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度烧伤患者并发脓毒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孙留涛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2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 分析重度烧伤患者并发脓毒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7月兰考第一医院收治的138例重度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烧伤原因、烧伤至入院时间、烧伤面积、是否合并吸入性损伤与休克以及血浆降钙素原(P... 目的 分析重度烧伤患者并发脓毒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7月兰考第一医院收治的138例重度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烧伤原因、烧伤至入院时间、烧伤面积、是否合并吸入性损伤与休克以及血浆降钙素原(PCT)、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 (sTREM-1)、CD6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等资料,根据是否并发脓毒症将患者分为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重度烧伤患者并发脓毒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138例重度烧伤患者中并发脓毒症者59例,设为脓毒症组;未并发脓毒症者79例,设为非脓毒症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烧伤面积> 50%TBSA、合并吸入性损伤及休克、血浆PCT水平≥2.0μg/L以及高水平sTREM-1、CD64、TNF-α是重度烧伤患者并发脓毒症的独立危险因素(95%CI为1.133~1.351、1.115~13.754、1.189~1.505、1.077~14.942、1.294~3.714、1.249~5.082、1.141~5.826,P=0.001、0.003、0.001、0.038、0.003、0.009、0.022)。结论 重度烧伤患者并发脓毒症的发生风险与烧伤面积、吸入性损伤、休克以及血浆PCT、sTREM-1、CD64、TNF-α水平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烧伤 脓毒症 危险因素 降钙素原 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 CD64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孙留涛 胡远征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2年第5期344-347,共4页
目的 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兰考第一医院收治的61例行开颅手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手术次数、切口脑脊液漏发生情况、脑室外引... 目的 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兰考第一医院收治的61例行开颅手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手术次数、切口脑脊液漏发生情况、脑室外引流时间、是否急诊手术、是否行后颅窝手术、有无开放性颅脑损伤、是否合并基础疾病、白蛋白水平等资料,并根据患者是否发生颅内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6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出现颅内感染13例(21.31%),设为感染组,未出现颅内感染48例(78.69%),设为非感染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4h、手术次数≥2次、切口脑脊液漏、脑室外引流时间≥2d、后颅窝手术、开放性颅脑损伤、白蛋白<35 g/L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95%CI为2.111~12.415、1.885~7.463、3.636~62.365、1.505~40.665、2.129~39.184、1.815~6.463、1.636~7.313,P=0.001、 0.001、0.001、0.014、0.003、0.001、0.001)。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与手术时间、手术次数、切口脑脊液漏发生情况、脑室外引流时间、是否行后颅窝手术、有无开放性颅脑损伤以及白蛋白水平密切相关,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时做好预防,以减少颅内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颅内感染 开颅术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吸氧联合呼吸功能训练治疗老年性肺气肿的疗效观察
3
作者 王春奇 宋永庆 《数理医药学杂志》 CAS 2021年第8期1251-1252,共2页
目的:探析吸氧联合呼吸功能训练治疗老年性肺气肿的效果。方法:在某院呼吸内科2016年4月~2018年6月收治的老年性肺气肿患者中选出147例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吸氧治疗... 目的:探析吸氧联合呼吸功能训练治疗老年性肺气肿的效果。方法:在某院呼吸内科2016年4月~2018年6月收治的老年性肺气肿患者中选出147例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吸氧治疗和呼吸功能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等。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0%,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6.30%(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MMEF、MIP、MEP、FEV1%、PEF、FV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RV/TL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吸氧配合呼吸功能训练有助于提高呼吸功能训练效果,促进老年性肺气肿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氧 呼吸功能训练 老年性肺气肿 肺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