刘伦光 周兴余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18年第8期1026-1030,共5页
目的了解含腮腺炎成分疫苗(Mumps-containing Vaccine,Mu CV)在学校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中的保护效果,为完善Mu CV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四川省某县区发生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的2所学校中病例数≥3例的班级内所有学生作为研究对... 目的了解含腮腺炎成分疫苗(Mumps-containing Vaccine,Mu CV)在学校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中的保护效果,为完善Mu CV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四川省某县区发生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的2所学校中病例数≥3例的班级内所有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调查和队列研究分析疫苗保护效果。结果共有723名学生被纳入研究对象,流腮总罹患率为15.4%(111/723),接种组罹患率为10.8%(60/557),未接种组罹患率为30.7%(51/166),接种过Mu CV的学生发生腮腺炎的风险是未接种者的35%(RR=0.35,95%CI:0.25~0.49),接种Mu CV是流腮发病的保护因素,疫苗保护效果(Vaccine Effectiveness,VE)为65%;接种2剂次Mu CV的VE为71%,高于接种1剂次Mu CV的62%;随着接种后时间的延长,罹患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VE呈下降趋势。结论接种Mu CV仍是预防和控制流腮最有效的措施,但免疫超过一定年限后疫苗保护效果有所下降。建议在广泛开展并保证1剂次Mu CV接种的基础上,在儿童入学前再加强1剂Mu CV,或者将接种程序由原来的1剂次增加到2剂次,从而提高疫苗的保护效率,降低儿童患流腮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腮腺炎 疫苗保护效果 队列研究
原文传递
2017年四川省内江市鼠伤寒沙门菌监测与分子分型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梓璇 王小龙 +5 位作者 蔡媛媛 叶帮芬 古月 代东来 黄伟峰 罗水斌 《疾病监测》 CAS 2018年第5期397-401,共5页
目的了解四川省内江市食源性鼠伤寒沙门菌分子分型结果与流行情况,为该菌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内江市所有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病例资料,并采集粪便标本进行沙门菌分离培养,使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分型,使用Bionumerics... 目的了解四川省内江市食源性鼠伤寒沙门菌分子分型结果与流行情况,为该菌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内江市所有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病例资料,并采集粪便标本进行沙门菌分离培养,使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分型,使用Bionumerics 6.6软件进行电泳图谱分析。结果 2017年共分离到48株鼠伤寒沙门菌,主要分离自儿童。5-10月是发病高峰,病例占全年的89.6%(43/48),7月发病最多(17/48)。PFGE分型结果获得39种带型,每种带型包含菌株1~5株不等,相似度区间(65%~100%),有5组相似度100%的菌株,但病例之间无密切接触史,其中1组均有皮蛋暴露史。结论内江市鼠伤寒沙门菌在儿童中流行较广,夏秋季节感染患者多,皮蛋可能是潜在的感染来源。分子分型结果提示菌株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少数菌株具有引起暴发的潜力,应加强该菌的监测和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伤寒沙门菌 脉冲场凝胶电泳 流行病学调查
原文传递
2010-2020年内江市水痘疫情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徐勇 谭爱 +2 位作者 刘鹃 刘鹏 曾佳芮 《职业卫生与病伤》 CAS 2021年第4期231-235,240,共6页
目的对2010-2020年内江市水痘疫情特点及流行规律进行分析,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10-2020年水痘病例基本信息,以及个案调查、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特征等资料,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水... 目的对2010-2020年内江市水痘疫情特点及流行规律进行分析,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10-2020年水痘病例基本信息,以及个案调查、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特征等资料,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水痘疫情流行特征。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χ^(2)检验、趋势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结果2010-2020年内江市共报告水痘病例9955例,年均发病905例,年均发病率23.96/10万,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χ_(趋势)^(2)=15.319,P<0.001)。发病时间呈现两个高峰,主高峰为5-7月,次高峰为11月至次年1月。以学生病例为主(51.07%),其次为散居儿童(20.63%)和幼托儿童(18.28%),高发年龄段主要为5岁组、6岁组和9岁组。报告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760,P<0.001),报告发病率较高的为市中区、东兴区和隆昌市。2010-2020年共监测到水痘暴发疫情4起,均发生在中小学校,涉及病例最多为27例,持续时间最长为45 d。结论内江市水痘发病率长期处于高位运行,学生、儿童是发生水痘的主要人群,应加强重点地区学校水痘疫情的监测和管理,加强疫情监测,提高疫情处置能力,避免疫情扩散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痘 流行特征 防控措施
原文传递
2015-2017年某市蔬菜和水果中农药残留现状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罗月 朱永义 何远东 《医学动物防制》 2019年第7期651-653,共3页
