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视网膜光凝技术联合康柏西普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 被引量:8
1
作者 宋娅琴 马雪英 +1 位作者 王笃亲 吴敬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941-1945,共5页
目的研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全视网膜光凝(PRP)技术联合康柏西普的疗效。方法选取112例NVG患者(112只眼)作为研究组,选取同年龄段的健康者作为健康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NVG发生的危险因素... 目的研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全视网膜光凝(PRP)技术联合康柏西普的疗效。方法选取112例NVG患者(112只眼)作为研究组,选取同年龄段的健康者作为健康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NVG发生的危险因素。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联合组(66例)和对照组(46例),其中对照组行传统的睫状体冷凝术,研究组采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PRP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方式对疗效、眼压、视力以及血清因子的影响。结果通过logistics回归分析果显示血清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C(PD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是NVG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45%vs82.61%),而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经治疗后眼压均降低,联合组各时间点的眼压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经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均增加,其中联合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的BCVA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的血清PDGF-C、VEGF、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PDGF-C、VEGF、TNF-α、IL-6均是NVG发生的危险因素。PRP技术联合康柏西普可改善患者眼压和视力,以及改善血清炎症因子和血管新生因子水平,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全视网膜光凝 康柏西普 炎症 眼压
下载PDF
中药糖网康联合视网膜光凝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孙燕 马重兵 +3 位作者 刘安国 严兴科 贾静 郑雯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4719-4721,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糖网康口服联合视网膜光凝术与单纯视网膜光凝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90例糖网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45例行单纯视网膜光凝术,研究组45例行中药糖网康口服联合视网膜光凝术。观察两组治疗后视力恢复及黄... 目的:探讨中药糖网康口服联合视网膜光凝术与单纯视网膜光凝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90例糖网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45例行单纯视网膜光凝术,研究组45例行中药糖网康口服联合视网膜光凝术。观察两组治疗后视力恢复及黄斑部视网膜厚度的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6个月研究组视力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黄斑部视网膜厚度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证实研究组疗效优于常规组。结论:中药糖网康口服联合视网膜光凝术较单纯视网膜光凝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对患者视力及黄斑部水肿情况改善明显,能有效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致残致盲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网康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基于医疗大数据的全球葡萄膜炎研究热点及趋势的可视化分析
3
作者 令娟 罗向霞 +5 位作者 谢卓霖 豆驭昕 张东鹏 杨浩 张定华 吴保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712-717,共6页
目的:探索全球针对葡萄膜炎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趋势,以期为葡萄膜炎领域相关研究者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促进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自建库至2023-08-24已发... 目的:探索全球针对葡萄膜炎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趋势,以期为葡萄膜炎领域相关研究者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促进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自建库至2023-08-24已发表的关于葡萄膜炎的相关文献,并通过GraphPad Prism 9、CiteSpace 6.2.R2与VOSviewer等软件对国家/发文机构、研究作者、高频关键词及爆点关键词等内容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目前全球关于葡萄膜炎的相关研究已形成各个国家相应的科研团体,发文量位于前3位的国家分别为美国(7 585篇)、英国(2 412篇)及德国(1 679篇);国外发文量位于前3位的研究机构分别为哈佛大学、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及摩菲眼科医院,国内发文量位于前3位的研究机构分别为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重庆医科大学及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中英文高频关键词和爆点关键词的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针对葡萄膜炎发病机制和治疗方式的探讨等内容,针对葡萄膜炎治疗的相关研究热点向分子生物水平相关研究内容进行过渡,如分子生物信号通路(核因子κB信号通路,强度值为22.89)、生物制剂(阿达木单抗,强度值为32.21)及肿瘤坏死因子(强度值为48.44)等,相关研究也多向相关大鼠的基础实验进行扩展。结论:全球葡萄膜炎的研究热点及趋势以精准诊断、发病机制及更佳有效的治疗手段为主,期待未来能够有更多学者致力于葡萄膜炎的研究,并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通过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提供高质量的研究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炎 CITESPACE VOSviewer 研究热点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基于BOLD-fMRI的针刺干预弱视脑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孙燕 马重兵 +3 位作者 刘安国 严兴科 贾静 郑雯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40-943,共4页
