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膜瘤侵袭性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峤 潘亚文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09年第2期181-184,共4页
脑膜瘤大多数为良性,但其侵袭性的生物学行为不仅可以发生于非典型性或者间变型脑膜瘤,也可能出现于组织形态学呈良性的脑膜瘤病例中,这导致了肿瘤的临床病理学与其生物学行为不一致的结果。组织学良性的脑膜瘤在生长时表现出侵袭行为... 脑膜瘤大多数为良性,但其侵袭性的生物学行为不仅可以发生于非典型性或者间变型脑膜瘤,也可能出现于组织形态学呈良性的脑膜瘤病例中,这导致了肿瘤的临床病理学与其生物学行为不一致的结果。组织学良性的脑膜瘤在生长时表现出侵袭行为浸润临近组织难以全切,术后肿瘤细胞残留从而导致较高的复发率。能否从分子水平发现一种脑膜瘤特异标记蛋白,从而间接判断其病理性质和侵袭力高低,将提高脑膜瘤的治疗效果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侵袭性 标记蛋白
下载PDF
脑出血后凝血酶的神经毒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彭绍鹏 任海军 高俊玮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09年第6期556-559,共4页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神经科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脑出血后除血肿扩大导致的机械性损伤外,还有脑水肿、细胞凋亡、炎症反应、脑血管痉挛等继发性损伤[1]。研究表明凝血酶是导致脑出血后...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神经科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脑出血后除血肿扩大导致的机械性损伤外,还有脑水肿、细胞凋亡、炎症反应、脑血管痉挛等继发性损伤[1]。研究表明凝血酶是导致脑出血后继发性损伤的重要因素。本文就凝血酶及其神经毒性、抗凝治疗展望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凝血酶 神经毒性
下载PDF
松果体区病变手术入路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宋思新 潘亚文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09年第4期365-368,共4页
松果体区解剖位置深,病变组织学来源较为广泛,周围毗邻重要的神经血管,因此手术难度较大,该区域的手术一直被认为是神经外科的难点之一[1]。松果体区病变手术入路有多种,包括:①枕部经小脑幕入路②幕下小脑上入路③胼胝体后部入路④额... 松果体区解剖位置深,病变组织学来源较为广泛,周围毗邻重要的神经血管,因此手术难度较大,该区域的手术一直被认为是神经外科的难点之一[1]。松果体区病变手术入路有多种,包括:①枕部经小脑幕入路②幕下小脑上入路③胼胝体后部入路④额部皮质入路⑤颞部侧脑室三角区入路等。各入路有其不同的适应症及优缺点,本文就目前常用的几种松果体区手术入路的适应症、优缺点及关键点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果体区 显微解剖 肿瘤
下载PDF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和细胞凋亡的关系 被引量:7
4
作者 侯博儒 高俊玮 +4 位作者 任海军 彭绍鹏 张振昶 张建生 程得钧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表达与血清TNF-α含量和血肿周围组织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3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根据发病到手术时间随机分为〈6h组、6~12h组、12~24h组...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表达与血清TNF-α含量和血肿周围组织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3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根据发病到手术时间随机分为〈6h组、6~12h组、12~24h组、24~48h组、48~72h组和〉72h组(每组n=5),各组患者临床基本情况、出血量、出血部位、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和手术持续时间均无显著差异。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TNF-α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血肿周围组织TNF-α表达,TUNEL染色法检测血肿周围组织凋亡细胞。结果血肿周围组织TNF-α阳性细胞数量和血清TNF-α含量分别在出血后12~24h和24~48h达高峰,分别为(57.81±6.21)个/高倍视野和(78.45±7.17)pg/ml,且两者呈正相关(r=0.924,P〈0.05);血肿周围组织TNF-α阳性细胞数量与凋亡细胞数量呈正相关(r=0.871,P〈0.05)。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清TNF-α含量显著增高,血肿周围组织TNF-α阳性细胞数量和凋亡细胞数量均显著增加。血清TNF-α含量与血肿周围组织TNF-α阳性细胞和凋亡细胞数量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高血压 肿瘤坏死因子Α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小胶质细胞对阿兹海默病作用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3
5
作者 牟永山 任海军 +1 位作者 付学锋 张力军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27-530,共4页
