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钙离子对细菌内毒素含量测定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魏振洲 杜送田 +3 位作者 石超 王启珍 曹鑫 马明霞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9年第6期42-46,共5页
目的研究Ca^2+对细菌内毒素含量检测的影响,探讨其影响机制。方法向已知含量的细菌内毒素溶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Ca^2+,用动态浊度法检测各样品中细菌内毒素含量。对检测结果进行离散系数,即CV值分析,确定干扰限值。对加入不同浓度Ca 2+... 目的研究Ca^2+对细菌内毒素含量检测的影响,探讨其影响机制。方法向已知含量的细菌内毒素溶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Ca^2+,用动态浊度法检测各样品中细菌内毒素含量。对检测结果进行离散系数,即CV值分析,确定干扰限值。对加入不同浓度Ca 2+的细菌内毒素进行核磁共振1 H谱研究。结果当Ca^2+浓度高于0.0020 mol/L时,检测结果的CV值较高;Ca^2+浓度越高,CV值越高,离散程度越大;当Ca^2+浓度达到1 mol/L时,检测结果低于检测限,呈现明显的假阴性。1 H谱研究发现,随着Ca^2+浓度的增高,处于低场的氢的化学位移向高场移动,Ca^2+浓度越高,移动越大。结论为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当Ca^2+浓度高于0.0020 mol/L时,应先消除干扰,再测定细菌内毒素含量。Ca^2+可能通过影响细菌内毒素的空间构象来影响其与鲎试剂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内毒素 鲎试剂检测法 动态浊度法 钙离子 核磁共振1 H谱
下载PDF
细菌内毒素对A群C群脑膜炎奈瑟菌荚膜多糖蛋白质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马明霞 冯佳丽 +3 位作者 魏振洲 张建飞 石超 杜送田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9年第3期32-37,共6页
目的 探究Lowry法测定A群C群脑膜炎奈瑟菌(简称脑膜炎球菌)多糖原液蛋白质含量时,细菌内毒素对Lowry法的干扰情况。方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三部)规定的方法,测定含不同浓度的细菌内毒素的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原液的蛋... 目的 探究Lowry法测定A群C群脑膜炎奈瑟菌(简称脑膜炎球菌)多糖原液蛋白质含量时,细菌内毒素对Lowry法的干扰情况。方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三部)规定的方法,测定含不同浓度的细菌内毒素的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原液的蛋白质含量,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以细菌内毒素为干扰物质,设计3种方法进行验证,对验证结果进行离散系数,即CV值分析,确定干扰限值。结果 当细菌内毒素含量较高时,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原液的蛋白质含量明显增高,该结果可能为假阳性。验证试验结果显示,当溶液中细菌内毒素浓度达到0.313EU/mL时,会对检测结果产生干扰,浓度越高,干扰程度越高。结论 为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当细菌内毒素浓度达到干扰限值时,应先消除干扰,再测定蛋白质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 蛋白质含量 Lowry法 细菌内毒素 干扰因素
下载PDF
一种快速准确测定A群脑膜炎奈瑟菌活菌率的方法
3
作者 马明霞 冯鹏 +5 位作者 吕存女 李盈 杜送田 鲁劲民 冉宙 陈作江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7年第6期46-49,共4页
目的研究"美蓝-(碱性)藏红O"双染色法用于快速准确测定A群脑膜炎奈瑟菌(group A Neisseria meningitidis,以下简称A群脑膜炎球菌)活菌率的可行性。方法制备A群脑膜炎球菌悬液,取菌悬液双染色法染色,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计算活... 目的研究"美蓝-(碱性)藏红O"双染色法用于快速准确测定A群脑膜炎奈瑟菌(group A Neisseria meningitidis,以下简称A群脑膜炎球菌)活菌率的可行性。方法制备A群脑膜炎球菌悬液,取菌悬液双染色法染色,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计算活菌率。将菌悬液进行10倍系列稀释,各菌液分别用平板涂布法接种至10%羊血普通琼脂平皿,于CO2环境下、35~37℃培养12~20 h,计算菌悬液活菌率。比较两种方法测定8批A群脑膜炎球菌所测得的活菌率,并进行相关性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美蓝-(碱性)藏红O"双染色法与平板涂布法所测得的活菌率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所测得的活菌率具有显著的直线回归关系(P<0.01,n=8),相关系数r=0.984,其回归方程为y=0.919x+1.661(R2=0.967)。结论 "美蓝-(碱性)藏红O"双染色法检测时间短、判定结果直观、操作简单、计数结果准确,可用于A群脑膜炎球菌活菌率的快速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群脑膜炎奈瑟菌 “美蓝-(碱性)藏红O”双染色法 平板涂布法
下载PDF
高效分子排阻色谱法检测冻干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原液游离载体蛋白含量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4
