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8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北地区东部干旱半干旱区极端降水事件的变化 被引量:142
1
作者 赵庆云 张武 +1 位作者 王式功 刘新伟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04-909,共6页
应用面积权重方法,利用西北地区东部80个测站1960—2000年的资料,对降水的变化及极端降水事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区东部的气候在近十几年变得更加极端。降水量虽然没有一致的增加或减少的趋势,但自从1990年开始,降水距平百分率... 应用面积权重方法,利用西北地区东部80个测站1960—2000年的资料,对降水的变化及极端降水事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区东部的气候在近十几年变得更加极端。降水量虽然没有一致的增加或减少的趋势,但自从1990年开始,降水距平百分率低于气候平均值,变化异常;降水异常偏多的区域呈减少趋势,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就几乎没有出现过降水异常偏多的区域;1960—1962年连续3年降水异常偏少的情况是近40a来少见的,这种偏少主要发生在干旱地区;90年代的异常偏少则是全区域的,特别是在湿润、半湿润地区,降水偏少尤其明显;1997年降水偏少最为明显,偏少的区域达20%以上。而在这种气候背景下,90年代极端降水事件并没有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极端降水事件 西北地区东部 面积权重 异常干旱和湿润
下载PDF
近50年中国不同强度降水日数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86
2
作者 陈晓燕 尚可政 +1 位作者 王式功 杨德保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66-772,共7页
利用1957-2006年全国679个测站逐日降水资料,针对不同年降水量的站点,定义了新的降水等级,分析了我国近50年不同强度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不同等级降水占总降水量比重的分布,自西北向东南小雨量在总降水量中的分量逐渐下降,... 利用1957-2006年全国679个测站逐日降水资料,针对不同年降水量的站点,定义了新的降水等级,分析了我国近50年不同强度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不同等级降水占总降水量比重的分布,自西北向东南小雨量在总降水量中的分量逐渐下降,但小雨日数在总降水日数中依然是最主要的;中雨对年降水量的贡献在20%~38%;大到暴雨雨量和日数比重逐渐增加。②年降雨量及不同等级雨日数趋势表现为,在我国西部地区年降雨量及小雨、中雨日数呈正趋势,即在西部小雨、中雨雨日数增加的同时,西部年降水量亦在增加;而大-暴雨区主要集中在南方,华北、东北大-暴雨有不同程度的减少。③各气候区的突变检验结果为,甘新和青藏两个气候区年平均中雨日数增加趋势十分显著,而内蒙气候区在减少;华南区的年平均暴雨日数增加趋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 降水日数 降水强度 时空分布 中国
原文传递
北京市空气污染物对呼吸系统疾病门诊人数的影响 被引量:73
3
作者 张莹 邵毅 +4 位作者 王式功 尚可政 王金艳 李旭 康延臻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401-2407,共7页
为评价北京市大气污染对居民呼吸系统疾病门诊人数的影响,采用时间序列半参广义相加模型(GAM),在控制了长期趋势、“星期几效应”及气象因素的影响后,分析2009~2011年北京市空气污染物与呼吸系统疾病门诊人数的暴露-反应关系,并按性... 为评价北京市大气污染对居民呼吸系统疾病门诊人数的影响,采用时间序列半参广义相加模型(GAM),在控制了长期趋势、“星期几效应”及气象因素的影响后,分析2009~2011年北京市空气污染物与呼吸系统疾病门诊人数的暴露-反应关系,并按性别和年龄层建立模型.结果表明,3种污染物有一定的滞后效应,PM10在滞后0~3d(avg03)或0~5d(avg05)的移动平均值,SO2和NO2均在滞后0~2d(avg02)的移动平均值使呼吸系统疾病门诊人数的增加百分比(PI%)值达到最大,其中 PM10、SO2和 NO2浓度每增加10μg/m^3,对应的呼吸系统疾病全人群的 PI%分别为1.72%、1.34%和2.57%.年龄≥65岁的老年人群对北京市空气污染物最为敏感,其次为年龄≤14岁的人群;空气污染对女性的影响较男性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序列研究 空气污染 呼吸系统疾病 门诊人数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冬半年空气污染天气分型研究 被引量:65
4
作者 杨旭 张小玲 +4 位作者 康延臻 张莹 王式功 李梓铭 李昊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201-3209,共9页
