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托伐他汀降低慢性硬膜下血肿单孔钻颅引流术后复发率探讨 被引量:9
1
作者 姚鹏飞 赵昱 +2 位作者 高晨 王向阳 荔志云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45-1348,共4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片对慢性硬膜下血肿单孔钻颅冲洗引流术后复发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05年5月及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局麻下单孔钻颅冲洗引流治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122例。分两组,治疗组(67例):术后给予阿托...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片对慢性硬膜下血肿单孔钻颅冲洗引流术后复发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05年5月及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局麻下单孔钻颅冲洗引流治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122例。分两组,治疗组(67例):术后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对照组(55例):术后未予阿托伐他汀钙片。分析两组临床特征、影像学资料及随访结果,比较术后复发率。结果两组病例术前病例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时Markwalder分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愈率达98.5%,没有复发病例,没有死亡病例;对照组治愈率96.4%,术后4例复发,复发率7.3%。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38,P=0.039)。结论阿托伐他汀钙片能够明显降低单孔钻颅冲洗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血肿 硬膜下慢性 复发 引流术
原文传递
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时机及方式分析 被引量:58
2
作者 高晨 周敏慧 +2 位作者 刘耀明 贺云飞 马宝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3972-3974,共3页
目的:探讨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时机、手术方式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根据发病至手术时间分为超早期(出血后7h内)手术组66例,早期(出血后8~24h)手术组40例及延迟(出血24h后)手术组3... 目的:探讨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时机、手术方式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根据发病至手术时间分为超早期(出血后7h内)手术组66例,早期(出血后8~24h)手术组40例及延迟(出血24h后)手术组34例。根据出血部位、出血量及血肿是否破入脑室,选择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开颅血肿清除并去骨瓣减压术、单侧或双侧脑室外引流术。术后平均随访2年,观察术后患者恢复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按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法(ADL),超早期手术组及早期手术组ADLⅠ到Ⅲ级比率明显高于延迟手术组(P<0.05);超早期手术组ADLⅣ、Ⅴ级和病死率明显低于延迟手术组(P<0.05);早期手术组ADLⅣ和病死率明显低于延迟手术组(P<0.05);超早期手术组与早期手术组相比,ADLⅢ、Ⅳ级和病死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早期手术组与延迟手术组相比,ADLⅤ级比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的选择是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出血 外科治疗 超早期手术
下载PDF
替莫唑胺联合贝伐单抗治疗老年患者恶性脑胶质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白洁 张全华 +3 位作者 高凌宜 田立桩 荔志云 高晨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522-524,共3页
目的:探讨替莫唑胺联合贝伐单抗治疗老年患者恶性脑胶质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2015年我院收治的恶性脑胶质瘤老年患者55例,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治疗组(n=30,采用放疗+替莫唑胺化疗+贝伐单抗治疗)和对照组(n=25,采用放... 目的:探讨替莫唑胺联合贝伐单抗治疗老年患者恶性脑胶质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2015年我院收治的恶性脑胶质瘤老年患者55例,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治疗组(n=30,采用放疗+替莫唑胺化疗+贝伐单抗治疗)和对照组(n=25,采用放疗+替莫唑胺治疗)。治疗6个月及1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莫唑胺联合贝伐单抗同步放疗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疗效优于单纯替莫唑胺放疗,且贝伐单抗安全性较高、副作用小,是一种可优先选择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脑胶质瘤 贝伐单抗 替莫唑胺 联合放化疗
