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吗啡片12小时或24小时滴定治疗癌痛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侯小明 刘小军 +3 位作者 令晓玲 马守成 杨丽平 赵达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7年第19期3164-3167,共4页
目的:观察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吗啡片12小时或24小时滴定治疗中、重度癌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120例中、重度癌痛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单双号,将患者分为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吗啡片12小时滴定组60例和24小时滴定组60例。对两组... 目的:观察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吗啡片12小时或24小时滴定治疗中、重度癌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120例中、重度癌痛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单双号,将患者分为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吗啡片12小时滴定组60例和24小时滴定组60例。对两组的镇痛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与24小时滴定组比较,12小时滴定组的24小时镇痛缓解率明显提高;疼痛达稳态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滴定平均滴定剂量、镇痛起效时间及主要毒副反应的发生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吗啡片12小时滴定方案对中、重度癌痛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轻,是治疗癌痛的理想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痛 羟考酮缓释片 吗啡片 滴定治疗
下载PDF
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黄世芬 燕冰雪 +5 位作者 夏云霞 何方 赵成鹏 张涛 赵达 令晓玲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1年第1期52-58,共7页
目的评价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多线乳腺癌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肿瘤内科2016年12月—2019年6月收治的2线及2线以上化疗失败晚期乳腺癌患者28例,给予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根据病情及既往用药情况选择化疗方案... 目的评价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多线乳腺癌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肿瘤内科2016年12月—2019年6月收治的2线及2线以上化疗失败晚期乳腺癌患者28例,给予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根据病情及既往用药情况选择化疗方案,分析阿帕替尼联合化疗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无进展生存(PFS)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8例患者近期疗效评价提示无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为8例,疾病稳定为11例,疾病进展为9例;客观缓解率为28.6%(8/28),疾病控制率为67.9%(19/28)。4周期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疗效评价,PFS为2.0~18个月,中位PFS为4.4个月。治疗主要的毒副反应是高血压、蛋白尿、手足综合征、口腔黏膜溃疡、食欲不振、疲劳、腹泻和声音嘶哑等,大多数为1~2级,对症治疗后好转。4例(14.3%)出现3级以上口腔黏膜溃疡,8例(28.6%)出现3级以上高血压,2例(7.1%)出现声音嘶哑,均经减量及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阿帕替尼联合化疗多线治疗晚期乳腺癌有较好的疗效且临床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帕替尼 晚期乳腺癌 化疗 客观缓解率 无进展生存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肠道细菌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张磊 吴永娜 +3 位作者 张静 陈拓 李汛 刘光琇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77-282,共6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肠道细菌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16—2017年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肝病科24名肝硬化患者(LC组)及同期陪床家属23名(HC组),运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方法,对肝硬化患者(LC)和健康人(HC)肠道细菌群落结构进...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肠道细菌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16—2017年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肝病科24名肝硬化患者(LC组)及同期陪床家属23名(HC组),运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方法,对肝硬化患者(LC)和健康人(HC)肠道细菌群落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合LEfSe分析和NMDS分析,筛选差异标记物,探究肝硬化肠道细菌群落结构影响因素。结果在门水平上LC和HC肠道细菌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梭菌门(Fusobacteria)和软壁菌门(Tenericutes)等6个菌门。其中,厚壁菌门在LC显著降低,拟杆菌门在LC显著升高。