目的了解某市2015-2017年蔬菜和水果中农药残留情况,分析其污染水平和分布状况,为制定针对性的农药使用和食品安全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国家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的要求,在全市范围内采集蔬菜和水果样品进行... 目的了解某市2015-2017年蔬菜和水果中农药残留情况,分析其污染水平和分布状况,为制定针对性的农药使用和食品安全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国家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的要求,在全市范围内采集蔬菜和水果样品进行农药残留项目检测。结果共采集蔬菜和水果样品111件,农残检出率45.05%,无超标样品,其中蔬菜检出率为33.33%、水果检出率为5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36,P <0.05)。2015-2017年蔬菜和水果中农药残留量逐年增加,各年样品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72,P <0.05);水果农残检出率高于蔬菜;监测的各类型农药中,植物生长调节剂项目检出率最高。结论蔬菜和水果中农药使用普遍,特别是植物生长调节剂,应加强监管,强化农药使用知识宣传,减少使用量,减少食品中农药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水果 农药残留 分析
原文传递
2015-2018年内江市艾滋病异性传播病例特征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陈聪 王美凤 +2 位作者 彭嘉怡 徐勇 孙毅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20年第8期1036-1042,共7页
目的了解内江市2015-2018年艾滋病异性性传播方式的构成及分布特征,为内江市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统计2015-2018年新报告现住址为内江市、传播途径为异性传播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以下简... 目的了解内江市2015-2018年艾滋病异性性传播方式的构成及分布特征,为内江市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统计2015-2018年新报告现住址为内江市、传播途径为异性传播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以下简称HIV/AIDS),采用SPSS 23.0软件对病人人口学特征和感染途径进行χ~2检验。结果调查异性传播病例4 717例,异性传播病例中通过非婚商业性行为传播的占60.87%(2 867/4 717),通过非婚非商业性行为传播的占27.62%(1 303/4 717),通过配偶阳性传播的占9.71%(458/4 717),非婚未分类占1.89%(89/4 717)。不同县(市、区)异性传播均以非婚商业性传播为主,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和职业艾滋病异性传播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5-2018年内江市艾滋病异性传播构成方式因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业和文化程度而不同,50岁以上年龄组、男性、未婚和离异或丧偶、文化程度偏低的农民因非婚商业感染风险更大,但经非婚非商业性行为传播及配偶阳性传播艾滋病同样不容忽视,应针对不同的感染方式和不同的人群,制定有针对性宣传干预策略,从而有效控制艾滋病经异性性途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异性性传播 感染方式
原文传递
内江市蚊虫发生动态与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鹃 孟凤霞 +2 位作者 钱薇萍 徐勇 于雪岚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15年第2期175-177,共3页
目的了解内江市城区范围内不同生境蚊虫的发生密度和种类,掌握其发生规律,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使用诱蚊灯法对内江城区不同生境各监测点的蚊类进行监测,对收集的蚊虫样品进行分类鉴定和统计分析。结果 3年共捕获成蚊23 212只,2011-201... 目的了解内江市城区范围内不同生境蚊虫的发生密度和种类,掌握其发生规律,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使用诱蚊灯法对内江城区不同生境各监测点的蚊类进行监测,对收集的蚊虫样品进行分类鉴定和统计分析。结果 3年共捕获成蚊23 212只,2011-2013年蚊密度分别为36.83、35.33、72.92只/(灯·夜);牲畜棚密度最高,其次为农户(χ2=245.11,P<0.05);蚊密度季节变化趋势呈双峰状或单峰状;居民区、公园、医院均以致倦库蚊为优势蚊种,牲畜棚以三带喙库蚊为优势蚊种,农户2011和2012年以三带喙库蚊为优势蚊种,2013年以嗜人按蚊为优势蚊种(χ2=2 790.22,P<0.05)。结论内江市成蚊呈双峰状或单峰状消长,主要存在于牲畜棚,且不同生境优势蚊种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蚊密度 季节消长 生境构成 种群构成
下载PDF
洪涝灾害快速卫生学评估方法 被引量:5
15
作者 毛素玲 韩京秀 +3 位作者 刘伦光 胡顺铁 徐勇 许毅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8-10,共3页
探索评价灾害造成的危害与潜在危害,救灾防病应对能力,筛选出优先工作顺序,评估卫生救灾防病工作绩效与恢复重建能力。本文介绍采用访谈、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相关信息,对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标准进行需求计算分析。评价受灾面积、人口... 探索评价灾害造成的危害与潜在危害,救灾防病应对能力,筛选出优先工作顺序,评估卫生救灾防病工作绩效与恢复重建能力。本文介绍采用访谈、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相关信息,对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标准进行需求计算分析。评价受灾面积、人口,需安置人数,传染病发病率,5岁以下儿童粗死亡率等;评价救灾防病能力与需求;评价卫生人员工作量与负荷,工作绩效;评估救灾防病系统恢复重建能力与外部需求。该评估办法数据易获得,能满足时限要求,可在初始阶段和进程中使用,既适用于自评也适用于他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灾害 卫生学评估
下载PDF
内江市2010-2011年流感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于雪岚 《医学动物防制》 2014年第1期27-29,32,共4页
目的分析内江市2010-2011年流感流行状况、流行趋势和流行优势毒株,为该地区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收集内江市2010-2011年流感样病例(ILI)监测资料,对其流行病学、病原学以及暴发疫情监测结果进行描述性分... 目的分析内江市2010-2011年流感流行状况、流行趋势和流行优势毒株,为该地区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收集内江市2010-2011年流感样病例(ILI)监测资料,对其流行病学、病原学以及暴发疫情监测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0-2011年哨点医院共报告流感样病例(ILI)1 580例,流感样病例占门诊就诊病例总数的比例(ILI%)为4.42%(1 580/35 763);2010年就诊高峰在7、8月,2011年趋于平缓,全年无明显就诊高峰;流感样病例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年龄组,占78.42%(1 239/1 580);ILI在人群中的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0-2011年共采集流感样病例标本527份,检出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标本41份,阳性率为7.78%;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病例在不同性别之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势毒株为新甲型H1N1型,占68.85%,但2010年和2011年阳性毒株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感病毒呈交替流行态势。2010-2011年未发生流感样病例聚集性暴发疫情。结论 2010-2011年内江市流感的流行情况逐渐趋于平缓,无暴发疫情;新甲型H1N1型为主要优势毒株;流感防控的重点人群主要是5岁以下婴幼儿;根据监测结果可在每年的9、10月对易感人群接种流感疫苗进行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感冒 流感样病例(ILI) 监测