下载PDF
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时机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高晨 周敏慧 +2 位作者 刘耀明 贺云飞 马宝平 《中国康复》 2010年第2期115-117,共3页
目的:探讨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时机及方式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根据发病至手术时间分为超早期(出血<7h)手术66例(A组),早期(出血8~24h)手术40例(B组)及延迟(出血>24h)手术34... 目的:探讨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时机及方式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根据发病至手术时间分为超早期(出血<7h)手术66例(A组),早期(出血8~24h)手术40例(B组)及延迟(出血>24h)手术34例(C组);根据出血部位,出血量及血肿是否破入脑室,而选择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开颅血肿清除并去骨板减压术或单侧或双侧脑室外引流术等术式。术后平均随访2年,按ADL能力分级法评定患者生存状况。结果:按ADL能力分级法,A组及B组ADL达1~3级比率明显高于C组,死亡率明显低于C组(均P<0.05);A组与B组比较,ADL达3、4级和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与C组比较,ADL达5级的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的选择是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高血压 脑出血 外科治疗 超早期手术
下载PDF
炎症在颅内动脉瘤形成和破裂中的作用和机制 被引量:8
5
作者 姚鹏飞 程刚 高晨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3期275-278,共4页
炎症参与了许多血管性疾病的发病过程。血流动力学引起血管壁炎性因子激活,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功能障碍,激活血管壁炎性级联反应。炎性细胞,尤其是巨噬细胞浸润并分泌的酶类逐渐使血管壁薄弱形成动脉瘤甚至导致其破裂... 炎症参与了许多血管性疾病的发病过程。血流动力学引起血管壁炎性因子激活,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功能障碍,激活血管壁炎性级联反应。炎性细胞,尤其是巨噬细胞浸润并分泌的酶类逐渐使血管壁薄弱形成动脉瘤甚至导致其破裂。因此,炎症在颅内动脉瘤的形成和破裂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 破裂 炎症
原文传递
炎性反应在颅内动脉瘤生成和破裂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姚鹏飞 黄清海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05-209,共5页
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IA)是常见的脑血管病,人群患病率为32%[1],年破裂率约为1%[2]。虽然破裂率不高,但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常导致灾难性后果,1个月内病死率高达35%[3]。尽管诊断方式和治疗措施不断... 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IA)是常见的脑血管病,人群患病率为32%[1],年破裂率约为1%[2]。虽然破裂率不高,但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常导致灾难性后果,1个月内病死率高达35%[3]。尽管诊断方式和治疗措施不断改进,但IA 生成、发展和最终破裂出血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使我们无法从根本上预防IA 的发生。人类动脉瘤和动物动脉瘤模型研究表明,炎性反应介导的血管病理重构为IA生成和破裂的主要病理机制[4-9]。笔者就炎性反应在颅内囊状动脉瘤生成和破裂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炎性反应 炎性因子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大鼠原代神经细胞放射性损伤敏感性与ROS含量关系及依达拉奉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高晨 田立桩 +4 位作者 朱文霞 刘玉虎 吴信笃 赵昱 赵福贵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5年第3期211-216,共6页
目的:探讨大鼠原代神经细胞培养体系放射性损伤敏感性与ROS含量关系以及依达拉奉的保护作用。方法:X射线单次照射来源于大鼠海马的原代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以及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共培养体系,对比评价正常培养或依达拉奉干预与否条件... 目的:探讨大鼠原代神经细胞培养体系放射性损伤敏感性与ROS含量关系以及依达拉奉的保护作用。方法:X射线单次照射来源于大鼠海马的原代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以及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共培养体系,对比评价正常培养或依达拉奉干预与否条件下细胞死亡、凋亡以及活性氧(ROS)含量变化。结果:X射线照射引起原代神经元培养体系ROS含量及细胞死亡率明显升高。共培养体系细胞损伤较轻,星形胶质细胞培养体系则无明显损伤。依达拉奉通过清除ROS可以阻止细胞死亡。结论:放射损伤后,原代神经元培养体系ROS含量明显增高,导致神经元凋亡失调。依达拉奉通过清除ROS逆转这一病理过程而产生神经元保护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培养 放射性损伤 活性氧 依达拉奉 神经保护
