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3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及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源汇特征及其对碳中和的贡献 被引量:182
1
作者 杨元合 石岳 +25 位作者 孙文娟 常锦峰 朱剑霄 陈蕾伊 王欣 郭焱培 张宏图 于凌飞 赵淑清 徐亢 朱江玲 沈海花 王媛媛 彭云峰 赵霞 王襄平 胡会峰 陈世苹 黄玫 温学发 王少鹏 朱彪 牛书丽 唐志尧 刘玲莉 方精云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34-574,共41页
增强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简称陆地碳汇)是减缓大气二氧化碳(CO_(2))浓度上升和全球变暖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我国“碳中和”目标的有效途径.为全面理解陆地碳汇特征及其对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贡献,本文系统梳理了近40年来陆地碳源汇研究... 增强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简称陆地碳汇)是减缓大气二氧化碳(CO_(2))浓度上升和全球变暖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我国“碳中和”目标的有效途径.为全面理解陆地碳汇特征及其对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贡献,本文系统梳理了近40年来陆地碳源汇研究的主要进展,阐述了全球和我国陆地碳汇的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因素,分析了陆地碳汇对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作用.根据全球碳收支评估报告,过去60年全球陆地碳汇从1960年代的(-0.2±0.9)Pg C yr^(-1)(弱碳源;1 Pg=10^(15)g=10亿吨碳)增加至2010年代的(1.9±1.1)Pg C yr^(-1)(碳汇).目前,陆地碳汇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而热带地区表现为微弱的碳汇或碳源.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碳汇大小存在差异:森林是陆地碳汇的主体,灌丛、湿地生态系统和农田土壤整体表现出碳汇功能,但草地的碳源汇功能尚不明确.此外,荒漠生态系统可能起着碳汇功能,但其大小和形成机制尚存在争议.大气CO_(2)浓度上升、氮沉降、气候变化和土地覆盖变化等是影响陆地碳汇强度的主要因素,火灾、气溶胶等因素也影响其大小.不同区域陆地碳汇的驱动因素存在差异:北美和欧洲陆地碳汇主要是大气CO_(2)浓度上升和气候变化等因素所致;而在中国,除了上述全球变化要素外,植树造林、生态修复也是驱动其碳汇的重要因素.综合以往研究结果评估,目前我国陆地碳汇强度为0.20~0.25 Pg C yr^(-1),预计2060年可能处于0.15~0.52 Pg C yr^(-1)之间.未来研究需通过扩大生态系统调查与监测的范围、完善陆地生物圈模型等途径提升陆地碳汇的评估精度,量化各类措施对生态系统碳汇潜力的影响,精准评估我国陆地碳汇对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生态系统 碳汇 碳中和 碳循环 全球变暖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退化草地恢复的制约因子及修复技术 被引量:65
2
作者 贺金生 刘志鹏 +8 位作者 姚拓 孙书存 吕植 胡小文 曹广民 吴新卫 李黎 卜海燕 朱剑霄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66-80,共15页
分析了退化高寒草地恢复的主要制约因素,包括植物种源、土壤微生物、土壤养分和人文因素;提出了针对这些制约因素的退化高寒草地恢复的主要途径:(1)研发乡土草种子采集,扩繁、包衣等技术,不同乡土草种种子组配及免耕补播技术,解决种源制... 分析了退化高寒草地恢复的主要制约因素,包括植物种源、土壤微生物、土壤养分和人文因素;提出了针对这些制约因素的退化高寒草地恢复的主要途径:(1)研发乡土草种子采集,扩繁、包衣等技术,不同乡土草种种子组配及免耕补播技术,解决种源制约;(2)筛选适用于退化草地恢复的复合微生物菌种并研发菌剂,解决退化草地恢复的微生物制约;(3)研发以土壤养分调控为基础的植被恢复技术,解决退化草地恢复的土壤制约;(4)构建基于牧民新技术应用的草地适应性管理模式。分析认为,基于乡土草种、微生物、养分调控为主的物源途径的“近自然恢复”,有潜力成为青藏高原退化草地恢复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源 土壤微生物 土壤养分 适应性管理 高寒草地
原文传递
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研究进展 被引量:65
3
作者 刘兴元 牟月亭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86-295,共10页
草地生态系统是维持自然生态系统格局、保护生态安全屏障、开展畜牧业生产和传承草原文化的基础。随着人类对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可替代性的深入认识,通过定量评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对认识草地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性和生态资... 草地生态系统是维持自然生态系统格局、保护生态安全屏障、开展畜牧业生产和传承草原文化的基础。随着人类对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可替代性的深入认识,通过定量评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对认识草地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性和生态资产增值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总结国内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文献基础上,对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的内涵、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方法及其特点和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总结,分析了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生态系统 生态服务功能 生态服务价值评估