LC肠道细菌多样性降低,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比显著下降,肝硬化患者肠道细菌群落结构发生了改变。LEfSe分析表明肠球菌属(Enterococcus)、乳酸菌目(Lactobacillales)、芽孢杆菌纲(Bacilli)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丰度在LC组呈现出显著差异,可作为潜在的标记细菌类群。NMDS分析表明LC组中镉与铅元素浓度与肠道细菌丰度呈正相关。结论肝硬化患者肠道细菌群落结构发生了改变。肠球菌属、乳酸菌目、芽孢杆菌纲和拟杆菌门作为潜在的标记细菌类群。LC组肠道镉和铅浓度可能与细菌丰度与结构发生相互作用,进而影响肝硬化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肠道细菌 细菌群落结构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胃癌根治生理性吻合术后发生胆囊结石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张保平 聂蓬 +8 位作者 马泽龙 张金铎 赵进玉 姜宁祖 张先卓 田亮 岳平 林延延 孟文勃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1期21-27,共7页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生理性吻合术后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0年12月胃癌根治术中采用生理性吻合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胃切除范围分为近端胃切除(PG)组和远端胃切除(DG)组;以术后胆囊结石形成为终点事件,截...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生理性吻合术后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0年12月胃癌根治术中采用生理性吻合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胃切除范围分为近端胃切除(PG)组和远端胃切除(DG)组;以术后胆囊结石形成为终点事件,截止随访日期为2022年12月;Kaplan-Meier法绘制累积事件发生率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PG组和DG组胆囊结石发生率差异;倾向性评分匹配平衡两组基线资料后采用稳健估计法Cox回归分析胃癌根治生理性吻合术后胆囊结石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55例患者,DG组92例,PG组263例;随访期间共有91例(25.63%)患者术后发生胆囊结石;术后2年内共有77例患者发生胆囊结石,占全部胆囊结石患者的84.61%;术后2年PG组胆囊结石的发生率(25.48%)高于DG组(10.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倾向性评分匹配构建DG和PG组的平衡队列后对236例患者进行了评估,DG组84例,PG组152例。Cox回归分析显示近端胃切除、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清扫及辅助化疗是采用生理性吻合胃癌患者术后发生胆囊结石的独立危险因素;腹腔镜手术是术后发生胆囊结石的保护因素。结论胃癌根治生理性吻合术后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在术后2年内较高;近端胃切除、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清扫及辅助化疗的胃癌患者术后应该密切随访,避免症状性胆囊结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根治手术 胃切除术 胆囊结石 倾向性评分匹配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阴性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液微生物群特征分析
5
作者 郗家慧 房广娟 +3 位作者 马瑞霞 周瑞丽 聂蓬 白仲添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1期28-34,共7页
目的探究幽门螺杆菌阴性慢性萎缩性胃炎(CAGn)患者的胃液微生物群组成,寻找可能与CAGn发生相关的胃液微生物群。方法选取2020—2021年到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外科内镜中心接受胃镜检查的4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幽门螺杆菌阴性慢性非萎缩... 目的探究幽门螺杆菌阴性慢性萎缩性胃炎(CAGn)患者的胃液微生物群组成,寻找可能与CAGn发生相关的胃液微生物群。方法选取2020—2021年到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外科内镜中心接受胃镜检查的4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幽门螺杆菌阴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NAGn)患者21例,CAGn患者27例。收集胃液标本,使用16S rRNA三代全长测序技术测定分析两组患者的胃液微生物群组成。结果CAGn组的平均年龄高于CNAGn组[(52.33±12.20)岁vs.(40.67±7.95)岁,P=0.0004]。两组患者微生物α多样性及β多样性无明显差异,微生物群整体组成较为相似。组间差异显著性分析发现了CNAGn组显著富集的11个属和CAGn组显著富集的2个属。结论本研究筛选出CAGn患者的差异性非幽门螺杆菌微生物,这些差异微生物可能为CAGn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幽门螺杆菌 胃液微生物群 16S rRNA三代全长测序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究茵陈蒿汤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6