利用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采用PCT方法,对2013~2015年冬半年京津冀地区海平面气压场进行了客观分型;利用同期空气污染资料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不同天气类型下京津冀地区空气污染和气象要素特征,并选取典型重污染月份,分析了京... 利用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采用PCT方法,对2013~2015年冬半年京津冀地区海平面气压场进行了客观分型;利用同期空气污染资料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不同天气类型下京津冀地区空气污染和气象要素特征,并选取典型重污染月份,分析了京津冀地区重污染天气过程特征及形成原因.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天气形势可分为9种类型,包括高压前部和高压南部等不易污染天气类型,以及高压场、高压后部、鞍型场和冷锋前部等污染天气类型;污染天气类型多表现为高湿小风,稳定能量大,最大混合层厚度低,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各城市AQI均值多在150以上;2014年2月两次重污染过程均发生在连续多日维持高压场等污染天气型的情况下;污染过程期间高压系统演变引起北部偏北风增大,抑制了北部城市空气污染持续加重的趋势,而偏南风输送使得北部城市污染物浓度迅速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分型 空气污染 京津冀
下载PDF
基于TRMM卫星对一次华南飑线的闪电活动及其与降水结构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63
5
作者 袁铁 郄秀书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8-70,共13页
利用热带测雨计划任务卫星(TRMM)的测雨雷达(PR)、闪电成像仪(LIS)和微波辐射计(TMI)资料,研究了2005年5月6日发生在我国华南的一次强飑线过程的闪电活动及其与降水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飑线系统中对流降水面积仅为层云的一半,... 利用热带测雨计划任务卫星(TRMM)的测雨雷达(PR)、闪电成像仪(LIS)和微波辐射计(TMI)资料,研究了2005年5月6日发生在我国华南的一次强飑线过程的闪电活动及其与降水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飑线系统中对流降水面积仅为层云的一半,但是总降水率却远大于层云的总降水率。绝大多数闪电发生在对流区,有少数闪电出现在层云区域。在6km高度上,闪电发生附近的最大雷达反射率因子主要集中在35~50dBZ区间,峰值频数在40~45dBZ,35dBZ以下较少。研究还表明,对流单体的最大雷达反射率垂直廓线可以很好地指示单体的闪电频数和对流发展强度。对闪电与微波亮温的研究表明,大多数闪电发生在低亮温区域,特别是低于200K亮温区,而在240~260K的区域也可观测到少量闪电,这一般对应于飑线的层云区域。结合2003年4月17日黄淮地区的另一次强飑线系统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单体尺度上,总闪电频数和冰相降水含量之间表现出非常密切而稳定的关系,相关系数达0.92。总闪电频数和冰相降水含量之间的稳定关系在中尺度数值模式中闪电资料的同化和飑线系统的闪电参数化研究中均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飑线 闪电 降水结构 冰相降水含量 TRMM卫星
下载PDF
未来50a中国地区冻土面积分布变化 被引量:63
6
作者 王澄海 靳双龙 施红霞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共8页
在检验CMIP3模式比较计划中模式在中国地区的温度模拟效果的基础上,选取模拟效果相对较好的HadCM3、EACHE5模拟结果,采用Kudryavtsev方法,应用数字化土壤和植被资料,借助ArcGIS,对未来50 a中国地区在A2情景下的冻土空间变化趋势进行了... 在检验CMIP3模式比较计划中模式在中国地区的温度模拟效果的基础上,选取模拟效果相对较好的HadCM3、EACHE5模拟结果,采用Kudryavtsev方法,应用数字化土壤和植被资料,借助ArcGIS,对未来50 a中国地区在A2情景下的冻土空间变化趋势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A2情景下,未来50 a中国地区的冻土呈现出退缩趋势,在2050年,多年冻土在青藏高原地区的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之间、冈底斯山地区出现退化,中国的冻土面积较2006年减少约1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IP3 中国冻土 气候变化 冻土变化
下载PDF
中国北方中西部沙尘暴气候特征 被引量:59
7
作者 冯鑫媛 王式功 +3 位作者 程一帆 杨德保 尚可政 周甘霖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94-399,共6页