下载PDF
中国草业科学的发展轨迹与展望 被引量:61
4
作者 任继周 胥刚 +2 位作者 李向林 林慧龙 唐增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8-192,共15页
草业科学,即草地农业科学,属农学的一个分支.中国草地农业走过漫长的道路,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具有现代草业的雏形.它参照欧洲、北美和俄罗斯的学术传统,建立了自己的草业科学体系.中国草业科学由3个板块构成,即3类因子群(生物因子群、... 草业科学,即草地农业科学,属农学的一个分支.中国草地农业走过漫长的道路,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具有现代草业的雏形.它参照欧洲、北美和俄罗斯的学术传统,建立了自己的草业科学体系.中国草业科学由3个板块构成,即3类因子群(生物因子群、非生物因子群和社会因子群)、3个界面(植物-地境界面、草地-家畜界面和草畜-市场界面)和4个生产层(前植物生产层、植物生产层、动物生产层和后生物生产层).草业科学的多维结构护持其健康运转.近30年来,随着中国食物结构中谷物性食品比重逐渐下降,动物性食品迅速增加,对饲用作物需求压力增大,草地农业的营养体生产远比耕地农业籽实生产的效益高,而且远比耕地农业更有利于生态健康,它势将逐步取代传统耕地农业而成为中国农业的主流,从而使中国农业走出困境.社会的需求和国家空前的支持,中国现代草业科学将迎来从未有过的机遇并将快速成长.目前有些领域已经进入世界前列,并为世界瞩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业 草地农业 耕地农业 多维结构 草地健康评价 草地碳汇 系统耦合
原文传递
作物格局、土壤耕作和水肥管理对农田杂草发生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 被引量:60
5
作者 赵玉信 杨惠敏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99-210,共12页
农田杂草的危害是阻碍农业生产快速、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农田杂草的发生受到诸多自然因素的影响和人工措施的调控,而作物格局、土壤耕作和水肥管理是除施用除草剂外最基本的人工干扰措施。本文综述了作物种类和时空格局对杂草的影... 农田杂草的危害是阻碍农业生产快速、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农田杂草的发生受到诸多自然因素的影响和人工措施的调控,而作物格局、土壤耕作和水肥管理是除施用除草剂外最基本的人工干扰措施。本文综述了作物种类和时空格局对杂草的影响,阐述了主要的作物种植模式防治杂草的效果,并比较了不同土壤耕作和水肥管理措施下杂草群落的变化,重点剖析了杂草发生的调控机制,探讨了通过作物与杂草的资源竞争、作物的他感作用及土壤种子库的变化来调控杂草发生的可能机理。综合相关研究发现,合理的轮作和间混套作表现出对田间杂草明显的抑制作用;免耕可以增加杂草的群落多样性,秸秆覆盖能降低杂草密度和生物量;施肥对杂草的影响因作物种类、施肥量和肥料类型等不同而不同,长期均衡施肥能降低杂草密度,增加杂草群落多样性;灌溉和提高自然降水利用效率能抑制旱地杂草,特定时间进行深水管理能够有效控制某些水田杂草。最后,针对目前研究和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展望了未来一段时间杂草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格局 土壤耕作 水肥管理 杂草防控
下载PDF
豆科与禾本科牧草混播改良土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8
6
作者 芦奕晓 牟乐 杨惠敏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4-100,共7页
综述了豆科与禾本科牧草混播改土培肥的相关研究,阐述了其内在机制,对指导豆+禾混播,加强土壤管理,促进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豆+禾混播草地中,豆科与禾本科牧草生态位互补且能促进豆科牧草的生物固氮作用。豆禾混播... 综述了豆科与禾本科牧草混播改土培肥的相关研究,阐述了其内在机制,对指导豆+禾混播,加强土壤管理,促进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豆+禾混播草地中,豆科与禾本科牧草生态位互补且能促进豆科牧草的生物固氮作用。豆禾混播草地在发达的根系、土壤微生物、水分等协同作用下,土壤结构改善、有机质增加、矿质养分总量及有效性提高,草地土壤总体肥力增强。此外,豆+禾混播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充分的利用环境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因此,豆+禾混播能在极端环境中展现出良好的生产性能,有助于土壤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禾混播 土壤养分 根系 土壤微生物 土壤修复
下载PDF
青藏高原植被物候监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56
7
作者 马晓芳 陈思宇 +2 位作者 邓婕 冯琦胜 黄晓东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21,共9页
