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藜芦醇对糖尿病视网膜血管病变的作用 被引量:7
1
作者 刘涛 巩增锋 +1 位作者 尹洁 景玉宏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糖尿病视网膜血管病变的作用。方法健康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45只,随机分为白藜芦醇治疗组、治疗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每组15只大鼠。白藜芦醇治疗组、治疗对照组大鼠股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溶液建模,正常对...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糖尿病视网膜血管病变的作用。方法健康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45只,随机分为白藜芦醇治疗组、治疗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每组15只大鼠。白藜芦醇治疗组、治疗对照组大鼠股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溶液建模,正常对照组大鼠股静脉注射等量无菌生理盐水。白藜芦醇治疗组、治疗对照组大鼠给予高脂饲料喂养。白藜芦醇治疗组每天以75mg/kg的剂量灌胃白藜芦醇2次,治疗对照组每天以等体积无菌水灌胃2次;均正常摄食、摄水。持续治疗4个月后,各组大鼠经股静脉采血2ml,采集房水50μl。检测空腹血糖、房水葡萄糖、血浆胆同醇及血浆甘油三酯水平。利用伊凡思蓝(EB)测定各组大鼠视网膜血管通透性。分离大鼠视网膜,观察各组大鼠视网膜血管中周细胞数量的变化;提取总蛋白,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持续治疗4个月后,3组大鼠空腹血糖、房水葡萄糖、血浆总胆同醇及血浆甘油三酯水平比较,治疗对照组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白藜芦醇治疗组与治疗对照组比较,除血浆总胆固醇无明显差异外,其余指标均明显降低;3组间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2.809、65.230、3.861、15.059,P〈0.05)。3组大鼠视网膜血管通透性比较,治疗对照组较正常对照组高,白藜芦醇治疗组较治疗对照组低;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626,P〈0.05)。3组大鼠视网膜血管中周细胞数量比较,治疗对照组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白藜芦醇治疗组较治疗对照组明最增加;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284,P〈0.05)。3组大鼠视网膜VEGF表达水平比较,治疗对照组较正常对照组明履升高,白藜芦醇治疗组较治疗对照组明显降低;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药物疗法 藜芦属 药物作用 毛细血管通透性 药物作用 动物 实验
原文传递
早期经内镜胰胆管支架置入联合清胰颗粒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朱晓亮 张辉 +7 位作者 王燕萍 岳平 张磊 孟文勃 朱克祥 王芳昭 周文策 李汛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451-455,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发病早期(72h内)经内镜胰胆管支架置入联合清胰颗粒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以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收住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患者245例。其中,发病72...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发病早期(72h内)经内镜胰胆管支架置入联合清胰颗粒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以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收住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患者245例。其中,发病72h内行经内镜胰胆管支架置入术联合经鼻肠营养管鼻饲清胰颗粒及肠内营养患者133例(A组),对照组为同样于发病72h内行经内镜胰胆管支架置入术并鼻肠营养管置入行肠内营养患者112例(B组)。比较2组的腹胀缓解时间、腹痛缓解时间、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白细胞计数(WBC)恢复正常时间、总住院时间及降钙素原(PCT)降低水平、胰腺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A组的腹胀缓解时间(3.8±3.2)d、腹痛缓解时间(2.6±2.1)d、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2.8±1.6)d、WBC恢复正常时间(2.6±1.3)d、总住院时间(9.4±2.1)d及术后PCT水平(2.59±2.33)ng/ml均明显优于B组(分别为(5.2±2.4)d、(4.9±2.7)d、(4.4±3.7)d、(4.1±2.7)d、(12.6±3.3)d、(3.98±3.03)ng/m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组间胰腺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72h内)经内镜胰胆管支架置入术可解除病因、阻止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病情进展,经鼻肠营养管尽早给予肠内营养可恢复肠黏膜屏障、恢复机体内环境平衡:临床疗效观察证实联合应用清胰颗粒可进一步减轻患者症状、实验室指标并缩短总住院时间,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胆管支架 清胰颗粒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
原文传递
HPLC法测定制何首乌中黄曲霉毒素B_1、B_2、G_1、G_2的含量 被引量:6
3
作者 郭丽敏 段启 刘涛 《甘肃医药》 2015年第8期618-621,共4页
目的:建立制何首乌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HPLC测定方法,并测定含量。方法:样品经有机溶剂提取、免疫亲和柱净化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荧光检测器进行分析测定,Kromasil C18(5μm,250mm×4.6mm)色谱柱,以甲醇-乙腈-水(4... 目的:建立制何首乌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HPLC测定方法,并测定含量。方法:样品经有机溶剂提取、免疫亲和柱净化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荧光检测器进行分析测定,Kromasil C18(5μm,250mm×4.6mm)色谱柱,以甲醇-乙腈-水(40∶18∶42)为流动相,流速为1.0m L/min,激发波长为326nm,发射波长450 nm。结果 :测定了15批制何首乌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含量,最低含量小于2.0μg/kg,最高为25μg/kg,回收率在85.5%-108.6%之间。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作为制何首乌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 制何首乌 黄曲霉毒素
下载PDF
基于UHPLC-QTOFMS代谢组学技术的胃癌进展代谢标志物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魏婷 柴顺林 +2 位作者 朱晓亮 李汛 王燕萍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22年第8期673-681,共9页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甘肃省农村地区浅表性胃炎患者和胃癌患者血浆中代谢产物的变化,为胃癌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的依据。方法: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对甘肃农村地区的30例浅表性胃炎患者和30...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甘肃省农村地区浅表性胃炎患者和胃癌患者血浆中代谢产物的变化,为胃癌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的依据。方法: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对甘肃农村地区的30例浅表性胃炎患者和30例胃癌患者血浆样本进行代谢组学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进行数据分析识别,寻找内源性差异代谢物,探讨浅表性胃炎进展为胃癌的代谢特征。结果:根据多变量统计分析结果,在正离子模式下筛选出20种差异代谢物,在负离子模式下筛选出19种差异代谢物,二十碳五烯酸、白三烯、花生四烯酸、磷酸胆碱等内源性代谢物含量显著下调,L-半乳糖-1,4-内酯、5-甲基四氢叶酸等代谢物含量显著上调,提示胃癌患者体内形成了新的代谢调控网络。胃癌组患者代谢通路改变涉及花生四烯酸代谢、α-亚麻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赖氨酸代谢、磷酸戊糖途径、生物素代谢、半乳糖代谢、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等。另外,n-6/n-3型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的变化及L-半乳糖-1,4-内酯向抗坏血酸的代谢转化途径改变可能与甘肃农村地区胃癌的进展密切相关。结论:胃癌患者血浆中二十碳五烯酸等代谢物或可作为潜在的胃癌进展生物标志物,为肿瘤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早期筛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浅表性胃炎 胃癌 生物标志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