近年来,功能影像学技术用于针灸干预弱视的脑功能研究日益引起关注,尤其是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技术能够检测评估弱视患者视觉异常脑区分布和功能连接,更有助于揭示针刺干预弱视的脑功能可塑性机制。文章总结了近年来... 近年来,功能影像学技术用于针灸干预弱视的脑功能研究日益引起关注,尤其是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技术能够检测评估弱视患者视觉异常脑区分布和功能连接,更有助于揭示针刺干预弱视的脑功能可塑性机制。文章总结了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发现可从弱视及针刺干预研究中BOLD-fMRI常用方法、对于弱视发病机制的研究、对于针灸干预弱视的脑功能机制的研究3部分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深化针刺干预弱视脑功能机制研究提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视 磁共振成像 针刺 脑功能 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夜戴型角膜塑形镜近视防控效果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赖伟霞 刁春丽 +2 位作者 吴西西 丁锐 梁皓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4年第8期946-949,共4页
我国儿童和青少年的近视患病率较高,且呈现低龄化、高度数化趋势。近视防控方法有药物干预、光学产品干预、行为干预和环境干预等。角膜塑形(OK)镜是能有效防控近视的光学产品。近视患者夜间佩戴OK镜,日间无需佩戴框架眼镜即可获得良好... 我国儿童和青少年的近视患病率较高,且呈现低龄化、高度数化趋势。近视防控方法有药物干预、光学产品干预、行为干预和环境干预等。角膜塑形(OK)镜是能有效防控近视的光学产品。近视患者夜间佩戴OK镜,日间无需佩戴框架眼镜即可获得良好的裸眼视力,还能有效延缓眼轴的增长。该文对夜戴型OK镜近视防控效果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塑形镜 近视 防控效果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弱视的神经影像学技术检查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孙燕 严兴科 +3 位作者 侯静梅 吴保华 刘安国 郑雯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0年第4期285-288,共4页
弱视的发病是由于视觉中枢的视功能受损,而当前弱视的临床检查以主观视功能检查为主,难以评估弱视发病的中枢病理机制。眼部超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功能近红外光谱(fNIRs)、磁共振(MRI)等影像学技术能够直观无创的检测眼部、视... 弱视的发病是由于视觉中枢的视功能受损,而当前弱视的临床检查以主观视功能检查为主,难以评估弱视发病的中枢病理机制。眼部超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功能近红外光谱(fNIRs)、磁共振(MRI)等影像学技术能够直观无创的检测眼部、视觉中枢的病理改变,为弱视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有效的神经影像学依据。本文对弱视的临床影像学检查的应用情况进行概述,并对弱视发病的中枢神经机制进行探讨,以期为弱视的诊断和临床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视 中枢机制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 功能近红外光谱技术 磁共振技术
下载PDF
玻璃体腔预注康柏西普辅助23G及25G微创玻切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丁锐 孙燕 +2 位作者 马彦刚 郑雯 吴保华 《甘肃科技纵横》 2021年第2期94-96,共3页
目的:探究术前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辅助23G和25G微创玻切治疗严重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46例(50只眼)严重PDR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随机方法,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两... 目的:探究术前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辅助23G和25G微创玻切治疗严重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46例(50只眼)严重PDR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随机方法,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均接受康柏西普药物注射,对照组患者行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研究组患者行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分别就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发生率、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电凝止血,以及视力矫正情况实施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视力矫正情况的对比,差异并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研究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74.28±16.79)min,患者矫正后的平均视力为(1.12±0.51)。对照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77.47±17.06)min,患者矫正后的平均视力为(1.08±0.63),差异统计学无意义,即P>0.05。结论:严重PDR患者术前接受玻璃体腔康柏西普注射配合23G或25G微创玻切治疗,均可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有效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发生率,但23G微创玻切技术在设备方面具有优势,效果要略优于25G微创玻切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康柏西普 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 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