研究青藏高原植被物候变化对揭示高寒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选取1982-2005年的GIMMS NDVI遥感数据,采用动态阈值法提取了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物候信息,包括植被返青期、枯黄期及生长季长度,分析了青... 研究青藏高原植被物候变化对揭示高寒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选取1982-2005年的GIMMS NDVI遥感数据,采用动态阈值法提取了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物候信息,包括植被返青期、枯黄期及生长季长度,分析了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被物候的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植被物候多年均值的空间分布与水热条件密切相关。青藏高原从东南向西北,植被返青期逐渐推迟、枯黄期逐渐提前,生长季长度因受到植被返青和枯黄的影响,呈现逐渐缩短的趋势;2)植被返青期和枯黄期的年际变化整体上呈提前的趋势,生长季长度呈增长趋势;3)高原地区的植被物候易受到海拔的影响,但存在3400m的分界线,在3400m以下,物候随海拔变化的波动较大,而在3400m以上,物候与海拔的关系密切;4)气象因子是不同草地类型植被物候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与降水相比,植被物候期与温度相关程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候 时空变化 气候变化 青藏高原
下载PDF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互作机制 被引量:55
8
作者 刘兴元 龙瑞军 尚占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7688-7697,共10页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和生态安全屏障。高寒草地退化不仅影响了当地畜牧业生产和牧民生活,而且严重地威胁着我国和东亚地区的生态安全。从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生产和生活功能角度出发,分析了青藏高原高寒草...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和生态安全屏障。高寒草地退化不仅影响了当地畜牧业生产和牧民生活,而且严重地威胁着我国和东亚地区的生态安全。从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生产和生活功能角度出发,分析了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在人口、放牧压力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生态、生产和生活功能比例结构变化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阐明了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多元耦合、多维连锁和多重反馈的相互作用机制。并以藏北那曲地区为例,把2008年农牧民脱贫线和小康线作为生活功能标准,通过生态服务功能当量,确定了维持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生产和生活功能比例结构。据此,估测了牧民的生活功能达到脱贫线和小康线标准时允许的人口承载量。结果表明,高寒草地退化使草地生态系统的人口承载量下降了60%。以那曲地区2008年的实际的牧业人口量与允许的人口承载量相比,高寒草地退化后,实际牧业人口占脱贫标准的36%,但小康标准超载了118.9%。因此,调控人口承载量是实现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生产和生活功能协调发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高寒草地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互作机制
下载PDF
中型狼尾草幼苗对PEG、低温和盐胁迫的生理应答 被引量:52
9
作者 张怀山 赵桂琴 +2 位作者 栗孟飞 夏曾润 王春梅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0-188,共9页
采用PEG-6000、低温和NaCl处理模拟逆境胁迫的方法,系统研究了中型狼尾草幼苗在3种不同胁迫条件下的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化,并对其抗逆性、各生理生化指标的相关性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分析。结果显示,1)随着PEG浓度的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表现... 采用PEG-6000、低温和NaCl处理模拟逆境胁迫的方法,系统研究了中型狼尾草幼苗在3种不同胁迫条件下的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化,并对其抗逆性、各生理生化指标的相关性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分析。结果显示,1)随着PEG浓度的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表现为先增后降再增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呈现先增后降,在PEG 5%时达到最大;脯氨酸含量显著升高,在PEG 20%时含量是CK的6.0倍;MDA含量呈现"急剧增加—相对稳定—迅速下降"的变化趋势,PEG 5%时MDA累积量达到最大;SOD活性总体上呈"急剧下降—微增—迅速上升"的趋势,PEG 5%时最低,PEG 20%时达到最大。