原文传递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疗效评估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婉薇 栾荣生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831-836,共6页
目前国际上把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作为控制艾滋病最有效的控制措施。随着治疗覆盖面的扩大,对治疗工作质量提出较高要求。如果治疗质量较差的地区单纯扩大治疗覆盖率可能会对整个地区艾滋病的传播造成较大影响。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后的疗... 目前国际上把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作为控制艾滋病最有效的控制措施。随着治疗覆盖面的扩大,对治疗工作质量提出较高要求。如果治疗质量较差的地区单纯扩大治疗覆盖率可能会对整个地区艾滋病的传播造成较大影响。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后的疗效及影响因素,从免疫学指标、病毒学指标及临床指标等3个方面进行综述,并提出了提高抗病毒治疗疗效的措施,为提高抗病毒治疗质量,降低治疗失败率和及时更换药物以降低耐药发生进一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抗病毒治疗疗效 评估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内江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婉薇 周思韩 +3 位作者 应俊强 谢丹 张琴 孙毅 《华南预防医学》 2020年第3期243-246,共4页
目的对内江市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聚集性疫情进行调查分析,探讨流行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中的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方案,通过查阅病历并结合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对结果... 目的对内江市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聚集性疫情进行调查分析,探讨流行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中的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方案,通过查阅病历并结合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对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截至2020年2月14日,内江市共发生聚集性疫情6起,报告确诊病例18例,暴露人数261人,平均罹患率6.90%。疫情集中发生在1月24日至2月11日,家庭聚集5起,公共场所(茶楼)聚集1起。3起聚集性疫情存在代际,病例潜伏期中位数7.5 d。首发症状发热占44.45%,干咳占44.45%;胸部CT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表现占88.89%。结论内江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以家庭聚集为主,应做好自我防护和隔离,避免家庭聚集等社交活动,以降低发生暴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聚集性疫情 流行特征
原文传递
矽肺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9
作者 徐勇 彭茜 《职业卫生与病伤》 2009年第1期33-35,共3页
关键词 矽肺 发病机制 二氧化硅
下载PDF
2011-2020年四川省15~24岁HIV/AIDS病例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孙毅 裴晓迪 +3 位作者 向成戈 刘伦皓 何芳 冯燎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19-127,共9页
目的 分析四川省2011—2020年15~24岁HIV/AIDS病例流行和空间聚集性特征,为该人群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描述15~24岁HIV/AIDS病例的人群、地区、时间、空间、样本来源和传播途径分布,确定时空热... 目的 分析四川省2011—2020年15~24岁HIV/AIDS病例流行和空间聚集性特征,为该人群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描述15~24岁HIV/AIDS病例的人群、地区、时间、空间、样本来源和传播途径分布,确定时空热点区域。结果 四川省共报告15~24岁HIV/AIDS病例21 528例,以男性(72.0%)、20~24岁(77.9%)、未婚(75.5%)、汉族(61.8%)、本省户籍(95.2%)、初中及以下(56.2%)、校外青年(88.5%)人群为主。异性途径传播占52.4%,主要样本来源为医疗机构检测发现(49.3%);新报告率在2012年最低(13.7/10万),2019年最高(23.0/10万),呈上升趋势(P<0.001),青年学生上升幅度更大,从2011年的3.2/10万上升至2020年的7.3/10万(P<0.001);各年Moran’s I值均大于0,P值均小于0.001,表明四川省青年人群新报告率存在明显的空间聚集性;校外青年病例的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川西凉山州;青年学生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川中成都市,从2015年开始扩散至周边地区,凉山州、乐山市、德阳市、绵阳市和眉山市近3年来存在青年学生局部热点区域。结论 四川省青年人群艾滋病流行形势日益突出,凉山州为青年人群艾滋病防控的重点区域,成都市、乐山市、德阳市、绵阳市和眉山市为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控的重点区域,应在重点区域内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尽早开展预防经MSM感染和异性传播感染的性健康教育,加大主动检测力度,提高检测服务的延展性和可及性,减少HIV在该人群中的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青年 流行特征 空间相关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