利用1954—2005年西北五省(区)及内蒙古沙尘暴观测资料,分别对沙尘暴的年变化、日变化和持续时间频率分布进行分型和分析,初步探讨了不同类型沙尘暴时间变化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沙尘暴发生日数的年变化趋势可划分为4大类型,即春季... 利用1954—2005年西北五省(区)及内蒙古沙尘暴观测资料,分别对沙尘暴的年变化、日变化和持续时间频率分布进行分型和分析,初步探讨了不同类型沙尘暴时间变化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沙尘暴发生日数的年变化趋势可划分为4大类型,即春季型、冬春夏型、春夏型和冬春型,它们分别占总数的29.7%、29.7%、27.1%和13.5%,除冬春型冬季沙尘暴发生最多外,其他类型均为春季最多;沙尘暴日变化可划分为3种类型,各型高发时段和峰值时间均有明显差异;持续时间分布规律也划分为3种类型,短时型、中间型和持续型。上述类型划分及分析结果表明,沙尘暴的时间变化特征也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这一差异是某一时期内强风、沙尘源和不稳定层结三者在不同地区配置情况差异的综合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日数 年变化 日变化 持续时间 地域差异
原文传递
1961—2000年中国太阳辐射区域特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8
8
作者 文小航 尚可政 +2 位作者 王式功 杨德保 樊文雁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54-561,共8页
利用中国122个辐射观测站1961—2000年的逐日地面辐射资料,同期729个气象站的逐日云量资料,分析了总辐射、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年代际距平分布和变化。按照中国地理气候区域的特征并考虑年总辐射,将中国划分为5个不同的辐射区域。分析了... 利用中国122个辐射观测站1961—2000年的逐日地面辐射资料,同期729个气象站的逐日云量资料,分析了总辐射、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年代际距平分布和变化。按照中国地理气候区域的特征并考虑年总辐射,将中国划分为5个不同的辐射区域。分析了各区近40a来总辐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的年际变化。结果表明:①总辐射和直接辐射年曝辐量在1961—1990年之间呈下降趋势,在20世纪80年代达到最低值,以青藏高原西南部地区降幅最明显;在1991—2000年总辐射和直接辐射年曝辐量有回升趋势,其中青藏高原地区回升最显著,但均未达到历史最高水平。5区总辐射近40a来下降率为:-1.24%/10a,-1.66%/10a,-1.60%/10a,-1.89%/10a和-1.93%/10a。②近40a来散射辐射年曝辐量除东北无明显变化外,南疆和青藏高原有降低趋势,而南方有略微增加趋势;通过对云量的分析发现西北地区低云量略增加,而其他地区低云量和总云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5区总云量近40a来下降率为:-2.99%/10a,-1.68%/10a,-3.10%/10a,-1.17%/10a和-1.01%/10a,低云量变化率为:-1.51%/10a,4.46%/10a,-1.47%/10a,-0.89%/10a和-0.75%/10a。最后对造成辐射长期变化的原因作了初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辐射 直接辐射 散射辐射 云量 中国
下载PDF
北京市近地层颗粒物浓度与气溶胶光学厚度相关性分析研究 被引量:58
9
作者 林海峰 辛金元 +3 位作者 张文煜 王跃思 刘子锐 陈传雷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26-834,共9页
利用2009年北京市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和气溶胶光学特性的同步观测研究发现,北京市城区颗粒物污染严重.PM2.5、PM10年平均浓度分别为(65±14)、(117±31)μg·m-3,均超出国家2016年拟执行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PM2.5、PM10... 利用2009年北京市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和气溶胶光学特性的同步观测研究发现,北京市城区颗粒物污染严重.PM2.5、PM10年平均浓度分别为(65±14)、(117±31)μg·m-3,均超出国家2016年拟执行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PM2.5、PM10日均值超标率分别为35%、26%.细粒子PM2.5污染与可吸入颗粒物PM10污染呈显著性相关,相关系数R约为0.90(P<0.001),二者相关性伴随PM2.5在PM10中所占比重自春季到冬季逐渐增大而增强,年均PM2.5占PM10比重为61%.气溶胶光学厚度AOD(500 nm)与气溶胶波长指数(α)年均值分别为(0.55±0.10)、(1.12±0.08).PM2.5、PM10与AOD间全年及各季节均呈显著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0.50;但其相关系数与相关函数存在着显著的季节差异,夏秋季节相关性显著高于春冬季节,且全年相关会掩盖较大的季节性系统差异.对PM2.5、PM10数据进行湿度订正,对AOD进行混合层高度订正,PM2.5、PM10与AOD之间的相关性得到一定提升,且更适合指数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 颗粒物污染 PM2 5 PM10 气溶胶光学厚度 相关性