2)低温胁迫过程中,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均随温度降低总体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脯氨酸含量随温度的降低均呈升高趋势;MDA含量随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大;SOD活性随温度的降低总体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3)随着NaCl胁迫水平的加强,可溶性蛋白含量表现为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可溶性糖、脯氨酸和MDA含量均随着NaCl浓度的增大而增加;SOD活性则呈现"微增—缓慢降低—急剧下降"的变化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EG胁迫下,脯氨酸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低温4h胁迫下,MDA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显著正相关,与脯氨酸含量极显著正相关;NaCl胁迫下,可溶性糖含量与脯氨酸含量和MDA含量极显著正相关,SOD活性与可溶性糖含量、MD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可溶性蛋白显著正相关。以上结果表明,中型狼尾草适应逆境胁迫受到多种生理生化的调节,且各生理生化物质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是中型狼尾草应答逆因子胁迫的重要生理调节机制,体现了其抵抗逆境胁迫、减轻伤害的适应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型狼尾草 逆境胁迫 生理指标 相关性分析 适应性
下载PDF
黄土高原典型草原草地根冠比的季节动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8
10
作者 李旭东 张春平 傅华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07-312,共6页
生物量的地上-地下分配受到植物种类、年龄、气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并且生物量地上-地下分配会影响植物向土壤碳的输入,进而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然而,由于根系采样的困难使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中重要参数的地下-地上生物... 生物量的地上-地下分配受到植物种类、年龄、气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并且生物量地上-地下分配会影响植物向土壤碳的输入,进而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然而,由于根系采样的困难使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中重要参数的地下-地上生物量比(根冠比,R/S)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因此,本研究通过2007,2008和2009年连续3年对黄土高原围封草地和放牧草地的地上、地下生物量进行测定,并结合降水和气温资料,试图揭示围封与放牧草地根冠比的季节动态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为地下生物量的预测和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围封与放牧样地根冠比的季节变化呈现反抛物线型,最低值都出现在9月下旬;3年放牧样地的根冠比在不同生长季都显著高于围封样地(P<0.05),其平均值放牧样地分别为3.13,3.36和3.77,围封样地为2.55,2.56和3.13。相对于围封草地,放牧草地根冠比的变异更大;2个样地的根冠比年际间差异都不显著;根冠比与上月降水量、当月气温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利用降水量和气温建立的多元回归方程,可以很好地预测根冠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封草地 放牧草地 根冠比 降水量 气温
下载PDF
种植业结构调整和草牧业发展潜力分析及政策建议 被引量:45
11
作者 李向林 沈禹颖 万里强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4-105,共12页
发展农区草牧业可促进牧草与粮食作物或经济作物在时间、空间上的耦合,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目前我国农区草业的资源优势尚未得到有效发挥,其发展仍然受传统农业生产模式思想的束缚,政策上对其发展的扶持力度也较小。本文分析了农... 发展农区草牧业可促进牧草与粮食作物或经济作物在时间、空间上的耦合,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目前我国农区草业的资源优势尚未得到有效发挥,其发展仍然受传统农业生产模式思想的束缚,政策上对其发展的扶持力度也较小。本文分析了农区草业发展的现状与潜力,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业结构调整 农区草业 潜力 政策建议
下载PDF
紫花苜蓿叶性状对干旱的阶段性响应 被引量:41
12
作者 张曦 王振南 +2 位作者 陆姣云 杨梅 杨惠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669-2676,共8页
通过盆栽控水试验,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陇东苜蓿(Medicago sativa L.cv.Longdong)叶性状对不同程度干旱的响应。结果表明:(1)随干旱加重,叶干物质含量(LDMC)、叶氮含量(LN)、比叶重(LMA)、叶厚(LT)上升,叶面积(LA)减小,叶磷含量(LP)无明... 通过盆栽控水试验,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陇东苜蓿(Medicago sativa L.cv.Longdong)叶性状对不同程度干旱的响应。结果表明:(1)随干旱加重,叶干物质含量(LDMC)、叶氮含量(LN)、比叶重(LMA)、叶厚(LT)上升,叶面积(LA)减小,叶磷含量(LP)无明显变化,叶绿素含量(Chl)和叶长宽比(L/W)波动较大。(2)随生育时期的延长,LT、LDMC、L/W和LA变化不明显,LN下降,LP呈倒"V"型趋势,LMA和Chl波动较大。(3)L/W与LN、LT显著负相关;LDMC与LT、LMA显著正相关;LMA与LT、LN显著正相关,与L/W、LP显著负相关;LN与LT显著正相关;LA与LP显著正相关,与LDMC、LMA、LN显著负相关;Chl与其他叶性状均不相关。尽管干旱下陇东苜蓿不同生育时期叶性状响应并未表现出一致的变化,叶性状的差异性变化还是部分反映了陇东苜蓿适应干旱而采取的综合策略。从不同生育时期的差异性反应角度出发,探讨干旱下的叶性状响应是阐明优良牧草紫花苜蓿水分适应性的新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叶性状 土壤水分供应 生育时期