作者 程新红 王浩嘉 +2 位作者 王勇 雒扬 李汛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8期6-15,共10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讨使用茵陈蒿汤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可能发挥作用的关键成分以及分子机制,并通过分子对接验证结果的可靠性。方法使用TCMSP数据库筛选茵陈蒿汤有效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使用OMIN、DRUGBANK、Genecards和Disgen...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讨使用茵陈蒿汤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可能发挥作用的关键成分以及分子机制,并通过分子对接验证结果的可靠性。方法使用TCMSP数据库筛选茵陈蒿汤有效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使用OMIN、DRUGBANK、Genecards和DisgenNET数据库获得自身免疫性肝炎靶点。将获得的药物与疾病靶点标准化后,使用VENNY 2.1线上工具获取交集靶点,通过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茵陈蒿汤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有效成分—靶点网络。将靶点的交集导入String,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借助Metascape数据库对靶点进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基因本体细胞成分、基因本体分子功能和基因本体生物过程富集分析。使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关键化学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筛选得到茵陈蒿汤有效成分29个,其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核心靶点分别是:白细胞介素-6、P53蛋白、肿瘤坏死因子、蛋白激酶Bα亚型和白细胞介素-1β。结论茵陈蒿汤可能通过槲皮素、山柰酚等成分作用于白细胞介素-6、P53蛋白、肿瘤坏死因子、蛋白激酶Bα亚型和白细胞介素-1β靶点,进而影响肿瘤相关信号通路、核因子κB信号通路、活性氧信号通路和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等多种相关信号通路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该研究为深入研究茵陈蒿汤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陈蒿汤 自身免疫性肝炎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肿瘤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如岭 吴永娜 +2 位作者 王黎明 李莹 严祥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7年第7期1055-1058,共4页
过继性免疫细胞能调节并增加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有效克服肿瘤免疫逃逸机制。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自然杀伤细胞(NK)、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树突状细胞(DC)、T细胞受体修饰的T细胞(TCR-T)和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T细胞(CAR-T... 过继性免疫细胞能调节并增加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有效克服肿瘤免疫逃逸机制。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自然杀伤细胞(NK)、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树突状细胞(DC)、T细胞受体修饰的T细胞(TCR-T)和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T细胞(CAR-T)分别以不同的机制直接杀伤或激发机体免疫反应杀伤肿瘤细胞,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免疫疗法 基因修饰 T淋巴细胞
下载PDF
Notch信号通路与肝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高增法 吴永娜 李汛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6年第4期542-546,共5页
Notch信号通路是一种高度保守的信号通路,在调节细胞分化、增殖和凋亡等一系列生理病理过程中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Notch信号在肝癌中频繁发生异常表达及激活突变,其通过多种机制促进肝癌的发生发展,且与肝癌的侵袭、转移和预后密切相... Notch信号通路是一种高度保守的信号通路,在调节细胞分化、增殖和凋亡等一系列生理病理过程中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Notch信号在肝癌中频繁发生异常表达及激活突变,其通过多种机制促进肝癌的发生发展,且与肝癌的侵袭、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因此,Notch信号可作为肝癌治疗的一个靶标,为肝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和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TCH 信号通路 肝癌
下载PDF
不同临床分期肝细胞肝癌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赵盛 苏刚 +2 位作者 杨文柯 马占军 孟文勃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6年第1期66-71,77,共7页
肝细胞肝癌是一种最常见的人类恶性肿瘤,其发生、侵袭涉及一系列多基因参与、多步骤协同的复杂过程,通过DNA序列无法解释所有的生物学功能,同样的基因组却表达出不同的蛋白质,显示出不同的生物学功能。在分子水平研究不同临床分期肝细... 肝细胞肝癌是一种最常见的人类恶性肿瘤,其发生、侵袭涉及一系列多基因参与、多步骤协同的复杂过程,通过DNA序列无法解释所有的生物学功能,同样的基因组却表达出不同的蛋白质,显示出不同的生物学功能。在分子水平研究不同临床分期肝细胞肝癌的蛋白质组学对揭示肝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不同分期的肝细胞肝癌在肿瘤的发生、侵袭、迁移以及早期鉴别诊断、预后、疗效等方面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 肝细胞肝癌 临床分期 生物学标记物
下载PDF
超声内镜在肝门部胆管癌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盛亮 王芳昭 +3 位作者 盖婉莹 何英丽 王正峰 张磊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1期66-71,共6页