下载PDF
周边离焦功能性眼镜与单焦点眼镜对于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效果的研究
8
作者 张晓艳 《智慧健康》 2023年第23期204-207,共4页
目的探讨周边离焦功能性眼镜与单焦点眼镜对于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效果。方法选取本院配镜屈光矫正治疗的68例儿童青少年近视患儿(2021年7月—2023年5月),根据患儿家属治疗意愿分为单焦点组和周边离焦组。根据患儿验光情况配镜,单焦点组... 目的探讨周边离焦功能性眼镜与单焦点眼镜对于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效果。方法选取本院配镜屈光矫正治疗的68例儿童青少年近视患儿(2021年7月—2023年5月),根据患儿家属治疗意愿分为单焦点组和周边离焦组。根据患儿验光情况配镜,单焦点组患儿佩戴常规单焦点框架眼镜治疗,周边离焦组患者佩戴周边离焦功能性眼镜治疗,对两组患儿随访18个月,观察患儿屈光度、眼轴长度变化,并评估其近视控制满意度情况。结果周边离焦组患儿配镜后6个月、12个月和18个月的屈光度显著低于单焦点组(P<0.05),且随访18个月屈光度增长幅度(0.36±0.11)D显著低于单焦点组(0.86±0.25)D(P<0.05)。周边离焦组患儿配镜后6个月、12个月和18个月的眼轴长度显著低于单焦点组(P<0.05)。周边离焦组随访18个月近视度数增长者(64.71%,22/34)占比显著少于单焦点组(88.24%,30/34),近视度数减少者(14.71%,5/34)占比显著多于单焦点组(0)(P<0.05)。周边离焦组近视控制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单焦点组(P<0.05)。结论周边离焦功能性眼镜有助于控制患儿屈光度、眼轴长度增长,应用于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效果良好,近视控制满意度较高,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边离焦功能性眼镜 单焦点眼镜 儿童 青少年 近视防控 屈光度
下载PDF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袁晓彤 颉瑞萍 +1 位作者 王永涛 张子怡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2年第1期70-72,76,共4页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AION)是一种严重危害中老年人视功能的急性视神经疾病,该病的高发病率引起人们的重视,然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视乳头循环的短暂中断为其特征,因此治疗方案并不明确,本文通过回顾近年来NA-AION的中西...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AION)是一种严重危害中老年人视功能的急性视神经疾病,该病的高发病率引起人们的重视,然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视乳头循环的短暂中断为其特征,因此治疗方案并不明确,本文通过回顾近年来NA-AION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发现本病的治疗方式多样,改善循环药物为最常见的治疗方式,用以增加视乳头血液供应;营养神经药物以防止受损神经进一步损失;高压氧的方式增加视乳头氧供;还有最近应用的新方式免疫抑制剂;另外传统中医中药也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这些治疗方式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NA-AION的治疗提供更广阔的思路,提倡联合用药,个体化治疗,为在不同病程内提供更多样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病变 治疗方法 缺血性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医药防治干眼的用药规律与组方特点
10
作者 张文晶 颉瑞萍 +3 位作者 张花治 刘雪 曹水清 袁晓彤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4-81,共8页
本文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药治疗干眼的用药规律与组方特点。采用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检索有关中药内服制剂防治干眼的临床研究类文献。将符合纳入条件的方剂进行规范化处理并统计用药频次,使用SPSS系列软件进行高频药物的关联规... 本文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药治疗干眼的用药规律与组方特点。采用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检索有关中药内服制剂防治干眼的临床研究类文献。将符合纳入条件的方剂进行规范化处理并统计用药频次,使用SPSS系列软件进行高频药物的关联规则分子、聚类分析及因子分析。最终提取到305首复方,共计中药172味,以补虚、清热药为主,枸杞子、菊花、麦冬、生地黄、甘草、熟地黄、白芍、当归、茯苓和牡丹皮是前十位中药。关联规则分析显示菊花-枸杞子是支持度最高的药物组合。结论表明,养阴生津、清热润燥是干眼的基本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 中医药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下载PDF
相干光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术在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诊断中的效果 被引量:1
11
作者 丁锐 孙燕 +2 位作者 马彦刚 杨宏 吴保华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7期155-156,共2页
目的:探究相干光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在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在我院接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治疗的患者76例(76只眼),分别采用O ... 目的:探究相干光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在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在我院接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治疗的患者76例(76只眼),分别采用O CTA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FFA)两种方式进行检查,依照检查方式分为OCTA组和FFA组。对比两种检测方式的检出率,观察两种检查方式检查结果。结果:F F A检查显示在动脉早期或动脉前期即显现荧光素。在造影早期有36例表现为黄斑部荧光素渗漏,不规则形和小片状共21眼呈现边界清晰高荧光素,可见新生血管轮廓15眼呈现明显荧光素渗漏;荧光素遮蔽22眼呈现高荧光素周围均见不规则形状,荧光素渗漏13眼呈现早期荧光素遮蔽中晚期可见点片状,且随时间延长逐渐加深,可见低荧光素晕9眼;在造影过程中黄斑区未见显著荧光素异常18眼。OCTA图像呈现出视网膜组织轻度水肿,膜毛细血管光带完整CNV内部边界较清晰,脉络膜视网膜无明显渗出或出血。CNV呈现3种主要形态。其中半球形CNV呈向上的半球形凸面光带,纺锤形CNV表现为两边窄,中间宽的高反射光带,半月形CNV呈向上的弯月形凸面光带。76例患者中16眼呈半球形,40眼呈纺锤形,14眼呈半月形,6眼无明显改变。O CTA的检出率为92.7%(70/76),高于F F A的检出率80.26%(61/76)(χ^(2)=4.475,P<0.05)。结论:O CTA在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诊断中相较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效果更佳,能够更加高效的发现病变部位和新生血管,OCT血管成像术检出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CT血管成像术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下载PDF