下载PDF
高原鼠兔有效洞穴密度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群落植物生态位的影响 被引量:41
13
作者 贾婷婷 毛亮 郭正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69-877,共9页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有效洞穴密度扩增会引起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组分的变化。采用野外调查方法研究了高原鼠兔有效洞穴密度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群落植物生态位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高原鼠兔有效洞穴密度增加,样方内植物种数逐渐增...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有效洞穴密度扩增会引起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组分的变化。采用野外调查方法研究了高原鼠兔有效洞穴密度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群落植物生态位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高原鼠兔有效洞穴密度增加,样方内植物种数逐渐增多,但主要是毒杂草,有效洞穴密度超过15个/625m2时豆科植物出现。优势种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的重要值随有效洞穴密度增加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5个/625m2。有效洞穴密度低于或等于21个/625m2时,优势种高山嵩草生态位宽度位居第一,但有效洞穴密度达31个/625m2时,其生态位宽度降至并列第三,低于小米草(Euphrasia pectinata)和钝裂银莲花(Anemone obtusiloba),等同于小花草玉梅(Anemone rivularis)和乳浆大戟(Euphorbia esula)。有效洞穴密度分别为10个/625m2,15个/625m2,21个/625m2,31个/625m2时,与高山嵩草生态位重叠度最大的物种分别为莓叶委陵菜(Potentilla fragarioides)、圆叶筋骨草(Ajuga ovalifolia)、乳浆大戟、条叶垂头菊(Cremanthodium lineare)。有效洞穴密度为10个/625m2时,高山嵩草是群落内种群间竞争最激烈的一方,但有效洞穴密度超过或等于15个/625m2时,高山嵩草则退出了种群间竞争最激烈的双方。说明高原鼠兔有效密度增加严重影响了高寒草甸群落组分、重要值、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鼠兔 重要值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值 高寒草甸群落
下载PDF
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对低磷环境的形态与生理响应分析 被引量:40
14
作者 栗振义 张绮芯 +8 位作者 仝宗永 李跃 徐洪雨 万修福 毕舒贻 曹婧 何峰 万里强 李向林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3898-3907,共10页
【目的】筛选耐低磷苜蓿品种及与耐低磷密切相关的性状指标,进一步为紫花苜蓿耐低磷机制研究和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溶液培养条件下,对20个紫花苜蓿品种的24 d龄的幼苗分别进行常磷(500μmol·L^(-1) KH2PO4)和低磷(5μ... 【目的】筛选耐低磷苜蓿品种及与耐低磷密切相关的性状指标,进一步为紫花苜蓿耐低磷机制研究和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溶液培养条件下,对20个紫花苜蓿品种的24 d龄的幼苗分别进行常磷(500μmol·L^(-1) KH2PO4)和低磷(5μmol·L^(-1) KH_2PO_4)处理,30 d后检测各品种的茎叶干重(SLW)、株高(PH)、根干重(RW)、根冠比(RS)、总根长(TRL)、根表面积(RSA)、全磷含量(TP)、磷利用率(PUE)、酸性磷酸酶活性(ACPA),并计算各指标的耐低磷系数。进一步对各指标的耐低磷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并运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回归分析及聚类分析方法,综合评价不同品种耐低磷性及筛选与耐低磷密切相关的指标,同时建立耐低磷评价模型。【结果】低磷胁迫下,各品种紫花苜蓿的地上部分生长受到抑制,地下根系增大,全磷含量显著下降(P<0.01)。通过主成分分析可将9个单项指标转化为4个新的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进一步利用隶属函数对4个新的综合指标进行耐低磷综合评价,结合聚类分析结果,可将20个紫花苜蓿品种可分为三类,其中耐低磷较强的品种包括敖汉、新牧1号、耐盐之星、皇冠;中度耐低磷品种包括骑士T、驯鹿、牧歌37CR、龙牧801等9个品种;耐低磷较弱的品种包括巨能Ⅱ、中苜2号、康赛等7个品种。进一步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紫花苜蓿耐低磷性评价数学模型D=-0.7997+0.3856SLW+0.2025PH+0.3789RW+0.1051TRL+0.4188TP+0.1347ACPA,方程的决定系数R^2=0.9982.【结论】通过分析紫花苜蓿不同品种的耐低磷能力,得出耐低磷较强的品种为敖汉、新牧1号、耐盐之星、皇冠,与耐低磷性最相关的指标有茎叶干重、株高、根干重、总根长、全磷含量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可用于紫花苜蓿耐低磷性的评价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耐低磷 主成分分析 综合评价 回归分析