下载PDF
大鼠原代神经细胞培养体系放射性损伤敏感性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高晨 朱文霞 +3 位作者 姚鹏飞 王洪运 王向阳 刘玉虎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366-371,共6页
目的探讨大鼠原代神经细胞培养体系对放射性损伤敏感性及其损伤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原代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共培养体系,原代神经元培养体系以及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培养体系并分别随机分为对照组(始终正常培养),放射损伤组(对细胞实施X射... 目的探讨大鼠原代神经细胞培养体系对放射性损伤敏感性及其损伤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原代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共培养体系,原代神经元培养体系以及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培养体系并分别随机分为对照组(始终正常培养),放射损伤组(对细胞实施X射线单次照射)。72 h后,对比评价不同组细胞死亡率、凋亡以及活性氧(ROS)含量变化。结果 X射线照射引起原代神经元培养体系细胞死亡率[(68.0±5.2)%]及ROS含量(103.6±8.8)升高最为明显。共培养体系细胞损伤较轻,星形胶质细胞培养体系则无明显损伤。原代神经元培养体系和原代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共培养体系中放射损伤组的细胞死亡率及ROS含量与同体系内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代神经元培养体系放射损伤组的细胞死亡率及ROS含量与其余两种培养体系同组相应指标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元放射性损伤的主要表现是异常凋亡。结论放射损伤后原代神经元培养体系ROS含量明显增高,导致神经元凋亡失调。因此,ROS可能成为放射性脑损伤一个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损伤 共培养 神经保护 活性氧
下载PDF
增加血流动力学导致基底动脉重构的形态学及病理学早期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姚鹏飞 杨鹏飞 +2 位作者 张照龙 刘建民 黄清海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0-83,共4页
目的 探讨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后基底动脉形态及病理变化.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双侧颈总动脉结扎以代偿性增加椎基底动脉血流,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d、1周、2周经颅多普勒检测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术后1周、2周分别行脑血管造影,并且测量基底... 目的 探讨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后基底动脉形态及病理变化.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双侧颈总动脉结扎以代偿性增加椎基底动脉血流,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d、1周、2周经颅多普勒检测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术后1周、2周分别行脑血管造影,并且测量基底动脉直径及迂曲程度;对基底动脉病理切片EVG、Masson染色分析.结果 颈总动脉结扎后基底动脉血流明显增快(10.99 ml/min对比36.53 ml/min,P<0.001),术后1周、2周基底动脉直径增大(0.60 mm对比0.82 mm;0.73 mm对比1.03 mm,P<0.001),内弹力层完整,平滑肌层增生;并且迂曲成角,57.1%基底动脉向左侧弯曲,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增加是导致基底动脉迂曲成角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 血流动力学 血管重构 血管造影术
原文传递
单孔钻颅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55例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姚鹏飞 程刚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1057-1058,共2页
关键词 血肿 硬膜下 慢性 单孔钻颅
原文传递