目的 评价超声内镜在肝门部胆管癌评估中的作用以及基于超声内镜引导的穿刺活检技术在肝门部胆管癌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外科内镜诊疗培训中心因肝门部胆管癌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 目的 评价超声内镜在肝门部胆管癌评估中的作用以及基于超声内镜引导的穿刺活检技术在肝门部胆管癌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外科内镜诊疗培训中心因肝门部胆管癌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或超声内镜检查及治疗,同时术中行ERCP经乳头的活检或超声内镜引导的细针抽吸活检技术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活检方式分为ERCP组及超声内镜组,比较2种活检方式的敏感性,对行超声内镜检查患者进行内镜下Bismuth分型,比较与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CT/MRI)诊断Bismuth分型的一致性。结结果 2组患者临床基线特征相似,行ERCP经乳头肝门部胆管活检患者29例,其中21例获得组织学诊断,活检灵敏性为72.4%;行超声内镜引导的细针抽吸活检技术肝门部胆管活检的24例,其中17例获得组织学诊断,灵敏性为70.8%,19例患者获得细胞学诊断,灵敏性为79.2%;ERCP活检灵敏性略高于超声内镜引导的细针抽吸活检技术胆管活检,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24例行超声内镜检查的患者中,其中CT/MRI诊断BismuthⅠ/Ⅱ型为16例,BismuthⅢ/Ⅳ型8例;超声内镜诊断BismuthⅠ/Ⅱ型为12例,BismuthⅢ/Ⅳ型12例,行超声内镜检查患者内镜下肿瘤Bismuth分型与CT/MRI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在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治中,基于超声内镜的组织取样并不劣于基于ERCP的组织取样,超声内镜检查可用于肝门部胆管癌的术前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肝门部胆管癌 活检
下载PDF
干细胞标记及示踪技术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牛艳君 李莹 +2 位作者 白仲添 吕青芳 严祥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5年第4期528-530,共3页
在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中,对干细胞迁徙路径的标记及在靶病灶的作用研究已成为重点。采用创新性、突破性的干细胞标记及示踪技术,了解干细胞在机体内的迁徙途径,监测和追踪干细胞移植治疗后的效果,对其在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方面都起到良... 在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中,对干细胞迁徙路径的标记及在靶病灶的作用研究已成为重点。采用创新性、突破性的干细胞标记及示踪技术,了解干细胞在机体内的迁徙途径,监测和追踪干细胞移植治疗后的效果,对其在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方面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标记 示踪 迁徙途径
下载PDF
ARID1A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高增法 吴永娜 李汛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5年第9期1267-1270,共4页
SWI/SNF是一种ATP依赖的染色质重塑复合物,ARID1A基因是SWI/SNF复合物的一个重要亚基,其功能失调可造成染色质重塑异常进而引起肿瘤等疾病的发生。ARID1A在卵巢癌、肝癌、乳腺癌、肾癌和膀胱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频繁发生低表达或者缺失... SWI/SNF是一种ATP依赖的染色质重塑复合物,ARID1A基因是SWI/SNF复合物的一个重要亚基,其功能失调可造成染色质重塑异常进而引起肿瘤等疾病的发生。ARID1A在卵巢癌、肝癌、乳腺癌、肾癌和膀胱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频繁发生低表达或者缺失性突变,表明ARID1A是一种重要的肿瘤抑制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ID1A 染色质重塑 肿瘤抑制基因 恶性肿瘤
下载PDF
结肠癌细胞裂解物致敏的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抗自体结肠癌细胞效应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朱克祥 王锦明 +5 位作者 袁得峰 张正聪 吕鹏飞 白小平 李汛 潘藤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8年第8期878-881,共4页
目的探讨负载结肠癌细胞裂解产物的树突状细胞(DC)-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对自体结肠癌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选取结肠癌患者切除的肿瘤组织反复冻融,制备结肠癌细胞裂解产物,将结肠癌细胞裂解产物与自体DC共培养。将负载自体... 目的探讨负载结肠癌细胞裂解产物的树突状细胞(DC)-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对自体结肠癌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选取结肠癌患者切除的肿瘤组织反复冻融,制备结肠癌细胞裂解产物,将结肠癌细胞裂解产物与自体DC共培养。将负载自体结肠癌细胞裂解产物致敏的DC与CIK共培养,形成抗原(Ag)-DC-CIK细胞,检测Ag-DC-CIK细胞的免疫活性以及对自体结肠癌细胞的杀伤效应。结果 Ag-DC-CIK组和DC-CIK组CD3+、CD56+双阳性细胞比例分别为(31.0%±4.1%)和(29.0%±3.4%),显著高于CIK组的(19.0%±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同等效靶比条件下,Ag-DC-CIK组对自体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强于DC-CIK组和CIK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g-DC-CIK细胞对自体结肠癌细胞的杀伤效应显著强于DC-CIK和CIK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 杀伤细胞 细胞免疫治疗
下载PDF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兰州市气温对流感样病例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严俊 安玉燕 +1 位作者 雷泽林 李汛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第5期19-23,共5页