兰州市青少年干眼症对屈光不正矫正影响因素 分析研究
12
作者 丁锐 张晓艳 《甘肃科技纵横》 2023年第11期83-86,共4页
目的:研究青少年干眼对屈光不正矫正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1年6月兰州普瑞眼视光医院干眼症合并屈光不正青少年患者,患者年龄7~18岁。对青少年患者进行散瞳检查,将屈光不正合并干眼患者以及单纯屈光不正患者分为干眼组和... 目的:研究青少年干眼对屈光不正矫正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1年6月兰州普瑞眼视光医院干眼症合并屈光不正青少年患者,患者年龄7~18岁。对青少年患者进行散瞳检查,将屈光不正合并干眼患者以及单纯屈光不正患者分为干眼组和正常组。分别对该两组患者进行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泪膜破裂时间(TBUT)检查,对屈光不正的患儿进行屈光矫正后随访半年,观察泪液分泌量、泪膜稳定性变化。结果:2组患者年龄、性别、户外活动时间、视频终端使用时间,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挑食情况2组比较使用Fisher精确概率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眼组经治疗后在不同时间点复查主观症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和干眼组经治疗后在不同时间点复查的TBUT存在显著差异(P<0.05);正常组和干眼组经治疗后在不同时间点复查的角膜荧光染色(FL)无显著差异(P>0.05);干眼组及正常组在治疗6个月后视力波动无统计学意义(P>0.05),屈光无明显差异。结论:青少年屈光不正与干眼症密切相关,屈光不正不影响泪液的分泌;矫正屈光不正后,干眼症和视疲劳会得到化解,可能对延缓近视进展具有一定的作用,屈光不正对泪膜破裂时间具有一定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不正 泪液分泌 泪膜破裂时间 干眼症
下载PDF
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丁锐 吴保华 +1 位作者 袁晓彤 马彦刚 《甘肃科技纵横》 2022年第7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术(FLACS)与传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Phaco)对白内障患者视功能、角膜曲率及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到2021年12月收治普通白内障患者60人(60只眼),根据患者意愿选择手术方式并进行分...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术(FLACS)与传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Phaco)对白内障患者视功能、角膜曲率及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到2021年12月收治普通白内障患者60人(60只眼),根据患者意愿选择手术方式并进行分组,接受FLACS的患者为FLACS组,共30例(30眼),接受Phaco的患者为Phaco组,共30例(30眼)。对患者术前一般情况,术中超声乳化能量释放量、有效超声乳化时间、视力、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1 w,1月的视力均优于术前。术中平均超乳能量FLACS组低于Phaco组(均P<0.05)。两组有效超乳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FLACS组对比Phaco组患者术后角膜曲率、角膜散光较术前改变度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角膜水肿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LACS治疗白内障安全、有效,可显著降低术后内皮细胞丢失率、快速恢复视力,对角膜曲率影响小,不增加术中角膜散光,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手术治疗
下载PDF
探讨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对视觉质量的影响
14
作者 吴保华 孙燕 +2 位作者 郑雯 刘娟 马彦刚 《系统医学》 2020年第4期39-41,共3页
目的分析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对患者视觉质量方面的积极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择该院于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90例白内障患者。所有患者均行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且手术过程均由同一批医生团队负责完成... 目的分析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对患者视觉质量方面的积极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择该院于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90例白内障患者。所有患者均行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且手术过程均由同一批医生团队负责完成。手术结束后比较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立体视觉和裸眼视力,分析患者视觉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患者在手术后的近立体视觉(87.35±3.53)和远立体视觉(124.53±7.0)均要显著高于手术前(56.41±3.22)、(88.82±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59、3.561,P<0.05);手术前患者50 cm的裸眼视力<0.5(40例)、0.5~0.8(5例)、>0.8(0例),在手术后<0.5(4例)、0.5~0.8(34例)、>0.8(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75、8.920、5.681,P<0.05)。结论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术后视功能,在改善视觉质量的同时给患者提供稳定的远、中和近程视力,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视觉质量 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