下载PDF
MODIS逐日积雪产品去云算法研究 被引量:40
15
作者 黄晓东 郝晓华 +2 位作者 王玮 冯琦胜 梁天刚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18-1126,共9页
由于积雪和云的反射特性,使用光学遥感监测积雪受到天气的严重干扰,对研究区云量的分析表明,无论是MOD10A1还是MYD10A1,云都是影响该产品对研究区积雪进行实时监测的最大影响因素.综合不同去云方法,利用MODIS逐日积雪产品和被动微波数据... 由于积雪和云的反射特性,使用光学遥感监测积雪受到天气的严重干扰,对研究区云量的分析表明,无论是MOD10A1还是MYD10A1,云都是影响该产品对研究区积雪进行实时监测的最大影响因素.综合不同去云方法,利用MODIS逐日积雪产品和被动微波数据AMSR-E雪水当量产品,生成了MODIS逐日无云积雪图像,并利用研究区85个地面气象观测台站提供的雪深数据对合成的单日无云积雪产品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当积雪深度>3cm时,新产品的积雪分类精度达到91.7%,该产品对实时监测青藏高原积雪动态变化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 积雪覆盖 去云算法 青藏高原
下载PDF
草地有害生物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16
作者 涂雄兵 杜桂林 +21 位作者 李春杰 尉亚辉 张卫国 贠旭江 洪军 李彦忠 王保海 赵莉 张蓉 庞保平 段廷玉 刘玉升 刘长仲 刘晓辉 李志红 杨定 丛斌 纪明山 王小奇 王贵强 张泽华 南志标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80-788,共9页
生物防治是草地植保学科的重要范畴。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使该分支学科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本文概述了"十二·五"期间草地有害生物生防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在分析我国本领域学科发展水平... 生物防治是草地植保学科的重要范畴。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使该分支学科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本文概述了"十二·五"期间草地有害生物生防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在分析我国本领域学科发展水平与国际差距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草地有害生物生防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未来优先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有害生物 生物防治 优先发展领域
下载PDF
2003-2010年青藏高原积雪及雪水当量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39
17
作者 孙燕华 黄晓东 +3 位作者 王玮 冯琦胜 李红星 梁天刚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37-1344,共8页
利用MODIS逐日无云积雪产品与AMSR-E雪水当量产品进行融合,获取了青藏高原500 m分辨率的高精度雪水当量产品,通过研究青藏高原积雪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分析了积雪覆盖日数、雪水当量以及总雪量的季节及年际变化.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地区降... 利用MODIS逐日无云积雪产品与AMSR-E雪水当量产品进行融合,获取了青藏高原500 m分辨率的高精度雪水当量产品,通过研究青藏高原积雪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分析了积雪覆盖日数、雪水当量以及总雪量的季节及年际变化.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地区降雪主要集中在高海拔山区,而高原腹地降雪较少,降雪在空间上分布极为不均;2003-2010年期间,平均积雪日数呈显著减少趋势,稳定积雪区面积在逐渐扩大,常年积雪区面积在不断缩小.与积雪日数时空变化相比,雪水当量增加的区域与积雪日数增加的区域基本一致,但喜马拉雅山脉在积雪日数减少的情况下雪水当量却在逐年增加,表明该地区温度升高虽然导致部分常年积雪向季节性积雪过渡,但降雪量却在增加.总的积雪面积年际变化呈波动下降的趋势,但趋势不显著,且减少的比例很少.最大积雪面积呈现波动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平均累积积雪总量呈明显的波动下降趋势,年递减率为1.0×103m3·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 积雪面积 雪水当量 青藏高原
下载PDF
祁连山中部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研究 被引量:37
18
作者 张光德 赵传燕 +1 位作者 戎战磊 毛亚花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33-540,共8页