目的研究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气温对流感流行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气温对兰州城区人群流感样病例(ILI)数的影响和滞后效应。结果周平均气温与居民ILI数存在非线性关系,随着气温的升高,ILI的风险先上升... 目的研究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气温对流感流行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气温对兰州城区人群流感样病例(ILI)数的影响和滞后效应。结果周平均气温与居民ILI数存在非线性关系,随着气温的升高,ILI的风险先上升后降低,呈“Z”型关系。10°C左右是气温从ILI的危险因素转化为保护因素的气温节点,对于婴幼儿和老年易感人群气温低于0℃是ILI的保护因素。全部人群中,较高的气温在滞后0-2周时起显著的保护作用,常温和高温在滞后1周时起显著的保护作用,RR分别是0.830、0.474;高温和次极高温在滞后2周时起显著的保护作用,RR分别是0.516、0.427.而且保护效应均随着气温的升高而增加,以上效应在女性ILI中更明显。结论在全民自觉防疫的背景下,低温对ILI流行的影响减少,全民佩戴口罩、避免聚集等行为是控制气候影响流感流行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气温 流感样病例 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
下载PDF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生长因子凝胶对雄激素性脱发模型小鼠毛发生长的影响
15
作者 毛永翠 刘品妍 +2 位作者 魏佳赟 李睿 姚佳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2期20-25,共6页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生长因子凝胶对AGA模型小鼠毛发生长是否有促进作用。方法把2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凝胶组,在背部做脱毛处理,比较各组小鼠新生毛发长度、毛发直径和毛囊数的差异;苏木精-伊红...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生长因子凝胶对AGA模型小鼠毛发生长是否有促进作用。方法把2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凝胶组,在背部做脱毛处理,比较各组小鼠新生毛发长度、毛发直径和毛囊数的差异;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毛囊细胞数量和形态改变,比较皮肤组织雄激素受体mRNA、蛋白表达量。结果相较于空白组,模型组小鼠毛发长度变短,毛发直径减小,病理学观察可见毛囊总数明显减少且毛囊微型化;阳性对照组和凝胶组小鼠新生毛发长度、毛发直径和毛囊数均高于模型组;模型组雄激素受体mRNA、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空白组,凝胶组蛋白表达量低于模型组。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生长因子凝胶对雄激素性脱发模型小鼠毛发生长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激素性脱发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水凝胶
下载PDF
神经菌毛蛋白1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高增法 吴永娜 +1 位作者 杜海云 李汛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6年第2期258-261,共4页
神经菌毛蛋白1(NRP1)是NRP家族的重要一员,其作为多种细胞外基质配体的共受体在神经发育、血管生成、肿瘤侵袭转移和免疫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NRP1可通过多种机制促进肿瘤的血管生成和肿瘤增殖转移,同时在免疫系统中可调节初级免疫反应... 神经菌毛蛋白1(NRP1)是NRP家族的重要一员,其作为多种细胞外基质配体的共受体在神经发育、血管生成、肿瘤侵袭转移和免疫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NRP1可通过多种机制促进肿瘤的血管生成和肿瘤增殖转移,同时在免疫系统中可调节初级免疫反应并且是抗肿瘤免疫的关键因素。NRP1的进一步研究将为神经系统、血管系统及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和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菌毛蛋白1(NRP1) 血管生成 恶性肿瘤 免疫
下载PDF
胆囊状态对ERCP术后胰腺炎的影响及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旭 张金铎 +6 位作者 裴兆吉 张恒玮 林延延 岳平 孟文勃 Joseph W.Leung 李汛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第1期44-49,共6页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在位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PEP)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9年12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在位接受ERCP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EP危险因素,通...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在位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PEP)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9年12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在位接受ERCP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EP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准确性,纳入组外病例验证(NCT02510495),建立PEP预测模型。结果纳入患者986例,其中PEP患者128例(12.98%),对照组858例。Logistic分析示急性胰腺炎病史、白细胞计数增高、导丝进入胰管、机械碎石、胆囊结石、胆囊壁增厚为PEP独立危险因素。建立ROC曲线,其曲线下面积(AUC)=0.691,纳入540例组外验证病例,绘制ROC曲线,其AUC=0.747,建立列线图。结论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在位患者行ERCP,合并急性胰腺炎病史、胆囊结石、胆囊壁增厚、白细胞计数增高时会增加PEP风险,术中应避免并预防PEP操作因素(如机械碎石及导丝进入胰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胰腺炎 胆总管结石 胆囊状态 列线图模型