原文传递
中国地区地面观测积雪深度和遥感雪深资料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54
10
作者 李小兰 张飞民 王澄海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55-764,共10页
比较了气象台站观测和卫星遥感(SMMR、SSM/I、AMSR-E)的积雪深度两种资料在空间分布、年际变化及其与中国夏季降水之间关系的异同性.结果表明:两种资料在积雪稳定区的分布比较一致,积雪深度的大值区位于东北地区、新疆北部和青藏高原地... 比较了气象台站观测和卫星遥感(SMMR、SSM/I、AMSR-E)的积雪深度两种资料在空间分布、年际变化及其与中国夏季降水之间关系的异同性.结果表明:两种资料在积雪稳定区的分布比较一致,积雪深度的大值区位于东北地区、新疆北部和青藏高原地区;对于季节性积雪区且积雪深度不大的区域而言,二者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尤其在江淮流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台站观测的积雪深度大于遥感得到的积雪深度;平均而言,两种资料获得的积雪深度在各地区基本一致.在新疆北部和高原南部,二种资料的年际变化存在着差异,在新疆北部,台站观测大于遥感得到的积雪深度,而在高原东南部遥感大于台站观测积雪.近30a来,两种资料获得的积雪深度在新疆北部和青藏高原的年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新疆北部为增加趋势,青藏高原有减少的趋势.值得注意的是,在东北地区,近30a来两种类型资料的年际变化趋势呈相反变化.两种资料在新疆北部的相关最强;东北、青藏高原其次;而高原东南部最差,在使用时应加注意.青藏高原地区的两种积雪资料与中国夏季降水的相关"信号"基本一致.青藏高原地区积雪与东北西部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之间的相关最为显著.资料间的差异性并不影响高原地区积雪对中国夏季降水"信号"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雪 时空特征 资料比较
下载PDF
Models-3空气质量模式对兰州市污染物输送的模拟 被引量:44
11
作者 安兴琴 左洪超 +1 位作者 吕世华 朱彤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48-756,共9页
较详细地介绍了美国环保总局的第三代空气质量模式系统Models-3的特点,并且针对兰州市冬季采暖期污染严重的特点,选取2002年12月份的个例,将兰州市最新的大气污染源资料加入模式中,对模式进行调试并检验了该模式对兰州污染的模拟性能。... 较详细地介绍了美国环保总局的第三代空气质量模式系统Models-3的特点,并且针对兰州市冬季采暖期污染严重的特点,选取2002年12月份的个例,将兰州市最新的大气污染源资料加入模式中,对模式进行调试并检验了该模式对兰州污染的模拟性能。从模式对SO2,NO2和O3等几种大气污染物浓度的模拟结果与监测资料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式系统较好地模拟出了SO2,NO2的空间分布格局,模拟结果与监测结果比较吻合,而且模式模拟的污染物浓度场比较均匀;模式模拟的O3的日变化规律与资料分析结论基本一致,也符合O3的生成机理。因此该模式系统对于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城市污染物输送具有一定的模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els-3模式系统 兰州市 污染物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蒸发皿蒸发量的物理意义、近40年变化趋势的分析和数值试验研究 被引量:49
12
作者 左洪超 鲍艳 +1 位作者 张存杰 胡隐樵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80-688,共9页