为揭示祁连山中部天涝池流域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以天涝池流域青海云杉、祁连圆柏、亚高山灌丛和干草原4种植被土壤为研究对象,探究土壤w(有机碳)、w(全氮)、w(全磷)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 4... 为揭示祁连山中部天涝池流域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以天涝池流域青海云杉、祁连圆柏、亚高山灌丛和干草原4种植被土壤为研究对象,探究土壤w(有机碳)、w(全氮)、w(全磷)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 4种植被w(有机碳)、w(全氮)、w(全磷)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 0~50 cm土壤中, w(有机碳)表现为青海云杉>祁连圆柏>亚高山灌丛>干草原;w(全氮)表现为青海云杉>亚高山灌丛>祁连圆柏>干草原;w(全磷)表现为亚高山灌丛>祁连圆柏>青海云杉>干草原;土壤w(C)∶w(N)表现为青海云杉>祁连圆柏>亚高山灌丛>干草原.土壤w(C)∶w(P)和w(N)∶w(P)受植被类型的影响,表现为青海云杉>祁连圆柏>亚高山灌丛>干草原.亚高山灌丛、干草原和祁连圆柏土壤均w(N)∶w(P)<10,受N限制,青海云杉土壤w (N)∶w (P)=10~20,受N和P共同限制;土壤碳、氮、磷之间相互影响,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变化规律一致,土壤w(C)∶w(P)和w(N)∶w(P)随着土壤w(含水)和土壤w(砂粒)升高呈上升趋势,随容重增大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类型 生态化学计量学 土壤养分 祁连山
下载PDF
基于3S技术的甘南草地覆盖度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35
19
作者 王浩 李文龙 +1 位作者 杜国祯 朱晓丽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37,共12页
以像元二分法模型为基础,构建了基于改进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植被覆盖度定量估算模型,并利用MODIS卫星遥感数据,基于3S技术(GIS,RS,GPS)空间分析功能,分级计算得到了甘南2002,2004,2006,2008年的草地植被覆盖度,分析了甘南2002-2008... 以像元二分法模型为基础,构建了基于改进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植被覆盖度定量估算模型,并利用MODIS卫星遥感数据,基于3S技术(GIS,RS,GPS)空间分析功能,分级计算得到了甘南2002,2004,2006,2008年的草地植被覆盖度,分析了甘南2002-2008年植被覆盖度变化的空间动态演变过程和趋势。结果表明,2002-2008年,甘南植被覆盖度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一级盖度植被的退化比较严重,草地植被的演变情况主要由优等植被覆盖(一、二级)向低等植被覆盖(四、五级)演变。研究结果揭示了甘南州草地退化状况日趋严重的事实,为相关研究和政府草地管理提供了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植被覆盖度 NDVI MODIS 3S技术
下载PDF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被物候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35
20
作者 黄文洁 曾桐瑶 黄晓东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9年第4期1032-1043,I0004,共13页
植被物候是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反馈的重要感应器,研究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被物候变化对揭示高寒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研究选取2001–2015年MODIS植被指数(vegetation index,VI)16 d最大值合成产品MOD1... 植被物候是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反馈的重要感应器,研究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被物候变化对揭示高寒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研究选取2001–2015年MODIS植被指数(vegetation index,VI)16 d最大值合成产品MOD13A1,以TIMESAT 3.2平台为基础,采用阈值法提取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被物候期,包括返青期(start of growth season, SOG)、枯黄期(end of growth season, EOG)和生长季长度(length of growth season,LOG),分析青藏高原高寒草地2001–2015年植被物候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1)随着水热条件的差异,青藏高原由东南向西北,返青期逐渐推迟,从儒略日第110天推迟到第170天;枯黄期逐渐提前,从儒略日第300天提前到第260天;生长季长度逐渐缩短,由170 d逐渐缩短为100 d。不同草地类型的物候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2)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被物候年际变化中返青期呈提前趋势,枯黄期也呈提前趋势,整体上,生长季长度呈增长趋势。3)海拔是影响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类型物候空间分布异质性的主要因素。在3 500 m以下,植被物候随海拔变化的波动较大,没有明显的规律;在3 500–5 000 m,物候与海拔的关系密切,随着海拔升高,不同草地类型的返青期逐渐推迟,枯黄期逐渐提前,生长期长度也逐渐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候 时空变化 气候变化 青藏高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