作者 马平 郑喆 +6 位作者 王栋 蒋奕 喻大鑫 丁文博 安建科 杜送田 马国荣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CAS 2023年第5期39-46,共8页
目的 建立冻干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原液中游离载体蛋白含量的高效分子排阻色谱(high performance 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HPSEC)检测方法,并对其进行方法学验证。方法 采用HPSEC法,通过对TT对照品出峰时间的测定,对分离效... 目的 建立冻干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原液中游离载体蛋白含量的高效分子排阻色谱(high performance 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HPSEC)检测方法,并对其进行方法学验证。方法 采用HPSEC法,通过对TT对照品出峰时间的测定,对分离效果和流速的考察,建立HPSEC检测游离载体蛋白含量的方法,确认色谱条件为:色谱柱:TSKgel G3000SW_(XL)(7.8 mm I.D.×30 cm,5μm);流动相为0.85%氯化钠溶液;进样体积100μL;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5℃。对该方法进行专属性、分离度、线性和范围、重复性、准确度和耐用性验证并确定该方法的定量限和检测限。结果 建立的方法显示对照品TT的出峰时间为17.295 min,分离度良好,确定0.5 mL/min作为样品上样流速,并对该方法进行验证。该方法检测游离蛋白的专属性、分离度良好;对照品(纯化的载体蛋白破伤风类毒素tetanus toxoid,TT)在3~36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2)>0.998 0);3批疫苗原液重复性检测游离蛋白峰面积均<1%;加入5、10、20μg/mL TT对照品溶液的添加回收率在98.0%~102.5%,RSD均<2.02%;柱温在35℃和40℃时各样品中游离蛋白含量、分离度、拖尾因子无明显差别;确定方法检测限为0.75μg/mL,定量限为2.1μg/mL。结论 建立的HPSEC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准确度高,可用于冻干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原液中游离蛋白含量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 高效分子排阻色谱法 游离蛋白 含量测定 方法验证
原文传递
W135群脑膜炎球菌摇瓶种子培养条件的优化
5
作者 闫好禄 吴一平 +2 位作者 郑玉鹏 吴楠 李亚楠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2期26-30,共5页
以单因素和正交实验方法对W135群脑膜炎球菌的摇瓶种子培养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摇瓶种子培养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接种量、培养基起始pH和活化菌龄,对以上三个影响因素进行正交实验设计,以培养液菌密度到达OD600值1.1的时间... 以单因素和正交实验方法对W135群脑膜炎球菌的摇瓶种子培养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摇瓶种子培养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接种量、培养基起始pH和活化菌龄,对以上三个影响因素进行正交实验设计,以培养液菌密度到达OD600值1.1的时间为评价指标,在实验范围内得到影响因素大小顺序为接菌量>起始pH值>活化菌龄,得到最佳培养条件组合是接菌量2.4%,起始pH值7.2,活化菌龄16h。验证试验表明优化的摇瓶种子培养条件可用来进一步完善W135群脑膜炎球菌的培养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135群脑膜炎球菌 摇瓶种子 培养条件 正交优化
下载PDF
应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布氏菌活疫苗的冻干工艺参数 被引量:1
6
作者 庞健 许刚 +6 位作者 郭海辰 刘占蜀 陈婧 丁亚伟 李虹 刘佳佳 王军 《中国疫苗和免疫》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04-709,共6页
目的 优化布氏菌活疫苗的冻干工艺参数。方法 采用单因素试验分析预冻温度、一次干燥持续时间和二次干燥温度对布氏菌活疫苗冻干存活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分析3种因素不同组合试验方案的冻干存活率,拟合回归模型,探索最... 目的 优化布氏菌活疫苗的冻干工艺参数。方法 采用单因素试验分析预冻温度、一次干燥持续时间和二次干燥温度对布氏菌活疫苗冻干存活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分析3种因素不同组合试验方案的冻干存活率,拟合回归模型,探索最适合的布氏菌活疫苗冻干工艺参数。结果 优化后的布氏菌活疫苗冻干工艺参数为:预冻温度-39.9℃,时间3.75h,抽真空至0.22mbar;一次干燥温度从-20℃升温至0℃,再升至25℃,总用时16.4h,真空度0.16mbar;二次干燥温度27.3℃,时间6h,真空度0.005mbar。模型预测和实测的冻干存活率分别为74.4%和71.3%,外观、水分、浓度、活菌数等关键质量指标均符合标准。结论 响应面分析法可用于布氏菌活疫苗冻干工艺参数的优化,为后续生产过程中的冻干工艺改进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氏菌活疫苗 冻干工艺参数 优化 响应面分析法 冻干存活率
原文传递
正交试验法优化b型流感嗜血杆菌多糖活化工艺
7