依据边界层梯度输送理论和能量守恒原理分析了蒸发皿蒸发量的物理意义,蒸发皿蒸发量是多环境因子共同非线性相互作用的结果,并利用我国有长期太阳辐射观测的62个常规气象站观测资料,通过蒸发皿蒸发量与环境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对其进行... 依据边界层梯度输送理论和能量守恒原理分析了蒸发皿蒸发量的物理意义,蒸发皿蒸发量是多环境因子共同非线性相互作用的结果,并利用我国有长期太阳辐射观测的62个常规气象站观测资料,通过蒸发皿蒸发量与环境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对其进行了验证.分析了近40年蒸发皿蒸发量和环境气象因子的变化趋势,分析结果也表明只利用单个环境因子的变化来解释蒸发皿蒸发量的气候变化会产生偏颇,譬如将蒸发皿蒸发量的逐年减少归因于地表接收的太阳辐射减少的解释在中国东部比在中国西部较合理.分析1983~2001年间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观测的资料得出,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总云量保持微小的减少趋势而总云水路径处于明显的增加趋势,这表明云变得更不透明了,它的物理属性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预示着大气可降水量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地气系统变得更湿润.结合水循环过程,利用大气环流模式用数值方法证明地气系统的水汽变化能引起陆地近地层大气相对湿度、地表接收的太阳总辐射和地表潜在蒸发量的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量 大气环流模式 数值实验 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 变化趋势
下载PDF
2008年10月青藏高原东部一次区域暴雪过程及气候背景分析 被引量:51
13
作者 周倩 程一帆 +3 位作者 周甘霖 王式功 尚可政 杨德保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2-29,共8页
2008年10月26~28日青藏高原东部出现了一次历史罕见的强区域暴雪过程。本文利用MI-CAPS资料、T213资料和NCEP资料对此次区域暴雪过程形成的气候背景、环流形势和影响系统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其水汽条件、动力条件等物理特征也进行了分析... 2008年10月26~28日青藏高原东部出现了一次历史罕见的强区域暴雪过程。本文利用MI-CAPS资料、T213资料和NCEP资料对此次区域暴雪过程形成的气候背景、环流形势和影响系统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其水汽条件、动力条件等物理特征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部冬半年区域暴雪过程500 hPa环流形势场可分为北涡南槽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型和南北槽分支型3种类型,此次区域暴雪过程属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型;红外云图显示,来自孟加拉湾的热带风暴登陆北上为此次暴雪提供了充沛的水汽;物理量诊断分析表明,区域暴雪过程期间,水汽通量场、水汽通量散度场和垂直运动场都反映出该区域内有大量水汽输送和水汽辐合,上升运动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部 暴雪 气候背景 环流形势 物理量诊断分析
下载PDF
高速公路交通气象监测预报服务研究进展 被引量:46
14
作者 康延臻 王式功 +3 位作者 杨旭 李景鑫 徐文君 尚可政 《干旱气象》 2016年第4期591-603,共13页
高速公路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建设和民众出行的大动脉,它对气象条件具有高敏感性。不利的天气条件易导致交通事故频发,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高速公路交通气象监测预报服务研... 高速公路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建设和民众出行的大动脉,它对气象条件具有高敏感性。不利的天气条件易导致交通事故频发,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高速公路交通气象监测预报服务研究进展,重点介绍高速公路交通气象监测预报研究发展历程,分析几类恶劣天气对交通运输安全的影响与机理,最后探讨了中国特色高速公路交通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系统建设的内容、特点及趋势。结果表明,以雾为主的低能见度、道路积雪和结冰、强降水等是影响高速公路安全运行的主要气象因素。本研究旨在促进我国交通气象学科的发展,提升现代化高速公路交通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水平,并为科学决策道路建设、防范和应对交通事故、保障财产和生命安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交通气象 交通安全 监测预报 恶劣天气 预警服务
下载PDF
我国北方春季沙尘暴与气候因子之关系 被引量:43
15
作者 王金艳 王式功 +2 位作者 马艳 刘洪芝 张良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96-300,共5页