不同年龄患者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特征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姚鹏飞 刘耀明 +2 位作者 程刚 贺云飞 高晨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507-508,共2页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亦可发生于非老年人群,不同年龄患者临床表现略有不同。我院神经外科2003年1月-2007年12月采用单侧单孔钻颅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73例,现对其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亦可发生于非老年人群,不同年龄患者临床表现略有不同。我院神经外科2003年1月-2007年12月采用单侧单孔钻颅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73例,现对其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 血肿 硬膜下
下载PDF
阿司匹林抑制大鼠颅内动脉瘤模型动脉瘤壁炎性反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姚鹏飞 程刚 +4 位作者 王向阳 王洪运 赵昱 赵富贵 吴信笃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年第20期2139-2143,共5页
目的了解阿司匹林对血流动力学诱导的颅内动脉瘤模型瘤壁炎性反应及病理重塑的影响。方法 38只SD大鼠分为三组:对照组(未行外科手术)、动脉瘤组(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及左侧颈外动脉、翼颚动脉)和动脉瘤+阿司匹林组(动脉结扎后饮用溶解阿司... 目的了解阿司匹林对血流动力学诱导的颅内动脉瘤模型瘤壁炎性反应及病理重塑的影响。方法 38只SD大鼠分为三组:对照组(未行外科手术)、动脉瘤组(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及左侧颈外动脉、翼颚动脉)和动脉瘤+阿司匹林组(动脉结扎后饮用溶解阿司匹林的饮水)。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及左侧颈外动脉、翼颚动脉,改变左侧颈内动脉血流动力学。采血分析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计数;获取大鼠经心脏灌注后的左侧大脑前动脉和嗅动脉(ACA/OA)分叉部,行病理切片,EVG染色;免疫组化分析环氧化酶-2(COX-2)及炎性细胞在瘤壁浸润情况;RT-PCR分析核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结果诱导3个月后ACA/OA分叉部出现动脉瘤样重塑,动脉瘤+阿司匹林组内弹力层、中膜平滑肌层动脉瘤样重塑较动脉瘤组减轻(P<0.005)。阿司匹林处理后COX-2表达较动脉瘤组明显减少,相应的浸入动脉瘤壁的巨噬细胞明显减少。RT-PCR表明动脉瘤诱导后NF-κB、TNF-α、MCP-1、MMP-9明显上调,而口服阿司匹林后其表达明显下降。口服阿司匹林后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而血小板计数没有影响。结论阿司匹林能够抑制动脉瘤壁COX-2,进一步抑制炎性因子激活及巨噬细胞浸入动脉瘤壁,从而降低炎性反应减轻动脉瘤壁破坏性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颅内动脉瘤 阿司匹林 血流动力学 瘤壁炎性反应 促炎因子
下载PDF
阿司匹林对大鼠颅内动脉瘤形态和瘤壁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姚鹏飞 程刚 +2 位作者 石鹏飞 王洪运 王向阳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9期824-828,共5页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血流动力学诱导的颅内动脉瘤形态和瘤壁结构的影响。方法2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阿司匹林组。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及左侧颈外动脉、翼颚动脉,改变左侧颈内动脉血流动力学。诱导3个月后,获取经心脏灌注后...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血流动力学诱导的颅内动脉瘤形态和瘤壁结构的影响。方法2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阿司匹林组。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及左侧颈外动脉、翼颚动脉,改变左侧颈内动脉血流动力学。诱导3个月后,获取经心脏灌注后的前交通动脉复合体,扫描电镜观察动脉瘤样结构并分级,病理学观察内弹力层和中膜平滑肌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和阿司匹林组均出现动脉瘤样重构,2组形态学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病理学检查显示,模型组和阿司匹林组瘤壁内弹力层出现皱褶或缺失,中膜平滑肌层变薄弱。模型组中膜变薄长度显著高于阿司匹林组[(173.50±17.62)μm对(153.50±12.04)μm;t=2.964,P=0.008]。结论阿司匹林可减缓颅内动脉瘤壁的病理重构,但不能完全抑制颅内动脉瘤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阿司匹林 血流动力学 脑动脉 疾病模型 动物 大鼠
原文传递
伴有发育迟缓的Ⅱ型神经纤维瘤病合并脑室内巨大脑膜瘤
14
作者 姚鹏飞 王向宇 +1 位作者 修俊刚 周振军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9年第7期447-448,共2页