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的胶质细胞包括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s),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s)和小胶质细胞(microglia)。小胶质细胞减轻神经损伤和促进组织修复是通过吞噬作用清除细胞碎片,释放神经生... 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的胶质细胞包括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s),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s)和小胶质细胞(microglia)。小胶质细胞减轻神经损伤和促进组织修复是通过吞噬作用清除细胞碎片,释放神经生长和抗炎因子而产生的[1-3]。小胶质细胞激活(活化)并高度激活时具有分泌高水平促炎因子和细胞毒性物质,引起神经元功能丧失或细胞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兹海默病 神经退行性疾病 小胶质细胞 疾病相关小胶质细胞
下载PDF
髓母细胞瘤相关miRNA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李立超 吕胜青 潘亚文 《中国神经肿瘤杂志》 2011年第4期279-283,共5页
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是儿童颅内恶性程度极高的常见肿瘤之一,具体病因不明,预后极差。现阶段随着髓母细胞瘤分子遗传学研究的逐步深入,microRNA(miRNA)更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将就miRNA与髓母细胞瘤的关系作一综述。
关键词 髓母细胞瘤 MIRNA 诊断与治疗
下载PDF
外源性硫化氢在改善慢性应激引起大鼠抑郁作用的研究
7
作者 牟永山 任海军 +4 位作者 张义琴 马国庆 马鹤云 赵董 付学锋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93-498,共6页
目的:探讨外源性硫化氢供体NaH S对慢性应激致大鼠抑郁模型的影响,为抑郁症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模型+NaH S组、模型+NS组,每组6只。模型+NaH S组和模型+NS组大鼠在建模前分别给予N... 目的:探讨外源性硫化氢供体NaH S对慢性应激致大鼠抑郁模型的影响,为抑郁症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模型+NaH S组、模型+NS组,每组6只。模型+NaH S组和模型+NS组大鼠在建模前分别给予NaH S 10 mg/kg或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记录各组大鼠的体重、食量、饮水量、糖水偏好率、肾上腺指数及行为学指标,并收集大鼠海马组织,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海马组织糖皮质激素受体和盐皮质激素受体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量。结果:模型组大鼠的体重、食量、饮水量、糖水偏好率、水平运动格数及垂直竖立次数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而肾上腺指数在模型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NaH S处理的模型组大鼠体重、食量、饮水量、糖水偏好率、水平运动格数及垂直竖立次数均明显增加,且肾上腺指数显著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海马组织中糖皮质激素受体和盐皮质激素受体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量在模型组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模型+NaH S组均显著高于模型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慢性应激可引起大鼠抑郁表现,而外源性硫化氢供体NaH S能够显著上调糖皮质激素受体和盐皮质激素受体表达水平,从而改善慢性应激所致的大鼠抑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抑郁 应激 糖皮质激素受体 盐皮质激素受体 大鼠
下载PDF
大脑前动脉A1段及其穿通支的显微解剖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汝觅禄 任海军 +2 位作者 高俊玮 巩麦林 王健伟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1357-1359,共3页
目的:通过解剖及观察大脑前动脉(ACA)A1段及其穿通动脉的形态、数量与行程,为临床前脑底部显微外科手术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在显微镜下对14具(28侧)经红色乳胶颈总动脉灌注头颈部标本解剖,观察ACAA1段及其穿通支的直径、走行和分布情况.... 目的:通过解剖及观察大脑前动脉(ACA)A1段及其穿通动脉的形态、数量与行程,为临床前脑底部显微外科手术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在显微镜下对14具(28侧)经红色乳胶颈总动脉灌注头颈部标本解剖,观察ACAA1段及其穿通支的直径、走行和分布情况.结果:ACAA1段变异较多,双侧A1管径多不相等,且以左侧管径大于右侧多见;A1段的穿支大多由其上壁、内上壁发出向后走行,每一侧A1发出有2~15(平均8支)穿通动脉,分布于前穿质、基底节、视交叉、额叶和下丘脑等处.Heubner回返动脉出现恒定,均起源于同侧ACA,以前交通动脉远、近侧2mm内多见,回返动脉沿A1段上方、内上方为主,向后上方走行.在一侧A1段发育不良时,可与同侧回返动脉相混.结论:应用ACAA1段及其穿通支的解剖学基本特征指导前脑底部相关手术,从而不损伤重要的血管和神经,减少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前动脉A1段 穿通支 显微解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