下载PDF
生物信息学分析SLC10A1在肝细胞癌的临床意义和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婧 姜文凯 +3 位作者 周瑞丽 张海涛 马智慧 白仲添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第11期63-70,共8页
目的探讨溶质载体家族10成员1(SLC10A1)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作用机制及免疫浸润特征。方法利用肿瘤和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和高通量基因表达数据库中的HCC数据信息,分析SLC10A1的表达与HCC临床病理特征、生存期之间的关系,Western... 目的探讨溶质载体家族10成员1(SLC10A1)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作用机制及免疫浸润特征。方法利用肿瘤和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和高通量基因表达数据库中的HCC数据信息,分析SLC10A1的表达与HCC临床病理特征、生存期之间的关系,Western blotting验证其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利用“DESeq2”差异表达分析和基因集富集分析探讨其潜在作用机制;TISIDB和TIMER数据库用于免疫浸润分析。结果SLC10A1在HCC中显著低表达,低表达SLC10A1的HCC患者总体生存期、疾病特异性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更短,临床预后不良。组成型雄烷受体通路、硫氨基酸代谢、过氧化物酶体脂质代谢和脂肪酸Ω氧化等胆汁酸代谢相关通路是SLC10A1参与HCC进展的潜在机制。SLC10A1表达与细胞毒性T细胞、辅助型T细胞1、辅助型T细胞2、滤泡辅助性T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呈负相关关系。结论SLC10A1在HCC中低表达,其表达降低致使HCC患者预后差、复发率高,胆汁酸代谢相关通路失调、免疫逃逸促进可能是SLC10A1参与HCC发生发展的关键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质载体家族10成员1 肝细胞癌 预后 免疫浸润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手机辐照对人体视觉组织的电磁辐射安全评估 被引量:1
19
作者 逯娅雯 岳平 +11 位作者 林延延 高龙 付文康 黄崇斐 米宁宁 白明圳 马海东 姜宁祖 田亮 赵进玉 孟文勃 逯迈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第11期8-13,共6页
目的分析视觉组织中手机电磁辐照剂量,为手机暴露对人体视觉组织的电磁辐射安全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建立包含角膜、晶状体、巩膜、玻璃体和视神经等视觉组织的真实头部模型,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计算手机分别位于语音或短信位置时,1750... 目的分析视觉组织中手机电磁辐照剂量,为手机暴露对人体视觉组织的电磁辐射安全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建立包含角膜、晶状体、巩膜、玻璃体和视神经等视觉组织的真实头部模型,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计算手机分别位于语音或短信位置时,1750 MHz辐射下视觉组织的比吸收率(SAR)分布。结果在各视觉组织中,1g生物组织中SAR最大值(1g-psSAR)均出现在玻璃体中。对于处于语音位置的手机,玻璃体的1g-psSAR为8.671 mW/kg,是视神经(1.649 mW/kg)的5.2倍。对于处于短信位置的手机,随着头部模型与手机距离的增加,各视觉组织中的1g-psSAR均减小。1g-psSAR在手机距离头部50 mm时比在300 mm时高出12~15倍。结论通用手机对人眼的电磁辐射剂量符合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指南制定标准,本研究有助于减少公众关于手机暴露对人体视觉组织的风险担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组织 移动电话 安全评估 射频辐射 比吸收率
下载PDF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如岭 卫小凤 +4 位作者 齐阔 王黎明 李莹 白仲添 严祥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8年第5期649-653,共5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外泌体的分离与鉴定方法。方法通过全骨髓贴壁法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用新兴试剂法收集外泌体,采用电镜、粒径检测、流式细胞仪和Western blot鉴定外泌体。结果第三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CD45呈阴性表达,CD73和...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外泌体的分离与鉴定方法。方法通过全骨髓贴壁法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用新兴试剂法收集外泌体,采用电镜、粒径检测、流式细胞仪和Western blot鉴定外泌体。结果第三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CD45呈阴性表达,CD73和CD105呈阳性表达;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均匀,直径30~100 nm,有完整的膜结构;粒径检测显示颗粒直径主峰为61.25 nm,直径为20~200 nm的颗粒占72.4%;外泌体CD63和CD81呈阳性表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可检测到外泌体CD9和CD63的蛋白表达。结论在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基中可以收集到外泌体,可以通过透射电镜、粒径检测、流式细胞仪和Western blot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外泌体进行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细胞分离 鉴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