患者男性,15岁.因渐进性右侧肢体无力、走路不稳,伴右侧视力、听力下降3个月入院。病程中无头痛、头晕,无恶心、呕吐,无四肢抽搐,持续食欲不佳。查体:营养一般,发育迟缓,身高135cm,体重32kg,全身皮肤无咖啡色素斑。外生殖器... 患者男性,15岁.因渐进性右侧肢体无力、走路不稳,伴右侧视力、听力下降3个月入院。病程中无头痛、头晕,无恶心、呕吐,无四肢抽搐,持续食欲不佳。查体:营养一般,发育迟缓,身高135cm,体重32kg,全身皮肤无咖啡色素斑。外生殖器呈幼稚型。神志清楚,对答切题。右侧视力0.1,左侧0.5,双侧玻璃体未见异常,右眼轻度外斜视。右侧听力明显下降,左侧听力轻度下降。右侧偏身感觉障碍,轻度偏瘫,肌力Ⅳ级。右侧腹壁反射、提睾反射消失,生理反射亢进,Babinski征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纤维瘤病 临床分型 脑室内脑膜瘤 发育迟缓
下载PDF
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15
作者 高晨 李雪清 +2 位作者 王洪运 郭应文 刘玉虎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2年第8期1067-1069,共3页
外伤性脑梗死(traumaticcerebralinfarction,TCI)是颅脑损伤的严重并发症,多种原因导致包括脑血管痉挛.直接占位效应压迫脑血管,血管损伤和血栓形成等病理生理过程。其致死率和致残率极高,是颅脑损伤预后不良的一个重要因素。传... 外伤性脑梗死(traumaticcerebralinfarction,TCI)是颅脑损伤的严重并发症,多种原因导致包括脑血管痉挛.直接占位效应压迫脑血管,血管损伤和血栓形成等病理生理过程。其致死率和致残率极高,是颅脑损伤预后不良的一个重要因素。传统治疗方法在外伤急性期过后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疗效不甚理想。新型心脑血管制剂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克林澳)的出现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 外伤性脑梗死 治疗方法 疗效观察 复方丹参注射液 脑血管痉挛 临床 病理生理过程
下载PDF
迟发型外伤性双侧展神经麻痹一例
16
作者 姚鹏飞 王洪运 +1 位作者 高晨 刘玉虎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224-225,共2页
患者男性,41岁.因摔伤后头痛、头晕2h,于2011年3月21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当日晚饭后骑摩托车时不慎摔倒,头部着地,当即意识丧失,约30 min清醒后自觉头痛,恶心、呕吐2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被他人送入我院. 诊断与治疗经过入院时查体:体... 患者男性,41岁.因摔伤后头痛、头晕2h,于2011年3月21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当日晚饭后骑摩托车时不慎摔倒,头部着地,当即意识丧失,约30 min清醒后自觉头痛,恶心、呕吐2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被他人送入我院. 诊断与治疗经过入院时查体:体温37.1 ℃,脉搏84次/min,呼吸21次/min,血压151/87 mm Hg(1 mm Hg:0.133 kPa).头皮散在擦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痹 展神经 脑损伤 病例报告
下载PDF
替莫唑胺联合贝伐单抗同步放疗治疗中老年恶性脑胶质瘤患者效果观察 被引量:14
17
作者 白洁 张全华 +2 位作者 高凌宜 荔志云 高晨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 观察替莫唑胺联合贝伐单抗同步放疗对中老年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兰州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55例中老年恶性脑胶质瘤患者,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0例(放疗+... 目的 观察替莫唑胺联合贝伐单抗同步放疗对中老年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兰州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55例中老年恶性脑胶质瘤患者,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0例(放疗+替莫唑胺+贝伐单抗)和对照组25例(放疗+替莫唑胺),治疗6个月及12个月后,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生存情况.结果 治疗组放化疗6个月后随访显示,有效率(RR)80%(24/30),疾病控制率(DCR)97%(29/30);对照组RR 68%(17/25),DCR 84%(21/2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742、8.000,均P〈0.05).12个月后随访显示,治疗组RR 40%(12/30),DCR 80%(24/30);对照组RR 16%(4/25),DCR 56%(14/2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547、1.983,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2年后,治疗组2年生存率为28.2%,对照组为1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2,P=0.034).结论 替莫唑胺联合贝伐单抗同步放疗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疗效优于替莫唑胺联合放疗,且贝伐单抗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小,是一种可优先选择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药物疗法 联合 贝伐单抗 替莫唑胺 放射疗法 计算机辅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