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骨髓炎感染复发诱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
作者 李文波 张超 +3 位作者 石杰 贾丁丁 黄强 高秋明 《实用骨科杂志》 2017年第12期1099-1102,共4页
慢性骨髓炎是由能形成生物膜的病原菌引起的骨膜、骨质和骨髓的慢性炎症,根据其发病原因主要分为创伤性慢性骨髓炎和血源性慢性骨髓炎。慢性骨髓炎主要以骨组织的坏死、硬化、瘘管和窦道的形成以及长期流脓为特征,常反复发作。近年来... 慢性骨髓炎是由能形成生物膜的病原菌引起的骨膜、骨质和骨髓的慢性炎症,根据其发病原因主要分为创伤性慢性骨髓炎和血源性慢性骨髓炎。慢性骨髓炎主要以骨组织的坏死、硬化、瘘管和窦道的形成以及长期流脓为特征,常反复发作。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血源性骨髓炎的发生已经相对少见,而相应由于外伤以及植入物所引起的创伤后骨髓炎的发生率则在逐年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骨髓炎 复发诱因 血源性骨髓炎 感染 创伤后骨髓炎 慢性炎症 发病原因 反复发作
下载PDF
Ⅰ期植骨联合非接触钢板技术治疗股骨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八例 被引量:5
2
作者 高秋明 薛云 +3 位作者 邓银栓 周顺刚 厉孟 时培晟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31-635,共5页
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对8例股骨创伤后骨髓炎患者彻底清创后采用锁定钢板非接触技术固定骨折端,钢板置于大腿外侧皮下、股外侧肌的外侧。Ⅰ期切取不带皮质髂骨颗粒状松质骨植在清创后血运良好的骨缺损部位,尽量... 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对8例股骨创伤后骨髓炎患者彻底清创后采用锁定钢板非接触技术固定骨折端,钢板置于大腿外侧皮下、股外侧肌的外侧。Ⅰ期切取不带皮质髂骨颗粒状松质骨植在清创后血运良好的骨缺损部位,尽量充满死腔,术后放置引流管。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20~150min。平均(130±10)min;术后使用抗菌药物6周;引流管平均放置时间为8d左右;患者随访12—48个月,平均(19±7)个月。其中7例术后复查X线摄片显示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6±5)周;1例感染复发,再次清创后改行骨搬移术。8例均未发生钢板及螺丝钉断裂、松动及固定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固定术/方法学 骨移植 骨髓炎/病因学 股骨 股骨骨折/外科 随访研究
下载PDF
手术和非手术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文波 丁高恒 +3 位作者 刘军 石杰 张超 高秋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41-647,共7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手术和非手术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Library、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维普数据库中关于手术和非手术治疗老年人肱...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手术和非手术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Library、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维普数据库中关于手术和非手术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疗效的文献,并手动检索重要骨科学会会议摘要。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并以肩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远期疼痛、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N)发生率、再手术率、骨关节炎发生率、骨不连发生率作为评价指标,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6篇文献,共26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治疗后患者与非手术治疗后患者肩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MD=0.47,95%CI:-4.35-5.28,P=0.85)、AVN发生率(OR=0.56,95%CI:0.25-1.24,P=0.15)、骨关节炎发生率(OR=0.56,95%CI:0.19-1.68,P=0.30)、骨不连发生率(OR=0.43,95%CI:0.13-1.43,P=0.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远期疼痛评分手术治疗组优于非手术治疗组(MD:1.01,95%CI:0.12-1.19,P=0.03),再手术率手术治疗组高于非手术治疗组(OR=3.97,95%CI:1.45-10.92,P=0.007)。结论:现有文献表明,老年人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在患者肩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AVN发生率、骨关节炎发生率、骨不连发生率方面无差异,但需大规模、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分析 肩骨折/外科学 手法 骨科 老年人 骨折固定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外源性L-精氨酸对大鼠背部跨区皮瓣成活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文波 贾丁丁 +5 位作者 王飞 张超 石杰 张洪 吴路加 高秋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56-661,共6页
目的:观察外源性L-精氨酸对大鼠背部跨区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16只随机分为L-精氨酸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分别建立背部三穿支体跨区皮瓣。L-精氨酸组分别于术前1d、术后即刻、术后1~7 d腹腔注射L-精氨酸400 mg·kg^(-1)&... 目的:观察外源性L-精氨酸对大鼠背部跨区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16只随机分为L-精氨酸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分别建立背部三穿支体跨区皮瓣。L-精氨酸组分别于术前1d、术后即刻、术后1~7 d腹腔注射L-精氨酸400 mg·kg^(-1)·d^(-1),对照组于相同时间点腹腔注射等体积等渗氯化钠溶液。术后7 d观察血管走形和分布,计算皮瓣成活率;HE染色观察ChokeⅡ区新生血管并计算新生血管数量和管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hokeⅡ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结果:术后7 d,L-精氨酸组有1只大鼠皮瓣全部成活,其余7只在ChokeⅡ区远端出现小面积不同程度坏死;对照组大鼠皮瓣均有不同程度坏死,坏死范围包括邻近ChokeⅡ区和全部ChokeⅡ区以远的皮瓣。术后7 d,两组ChokeⅠ区血管均达到真性吻合,L-精氨酸组ChokeⅡ区新生血管较多,皮瓣末端血管结构较完整,对照组ChokeⅡ区新生血管较少,皮瓣末端发黑坏死,观察不到血管结构。L-精氨酸组皮瓣成活率为(88.42±4.19)%,显著高于对照组(76.52±5.37)%(t=3.707,P<0.01)。术后7 d,L-精氨酸组ChokeⅡ区新生血管数量和管径分别为(29.47±5.28)个/mm^2和(47.27±5.32)μm,明显高于对照组(t=2.694和2.389,P<0.05或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L-精氨酸组ChukeⅡ区VEGF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t=9.428和-3.054,P<0.05或P<0.01)。结论:外源性L-精氨酸可促进大鼠背部跨区皮瓣ChokeⅡ区血管新生和扩张,改善皮瓣血供,提高皮瓣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基精氨酸/药理学 外科皮瓣/血液供给 新生血管化 生理性/药物 作用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一氧化氮 大鼠 SPRAGUE-DAWLEY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