利用我国北方1954—2005年470个站点的春季沙尘暴资料和相应的气候资料,在合理区划沙尘暴易发地区的基础上,采用气象统计分析中的相关分析方法,对沙尘暴与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地温、风速、风蚀指数等气候因子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统计... 利用我国北方1954—2005年470个站点的春季沙尘暴资料和相应的气候资料,在合理区划沙尘暴易发地区的基础上,采用气象统计分析中的相关分析方法,对沙尘暴与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地温、风速、风蚀指数等气候因子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各个区域沙尘暴发生的气候特征,并提出了春季沙尘暴多发的简单气候概念模型。结果表明:①气候要素与我国北方春季沙尘暴的发生有一定的耦合关系,南疆的沙尘暴与气候要素的相关性最好,而北疆的最差。与沙尘暴相关性最好的气候因子是风速,其次是风蚀指数。②我国北方春季沙尘暴多发的简单的气候概念模型:前期(前冬),北、南疆地区较常年多干冷的西北气流;青藏东南地区和柴达木地区多暖湿的西南气流;河西地区、河套地区和东北地区为冷湿的偏西气流偏多。同期(春季),北、南疆地区较往年干燥且多大风;青藏东南地区和柴达木地区暖干;河西地区、河套地区和东北地区冷且多大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相关系数 气候特征
下载PDF
2005—2014年我国不利天气条件下交通事故特征分析 被引量:43
16
作者 宁贵财 康彩燕 +5 位作者 陈东辉 孙广林 刘君 王式功 尚可政 马敏劲 《干旱气象》 2016年第5期753-762,共10页
根据2005—2014年全国不利天气条件发生的交通事故起数、其经济损失和伤亡人数及气象观测资料研究近10 a我国不利天气条件下的交通事故特征,结果表明:(1)不利天气条件造成的交通事故起数及受伤人数雨天>雪天>雾天,造成经济损失及... 根据2005—2014年全国不利天气条件发生的交通事故起数、其经济损失和伤亡人数及气象观测资料研究近10 a我国不利天气条件下的交通事故特征,结果表明:(1)不利天气条件造成的交通事故起数及受伤人数雨天>雪天>雾天,造成经济损失及死亡人数较多的不利天气排序为雨天>雾天>雪天。平均每起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雾天>雪天>雨天;平均每起事故受伤人数冰雹天气>雾天>雪天;平均每起事故死亡人数雾天>沙尘>冰雹天气,雨天最少;(2)交通管理和气象部门联合开展全国交通气象预报预警服务,能有效减少雨雪和大风等天气交通事故发生起数及其经济损失和伤亡人数;(3)2008年雪天发生交通事故起数及其经济损失和伤亡人数均出现极端突变增大,当年发生百年一遇低温冰冻雨雪极端气候事件是造成上述突变的关键因素;(4)结合2005—2014年雨天、雪天、雾天条件下8种不同道路类型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分析发现,近10 a来,受雨、雪天气影响二级公路交通事故总死亡人数最多;大雾天气造成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利天气 交通事故 极端气候事件 道路类型
下载PDF
标准化降水指数与广义极值分布干旱指数在西北地区应用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42
17
作者 王芝兰 王劲松 +1 位作者 李耀辉 王澄海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39-847,共9页
从气象干旱的角度出发,对比分析了基于广义极值分布理论构建的新干旱指数GEVI(General-ized Extreme Value Index)和我国广泛应用的SPI(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指数,详细讨论了SPI和GEVI指数在西北地区干旱监测中的适用性。... 从气象干旱的角度出发,对比分析了基于广义极值分布理论构建的新干旱指数GEVI(General-ized Extreme Value Index)和我国广泛应用的SPI(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指数,详细讨论了SPI和GEVI指数在西北地区干旱监测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SPI和GEVI指数在计算原理上具有相似性,在一定程度上衡量某一地区干旱程度和反映干旱范围方面具有一致性和可替代性。但因两者采取不同的分布形态,对干旱等级的衡量效果不尽相同。GEVI指数在拟合降水量分布函数时更为详尽、客观。在西北5省(区)的干旱监测中,对地处干旱半干旱区的甘肃来说,GEVI指数在干旱强度判定方面优于SPI指数;对年降水量最少的新疆地区来说,GEVI指数比SPI指数在干旱监测方面更为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标准化干旱指数 广义极值分布
下载PDF
青藏高原西部冻融期陆面过程的模拟分析 被引量:41
18
作者 王澄海 师锐 左洪超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9-248,共10页