作者 董继刚 郑喆 +6 位作者 马平 包宏兵 夏莲坤 安建科 杜送田 马国荣 谢澎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CAS 2022年第4期21-26,共6页
目的优化b型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 type b,Hib)多糖活化工艺,提高Hib结合疫苗的产量和质量。方法设计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考察不同pH、溴化氰加量和活化时间对Hib多糖衍生物、多糖蛋白结合物的影响,依据正交试验结果... 目的优化b型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 type b,Hib)多糖活化工艺,提高Hib结合疫苗的产量和质量。方法设计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考察不同pH、溴化氰加量和活化时间对Hib多糖衍生物、多糖蛋白结合物的影响,依据正交试验结果确定最优的多糖活化工艺,并对该工艺进行放大和验证。结果多糖活化时pH和活化时间对多糖衍生物衍生率及重均分子量(M_(w))均影响显著(P均<0.05),溴化氰加量对多糖衍生物衍生率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衍生物M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糖衍生物衍生率和M与多糖蛋白结合物的多糖回收率、多糖与蛋白比值、高分子结合物含量、K_(D)≤0.2的多糖回收率、GMT各指标均显著相关(P均<0.05)。综合多糖蛋白结合物产量、免疫原性及稳定性。确定的最优多糖活化工艺为:在pH 10.5条件下,加入与精制多糖等重的溴化氰反应5 min。结论经优化的多糖活化工艺可以用于Hib多糖蛋白结合物规模化的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流感嗜血杆菌 正交试验 多糖活化 多糖蛋白结合物
原文传递
发酵终点的选择对C群脑膜炎球菌精制多糖细菌内毒素含量的影响
8
作者 安建科 蒋奕 +5 位作者 侯玲 马平 吴菊寿 杜珏 马国荣 杜送田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20年第3期21-25,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发酵终点对C群脑膜炎球菌精制多糖细菌内毒素含量的影响。方法将250 L发酵罐中菌种同时均分接种于两个完全相同的1 200 L发酵罐并保持发酵参数完全一致,培养6~10 h,一罐参考A600 nm值的峰值作为发酵终点,另一罐参考pH回升... 目的研究不同发酵终点对C群脑膜炎球菌精制多糖细菌内毒素含量的影响。方法将250 L发酵罐中菌种同时均分接种于两个完全相同的1 200 L发酵罐并保持发酵参数完全一致,培养6~10 h,一罐参考A600 nm值的峰值作为发酵终点,另一罐参考pH回升作为发酵终点,分别杀菌、离心、纯化获得精制多糖后,测定精制多糖中细菌内毒素含量、核酸含量、蛋白质含量、唾液酸含量、O-乙酰基含量、KD值和KD<0.5回收率等。结果以A600 nm值达到峰值后0.5 h作为发酵终点,获得的精制多糖细菌内毒素含量较之于以pH回升至7.20作为发酵终点获得的精制多糖细菌内毒素含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尽管前者精制多糖产量略低于后者(不超过10%),但其余质量指标(如KD值和KD<0.5回收率)几乎一致,前者核酸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均更低,而唾液酸含量和O-乙酰基含量均更高。结论发酵后期参考A600 nm值的峰值作为C群脑膜炎球菌发酵终点能够明显降低荚膜多糖细菌内毒素的含量,提高多糖产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群脑膜炎球菌 发酵终点 精制多糖 细菌内毒素含量
原文传递
溶氧浓度对A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产量及质量的影响
9
作者 郑喆 安建科 +5 位作者 喻大鑫 王嘉晨 王栋 田盛举 马国荣 杜送田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CAS 2021年第2期55-60,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溶氧(dissolved oxygen, DO)浓度对A群脑膜炎球菌(Meningococci group A)荚膜多糖产量及质量的影响,确定A群脑膜炎球菌发酵时的最适DO浓度。方法通过调整发酵罐搅拌转速,通气量和罐内压力,使得A群脑膜炎球菌发酵时发酵液中... 目的研究不同溶氧(dissolved oxygen, DO)浓度对A群脑膜炎球菌(Meningococci group A)荚膜多糖产量及质量的影响,确定A群脑膜炎球菌发酵时的最适DO浓度。方法通过调整发酵罐搅拌转速,通气量和罐内压力,使得A群脑膜炎球菌发酵时发酵液中的DO浓度分别为5%、10%、20%和30%,测定不同DO浓度细菌的生长情况、葡萄糖和氢氧化钠消耗情况,发酵结束后从发酵液中提纯荚膜多糖,比较不同DO浓度荚膜多糖的产量和质量。结果 DO浓度对A群脑膜炎球菌的生长及代谢影响显著,当DO浓度为20%时,发酵液中细菌的终浓度是DO浓度5%的1.9倍,是DO浓度10%的1.3倍;发酵液中的葡萄糖消耗速率和氢氧化钠的用量均随着DO浓度的升高而降低。DO浓度对A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的产量及质量也有明显影响。当DO浓度为20%时,A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产量是DO浓度为5%的3倍,是DO浓度为10%的1.7倍;荚膜多糖细菌内毒素含量较DO浓度为5%下降78%,较DO浓度为10%下降64%;分子大小也优于其他溶氧浓度。结论 DO浓度为20%是A群脑膜炎球菌发酵时的最适DO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群脑膜炎球菌 溶氧 荚膜多糖 细菌内毒素 发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