利用CAMP/Tibet中CEOP-EOP3改则站2002年10月—2003年9月的观测资料作为强迫场,运用陆面过程模式CoLM(Common Land Model),对青藏高原西部陆面特征的模拟研究表明,在高原西部地表能量平衡过程中,冬半年,感热通量占主要地位,潜热通量较小... 利用CAMP/Tibet中CEOP-EOP3改则站2002年10月—2003年9月的观测资料作为强迫场,运用陆面过程模式CoLM(Common Land Model),对青藏高原西部陆面特征的模拟研究表明,在高原西部地表能量平衡过程中,冬半年,感热通量占主要地位,潜热通量较小;尤其在冻结期,潜热通量几乎等于零。但在高原西部的融冻期,潜热通量有显著变化。在干季向湿季转化时段的5月中下旬,表层土壤由于融冻而引起的频繁水分相变,使得潜热通量随之变化并开始增加,Bowen比由大变小。地表有效通量的变化与降水及土壤表层频繁的冻结—消融相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西部 陆面特征 CoLM模式 土壤冻融 有效辐射
下载PDF
1999年6月长江中下游梅雨暴雨的环流特征分析 被引量:38
19
作者 隆霄 程麟生 王文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63-571,共9页
利用客观分析资料和加强观测期资料,对1999年6月发生在我国长江流域的持续性梅雨期降水过程的大尺度环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999年梅雨期,我国长江中下游强降水带状分布非常明显,强降水主要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强降水带呈东... 利用客观分析资料和加强观测期资料,对1999年6月发生在我国长江流域的持续性梅雨期降水过程的大尺度环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999年梅雨期,我国长江中下游强降水带状分布非常明显,强降水主要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强降水带呈东西向分布,并且雨带的南北边界非常清楚。(2)在对流层低层,从孟加拉湾来的西风气流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前缘的东南气流在长江流域维持,为此次强暴雨过程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大尺度条件。高空急流和低空急流的存在和维持为此次梅雨锋暴雨过程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抬升机制,而对流层中低层的中性对流不稳定特征则为持续性暴雨过程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不稳定机制。(3)梅雨锋区对流层低层的水汽辐合非常明显,水汽输送主要来自孟加拉湾和西太平洋,同时南海季风槽在向梅雨锋区输送水汽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热带海洋地区向我国内陆输送水汽的通道。(4)平均纬向风速u对流层高层出现了与高空西风急流与高空东风急流相对应的两个强风速核;径向平均风速v在400 hPa以下层次盛行南风,而在400 hPa以上的高层盛行北风;受两侧下沉气流的制约,梅雨锋降水带南北两侧存在位势不稳定层结中的不稳定能量无法释放,因此没有出现明显的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锋 暴雨 环流特征
下载PDF
青藏高原春季土壤湿度与中国东部夏季降水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37
20
作者 李登宣 王澄海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9-99,共11页
应用SVD方法分析了青藏高原地区春季土壤湿度异常和中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不同地区、不同深度的土壤湿度与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相关特征不同.青藏高原东北部和西北部0~10 cm深度(表层)土壤湿度与中国华北... 应用SVD方法分析了青藏高原地区春季土壤湿度异常和中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不同地区、不同深度的土壤湿度与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相关特征不同.青藏高原东北部和西北部0~10 cm深度(表层)土壤湿度与中国华北、东北地区的夏季降水为正相关,而与华南地区为负相关;青藏高原中部及南部0~10 cm表层土壤湿度与华北地区夏季的降水有较强负相关;青藏高原北部及东部10~200 cm深度(深层)土壤湿度与华北、东北地区的夏季降水为负相关,而与华南地区夏季降水为正相关;青藏高原中东部10~200 cm深层土壤湿度与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大部分地区夏季降水呈负相关关系.即青藏高原不同地区、不同深度层春季土壤湿度的变化,对中国东部地区的夏季降水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土壤湿度 中国东部夏季降水 SVD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